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942次阅读
没有评论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许多年前,一种论调广泛的传播开来,用以讽刺和鞭策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即“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这种论调并不算错误,但显然忽略了人们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因素。要知道,90年代的中国的老百姓几乎买不起个人电脑,自然没有人追求精致的生活。在哪个营养快线可以被当作牛奶的时代,没有哪家企业有动力勇争行业先进。

然而许多年后的今天,当许多企业逐渐爬上了产业链最上游时,“一流企业做标准”的论调似乎开始过时了。从特斯拉到改名未久的meta,从“登陆火星”到“元宇宙”,越来越多的顶级企业越发喜欢发明各式各样的概念,数量之多,更新速度之快,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往往听的一愣一愣的。或许多年以后,人们会调侃一句“顶级公司做概念。”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10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北京的路边发现了一家时髦的咖啡馆。它的橱窗中放着精致的各种手办,吸引着来往商务人士的目光。在黑白光亮的招牌上面,准确来说是左下边,明想低调实想卖弄地写着几个小字,“web3.0咖啡馆”。

我难以理解web3.0和咖啡豆有什么关系。

互联网行业以外的人来说,web3.0是个新颖的概念,是一个新出现的风口,还是一个“高大上”但不知所云的名词。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什么量子力学、相对论这些改变世界、改变人类世界观的知识还要吸引人。因为相比于真理和科学,web3.0可能能让不少人赚上一大笔钱,甚至不少人已经开始梦想成为新一代的马化腾和马云。另一方面,这种新概念能让另一部分人倾家荡产,浪费大把可贵时光。

一、什么是Web1.0 和Web2.0?

Web和其他互联网专用名词一样,是英文World Wide Web的缩写,中文含义为全球广域网或者万维网,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全球范围的信息交互系统。政府、企业、网民除了通过Web这个工具,除了传播文字、图像和声音等信息以外,也传播、交易、攫取着思想、情感、金钱和权力。

浏览器和各式各样的APP显然是Web最直接的呈现载体。

和今天的操作系统不同,早期的操作系统缺乏联网和交互手段。当时的计算机用户只能通过复杂的命令行来查询信息,学习成本很高,界面简陋,使用也不方便。1990年后,浏览器的出现让普通人也能访问数据中心硬盘中《莎士比亚》的剧本。

Web1.0就诞生于此时,一些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公司和个人开始利用互联网展示制作好的静态网页。这些页面上往往刊登着文章和图片,内容一般以新闻和小说为主。这个时代出现了大量的门户网站,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新浪、搜狐、网易,都是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一改打破传统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信息传播渠道,靠着各种突破下限的“标题党”新闻,硬生生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媒体帝国。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Web1.0主要的特点是互联网用户不能随意对网页内容进行更改,简单来说网页是“只读的”。当时网页的版面主要由网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编辑,网友无权发布自己撰写的内容。因此,当时的互联网完全是中心化的,互联网公司掌握了绝对的信息传播权力。

但很快,2000年后,随着动态网页技术的成熟,拥有“交互”功能的Web2.0彻底革命了互联网。我们今天常用的微博、豆瓣、抖音、B站都是Web2.0的产物。

相比于Web1.0,Web2.0的用户拥有一定的信息创作权力。用户在注册账号后,可以创作、分享自己的文章、声音和视频,并且拥有几百乃至上千万的粉丝群体,面向他们进行发声。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前后,数量庞大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动态网页的技术是支撑Web2.0存在的基础。相比于静态网页,动态网页的内容都存放在后台数据库之中。因此,每一个用户看见的网页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定制分发用户喜欢的内容。我们常说的信息牢笼就是这样产生的。毕竟,每天只生活在讨好自己的信息流之中,是无法认识到真实的世界的。

总的来说,Web2.0技术十分的伟大。因为它的存在,平民大众也开始拥有发声渠道,我们的互联网世界变的丰富多彩。

二、Web2.0有什么缺点?

