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

742次阅读
没有评论

从2016年苹果发布初代AirPods到TWS耳机的普及,到现在接近五年的时间。这期间,蓝牙耳机从此前较为小众的领域,到逐渐被大众市场认可。在各类厂商的产品线划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广大消费者数码配件中的标配产品。然而,随着主流TWS耳机市场的增速放缓,这一领域也逐渐根据不同使用场景、不同需求,逐渐走向产品细化的道路上。

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索尼Float Run  图源:品玩lzh摄

提到蓝牙耳机,就不免会提及运动耳机这一关键词,由于蓝牙耳机通过无线传输、佩戴后对运动行为干扰较低的特性,早期的蓝牙耳机在产品宣传上多数都主打运动场景的功能性。但几年来通过市场的不断检验,真正适合运动场景的耳机少之又少,其中不乏几个最大的痛点诸如:流汗后对耳塞的影响、发声方式带来的“震头”感、高强度运动时对耳塞产生的摩擦(即听诊器效应)、以及佩戴方式和音质等。

如何针对运动场景的实际需求,打造一款在佩戴、音质以及运动场景下尽量降低影响等各方面平衡的产品,成为耳机厂商不断探索的新问题。

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Linkbuds 图源:品玩lzh摄

在探索如何让用户戴得更舒适、如何保持全天干爽通透上,索尼曾做过Linkbuds这样开放式的真无线耳机,我之前也做过相关评测:《索尼LinkBuds上手体验:摘下耳机是新世纪的脱帽礼》,感兴趣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查看,对于在传统无线耳机形态上有较为“激进”追求的索尼,自然不会停下探索脚步。

最近,我入手了索尼针对运动场景而量身打造的耳机新品Float Run。作为多年深耕音频领域的行业领路人,索尼似乎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在运动场景的佩戴方式、体验以及音质上做出了新的尝试,那么这款产品的实际体验如何呢?

佩戴方式“有点儿意思”

经常带耳机运动的朋友都会发现,类似于跑步、健身这种高强度运动下,佩戴入耳式耳机最麻烦的点在于运动后流出的汗,会被耳机堵塞在耳孔处,不仅潮湿难受,也不透气,久而久之则面临耳部因为汗液不能排出所造成细菌感染从而引发耳部疾病的风险。

索尼Float Run在佩戴方式上选择挂耳式的方案,耳机不入耳,耳机和皮肤直接保留了一定的距离,方便随着运动而产生的皮肤透气需求,也根本根除了传统入耳式耳机佩戴时间长后的压力问题,在舒适性上彻底排除了耳孔处的压力,这一点类似于目前占据大部分市场的骨传导式耳机。

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索尼Float Run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索尼Float Run 图源:品玩lzh摄

佩戴上,索尼Float Run也较为简单,两测的耳机以一根类似于颈挂式的纤细部件相连,成一个整体,这种设计有利于保障在剧烈运动下耳机的稳定性,也不易于丢失,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临时需要中断,也方便直接挂着颈部。

细节上,颈部后方的线条在皮肤之外,更像外延申出一个较为明显的弧度,一方面是在运动中不易接触到皮肤,另一方面也为不同性别和发型的用户,预留出了可调节的空间,利于多数女性在运动时扎马尾,刚好可以将耳机的这部分至于头发和马尾之间。诸如类似情况,Float Run在设计上也为类似于戴眼镜、帽子的用户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细节上颇具诚意。

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索尼Float Run 图源:品玩lzh摄

为了防止运动过程中的误操作,实体按键依旧是“最优解”

外观上,黑白经典的撞色设计,表达了这款产品内在的运动基因,辅以它仅为33克的机身重量,可以说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运动者在佩戴时的负担。而且,轻盈的机身内搭载了一颗续航可达10小时的电池,并支持快充,在紧急充电10分钟的情况下续航最高可达约60分钟,就算长期不用亏电,在需要时也可以快速恢复到可使用的状态。

