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詳解是針對 justfont 與 Re-lab 合作的「交換禮物之好玩測驗」中的字體篇:好玩字體期末考,用手機玩更好玩!來看看你的字體實力等級到哪邊吧!
Q:字型都是電腦自動生出來的
A:❌
目前的確有許多對於人工智慧字體設計的嘗試。姑且不論這些字體的品質是否堪用,目前市面主要的商業字型,絕大都是設計師一筆一劃設計出來的。全面自動化的時代還沒開始喔!
Q:我買的字型可以分享給所有的好朋友
A:❌
全世界主流的字型商用授權規範,都會限定一份授權的使用者數量。以 justfont 通用授權來說,是僅限定單一授權人,同時運行於兩台裝置以內的。買了字型後在群組大放送,很有可能會被吉喔。
Q:不要使用中文字型內建的歐文英數
A:❌
的確有些字型內建的歐文英數因為時代關係,製作並不精良。如 Windows 中的「(舊)細明體」與「標楷體」的內建英數能不要用就不要用。不過,近年中文字型製作大多會考量到漢字、歐文混搭,也會有比較用心的設計。
Q:Word 有個 B 按鈕,意思是 Bold(粗體)
A:⭕️
如題,字體學中的 Bold 所指即為粗體。
Q:Word 有個 I 按鈕,意思是 Italic(斜體)
A:⭕️
Word 中的 I 的確是指 Italic,中文通常翻譯為「斜體」
Q:新細明體不適合用於簡報內文
A:⭕️
新細明體較適合拿在手上、放在眼前的螢幕或紙本。由於簡報通常是在一定的距離之外觀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比較建議使用(中黑 Medium 以上的)黑體,較能確保各類投影環境中讓觀眾更輕易地閱讀。如果要使用明體,也建議使用於大字標題,且使用粗體以上字重。
Q:日文與中文的漢字都長一樣
A:❌
有許多差異,舉例整理如下:
Q:同一個版面上不要用超過兩種字型
A:❌
其實,要用幾種字型都行。不過,這是一個對新手而言相當良好的觀念。一個版面上的層級通常只需要區分出標題、內文。若分別使用不同字型,也只需要兩種即可。然而特定風格的版面,如 19 世紀末的「維多利亞風格」就是以許多種不同的字體搭配而成。若是製作迷因圖、長輩圖等特殊目的的設計,也可以不必遵守此觀念。
Q:古騰堡發明了鉛活字印刷
A:⭕️
約翰尼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7–1468)是歐洲第一位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也是鉛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者。
Q:畢昇發明了鉛活字印刷
A:❌
中國北宋的畢昇的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且比 15 世紀歐洲的古騰堡更早。然而,畢昇發明的是膠泥活字,而不是鉛活字。中國的鉛活字印刷要一直等到 19 世紀後半才由傳教士引進。
Q:新細明體是一種明體
A:⭕️
明體最大的特徵是橫劃尾端的小三角筆畫。明朝起,中國的刻書工匠流傳著一段順口溜「點如垂露撇似刀,勾似鵝頭捺如掃。口字上下多一段,橫尾有山彎帶角。」以這些特徵觀察,新細明體的確是一種明體。
Q:思源宋體是一種明體
A:⭕️
雖然叫「宋體」,但它與「明體」其實是同一種東西。只是因為時代脈絡的關係,台灣、中國與日本對此字體的官方稱呼不同。詳見:明體?宋體?傻傻分不清楚。
Q:思源黑體是一套開源字型
A:⭕️
思源黑體是由 Adobe 與 Google 合作開發之開源字型。詳見思源黑體的 Wikipedia 頁面。
Q:.otf 是一種字型檔案格式
A:⭕️
全稱 Open Type Files,是近年較主流的字型檔案格式。
Q:Emoji 也是一種字型☺️
A:⭕️
Q:中文與 English 中間應有空格
A:⭕️
全形與半形符號中間應有空格,這還要解釋嗎(哭)
Q:這是「襯線體」(serif)
A:⭕️
歐文書法中,源自平頭筆書寫而產生的造型,稱為襯線
Q:這是「無襯線體」(sans-serif)
A:⭕️
19 世紀初期,歐洲的造字工匠開始嘗試把平頭筆書寫產生的襯線造型取消,僅留下線條,是為無襯線體
Q:iPhone 預設字型「蘋方」指「方體」,也叫黑體。
A:⭕️
在台灣,方體其實為黑體的官方標準稱呼。如「微軟正黑體」所依據之稿件為「教育部標準方體母稿」。
Q:「明體」也可稱為「襯線體」
A:❌
歐文之襯線,為平頭筆刷書寫所奠定之造型。然而明體尾端的小三角是因為工匠追求快速雕刻,減省楷書頓筆的造型才轉變而來的。兩者成因不同,我們認為不能統一稱呼為「襯線」。而且,歐洲自古羅馬時代起就有襯線體,但明體成熟於中國明朝,兩者相近,但非相等觀念。
Q:「黑體」也可稱為「無襯線體」
A:❌
其實,中文的黑體也可以有襯線(如圖)。黑體與無襯線體兩者相近,但非相等觀念。
Q:Emoji 裡有很多日本的東西,是因為發源於日本
A:⭕️