Web2.0虽然创造了璀璨的虚拟世界,但它并不是完美的。

我们可以看到2.0时代依然是以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中心的。互联网用户创作内容后,始终要上传到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上,其他用户得登陆微博、B站、抖音等平台才能看到创作者的作品。因此,大型互联网平台始终掌握着用户作品的生死。

以微信为例。普通用户始终只拥有微信账号的使用权,而没有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同时互联网公司掌握着信息的传播,对于互联网公司有利的信息,互联网公司往往会全力分发和传播,将内容推荐给平台的所有人。对于互联网公司不认同的东西,互联网公司往往能通过限流和删除来控制内容的传播。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同时,平台分走了绝大多数的利润,并且随着用户增长,平台扩大,这种分配不均在加剧。以各大互联网公司为例子,互联网用户将自己的开源程序发送到网站上,互联网公司复制这些开源代码开发自己的应用并进行盈利。由于用户始终处于劣势,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收益只有很小一部分进入用户的口袋之中。

另外,互联网平台经常利用用户数据进行牟利,例如APP会收集用户文字信息,神出鬼没向用户投放消费信息。大数据平台会描画互联网用户画像,窥视互联网用户隐藏。甚至通过精准的政治广告,影响选举结果,改变国家政权。

在理想主义者看来,他们无法忍受互联网成为2.0的模样。因为互联网的诞生就是为了去中心化,甚至消解人和人之间、人和机构之间的权力而存在的。但如今天量的利润流入到少数人和公司的钱包之中,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公。

因此,“理想主义者”迫切将互联网升级到更加平等的Web3.0。

三、Web3.0故事是什么?

对于Web3.0故事的信服者来说,Web3.0理论上要比它的前任要出色,能够有效改善2.0的缺陷,但要一句话总结3.0是很困难的。总的来说,它相比于现在的互联网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Web3.0时代用户拥有统一的身份认证。

在今天这个时代,用户登陆多个互联网平台时经常被繁琐的注册、手机号、验证码搞的十分烦躁。以阿里的平台举例,淘宝需要注册,支付宝需要注册,使用饿了吗点外卖也需要注册。只需要几天,手机就会被各种广告短信轰炸,至于短信已经失去了联系他人的功能。同时,多个平台的注册,让用户很容易忘记账号密码,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在未来的3.0时代,用户的身份信息将由一个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登陆多个网站时,用户不用输入密码和账号,就能自动登陆。同时也不用担心这些平台泄露用户的账号。

第二,Web3.0时代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

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公司滥用用户数据随时都在发生。用户的视频、音频和文字作品,用户的个人画像,都是滥用的对象,用以牟利。

在未来的3.0时代,互联网掌握和使用用户的数据和作品,需要用户的确认和授权,个人的财产权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例如用户创作了小说《雷电将军转生成JK》,发表时不用上传到起点中文网和晋江文学城。用户只用授权给两个网站,而小说本体按照分布式储存在互联网空间。

第三,Web3.0时代能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

在今天这个时代,用户之间的交易依赖于支付平台的存在。个人用户很难证明大型平台在自己的账户上的金钱数字是否被偷偷修改。同时,各种交易协议往往得不到执行,例如各种个人用户往往很难收到商家的退款。因此,今天的人们只能信任支付宝这样的大型平台的信用,确保自己的利益不会被侵蚀。但如果大型平台主动违约,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在未来的3.0时代,用户之间的交易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执行。得益于密码技术的利用,所有签订的合约都能够自动执行,且不可临时更改和反悔。

第四,Web3.0时代是去中心化的

在今天国内,BAT+字节跳动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互联网,互相争夺着地盘。任何人都不可能绕过这几家公司进行生产生活。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在未来的3.0时代,基于密码技术的互联网环境会鼓励生态项目多元化发展,营造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互联网用户能很方便的自发组织出新公司和新团体,内部管理公开透明,且利益分配将严格按照合约进行。

总的来说,在Web3.0时代,每个人在网络上就是一个数字钱包。这个钱包里有你的身份证,也有你的数据,还有你的产权证明,你可以通过这个钱包完成任何交易,权利确认,甚至成立公司。这个钱包独一无二任何平台无权修改这个钱包。

四、Web3.0背后的技术和名词

数学家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在1948年写下《通讯的数学原理》时可能怎么想不到,如今的计算机信息学能如此深入的镶嵌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摸鱼时观看的抖音视频,工作时发送的邮件,下班买菜时花掉的金钱,背后都需要计算机信息学的背书。

