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即将开始“有序扩张”?

625次阅读
没有评论

阿里,即将开始“有序扩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刺猬公社,作者|园长,编辑|石灿

在阿里巴巴,企业架构改革几乎是每年一度的必备戏码,通常发生在一年中的上半年,也就是阿里财年结束的前后。其架构调整的范围之大、影响之广,放在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中都是罕见的。

但在2023年,阿里的架构调整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3月28日,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拣主要的说:就是阿里的架构变成了六大业务集团——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的模式,实行各业务集团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整个集团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至于阿里体系下的盒马、飞猪等其他公司,也要成立董事会、实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这就是1+6+N中的“N”。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这份全员信还提到,“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阿里,即将开始“有序扩张”?

一切正如有人在前一天在杭州文一路隧道拍到了刚刚回国的“马老师”。那段视频中,马老师乘坐一辆丰田考斯特——一种便于领导们集体出行的高级中巴车,和身边的张勇、资深副总裁邵晓锋不时交谈。

人们都会觉得,这个事将会发生。但没有想到,它来得这么快,又是这么猛。

前所未有的变革

“阿里巴巴24年最重要的组织变革”。在阿里的官方网站中,这次变革被放在了非常高的位置。相比之下,阿里之前的组织调整,基本上都只能算“微调”了。

刺猬公社看来,这次剧变之所以空前,是出于以下四点原因:

首先是阿里巴巴的CEO,不再直接领导旗下的各大业务板块。六大集团都有各自的董事会,其CEO向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向阿里巴巴CEO汇报。

这是一次空前的权力下放。比如。在目前的各大集团CEO任命之下,张勇也只用具体负责他亲自带队、担任CEO的阿里云智能集团。以前,张勇曾被认为是中国“最忙CEO”,在各大集团和公司施行新的、相对独立的治理架构之后,他的压力将大为减少。

第二,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将有可能单独上市。在此次变革中,张勇将市场视作各大集团业务的“最好试金石”,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而独立上市,则意味着各大集团、公司的相对独立的治理架构,得到了市场更好地认可。

这在国内众多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中也是罕见的,并且为各大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改革参考——如果阿里云智能可以独立上市,那么腾讯云为什么不能?优酷可以上市,为什么腾讯视频不可以?这次,阿里用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为多业务板块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了一个公司治理上的想象力。

第三,是各大业务板块的划分并不“均匀”:不是简单把离主业较远的业务剥离出来,而是不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一视同仁,都成立了相对独立的集团、公司。

比如阿里的核心商业业务,也就是国内电商的部分,就归入淘宝天猫商业集团,这一个集团的营收规模,就占到了阿里的近70%;其他五个集团的营收,普遍只占阿里总营收百分比的个位数,在3%到8%之间。但不论营收多少,都以集团公司的形式,获得更多的自主性。

第四,就是这次架构调整,并不是成立了六个新的事业群——那是腾讯的930改革的做法,而是成立了6个新的集团和N个公司。这也是这次变革的根本所在,从今往后,每个集团、公司都是自己生存下去的“第一责任人”。集团公司的CEO、董事会在获得了相应权力的同时,也要承担自主经营的责任。

这就有点“打破”大锅饭的意思了。之前,各个业务不论大小和盈亏,都在“共享”营收,也就是说,用赚钱的业务去养着相对不那么赚钱的业务。在架构调整之后,虽不至于一下子快进到“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之下,但对于已经相对独立的集团和公司来说,势必要重新拾起创业的心态,各自经受市场的检验。

解决“大”问题

为了成为一家能活“102年”的公司,阿里已经做出了很多尝试,比如著名的合伙人制度,就是为了保障公司在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之后,仍能保持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有着较大的决策权,并且延续组织的文化和使命等。

这是一项成功的制度。从本质上看,它解决的是一家公司在对抗时间、延缓衰老的问题;而在解决横向上组织规模的问题时,阿里做的改变就更多了:从2004年拆分支付宝开始,2011年淘宝一分为三催生了天猫,2015年推出“大中台”战略,2021年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等等,都是在解决公司变大之后面临的问题。

