个人理财实践01: 教训与实践

1,059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个人理财实践01: 教训与实践

Hi,

我是Justin,最近一直在读个人投资理财相关的书,又恰逢SVB破产掀起波澜,市场情绪波动激烈。于是近期我台就以“小白如何理财,躺着赚钱睡得着睡得香”为主题,录制了今年第一期读书系列节目

我把准备节目时的笔记扩展为《我的个人理财实践》系列,在此分享,也作我个人回顾之用。

保命声明:本人只是个普通的互联网民工,没有金融背景,此系列文章只是本人阅读学习后的实践笔记,绝非暴富指南。投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需求来定,因此请勿将本系列作为投资建议使用。

0. 我当前的理财策略是怎样的?

先说结论,当前我的理财策略如下:

  1. 投资期限: 5年以上
  2. 资产大类配置目标
  3. 股票类: 60%
  4. 指数化目标50%,未来期望进一步提升指数化比例
  5. 债券类: 20%
  6. 以债券基金持有
  7. 现金类: 20%
  8. 以货币基金持有
  9. 产/债务追踪管理
  10. 定期导入电子账单统计每一笔收支
  11. 每月一次,包括债务追踪管理
  12. 资产再平衡
  13. 存量资产根据配置目标,分批卖出上涨资产,买入下跌资产(每年一次,被动择时,高抛低吸)
  14. 增量资产以定投形式流入大类

为何如此设计

为什么把投资期限设定为5年以上?

资产大类是什么?为什么配置目标是这个比例?

股票指数化是什么意思?个股怎么选择?

根据这个策略,现在的我赚钱了吗?其实现在股市下行,我的股票类资产也是下跌的。但是我睡得着,因为我相信市场周期,相信均值回归,而且我的债券类和现金类资产没有亏钱,所以只要调整好布局,耐心等待牛市到来就好了。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每个人对涨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务必不要照抄任何人给出的配置建议

1. 教训与实践

2021年初我在《我是如何统计个人财务状况的》分享了我做自动化记账的事情。当时我留下了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也不知道能从中分析出什么,能给我带来什么。我希望掌握全面财务状况之后,能帮助我更好地作出投资金融、投资自己或者其他的决策,但是我发现我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现在看来,详实的记账习惯确实是投资理财的第0步,相比于手动记账来说,我自己编写自动化工具,依赖各类电子账单也是这个习惯能够保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后来在《我的个人OKR实践》里我提到有知有行开发的《投资第一课》(感谢 @rocry推荐)、且慢的“四笔钱”还有也谈钱的文章,从这些非常棒的分享中我学到了一点皮毛。将其运用在我个人理财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通过定投的方式对资产大类进行调整,虽然彼时我尚不清楚资产大类是哪些,为什么要这样配置。

但是通过这几年穿越牛熊的实践,我大概感受到了“长期”的魅力及其背后的逻辑。上周(2023年3月10日)硅谷银行(SVB)流动性问题消息传来,不到48小时就宣告倒闭,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大家担心如果SVB像08年次贷危机一样触发连锁反应成片倒下,那么2023年可能就是金融危机发生之时。结果周末美联储出手,到了周一,市场又大涨了一轮。这个例子正是股票市场在短期内无法预测的绝佳案例,也是个人投资者对“股市风险很大”的具象感受。

“长期”的魅力就在于穿越周期之时,可以忽略随机波动带来的焦虑或狂喜。“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讲的是牛市到顶的时候恐惧,熊市到底的时候贪婪,实际上这样的瞬间并不多见,而且基于短期内市场无法预测的逻辑,我们也几乎不可能正确抓住尖峰和谷底。既然无法控制,那就不要控制。相信市场周期,相信均值回归,在市场下跌时布局,上涨时收获。而这,需要个人投资者有“长期”的意识。

最近我阅读了一些有意思的投资理财书籍,通俗版的有飞泥翱空的《傻瓜式投资》、也谈钱的《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大师经典的有伯顿·马尔基尔的《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2版)》、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最重要的事》、大卫·F·斯文森的《不落俗套的成功》,还有约翰·博格的《共同基金常识》

这些书与有知有行的理念相符,但读书比读文章篇幅更长,论据更多,论证过程更加细致。像《漫步华尔街》这样常年更新的经典,首版发行于1973年,我阅读的第12版更新于2019年,其理论历久弥新,常读常新。如果读者朋友没时间读完全部,我觉得只读这一本也足够了。

