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实践05: 我的资产配置操作

953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个人理财实践05: 我的资产配置操作

Hi,

前面写了一大通书本里的理论,该说说我的具体做法了。

P.S. 本系列引述的书籍列表可参考《个人理财实践》第一篇底部。

P.P.S. 本系列提到的资产大类有多种持有方式,比如股票类资产,炒个股只是其中一种,而且如果不是专门的金融从业人员,不了解风险,不建议把核心资产放在由自己挑选的个股组合里。

P.P.P.S. 保命声明:本人只是个普通的互联网民工,没有金融背景,此系列文章只是本人阅读学习后的实践笔记,绝非暴富指南。投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需求来定,因此请勿将本系列作为投资建议使用。

1. 资产配置目标

作为一个有家里没矿、有稳定收入的工薪族,我参考《漫步华尔街》、有知有行等各方咨询,再考虑自身的综合情况,制定了如下比例的资产配置目标:

  • 股票类: 60%
  • 债券类: 20%
  • 现金类: 20%
  • 因为我的财务统计具体到了每一笔收支,所以我清楚地知道当下我的各部分资产比例如何,也能更准确地计算出每年的支出。如此一来,我就能知道存量资产如何往目标调整,增量资产应该往哪里去。

    比如假设一个月税后收入1万元,其中2000元是固定支出(按年度支出平均计算),那么剩下的8000元就是增量资金,可以考虑该资金用于定投A股指数基金,或者投入债券基金等等。

    P.S. 存量资产向配置目标调整最好分批进行,需要时间,太着急容易变成全部在低点卖出,高点买入。

    2. 各资产大类买什么

    如果读者朋友不想花费太多选择产品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且慢和交银施罗德合作的“稳稳幸福”,以及有知有行的长钱账户,就是很好的参考(参考学习不是建议直接购买,综合考虑适合自己才购买哦)。至于是直接在App买还是拿来做参考,那就见仁见智,视个人情况选择。

    2.1 股票类

    指数基金是非常不错的持有方式,因为它比起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率更低,因为基金经理只需要根据指数包含的公司市值进行配置即可,同时也因此使得整个投资组合的换手率(买卖持有股票)变低。如果一个基金经常更换它持有的股票的话,高频交易会产生高昂的佣金成本,最终成为该基金的隐形成本。

    我之前有些未经思考就买入的个股,所以需要分批逐步将其指数化,短期内希望转化股票类资产的50%为指数基金代持。

    A股的指数基金不少,有知有行的“温度计”里面有个指数观察,列出来包括中证500,沪深300等等多个指数。我的做法是先理解这些指数基金背后的逻辑,比如中证500对应A股里的中小盘股,沪深300对应大盘股,同时持有这两只指数就约等于跟着A股市场走。

    基金不宜同时持有太多,因为市面上的投资组合来来去去就那么几种,太多的基金组合必然会有重叠的部分,跟前文提到的买了一堆科技股,看似分散实则相关性极高是一个道理。

    无论买哪一个指数基金,点开基金产品详情,看一下产品概要,这个基金都投什么,比例几何,再看一下基金当前的持仓,这点非常重要。要搞清楚基金的持仓和逻辑是否符合自己的资产配置逻辑,然后再购买。就好像且慢和交银施罗德合作的“稳稳的幸福”,号称“九债一股”,年化稳定6%+。表面上我买这个产品就可以实现一笔资金90%在债券,10%在股市,但问题在于基金的操作近乎黑盒,什么时候调仓并不由我控制,而我希望有更确定的资产属性,所以我自己选择指数基金和纯债基金。

    2.2 债券类

    债券分为国债、地方债、公司债之类的,还挺复杂。债券还有时间期限,如果个人想要直接持有债券还需要预约,在窗口期在银行App上购买。据说考基金从业的时候,债券部分对于专业人士都是很难的。

    因为自己买债券实在太繁琐了,所以我选择通过债券基金持有。那么买什么基金呢?跟指数化的股票基金一样,债券也有类似的指数化基金。比如“南方1-3年国开债”就是跟踪“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