到了Web3.0时代,更多基于密码学的新技术会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人类的生活之中。这其中,以“区块链、NFT、DAO”为代表的名词早已经通过新闻和社交网络广泛传播开来。但总的来说,公众对它们依旧不了解。

一、区块链——一个人人手里都有的账本

2008年10月31日,一个名为“中本聪”的作者,在论文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文中描述了一种基于加密技术、P2P技术的点对点电子现金支付系统。2009年1月3日,在芬兰赫尔辛基的服务器上,中本聪生成了序列号为0的第一个比特币区块,自此区块链诞生了。

区块链其实记录比特币交易信息的账本,每个区块就是其中的一页纸,每一页纸按照时间顺序链接在一起。是一个存在在互联网上的链表结构。

你可以想象一个很长的铁链条是区块链,链条的每一个铁环都是一个区块。每一个区块都雕刻有区块大小、区块头、交易计数器和交易信息。

交易发生时,客户端会向全网广播交易信息,并等待确认。其他节点对该信息验证后确认该交易信息合法,进而生成新的区块,添加至区块链上。

举个例子,村里每个人都有一块小黑板,每块黑板上写着全村的交易记录,且每块黑板上的交易信息都是相同的。

此时村里两人交易鸡蛋。他们会通过大喇叭广播交易信息。村里每个人就会在自己的黑板上写上交易信息。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因此,村里的人想做假账几乎是不可能的。他需要偷摸到村里每个人家里修改账本,这很容易被发现。

区块链实际上是一个去中心化计算协议,约定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如何分散的创建和维护互联网数据,从而实现“基础设施管理权”与“用户数据控制权”之间的分离,防止平台公司修改、删除用户数据、用户资产。

通过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存储交易技术,透明可追溯,几乎不可修改的,在Web3.0时代,能够确保人们的账号和数据不会被修改,进而拥有某种意义上“产权”。

二、NFT——让数字和代码成为“唯一”

有了不可更改的区块链技术,人们也就有了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质化通证。简单来说就是网络世界中具有唯一性的数字产权证书。一种可在区块链上记录和处理多维、复杂属性的数据对象。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与非同质化通证相对的是同质化通证。比特币就是一种同质化通证,但比特币除了能扮演货币外并没有别的用途。而非同质化通证则可以证明文章、图片、视频甚至表情包的产权。因此NFT具有在网络中具有唯一性。

另外,和比特币一样,NFT也是存储在区块链中的数据,是一个Token(代币)。但和比特币不同,NFT不可分割。人们可能听过0.1个比特币,但没有听过0.2个NFT。

人们可以使用数字钱包里的比特币,购买其他人数字钱包中的NFT。只要交易成功,比特币会转账给卖方,相应的数字资产则会转移到购买者的数字钱包之中。

在现在,由于虚拟数据可以被随意复制,所以从技术上来说并不存在真正的产权。各种盗版和侵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但在Web3.0时代,不可更改数字交易借助区块链技术成为了可能。任意俩人的数据传输需要全网来记录和确认。那些盗版和侵权的图片、视频会被很容易发现。因此,虚拟数据在区块链网络上也像现实的锅碗瓢盆一样“独一无二”。

三、DAO——互联网上的公司和团体

在现实世界中成立一家公司总是繁琐的,创始人首先要有一定的注册资金,然后去政府部门核名,再去找屋中介租办公室,刻一个公司印章,编写公司章程,找会计事务所办理“银行询征函”,然后去银行开公司账户,办理验资报告,最后找工商部门注册。既让人精疲力尽,且没个十天半个月办理不下来。

好不容易将公司开起来,股东和股东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往往会发生利益分配不均,产生内讧。之后,公司会发生经营困难,进而分解倒闭。

但在Web3.0时代,DAO的出现让成立一家公司或者组织一家社团变得更加的简单。因为正如它的名字,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它没有传统名义上的老板。

在继续介绍下去前,容我先介绍一下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一种依托计算机在网络空间运行的合约,能够自动化运营,且合约内容不可更改,更没有纠纷。举例来说,你在淘宝上买了一双鞋,下单的同时,商家必须将鞋快递给你。但和淘宝不同的是,你们的合同不需要阿里巴巴监督。