因此,今年阿里做出的变革,也可以看作阿里在解决公司变大问题上的延续。仅从人员规模上看,阿里在2022年底拥有239740名员工,如果不论将快递员也算入正式员工的京东,那么阿里就是国内人数最多的互联网公司。其业务规模也覆盖了从东南亚到欧洲、从云计算到影视综艺的多个地域、多个赛道。

一场在东南亚打响的战役,在杭州做决策肯定是要落后于竞争对手的。更何况,2023年以来,以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改变包括电商在内的整个数字经济产业;国内电商的第二名和第三名刚刚开始一场价格战,在更后面,还有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想要吃下电商红利;本地生活、云计算、文娱等业务,同样遭到来自时代和同行的不少挑战。

在这个节点上,阿里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拆分业务和权力下放,是大公司在面临这类问题时的通常做法。而拆得质量和如何下放权力,往往成为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

先看阿里这次在拆分业务上的表现。相比新成立的6个集团,一个不太显眼但很重要的事实是:阿里的中台功能被大幅拆分了,所谓“大中台,小前台”的日子要到头了。

当初力推中台,是为了给各个业务找一个通用的能力底座,避免重复造轮子的问题。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中台与业务较远、效率不高的新问题。到了现在,各个集团公司采用相对独立的治理架构,就很有必要改变这种模式,让中台变薄、融入业务。从中台在阿里地位变化的角度看,这个决策是符合逻辑的。

再看权力下放。大到淘宝天猫,小到大文娱乃至飞猪、盒马等公司,都在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时,还要“对各自经营状况负总责”。权责相对一致。

早在2021年,阿里就开始全面推行“经营责任制”。也正在那一年,盒马变成了一个自负盈亏的公司。此后,盒马对成本的控制更加严格,不再激进开店,一些不盈利的门店也被砍掉(刺猬公社办公室旁边的盒马mini就被关闭了)。虽然一路收缩、降本,但到了2023年,创业七年的盒马宣布它盈利了。

也许是盒马扭亏为盈的案例给了阿里更高层的决策者们启发,“经营责任制”以几乎彻底改变公司架构的方式落地了。

上市的诱惑

可以预见,阿里迎来多个IPO,也许不是在多么遥远的未来——六大集团中,菜鸟曾多次传出过IPO的消息,独立公司盒马也有融资的传闻。

在阿里目前的业务中,哪些是最有可能率先IPO的?

在刺猬公社看来,第一梯队的可能是菜鸟、盒马和云智能。

从盈利的角度看,2022年11月发布的阿里第二季度财报中显示,菜鸟已经实现扭亏为盈,虽然在此后有所反弹,但营收增速都在20%左右,增长潜力同样巨大;

盒马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它在202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降本增效带来的业绩好转,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估值;

至于张勇亲自带队的云智能,在经历了2023年岁末年初的些许挫折之后,迎来了AI行业的风潮。而云计算作为其底层技术,更是有望借此获得更多用户和商业机会,在未来的财务数据会更吸引投资者。

第二梯队的则是本地生活、飞猪旅行等业务。

就在前不久,高德地图和口碑合并,所有本地到店业务将统一整合在高德地图的入口中。这样一来,高德地图可以借助口碑长期以来积累的本地生活业务资源,实现较好的资源整合。

而饿了么和高德地图在归属同一个集团公司之后,也将有望在更大层面上借助地图入口,掌握一个在各方面堪比美团、乃至流量高于美团的本地生活产品

最后,是大文娱集团以及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他们的可能性更小。

在长视频平台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大文娱集团能否扭亏为盈,仍然值得期待;而受制于环境等多重因素的限制,由于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做得都是出海业务,境内IPO或许有所难度。

改革中,张勇展现出的野心并不止于此。“希望阿里巴巴未来能够长出来若干个上市公司”“若干家公司又能生儿育女,又多出来几家上市公司。”

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张勇才认为阿里巴巴真正走向了繁荣。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