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索尼Float Run 图源:品玩lzh摄

防护性方面,本身就是运动定位的Float Run,支持整机IPX4防尘防水,日常的流汗、小雨等情况足以轻松应对,对于运动过程中的泼洒,也不在话下。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科技行业提倡环保的趋势下,国际大厂索尼也敢为人先,产品外包装采用了不含塑料的环保材质。

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索尼Float Run 图源:品玩lzh摄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索尼Float Run 图源:品玩lzh摄

此外,在佩戴耳机时,交互的易操作性也是重要的细节之一。我们日常佩戴耳机最高频使用的操作无非就是切歌与接听电话,Float Run的解决方案是三颗实体按键,分别为两个切歌按键、一个功能按键,其中功能按键兼具开关机和接听电话的功能。对于耳机而言,实体按键相较于AirPods系列那种全触控的交互来说,可以避免误操作,对于多年耳机党的我而言,还是偏向实体按键一些。

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索尼Float Run 图源:品玩lzh摄

开放式设计,音质能好吗?

与绝大多数骨传导耳机在运动场景下的体验不同,索尼Float Run彻底在高强度运动场景下排除了听诊器效应。相信使用过骨传导耳机的朋友在运动场景下都有一个痛点,就是产品与身体接触部位不断摩擦运动而产生的“沙沙”声,对音频听感的体验影响很大。

而Float Run针对于运动场景设计的出发点,则在根本上排除这一问题。作为一款运动耳机,得益于挂耳式的设计,对于我个人来讲,在佩戴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也更出色一些。再加上耳机发声处与使用者皮肤没有接触,在避免的听诊器效应同时,也不会有像长时间佩戴骨传导时,因其发声方式带来的“震头”不适感。

谁说运动耳机只能“骨传导”?可能你还没见过索尼Float Run索尼Float Run 图源:品玩lzh摄

对于任何一款耳机产品来说,音质是绕不开的恒久话题。让我意外的是,在实际体验中,采用外挂式的索尼Float Run的音质表现竟然优于大部分骨传导式的耳机。

白色的机体内隐藏了一颗16mm的驱动单元,相较于骨传导耳机,在低频量感上的表现要更为自然,因为本身Float Run结构特性原因,这样的开放式其实要更有利于低频传输,因此不管是低频量感还是下潜深度以及回弹速度,在我看来都能在户外有较强感知。此外在整个声底风格上,依旧是有索尼温润、细腻以及良好密度质感素质,这样除了能够有不错的低频氛围外,也能让中频和高频不至于过于单薄;中频人声密度比较高,信息量大,较为贴耳,这样好处是能够在户外听清楚人声细节,加之不错的硬朗线条感,让人声较为突出;而在高频延伸和泛音上,我觉得还是有些保守,但应付三重奏四重奏问题并不大。

不得不说,作为运动定位的Float Run,很好的继承了索尼耳机经典的调音调色基因,此外,外挂式设计的Float Run在本身就较好的环境音听感下,又单独增加了环境音收录的功能,充分考虑到了运动场景下的安全性和即时对话等需求。在环境音收录这方面我的体验评价是:Float Run>骨传导式耳机>大多数入耳式降噪耳机。

小结

随着耳机市场越来越接近饱和的自然趋势,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不同而产生的细分领域不可避免的会成为下一个行业的风向标。相信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我一样,针对于不同的需求也不再会只拥有一款耳机。而我本人在过去使用耳机去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始终没有发现一款足以称得上完美解决这一特定场景下使用体验的产品,无论是目前普遍流行的TWS耳机,亦或是骨传导式的产品。

相信Float Run这块产品的诞生正是因为深耕音频领域多年的索尼,嗅到了这一风向。不难看出,索尼在设计Float Run这款产品时,在佩戴方式、音频表现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可以说作为一款运动耳机而言,Float Run向这一领域的需求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