一些网民在决定共同做一件事情后,就可以通过出资代币,共同组成一个DAO组织。这种组织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技术,让运营规则、责任权利、利益分配、奖励机制以电子程序的方式写在区块链上。因此,是“公司章程”是不可修改和公开透明的,且能够自动执行。DAO员工无需看老板和HR的脸色,就能通过劳动获得应有的电子代币。

如果一些DAO中一些人开始不满合约,DAO可以依照投资的代币股份数量,划定投票权力,组织投票。票数高的获得胜利。

从宏观来说,信奉Web3.0的人看到了现实世界中政府、企业、工会、法律的人性的缺陷,试图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传统中心化的“执法”权力,分散到互联网之中,且变的可以自动执行。

四、DID——互联网上的新版身份证

前文提到过,在Web3.0时代,人们都会在网络上有一个独一无二的钱包,反过来说,这个钱包也是人们的身份证。

DID,即Decentralized ID,意思是去中心化的身份识别系统,一种可以登陆多个平台的去中心化账户。

在今天,我们的账号严格老说属于互联网公司,且我们登陆不同公司的网站需要注册不同账号,且十分的不安全。如果我的脸书账号因为黑客攻击泄露了,那么我的谷歌邮箱可能也泄露了。因为为了便于记忆,我让两个网站的账号密码一致。同时,不同网站使用的支付账户和货币也不相同,即便是一家公司的QQ币也无法直接变成微信零钱。

但在Web3.0时代,网络用户会拥有一个DID账户,是区块链上的公钥,是公开可见的。网络用户想要修改这个网络钱包,则需要一个保密的私钥,和公钥组成在一起才可以运行。通过某些密码算法,外人无法破解私钥(可以参考HTTPS的技术文章)

首先,平台公司是无法访问DID账户的,更无法控制账户上的资产。其次,账户可直接访问所有的同构公链生态,不需要再次注册。

举个《头号玩家》的例子。电影中,主角在各个虚拟世界中穿梭,不需要注册和输入密码,这就有点像DID账户。

五、讲Web3.0故事的人向大众许诺了什么?

Web3.0的信徒认为,当前的大公司占据了太多的收益。以微博为例子,用户除了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忠实的生产者。而平台靠着用户创造的数据带货卖广告,获得利润。但创造内容的用户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未来的互联网系统应该将一套经济系统镶嵌到底层代码之中,加入产权,改变分配方式,让数据成为真实存在的财富,进而改变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

Web3.0的信徒认为,这是一种共享生产资料的新方式。在这种关系下,大型企业和普通用户拥有更加平等的关系,且网上的每一个人不能依靠自己的优势地位作恶,因为公众会更加广泛的参与到互联网的底层运行之中。

于是无名之辈也开始变的重要了,放在区块链中的任何作品,任何思想闪光,只要有价值,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当然,Web2.0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取代Web3.0,它一定要更先进、更易用、更有趣。Web3.0的信徒认为,像《头号玩家》一样的“元宇宙”是Web3.0的真正表现形态。

到这时,只要有人愿意,完全可以生活在虚拟网络之中。在网络之中工作,在网络之中学习,在网络世界中贷款买房 ,在网络之中恋爱和结婚。

而且,正如《头号玩家》故事中表现的一样,Nobaday(小人物)也能靠着虚拟世界一鸣惊人,甚至靠着聪明才智、靠着惊人的勇气,一举战胜庞大的资本集团。

六、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和其他问题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美的,Web3.0底层的区块链技术也一样。

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系统,用户的间的每一次交易都需要链上的全部或者部分玩家确认。因此,用户必然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首先,区块链上的数据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每个节点存储的区块链数据体积会越来越大,存储和计算负担将越来越重。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例,其完整数据的大小当前已达约百GB,用户如果使用比特币核心客户端进行数据同步的话,可能三天三夜都无法同步完成。况且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用户节点都存有相同的交易账本,因此在物理层面是极大的浪费。

其次,区块链交易速度慢。由于用户的交易都需要其他节点的确认,就像两个小孩要交换棒棒糖,除了要给班上每个孩子说,还要给老师报告,因此速度非常的慢。以比特币为例子,当前比特币交易的一次确认时间大约需要10分钟。我们很难想象在超市结账要傻站在收银员面圈10分钟时间。