不过我也没自大到觉得读了几本书就是投资大师。皮毛总归是皮毛,人至少需要在一次牛熊转换之间交够“学费”才能自知。我目前边学习边探索,自知打不过金融专业人士,只求“学费”可以少交一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晚上睡得着就足够了。

毕竟理财的目标是不需要花时间精力去理财,把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我记得以前在Tim Urban的Blog读到他关于“时间”的看法,其中有一个观点非常触动人心:想一下你一年见你父母几次?再想一下人类平均寿命,减去父母当下的年龄,再相乘,这就是你还能见到父母的次数。

人类的大脑会选择性忽略大量信息,以便关注当下。诚然,大部份信息是无效的,但有时候也容易让我们忽略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赚钱不是为了看着银行存款的数字慢慢变大,而是为了这份货币购买力背后能带给我们的生活,钱可以多赚可以少赚,但时间一天就24小时。在德国的也谈钱攒够500万本金就财务自由,台湾的Winnie和她老公攒够钱就开始环游世界,虽然我没有到想要这样做的地步,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我不想成为某个东西的奴隶,而希望掌握自己人生更多的主动权

Kevin Kelly 70岁生日的建议提到:

99%的时间里,真正关键的时刻就是此刻。 About 99% of the time, the right time is right now.

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从此刻开始,从储蓄开始,好好理财吧。

参考资料

  • 个人理财实践01: 教训与实践
  • 个人理财实践02: 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
  • 个人理财实践03: 从财务统计开始
  • 个人理财实践04: 理解风险,分散风险
  • 个人理财实践05: 我的资产配置操作
  • 大师经典读物
    1. 《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2版)》 – 伯顿·G.马尔基尔
    2. 《共同基金常识》 – 约翰·博格
    3. 《投资最重要的事》 – 霍华德·马克斯
    4. 《不落俗套的成功:最好的个人投资方法》 大卫·F·斯文森
  • 通俗版读物
    1. 《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
    2. 《傻瓜式投资: 简单50:50法则》 – 飞泥翱空
    3. 《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 – 也谈钱,也谈钱的Blog: https://yetanmoney.com/
  • 封面: Rowan Heuvel
  • The post 个人理财实践01: 教训与实践 first appeared on 枫言枫语.

    个人理财实践01: 教训与实践

    Hi,

    我是Justin,最近一直在读个人投资理财相关的书,又恰逢SVB破产掀起波澜,市场情绪波动激烈。于是近期我台就以“小白如何理财,躺着赚钱睡得着睡得香”为主题,录制了今年第一期读书系列节目

    我把准备节目时的笔记扩展为《我的个人理财实践》系列,在此分享,也作我个人回顾之用。

    保命声明:本人只是个普通的互联网民工,没有金融背景,此系列文章只是本人阅读学习后的实践笔记,绝非暴富指南。投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需求来定,因此请勿将本系列作为投资建议使用。

    0. 我当前的理财策略是怎样的?

    先说结论,当前我的理财策略如下:

    1. 投资期限: 5年以上
    2. 资产大类配置目标
    3. 股票类: 60%
    4. 指数化目标50%,未来期望进一步提升指数化比例
    5. 债券类: 20%
    6. 以债券基金持有
    7. 现金类: 20%
    8. 以货币基金持有
    9. 房产/债务追踪管理
    10. 定期导入电子账单统计每一笔收支
    11. 每月一次,包括债务追踪管理
    12. 资产再平衡
    13. 存量资产根据配置目标,分批卖出上涨资产,买入下跌资产(每年一次,被动择时,高抛低吸)
    14. 增量资产以定投形式流入大类

    为何如此设计?

    为什么把投资期限设定为5年以上?

    资产大类是什么?为什么配置目标是这个比例?

    股票指数化是什么意思?个股怎么选择?

    根据这个策略,现在的我赚钱了吗?其实现在股市下行,我的股票类资产也是下跌的。但是我睡得着,因为我相信市场周期,相信均值回归,而且我的债券类和现金类资产没有亏钱,所以只要调整好布局,耐心等待牛市到来就好了。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每个人对涨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务必不要照抄任何人给出的配置建议