    有知有行的《债券基金》文章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跟投资股票基金一样,投之前务必先了解该基金的详情,看下它的投资范围。有些债券基金是可以投股票的,一般限定一个百分比。比如,我只想要纯债,而且只跟踪指数,那么可以选择纯债的被动型债券基金。

    2.3 现金类

    现金很好理解,现在各银行App基本都有自家的货币基金理财,各种宝。所以嫌麻烦的话就直接在银行买对应的货币基金理财即可。

    想要收益多一点的可以参考且慢的“货币三佳”,但收益浮动不会超过1%。

    现金类理财最需要考虑的是流动性,即多久可以把现金取出来。一般现在单只货币基金实时到账的额度是1万元,大于1万是T+1。有不少银行、支付工具的货币基金可以支持消费时直接扣费,比如招行的“朝朝宝”,但上限5万。如果存入的资金大于5万,或者流动性需求有单日大于1万的实时支出,可以考虑买入多只货币基金,实现单日实时支出大于1万。

    3. 资产平衡操作

    在《不落俗套的成功》中David Swensen对资产配置与再平衡有非常详细的说明,雪球大V飞泥翱空的《傻瓜式投资:简单50:50策略》也有非常通俗的说明。

    David Swensen通过给耶鲁大学捐赠基金设定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实现了不错的回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赚取本金,然后好好存钱,资产配置就是对我们的储蓄的管理。

    NBA的顶级球星艾弗森是出了名的花钱如流水,再大的水龙头都遭不住破溃的大洞。所幸他曾经买过一份30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每年都能产生收益。尽管如此,坊间关于艾弗森破产的消息还是时有耳闻。

    顶级球星尚且可能破产,普通人更应好好管理自己的存量资产。我们知道股市长期来看存在市场周期,同时回报率又在各个大类资产中是最高的,而且要一直保持自己在场。所以我们的资产配置组合里少不了股票类资产。但是正因为这些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其所占比例也会随之起伏,这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操作:‌资产再平衡

    这个名词听起来好像很厉害,其实就是卖出上涨的资产,买入下跌的资产

    飞泥翱空的50:50策略是资产再平衡的极简版:50%股票,50%现金。在没有新增资金的情况下,股市上涨,股票现金比变成了55:45,这时候我们卖出股票资产,换成现金,重新做成50:50,就完成了一次资产再平衡。反之,股市下跌了,股票现金比变成45:55,则用现金买入股票。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因为股市的波动性,最理想的策略是精准的择时交易:股市巅峰卖出,低谷买入。可也正因这份波动性短期内无法预测(参考《漫步华尔街》对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的驳斥),所以才有朋友圈股神,牛市狂赚200%,熊市倾家荡产的案例。面对无法预测的股市,最好的策略就是不预测

    资产再平衡提供了被动择时的方法,当股市上涨的时候资产配置中的股票类资产就是上涨的,这时候卖出虽然不一定卖在山顶,但至少没有卖在谷底。反过来,如果相信市场周期,相信均值回归,则股市下跌时买入,就是在为未来牛市的到来布局。于是我们就实现了从追涨杀跌到高抛低吸的转变。

    那么再平衡的买卖怎么做呢?

    普通工薪族的增量资产来自工作收入,所以每月发薪日拿到工资之后,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转移资产比例。此前我持有的A股资产不多,所以通过每月定投指数基金的方式增加我的A股资产,定投两年后这个比例就上来了。

    存量资产也可以通过分批卖出的方式进行调整,防止一次过卖出在谷底,或者买入在巅峰。

    多久做一次再平衡呢?我发现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实时,有的说半年一年。作为一个普通工薪族,我没有时间精力天天盯盘,研究这个研究那个,也不像华尔街精英,饱读经济学,操盘经验丰富。我希望采用的理财方式是省心省力的,所以我选择也谈钱的做法,一年平衡一次。他生活在德国,一年做一次还有避税福利,我虽然享受不到这个福利,但确实省心。毕竟股市一次牛熊都得三五年,如果我每个月都平衡一下,那跟短线交易也差不太多。