Emoji 即為日語中的「絵文字(えもじ)」,90 年代起源於日本的手機系統,後因蘋果、Google 進軍日本市場而散佈至全世界。詳見表情符號的 9 個豆知識
Q:「明體」也可稱為「宋體」
A:⭕️
沒有錯,詳見:明體?宋體?傻傻分不清楚。
Q:斜體也叫做 Italic,是因為它源自義大利
A:⭕️
斜體字型源於 15 世紀末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詩人手抄字體,因而得名為 Italic,較為正式的翻譯實為「義大利體」。此字體因為快速抄寫,故有向右傾斜的樣貌。
Q:最有名字型之一「Helvetica」意為「瑞士的」
A:⭕️
瑞士聯邦之拉丁文拼寫為:Confoederatio Helvetica。Helvetica 為「瑞士」之形容詞。詳參字型腦補 Season 3 Ep.6〈瑞士設計師、瑞士製造、奉瑞士之名的字型〉
Q:我們所稱呼的宋體是源於宋朝,明體源於明朝
A:❌
宋體與明體其實為一模一樣的字體。起源於宋朝,定型於明朝。於明朝傳至日本後,日人稱為「明朝體」。詳見:明體?宋體?傻傻分不清楚。
Q:歐文字體 Blackletter 中文翻為黑體,是一種無襯線體
A:❌
Blackletter 應為「哥德體」,流行於德意志地區與義大利北部,為一與拉丁字體截然不同之獨立書寫體系。有襯線或無襯線應為拉丁字體之分類觀念。
Q:Gill Sans 字型源自英國,只能用在與英國有關的設計
A:❌
Gill Sans 雖起源於英國,但設計本身並無牽涉特定的英國文化脈絡。
Q:Futura 是納粹的字型
A:❌
以史實而言應是完全相反。Futura 設計師 Paul Renner 當時甚至因為宣揚納粹不認同的社會主義理念而被捕入獄。詳參字型腦補 Season 1 Ep.7〈設計師 vs. 法西斯,說好的設計歸設計呢?〉
Q:明體一定要搭 serif,黑體一定要搭 san-serif
A:❌
雖然明體與 Serif、黑體與 Sans-serif 為相近風格,但並不一定要如此搭配。關於搭配的策略,可以參考:搭配的三個建議:中文怎麼搭英文
Q:「(綠藤生機)」是 justfont 設計的「字型」
A:❌
綠藤生機為 justfont 設計之「標準字」,只有這四個字。若是字型,則至少應包含 7000-10000 漢字,且配有標點符號,並以字型檔案格式呈現。詳參減法先決:綠藤生機標準字
Q:以下字體風格稱為相撲體(圖:勘亭流)
A:❌
勘亭流結尾圓滑,相撲體筆畫多有「掃出去」之感。兩相比較如下。
Q:「思源」系列字體命名取自「飲水思源」之意
A:⭕️
根據思源宋體設計師西塚涼子推特,當初官方取「思源」的確源自於「飲水思源」此一成語
Q:從標楷體可以知道台灣教育部的字形寫法標準
A:⭕️
標楷體基於教育部標準楷書母稿,為台灣既定的公文字體與教育標準字體,代表教育部所公布的標準寫法。
Q:台灣是東亞唯一以楷體為官方印刷體的國家
A:⭕️
日本、韓國為明體,中國為仿宋,台灣政府則使用楷書。
Q:字型檔案只能有黑白兩色,是技術限制使然。
Q:台北捷運站的英文站名字型為 Optima(圖)
A:⭕️
比較如下:
Q:以下是否為 Arial?
A:❌
Helvetica 與 Arial 的差異舉例如下:
Q:以下是否為 Times New Roman?
A:❌
Garamond 與 Times New Roman 的差異比較如下:
Q:(放Gill Sans字樣)以下是一種 Geometric Sans(幾何無襯線體)
Gill Sans 為一人文主義無襯線體,整體造型具有以平頭體書寫之特徵。
Q:許多經典字型(如 Garamond)原先並無粗體
A:⭕️
粗體為 19 世紀後因為工商廣告等需要而發明出來的新字體,許多經典字體在誕生之際並無粗體。
Q:這種數字的風格叫做 lining figures(圖:Old Style)
A:❌
Old Style 數字會基於基線(baseline),與歐文字體的擺放方式相同(如上伸部、下伸部)lining figures 與 Old Style 的差異如下。
Q:以下這些雜誌的標題都是 Didone 系字體(圖:時尚雜誌)
A:⭕️
又稱為 Modern 風格。根據 Vox-ATypI 字體分類(國際文字設計協會公布之分類標準),這類字體通稱為「Didone」,為 Didot 與 Bodoni 兩大代表字型整合之名詞。
Q:開源字型可以免費使用,也可重製、散佈
A:⭕️
開源一詞是發源自軟體開發領域「開放原始碼」概念,使用者可以自行修改、散佈、重製。
Q:「免費」字型,即為「開源」字型
A:❌
開源字型為免費,然而免費字型不一定開源。開源一詞是發源自軟體開發領域「開放原始碼」概念,使用者可以自行修改、散佈、重製。然而免費字型之使用條款不一定允許使用者修改、散佈或重製。
Q:著名的 EVA 體,就是日本字游工房之「游明朝」
A:❌
應為 Fontworks 公司之「FOT-Matisse」字體,詳參使徒襲來之日,專訪 EVA 明朝體設計師 Francis Chow
Q:台灣最常見的書法體(圖)源自劉元祥《商用字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