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奧斯卡】如何接住你我身邊的暴食「鯨魚」?剖析電影《我的鯨魚老爸》狂吃背後的關係心理

1,398次阅读
没有评论

  •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蔡季葦
  • 製圖/雞湯來了特約美術羅仕翔
  •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妳是個很棒的人,沒有比你更棒的女兒」
——《我的鯨魚老爸》查理。

「你現在想當個稱職的父親了?」
——《我的鯨魚老爸》艾莉(查理的女兒)。

榮獲2023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妝髮設計,及全美20多個電影獎項提名的電影《我的鯨魚老爸》,主角查理與前妻離婚後多年不曾見過女兒,卻在暴食症越趨嚴重,健康指數走向人生尾聲之時,不惜「花錢」也要請女兒來到自己住處,渴望了解女兒,努力希望女兒看見自己的美好價值。

然而,即便再怎麼渴望和女兒修復關係,查理依然放任自己吃下大量高熱量的食物,站起來要費九牛二虎之力、走路需要拐杖、無法彎腰撿拾掉落物品……龐然笨重到難以自理的身軀,依然在一個個空虛落寞的夜晚獨自嗑下一整份大披薩,大口咬下巧克力與甜食。究竟,是什麼讓查理暴飲暴食、狼吞虎嚥,不愛惜自己?

【2023奧斯卡】如何接住你我身邊的暴食「鯨魚」?剖析電影《我的鯨魚老爸》狂吃背後的關係心理圖/《The Whale》劇照

「誰會想要我這種人參與他們的人生?」
——《我的鯨魚老爸》查理。

心理學:暴飲暴食、自我毀滅?其實是用吃來逃避關係失落的情緒

【2023奧斯卡】如何接住你我身邊的暴食「鯨魚」?剖析電影《我的鯨魚老爸》狂吃背後的關係心理圖/《The Whale》劇照

艾莉:「你為什麼變得這麼胖?」
查理:「某個我在乎的人過世了,這對我影響重大」

電影《我的鯨魚老爸》中,查理與前妻離婚,與女兒多年不曾見面,中年出櫃交往的同性伴侶,也因宗教與家人評價等因素,離開了人世……。面對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侶與親子關係,都面臨著多重的失落與打擊。「吃」成為查理的宣洩管道,甚至嚴重成為暴食的習慣。

【2023奧斯卡】如何接住你我身邊的暴食「鯨魚」?剖析電影《我的鯨魚老爸》狂吃背後的關係心理圖/劇照素材取自《The Whale》

多篇臺灣心理學研究,以深度訪談了解暴食症者的生活經歷及心理狀態,發現「面臨親子關係(或和重要他人)疏離」是暴食症者常見的生活經歷,而這樣的狀況遲遲未能改善,當事人也較缺乏主動改變現狀的動力或信心,便「寄情於狂吃」,用暴食來「打發空虛寂寞」、「取代無從排解的情緒」、「在狂吃的過程中獲得短暫滿足」。

而在「關係疏離」現狀沒有改善,又不斷暴食的狀態下,日復一日,暴食者常因身材走樣、越來越不能自理,衍生「生活失控感」及更多的「負向情緒」,造成自尊及自信越來越低,更沒有自信改善關係現狀,也就越來越「只能寄情於狂吃」。對自己、對關係的無能為力,造成不斷暴食、自我毀滅的暴食惡性循環。

 

【2023奧斯卡】如何接住你我身邊的暴食「鯨魚」?剖析電影《我的鯨魚老爸》狂吃背後的關係心理圖/《The Whale》劇照

「我很擔心她忘了自己是個多棒的人,我要確定她會過得很好」
——《我的鯨魚老爸》查理。

認知治療學派(Jones et al., 2007)指出:
暴食者是因「逃避」某件情緒,而用暴食來「補償」。

與其直接命令(叫對方不要再吃了),或激將法(怎麼把自己吃成這樣),都不如尋求根本「處理情緒」會更有用。

綜合多篇臺灣心理諮商、護理及醫學的研究[1],如果你或身邊就有暴食者,或遇到困難常以暴飲暴食來逃避問題的暴食傾向,可以試試理解背後的生活經歷及心理狀態,試著把逃避的情緒找回來,或許也能逐漸把跌入暴食深淵的自己找回來。

練習1 情緒與現狀覺察

試著羅列出逃避情緒帶來的優缺點、暴食帶來的優缺點,正視暴食惡性循環的狀態。

具體練習
1. 寫下逃避某件情緒的優點、缺點(例:壓抑焦慮讓我一時之間不用處理難解的問題)
2. 寫下暴食的優點、缺點(例:吃讓我得以逃避、但整體和身材感覺越來越失控)

練習2 情緒辨識與表達

用各種方式辨識情緒的樣貌,並具象描繪出來。

具體練習
1. 試著「寫下」或「畫下」代表該情緒的表情
2. 試著「寫下」或「畫下」代表該情緒的顏色
3. 用一種動物形容該情緒
4. 用一首歌代表該情緒
5. 提到該情緒時,身體有什麼反應

練習3 重建表達情緒信念

盡可能避免二分法的限制性信念,盡可能拓展多元看待事件的視角與觀點,提升自我評價。

具體練習
1. 透過對話,發展多元的看待觀點
2. 無論對錯好壞,試著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

相關推薦:換個角度、重新定義的自我效能信念日常鍛煉

相關推薦:不再把過去的傷,拿來糟蹋未來的自己——《關係修復力》讀書會

看似暴飲暴食、自我毀滅的行為,其實來自於一連串失落衍生的自我輕視。誠實表達自己、旁人的真實理解,或許是關係課題最大的釋放與和解。如同《我的鯨魚老爸》電影最終,當查理更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讓人們看見自毀表象背後的痛苦心靈與關係課題,是掙扎與混亂的時刻,但也是重新站起來的時刻。

延伸閱讀:雞湯來了

註解

  1. 以下步驟主要整理自:張勻銘(2010)。 暴食症的認知模式。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3),32-46。詳細作法與具體心理諮商、醫學治療,建議尋求專業的協助。

參考資料

  • 林佩姿、王芙容、李炳鈺(2010)。 不容忽視的飲食障礙 – 暴食症。藥學雜誌,26(4),47-51。
  • 羅瑋嫻(2009)。暴食症患者的生病經驗與其家庭關係─一個結構取向治療的模擬框架。國立台中教育
  • 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 葉慧雯、曾念生、賴姿如、周桂如(2006)。飲食疾患之認知行為治療。護理雜誌,53(4),65-73。
  • 陳冠宇(2005)。心理治療有效減輕心因性肥胖患者之體重。北市醫學雜誌,2(3),305-310。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