同样,区块链系统面临交易频率过低的问题。还是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例,系统最高每秒处理6.67笔交易。我们很难想象一种交易系统,同一时间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只能交易六笔。

另外,区块链上的交易存在是不可取消的。用户间的交易被广泛存储于网络上,因此要修改起来十分的困难。想象一下,你付款东西时多输入两个零,而没有淘宝客服帮你取消交易,那有多么的抓狂。

这里不得不提及知名的区块链三元悖论,区块链无法同时满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人们最多满足其中的两个。这是一种“不可能三角”。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一条区块链如果满足去“中心化”和“安全性”,那么这需要网络上的所有节点参与计算和存储。这将极大考验网络和节点的硬件能力,限制新的节点加入(可拓展性)。如果想要“可拓展性”和“去中心化”,那么信息必然不会让每个节点进行计算,整个区块链就没那么安全了。如果想要“安全性”和“可扩展性”,那么完全的去中心化的存储就没那么容易实现。

七、Web3.0,骗子超强的韭菜收割机

截止2023年3月,如果问Web3.0有什么用,那么对普罗大众来说,似乎只有割韭菜一个作用。

即便是一本正经的Web3.0科普视频,也会在具体介绍之前,长篇大论的介绍先期进入Web3.0行业的大佬。他们会说像红衫资本、贝恩资本这样的公司多么有钱、多么的有实力,他们会说像扎克伯格的META、推特这样的超级互联网公司在全力投资Web3.0。他们可能绝口不提赚钱俩字,但字里行间写满了“一夜暴富”,或者说“你在失去人生中最佳的投资机会。”

这样的论调对我这样的计算机爱好者来说的确充满了回忆。我在2010年便从一些计算机新闻网站上听说过比特币,当时比特币还是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娱自乐,不为大众所知。因此几十上百个比特币只够买快餐店购买一张披萨。

但如今,一个比特币的价格就值上万美元。无数人亲眼看见那些早期投资比特币的人一夜暴富,身家成百上千万倍的增长。即便是我,偶尔也会想想,如果十几年前用电脑挖上几百个比特币,现在早已财务自由。

于是,很多人赌上了全部身家性命,进入到Web3.0的狂欢之中。但等待他们的可能并不是财富自由,而是骗子们看上去精美无比的陷阱。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一、几乎所有的Web3.0项目都只为虚拟经济而生。

今年3月23日新闻,“金色财经报道,NFT平台Magic Eden推出Web3游戏中心Magic Eden Games。与Magic Eden Games合作时,每个游戏都会收到自己的“探索游戏”页面,其中包含游戏描述、工作室描述、视频和其他媒体,以及游戏特定NFT市场。”

相比于steam等一众Web2.0的游戏平台,NFT交易市场才是Web3游戏平台的中心。在这些平台上,网络用户“可拥有,可交易”各种游戏装备。因此,用户之间一定要有一种等价交换物。而这种交换物在区块链上,就是Web3.0中的代币。

我们可以看到一众Web3.0游戏设计基本都是以“打金”,也就是获得代币为中心。玩家每日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做游戏中的任务,换取少量的游戏币。而玩家们也并不以单纯的快乐,而是将游戏币换成各种法定货币为目标。

足球游戏《Sorare》,是一个以体育为主题的 NFT 卡牌游戏平台,用户以「俱乐部经理人」的身份操持球员卡牌参与平台设定的比赛,胜出者将获得 NFT 卡牌或代币的奖励。其他用户想要特定的NFT卡牌,就要去交易市场上买卖。

类宝可梦游戏《Axie Infinity》则直接宣称能边赚钱边玩。玩家需要先以虚拟货币购买三只名为“Axie”的宠物,并利用它们进行繁殖,获得新的Axie。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对战、培养,再将繁殖出的电子宠物卖给其他的玩家,获得游戏代币。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什么Web3.0游戏,提出“高大上”的目标,玩家在在游戏中都是为了“赚钱”俩字。玩家基本上要捏着鼻子,忍受痛苦去玩那些毫无游戏乐趣的电子游戏。过程中既浪费了时间,往往有没有获得理想的报酬。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Web3.0项目都是在为单纯为了赚钱而生。

