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玄学才是顶流!爆火之后,寺庙如何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874次阅读
没有评论

马上评|玄学才是顶流!爆火之后,寺庙如何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图源:永福寺官微

继飞盘、围炉煮茶和露营之后,寺庙旅游开始在年轻群体中火爆。

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2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 后、00后占比接近50%,以2月中周末的数据为例,寺庙相关景区门票日均订单量较平日增长150%。

微博上,关于“年轻人热衷寺庙游”的话题也频频冲上热搜,话题曝光量更是破亿。小红书和抖音平台也充斥着大量寺庙出游相关内容,其中小红书“寺庙游”相关笔记数量达数十万条,相关热门内容点赞量和收藏量均过万,寺庙游的热度可见一斑。

马上评|玄学才是顶流!爆火之后,寺庙如何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图源:小红书

曾几何时,在大众印象中,佛门寺庙主要是中老年人聚集地,而如今,却成为了年轻群体扎堆的热门景区。有寺庙工作人员称,与往年不同,今年来寺庙游客暴增,院内人山人海,早上庙门还未打开,门口就有游客排起了队伍长龙。爆火的不止寺庙,寺庙内的法物流通处也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过去鲜有人问津的寺庙手串、寺庙周边,如今也成为年轻人追逐的爆款产品,甚至还催生了一大批手串代购和黄牛。

寺庙的爆火,也一度带动了其商业化想象空间,寺庙咖啡、寺庙下午茶等寺庙餐饮新业态崛起,以永福寺的“慈杯咖啡”、法喜寺的“沐欢咖啡”和龙兴寺的“见佛”等最为有名,颇受年轻人喜爱,纷纷慕名前来品尝打卡。

不过,针对年轻人掀起的 “寺庙出游热”,网络上也存在不少争论和质疑,为何年轻人取代了老年人成为了佛门圣地的香火主力?“寺庙热”是否会带来商业化过度或乱象问题?

宇宙的尽头是玄学,寺庙“包治百病”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在求己和求人之间,选择求佛。年轻人为何挤破了头冲进寺庙,寺庙游为何在年轻群体中爆火?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寺庙出游是旅游新体验,也是年轻人与焦虑和解的一种方式。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被封印已久的出游亟需得到释放,加上春季气候宜人,适合出游,作为旅游主力军的年轻人自然不会错过。与过去千篇一律的热门景点打卡、美食探店、逛商场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体验式出游,去腻了大众且热门的网红景点,小众景点在年轻群体中越来越受青睐。

寺庙因其具有安静清幽氛围,青灯古佛,红砖黄墙,宁静淡泊,禅意十足,正符合年轻人图新鲜的体验式旅游心理,也成为偏好小众景点人群的好去处。

尤其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面临生活、事业和学业等各方面的压力,许多年轻人容易陷入情绪焦虑。因此,为了调节身心,释放压力,不少年轻人在闲暇时间会选择逃离996,远离KPI,寻一方心灵净土以安放焦灼的身心,而环境清幽的寺庙则成为了他们暂避世事的“世外桃源”。

甚至有年轻人直接选择暂住寺庙或在寺庙求职、做义工,以求在寺庙晨钟暮鼓的节奏中,荡涤世俗浮躁的身心和灵魂。

第二,痴迷玄学,寻找精神寄托。

秉承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理念,年轻人痴迷玄学已久。最早还要从研究星座开始,近两年甚至还拓展至月亮星座研究。更夸张的是,还有许多年轻人开始研究起风水和八字。

玄学头像近几年也在年轻群体中风靡,从古早爆火,遇事必转的“杨超越锦鲤”,到招财暴富的金钱豹头像,再到近期俘获一众少女的刘亦菲手捧花头像,曾经宣扬个性,热爱标新立异的年轻人也在玄学面前低了头,冒着“撞头像”的风险,也不能放过一丝行好运的机会。

网上的玄学风潮尚且如此,作为宗教神秘色彩加持的寺庙爆火就不如为奇了。寺庙是线下最直接的祈福发愿地,年轻人可以在此求事业、求财运、求身体康健、求天赐良缘。

马上评|玄学才是顶流!爆火之后,寺庙如何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古人云“心诚则灵”,尽人事,听天命,在焚香祈福的那一刻,年轻人的期盼和希望有了新的精神寄托,也仿佛是为了完成某件事,除了在“尽人事”上发力外,还要在“天命”上完成一项仪式感。

年轻人痴迷玄学的另一个佐证就是排队到寺庙抢手串。许多寺庙推出的手串不仅款式多样、颜值爆棚,而且具有纳福护佑和招财寓意,深受年轻人青睐。如雍和宫的香灰琉璃手串尤其受欢迎,一度不应求,甚至需要代购才能入手。

灵隐寺的十八籽手串也遭到疯抢,据某寺庙法物流通处的工作人员称,有不少年轻人甚至放弃周末睡懒觉也要早起几个小时来排队请购手串。以故宫为例,笔者发现故宫线上商店售卖的手串,价格并不便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但也依然未能阻挡年轻人对手串的狂热。