    4. 祝大家都能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

    牛市上涨时害怕赚得没别人多,熊市下跌时看着账户缩水又揪心不已。其实投资理财完全没必要搞得这么情绪激昂,最重要的是每天睡得着,睡得香,能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

    多年前我买理财,就看一个收益,既不知道我该持有多长时间,也不知道收益背后的风险是什么。现在我知道,所谓风险,就是没有发生的时候它就不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人都需要通过一次牛熊转换,实打实地损失真金白银,交了学费才会学乖。

    现在我知道,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长期是5年以上的事情。因此,我用来长期投资的钱,就不该是5年内要用的钱,那么我就可以更坦然地接受短期的波动,赚了也好赔了也好,这些都只是浮动盈亏。塔勒布在《随机漫步的傻瓜》里说我们无法准确地知道任意时刻我们的资产总值,只能观察到一段时间内的波动而已。

    所以,相信市场周期,相信均值回归,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买入适合自己的产品,保证闪电劈下来的时候自己在场,熊市布局,耐心等待春暖花开。

    如此,牛市到来大家都赚钱的时候,我也能赚到钱,但不会自大地以为是我选股选得好;熊市到来的时候大家都在亏钱,这时候风险分散的威力就会显示出来,亏得比别人少。如此春夏秋冬,均能安然度日,获得市场本来的收益:公司盈利带来的增长,而不是寄希望于投机,那与赌博无异。

    我的理财最终是为了不需要理财,我更想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人活着不是为了银行存款的数字,人活着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祝大家都能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

    参考资料

  • 个人理财实践01: 教训与实践
  • 个人理财实践02: 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
  • 个人理财实践03: 从财务统计开始
  • 个人理财实践04: 理解风险,分散风险
  • 个人理财实践05: 我的资产配置操作
  • The post 个人理财实践05: 我的资产配置操作 first appeared on 枫言枫语.

    个人理财实践05: 我的资产配置操作

    Hi,

    前面写了一大通书本里的理论,该说说我的具体做法了。

    P.S. 本系列引述的书籍列表可参考《个人理财实践》第一篇底部。

    P.P.S. 本系列提到的资产大类有多种持有方式,比如股票类资产,炒个股只是其中一种,而且如果不是专门的金融从业人员,不了解风险,不建议把核心资产放在由自己挑选的个股组合里。

    P.P.P.S. 保命声明:本人只是个普通的互联网民工,没有金融背景,此系列文章只是本人阅读学习后的实践笔记,绝非暴富指南。投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需求来定,因此请勿将本系列作为投资建议使用。

    1. 资产配置目标

    作为一个有家里没矿、有稳定收入的工薪族,我参考《漫步华尔街》、有知有行等各方咨询,再考虑自身的综合情况,制定了如下比例的资产配置目标:

  • 股票类: 60%
  • 债券类: 20%
  • 现金类: 20%
  • 因为我的财务统计具体到了每一笔收支,所以我清楚地知道当下我的各部分资产比例如何,也能更准确地计算出每年的支出。如此一来,我就能知道存量资产如何往目标调整,增量资产应该往哪里去。

    比如假设一个月税后收入1万元,其中2000元是固定支出(按年度支出平均计算),那么剩下的8000元就是增量资金,可以考虑该资金用于定投A股指数基金,或者投入债券基金等等。

    P.S. 存量资产向配置目标调整最好分批进行,需要时间,太着急容易变成全部在低点卖出,高点买入。

    2. 各资产大类买什么

    如果读者朋友不想花费太多选择产品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且慢和交银施罗德合作的“稳稳幸福”,以及有知有行的长钱账户,就是很好的参考(参考学习不是建议直接购买,综合考虑适合自己才购买哦)。至于是直接在App买还是拿来做参考,那就见仁见智,视个人情况选择。