2021年3月,加密货币企业家Sina Estavi以29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一条推特NFT,引起了不少关注。这条“天价推特”正是由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2006年发布的第一条推文制成的NFT。2022年4月,Sina Estavi将这个推特NFT再次放上拍卖平台,希望能拍卖出4800万美元以上的价格。

世界上第一条推特当然很有价值,它代表着一家全球范围的社交公司的诞生。但拥有这“第一条推特NFT”就是很奇怪的事情了。推特既不是实物,内部的文字也随时可以复制的粘贴。

更奇怪的是某些元宇宙公司。声称人们未来在虚拟世界中,也应该有一栋住宅。2021年,据《卫报》3月23日报道,一个设置在火星般的景观中的“虚拟数字住宅”以50万美元(或288个以太币)的价格售出。“3D数字屋”的新主人将能够使用虚拟现实(一个数字世界)或未来的增强现实(在现实世界的视图中添加数字元素)来探索开放式豪宅的房间,”加密货币NFT交易市场SuperRare表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NFT数字房子”。

然而所有的《魔兽世界》玩家都清楚,虚拟身份根本不需要什么房屋。玩家离线了,角色就消失了。以天为房顶,以地为铺盖卷儿。固定的居住场所反而是种桎梏,限制了玩家们探索游戏的地图。

各种NFT数字藏品则被炒上了天价。NBA球星库里花122万人民币买下“无聊猴”,孙宇晨花1亿人民币拍得NFT微信头像(微信没有NFT功能,因此,你我都能“盗版”他的头像)。王家卫则拍出短片《花样年华——刹那》,拍出428.4万港币。

如今的NFT商品基本不具有任何使用价值。既不影响衣食住行,也无力影响艺术风潮,更无法滋润人类精神。

事实上,他们之所以能卖出天价,完全是购买人听信了什么“世界上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的先驱”的鬼话,并看中了其倒卖,或者说炒作价值。

二、Web3.0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全。

在如今,媒体偶尔会出现数字藏品被买卖的新闻。例如2022年4月,周杰伦在INS上发文,称接到了朋友紧急打来的电话,说黄立成之前送给自己的“猴子”NFT被钓鱼网站盗窃了。据了解,根据盗窃者后续在交易平台转手的成交额来看,该NFT的价值超过300万元人民币。更加难受的是,由于缺乏一个中心化的监管机构,周杰伦的NFT被多次转卖后,几乎不可能找回。

据媒体称,周杰伦回应其被盗的原因在于误点了钓鱼链接,而非被黑客攻破了NFT密钥。黑客可以不用理会NFT在技术上的种种特性,而通过钓鱼网站等“社会工程学”方式盗取NFT作品并堂而皇之地卖出。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在此之前的3月,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冻结了超过25,000个俄罗斯个人或实体有关的交易地址,“其中许多是通过保护性调查发现的”。此外,该公司还与美国政府分享了这些地址,以支持美国政府的“制裁执法”。

比特币虽然仍然是去中性化的货币,但由于交易速度过于缓慢。用户实际使用中往往要将比特币托管到像Coinbase这样的交易中心,加速交易速度。因此,Coinbase成为了事实上的银行,比特币再次“中心化”。

因此黑客想要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发起攻击,其实根本不需要复杂的 “黑客攻击”。人们只需要找到在智能合约中的漏洞,许多参与DAO的投资的钱包就被一扫而光了。

正如前文所写,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0有一个不可能三角。用户不可能同时拥有“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用户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区块链,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如果用户想使用另外一条区块链,又需要面对复杂的代币兑换。

以比特币被引入以太坊为例,比特币的持有者想要使用以太坊上的应用,需要将自己手中的比特币抵押置换成以太坊。而各种代币之间的兑换价格并不是固定的。

更要命的是,各种代币兑换主权国家货币也不是固定的。

比特币、以太币的、狗狗币的价格始终大涨大落。行情好的时候,上万美元一枚。市场出现风吹草动的时候,立马又跌至几千美元一枚。

主权货币之所以成立,背后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军事和科技实力,是货币用户拿着主权货币能在一个国家购买多少东西的机会。但现阶段区块链代币背后只有各式各样的故事。