第三,新型“社交货币”,跟风打卡。

年轻人是社交与分享需求旺盛群体,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受“种草”文化影响,种草美食、出游,跟风拍照打卡已成普遍现象。笔者发现,以种草社区出名的某书上有数十万关于寺庙游的笔记,涉及寺庙拍照技巧,寺庙游玩穿搭、寺庙拜佛事项等。

与正常有宗教信仰到寺庙朝圣的人群不同,有不少年轻人是在社区平台种草了寺庙游,跟风组团到寺庙打卡,解锁新的拍照地。试想,在庄严肃穆、红砖黄瓦、烟雾缭绕的寺庙氛围里,哪个文艺青年不会驻足拍几张照呢。

此外,新中式审美崛起,古色古香的寺庙正是新中式审美的标志,因此,年轻人挤破寺庙门槛也是自然。不仅如此,近几年寺庙商业化也玩出了不少新花样,如永福寺、法喜寺等将中式文化与西式咖啡相结合,推出特色咖啡饮品,吸引一众网红和年轻人前去拍照打卡。

“卷”起来的寺庙,过度商业化成隐忧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在年轻群体强劲消费力的加持下,许多寺庙也开启了更多迎合年轻群体的商业探索,与拥抱寺庙游的年轻人进行“双向奔赴”。

例如永福寺推出的慈悲咖啡,为不同产品还取了颇有禅意的名字,美式叫“涤烦”、拿铁叫“停雪”,法喜寺的沐欢咖啡和德寿宫的德寿宫咖啡也曾爆火出圈。咖啡之外,永福寺还有福泉素面深受年轻人喜爱,更小众的韬光寺中,还有个韬光茶庵,每到中秋就会推出素月饼和好柿花生等点心,有不少人前去预定购买。

马上评|玄学才是顶流!爆火之后,寺庙如何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图源:大众点评

除了寺庙咖啡、寺庙餐饮之外,手串、香囊、护身符、帆布袋等热门寺庙周边文创产品,也是一物难求,手串的热度就不用多说了,寺庙定制的帆布袋,巧妙地将中国艺术与时下热词梗结合,如法喜寺帆布袋上写着“我佛尽该喜欢你”、“表急表急,脱单天注定”,灵顺寺的帆布袋上写的是“近我者富”,再搭配国风山水元素,引得年轻人争相购买。

不止在餐饮和周边里“卷”,寺庙的业务也进一步拓展,南京鸡鸣寺在这方面更是玩出了新花样,除了供奉菩萨的大殿,还设置了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和图书馆。妥妥的多功能复合型景点。有网友甚至调侃:法律咨询室和心理咨询室的推出怕不是在替菩萨分担工作量吧。

此外,南京的大报恩寺更是迎合年轻人潮流,将科技、艺术与佛教文化进行完美融合,打造出国内最具赛博朋克风寺庙,庄重威严的建筑塑像搭配氛围感十足的场景灯光,去过的网友直呼:大报恩寺简直就是个东方美学艺术空间。

马上评|玄学才是顶流!爆火之后,寺庙如何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马上评|玄学才是顶流!爆火之后,寺庙如何与年轻人“双向奔赴”

图源:大报恩寺官微

不过,热度和人气对寺庙商业化而言是把双刃剑。在寺庙不断破圈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寺庙商业化过度,进而引发管理乱象问题。一个极为典型的寺庙商业化乱象案例当属坐落在河北易县的奶奶庙,当年的奶奶庙可谓红极一时。

清华大学建筑博士徐腾曾在其发表的《他奶奶的庙》一文中,还原过这座奇葩寺庙,不仅设计粗俗,环境杂乱,甚至还供奉了来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的各路神仙,也难怪有网友嘲讽道:连孔子都没想到有一天会和佛祖、耶稣同住一个屋檐下。

更让人气愤的是,奶奶庙的每一座神龛佛像都有人承包,进行收费,甚至还有当地的承包者为了大肆敛财,迎合参拜者的心理塑造出多个手握方向盘的“车神”,让人哭笑不得。奶奶庙的商业化乱象并非个例,全国多地都曾有类似披着宗教外衣,大肆敛财事件发生。

奶奶庙事件后,针对宗教寺庙商业化乱象,国家也开始出手整治。国家宗教局、中央宣传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投资修建或承包经营大型露天宗教造像,不符合宗教仪轨或造型粗劣的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应当予以拆除。

最后,笔者想说,佛门宗教圣地本属清净修心之地,不该在资本裹挟下变得乌烟瘴气。寺庙作为宗教圣地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教化和导向作用,净化宗教场所风气很有必要。当然,寺庙生存经营需要成本,商业化行为无可厚非,但如何把握寺庙宗教角色与商业化平衡,迎合更多年轻人的心灵慰藉需求,是千年寺庙在漫长岁月里要探索的新课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