    2.1 股票类

    指数基金是非常不错的持有方式,因为它比起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率更低,因为基金经理只需要根据指数包含的公司市值进行配置即可,同时也因此使得整个投资组合的换手率(买卖持有股票)变低。如果一个基金经常更换它持有的股票的话,高频交易会产生高昂的佣金成本,最终成为该基金的隐形成本。

    我之前有些未经思考就买入的个股,所以需要分批逐步将其指数化,短期内希望转化股票类资产的50%为指数基金代持。

    A股的指数基金不少,有知有行的“温度计”里面有个指数观察,列出来包括中证500,沪深300等等多个指数。我的做法是先理解这些指数基金背后的逻辑,比如中证500对应A股里的中小盘股,沪深300对应大盘股,同时持有这两只指数就约等于跟着A股市场走。

    基金不宜同时持有太多,因为市面上的投资组合来来去去就那么几种,太多的基金组合必然会有重叠的部分,跟前文提到的买了一堆科技股,看似分散实则相关性极高是一个道理。

    无论买哪一个指数基金,点开基金产品详情,看一下产品概要,这个基金都投什么,比例几何,再看一下基金当前的持仓,这点非常重要。要搞清楚基金的持仓和逻辑是否符合自己的资产配置逻辑,然后再购买。就好像且慢和交银施罗德合作的“稳稳的幸福”,号称“九债一股”,年化稳定6%+。表面上我买这个产品就可以实现一笔资金90%在债券,10%在股市,但问题在于基金的操作近乎黑盒,什么时候调仓并不由我控制,而我希望有更确定的资产属性,所以我自己选择指数基金和纯债基金。

    2.2 债券类

    债券分为国债、地方债、公司债之类的,还挺复杂。债券还有时间期限,如果个人想要直接持有债券还需要预约,在窗口期在银行App上购买。据说考基金从业的时候,债券部分对于专业人士都是很难的。

    因为自己买债券实在太繁琐了,所以我选择通过债券基金持有。那么买什么基金呢?跟指数化的股票基金一样,债券也有类似的指数化基金。比如“南方1-3年国开债”就是跟踪“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

    有知有行的《债券基金》文章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跟投资股票基金一样,投之前务必先了解该基金的详情,看下它的投资范围。有些债券基金是可以投股票的,一般限定一个百分比。比如,我只想要纯债,而且只跟踪指数,那么可以选择纯债的被动型债券基金。

    2.3 现金类

    现金很好理解,现在各银行App基本都有自家的货币基金理财,各种宝。所以嫌麻烦的话就直接在银行买对应的货币基金理财即可。

    想要收益多一点的可以参考且慢的“货币三佳”,但收益浮动不会超过1%。

    现金类理财最需要考虑的是流动性,即多久可以把现金取出来。一般现在单只货币基金实时到账的额度是1万元,大于1万是T+1。有不少银行、支付工具的货币基金可以支持消费时直接扣费,比如招行的“朝朝宝”,但上限5万。如果存入的资金大于5万,或者流动性需求有单日大于1万的实时支出,可以考虑买入多只货币基金,实现单日实时支出大于1万。

    3. 资产平衡操作

    在《不落俗套的成功》中David Swensen对资产配置与再平衡有非常详细的说明,雪球大V飞泥翱空的《傻瓜式投资:简单50:50策略》也有非常通俗的说明。

    David Swensen通过给耶鲁大学捐赠基金设定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实现了不错的回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赚取本金,然后好好存钱,资产配置就是对我们的储蓄的管理。

    NBA的顶级球星艾弗森是出了名的花钱如流水,再大的水龙头都遭不住破溃的大洞。所幸他曾经买过一份30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每年都能产生收益。尽管如此,坊间关于艾弗森破产的消息还是时有耳闻。

    顶级球星尚且可能破产,普通人更应好好管理自己的存量资产。我们知道股市长期来看存在市场周期,同时回报率又在各个大类资产中是最高的,而且要一直保持自己在场。所以我们的资产配置组合里少不了股票类资产。但是正因为这些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其所占比例也会随之起伏,这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操作:‌资产再平衡