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把自己所有财产都只换成区块链代币的人既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破产,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三、DAO和智能合约,并没有人那么智能

如果你是一个社恐或者不喜欢和其他人冲突的人,DAO大概是你理想中世界的样子。在DAO之中,所有规则是写在程序中的,且没有随时想压榨你的部门经理和HR,所有内部规则都通过简单直接的投票决定。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真正DAO这样的组织可能是一个灾难。

首先,现实世界中没有一个像样的组织没有领导岗位。众所周知,对一个组织带说外界环境总是变化风云,前一分钟还风平浪静,后一秒就开始惊涛骇浪。领导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应对外界的变化。正所谓海盗船上经验最丰富的水手才有资格当上船长。

其次,DAO的利益和权利分配可能完全不公平。在DAO中,代币是按照程序发放的。设想一下,如果是一个作画DAO,创作一幅画就分配一块代币。那么势必会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画作。因为这样来钱更快。

最后,DAO可能并不是真的民主。在DAO中,人们按照手中的代币数量分配投票权力,就像一般公司的股东大会一样。但是,某些人完全可以利用规则外,也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合纵连横获得超过51%的代币,也就是获得绝对的控制权。一如某些公司,创始人只控制着少量的股份,但牢牢控制着公司。另外,DAO的组织者完全可以在项目立项开始,先期攫取远远超过其他人的代币,始终牢牢的将组织控制在自己手里。

自从DAO概念火了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项目打着DAO概念割韭菜,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DAO项目,更是打着DAO名义“集资”的不计其数。这些项目往往打着各式各样的名头,组织者画着让世界更好的大饼,但参与dao的投资者往往都成了被宰者,而不是受益者。等到受害者缓过神来,骗子早就捐款跑路了。

四、Web3.0凭什么获得人们的共识?

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的成都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当时商人们为了大额交易,越来越嫌弃携带不便的金属货币,开始需要一种方便的交易凭证。于是,纷纷将自己的手中的金属货币交给发行交子的钱庄,让官方发行的金属货币在钱庄内部完成交易。

今天货币发行不在需要真实的金属,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依然沿用了上面的逻辑。人们手中的100块人民币,对应出中央银行账目上虚拟出了的100块虚拟资产。也就是说,人们手中的人民币是中央银行打的欠条。只不过这种欠条能够在市面上流通。

很多人说,货币是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共识,是人们想象它有价值而产生了真实的价值。他们说的没错,纸张是因为人们的共识而产生了价值。但因此直接推论各式各样的Web3.0产品有价值就有问题了。

什么是Web3.0,以及它是否是骗局?

在真实世界里,如果商家不收法定货币,那么工商管理局会找上门处罚。如果商家不理会工商管理局,那么警察和法院会使用暴力强制执行法律。即便商家纠结了很多人暴力抗法,国家也有军队从肉体上消灭暴力抗法的人。

但运行在数字密码技术上的Web3.0并不具有这样的强制力,各种代币和NFT背后没有暴力作为最终的背书。

这也就是为什么虚拟货币的价值总大涨大落。

写到这里,我们换一个更宏观的思路思考Web3.0的价值。

一项新技术,能被广范围运用,要么是能大大的提高人类利用能量的效率,要么是能加速信息传播的效率。

各式各样的挖币活动显然没有能量的效率。据计算,完成一笔比特币交易需要1,449千瓦时,或相当于美国普通家庭大约50天的电力。而全世界范围内比特币矿场挖矿使用的能源与阿根廷差不多,在131.26太瓦时的年化水平上,能源消耗能排在前30名国家之中。

那么信息传播效率呢?Web3.0显然没有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人们很难想象无论买什么东西,都需要花十分钟来确认产权的转移。而各条区块链上的信息又需要复杂的跨链信息才能沟通,庞大的互联网被细分成了一块又一块。这必然招至用户的厌恶。要知道电脑开机迅速也能成为许多人选购电脑的理由。

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Web3.0依然很难打败Web2.0。当然,他们可能小范围运用起来,比如购买一个独特的头像之类的。但因此要全面否定Web2.0,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没有用户讨厌能够白嫖的互联网。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