    1. 教训与实践

    2021年初我在《我是如何统计个人财务状况的》分享了我做自动化记账的事情。当时我留下了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也不知道能从中分析出什么,能给我带来什么。我希望掌握全面财务状况之后,能帮助我更好地作出投资金融、投资自己或者其他的决策,但是我发现我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现在看来,详实的记账习惯确实是投资理财的第0步,相比于手动记账来说,我自己编写自动化工具,依赖各类电子账单也是这个习惯能够保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后来在《我的个人OKR实践》里我提到有知有行开发的《投资第一课》(感谢 @rocry推荐)、且慢的“四笔钱”还有也谈钱的文章,从这些非常棒的分享中我学到了一点皮毛。将其运用在我个人理财实践中,主要表现为通过定投的方式对资产大类进行调整,虽然彼时我尚不清楚资产大类是哪些,为什么要这样配置。

    但是通过这几年穿越牛熊的实践,我大概感受到了“长期”的魅力及其背后的逻辑。上周(2023年3月10日)硅谷银行(SVB)流动性问题消息传来,不到48小时就宣告倒闭,引发市场恐慌情绪。大家担心如果SVB像08年次贷危机一样触发连锁反应成片倒下,那么2023年可能就是金融危机发生之时。结果周末美联储出手,到了周一,市场又大涨了一轮。这个例子正是股票市场在短期内无法预测的绝佳案例,也是个人投资者对“股市风险很大”的具象感受。

    “长期”的魅力就在于穿越周期之时,可以忽略随机波动带来的焦虑或狂喜。“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句话讲的是牛市到顶的时候恐惧,熊市到底的时候贪婪,实际上这样的瞬间并不多见,而且基于短期内市场无法预测的逻辑,我们也几乎不可能正确抓住尖峰和谷底。既然无法控制,那就不要控制。相信市场周期,相信均值回归,在市场下跌时布局,上涨时收获。而这,需要个人投资者有“长期”的意识。

    最近我阅读了一些有意思的投资理财书籍,通俗版的有飞泥翱空的《傻瓜式投资》、也谈钱的《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大师经典的有伯顿·马尔基尔的《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2版)》、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最重要的事》、大卫·F·斯文森的《不落俗套的成功》,还有约翰·博格的《共同基金常识》

    这些书与有知有行的理念相符,但读书比读文章篇幅更长,论据更多,论证过程更加细致。像《漫步华尔街》这样常年更新的经典,首版发行于1973年,我阅读的第12版更新于2019年,其理论历久弥新,常读常新。如果读者朋友没时间读完全部,我觉得只读这一本也足够了。

    不过我也没自大到觉得读了几本书就是投资大师。皮毛总归是皮毛,人至少需要在一次牛熊转换之间交够“学费”才能自知。我目前边学习边探索,自知打不过金融专业人士,只求“学费”可以少交一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晚上睡得着就足够了。

    毕竟理财的目标是不需要花时间精力去理财,把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我记得以前在Tim Urban的Blog读到他关于“时间”的看法,其中有一个观点非常触动人心:想一下你一年见你父母几次?再想一下人类平均寿命,减去父母当下的年龄,再相乘,这就是你还能见到父母的次数。

    人类的大脑会选择性忽略大量信息,以便关注当下。诚然,大部份信息是无效的,但有时候也容易让我们忽略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赚钱不是为了看着银行存款的数字慢慢变大,而是为了这份货币购买力背后能带给我们的生活,钱可以多赚可以少赚,但时间一天就24小时。在德国的也谈钱攒够500万本金就财务自由,台湾的Winnie和她老公攒够钱就开始环游世界,虽然我没有到想要这样做的地步,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我不想成为某个东西的奴隶,而希望掌握自己人生更多的主动权

    Kevin Kelly 70岁生日的建议提到:

    99%的时间里,真正关键的时刻就是此刻。 About 99% of the time, the right time is right now.

    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从此刻开始,从储蓄开始,好好理财吧。

    参考资料

  • 个人理财实践01: 教训与实践
  • 个人理财实践02: 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
  • 个人理财实践03: 从财务统计开始
  • 个人理财实践04: 理解风险,分散风险
  • 个人理财实践05: 我的资产配置操作
  • 大师经典读物
    1. 《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2版)》 – 伯顿·G.马尔基尔
    2. 《共同基金常识》 – 约翰·博格
    3. 《投资最重要的事》 – 霍华德·马克斯
    4. 《不落俗套的成功:最好的个人投资方法》 大卫·F·斯文森
  • 通俗版读物
    1. 《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
    2. 《傻瓜式投资: 简单50:50法则》 – 飞泥翱空
    3. 《工薪族财务自由说明书》 – 也谈钱,也谈钱的Blog: https://yetanmoney.com/
  • 封面: Rowan Heuvel
  • The post 个人理财实践01: 教训与实践 first appeared on 枫言枫语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