    这个名词听起来好像很厉害,其实就是卖出上涨的资产,买入下跌的资产

    飞泥翱空的50:50策略是资产再平衡的极简版:50%股票,50%现金。在没有新增资金的情况下,股市上涨,股票现金比变成了55:45,这时候我们卖出股票资产,换成现金,重新做成50:50,就完成了一次资产再平衡。反之,股市下跌了,股票现金比变成45:55,则用现金买入股票。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因为股市的波动性,最理想的策略是精准的择时交易:股市巅峰卖出,低谷买入。可也正因这份波动性短期内无法预测(参考《漫步华尔街》对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的驳斥),所以才有朋友圈股神,牛市狂赚200%,熊市倾家荡产的案例。面对无法预测的股市,最好的策略就是不预测

    资产再平衡提供了被动择时的方法,当股市上涨的时候资产配置中的股票类资产就是上涨的,这时候卖出虽然不一定卖在山顶,但至少没有卖在谷底。反过来,如果相信市场周期,相信均值回归,则股市下跌时买入,就是在为未来牛市的到来布局。于是我们就实现了从追涨杀跌到高抛低吸的转变。

    那么再平衡的买卖怎么做呢?

    普通工薪族的增量资产来自工作收入,所以每月发薪日拿到工资之后,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转移资产比例。此前我持有的A股资产不多,所以通过每月定投指数基金的方式增加我的A股资产,定投两年后这个比例就上来了。

    存量资产也可以通过分批卖出的方式进行调整,防止一次过卖出在谷底,或者买入在巅峰。

    多久做一次再平衡呢?我发现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实时,有的说半年一年。作为一个普通工薪族,我没有时间精力天天盯盘,研究这个研究那个,也不像华尔街精英,饱读经济学,操盘经验丰富。我希望采用的理财方式是省心省力的,所以我选择也谈钱的做法,一年平衡一次。他生活在德国,一年做一次还有避税福利,我虽然享受不到这个福利,但确实省心。毕竟股市一次牛熊都得三五年,如果我每个月都平衡一下,那跟短线交易也差不太多。

    4. 祝大家都能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

    牛市上涨时害怕赚得没别人多,熊市下跌时看着账户缩水又揪心不已。其实投资理财完全没必要搞得这么情绪激昂,最重要的是每天睡得着,睡得香,能把宝贵的时间用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

    多年前我买理财,就看一个收益,既不知道我该持有多长时间,也不知道收益背后的风险是什么。现在我知道,所谓风险,就是没有发生的时候它就不存在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人都需要通过一次牛熊转换,实打实地损失真金白银,交了学费才会学乖。

    现在我知道,投资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长期是5年以上的事情。因此,我用来长期投资的钱,就不该是5年内要用的钱,那么我就可以更坦然地接受短期的波动,赚了也好赔了也好,这些都只是浮动盈亏。塔勒布在《随机漫步的傻瓜》里说我们无法准确地知道任意时刻我们的资产总值,只能观察到一段时间内的波动而已。

    所以,相信市场周期,相信均值回归,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买入适合自己的产品,保证闪电劈下来的时候自己在场,熊市布局,耐心等待春暖花开。

    如此,牛市到来大家都赚钱的时候,我也能赚到钱,但不会自大地以为是我选股选得好;熊市到来的时候大家都在亏钱,这时候风险分散的威力就会显示出来,亏得比别人少。如此春夏秋冬,均能安然度日,获得市场本来的收益:公司盈利带来的增长,而不是寄希望于投机,那与赌博无异。

    我的理财最终是为了不需要理财,我更想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人活着不是为了银行存款的数字,人活着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祝大家都能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在真正热爱的事情上。

    参考资料

  • 个人理财实践01: 教训与实践
  • 个人理财实践02: 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
  • 个人理财实践03: 从财务统计开始
  • 个人理财实践04: 理解风险,分散风险
  • 个人理财实践05: 我的资产配置操作
  • The post 个人理财实践05: 我的资产配置操作 first appeared on 枫言枫语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