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统计局发布: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4%(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2%。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制造业增长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股份制企业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2%;私营企业增长2.0%。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0.3%,纺织业下降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9%,汽车制造业下降1.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9.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
分产品看,1—2月份,620种产品中有269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20623万吨,同比增长3.6%;水泥19855万吨,下降0.6%;十种有色金属1192万吨,增长9.8%;乙烯508万吨,下降1.7%;汽车365.3万辆,下降14.0%,其中新能源汽车97.0万辆,增长16.3%;发电量13497亿千瓦时,增长0.7%;原油加工量11607万吨,增长3.3%。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8%,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614亿元,同比名义下降4.9%。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9.1亿元,同比下降17.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19.0亿元,下降1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61.3亿元,下降35.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9.3亿元,下降19.9%。1—2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343.7亿元,同比下降0.1%;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837.8亿元,下降32.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690.6亿元,增长38.6%。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30万亿元,同比下降1.3%;发生营业成本16.38万亿元,下降0.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0%,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上升。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7%、52.0%和51.2%,高于上月1.4、3.4和4.0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低于临界点。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恢复发展态势向好。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比上月上升3.8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6%,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道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批发、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3.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继续回升。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0409亿元,增长5.0%。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796亿元,同比增长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271亿元,增长4.5%。
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商品零售68638亿元,同比增长2.9%;餐饮收入8429亿元,增长9.2%。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按零售业态分,1—2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百货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10.0%、3.6%、5.5%,品牌专卖店下降5.4%。
1—2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20544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7476亿元,增长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2.7%;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5.3%、4.0%、5.7%。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420亿元,同比增长0.8%。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46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投资16058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投资3637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5.6%,制造业投资增长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4%。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0%。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0%,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2%,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9%,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8%。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8%,中部地区投资增长4.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6.3%,东北地区投资增长4.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1%,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1768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4936亿元,增长0.9%;进口26833亿元,下降2.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8103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5.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1.2%,比上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0.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0%。
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9%,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6.0%。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1%、4.8%。25-59岁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7%、5.2%、4.1%、3.0%。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9小时。
202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1.0%;食品价格上涨2.6%,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上涨0.6%。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5%。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5%,农村下降0.5%;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下降0.6%,服务价格下降0.4%。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2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1%,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59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价格上涨8.5%,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上涨7.8%,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9%,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5%,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6%、1.4%和1.2%,医疗保健、衣着、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上涨1.0%、0.7%和0.1%;居住价格下降0.1%。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2023年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5%,环比下降0.2%。1—2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2%。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669亿元,同比下降5.7%;其中,住宅投资10273亿元,下降4.6%。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502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27695万平方米,下降4.7%。房屋新开工面积13567万平方米,下降9.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9891万平方米,下降8.7%。房屋竣工面积13178万平方米,增长8.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782万平方米,增长9.7%。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51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0.6%。商品房销售额15449亿元,下降0.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5%。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55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5.5%。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1331亿元,同比下降15.2%。其中,国内贷款3489亿元,下降15.0%;利用外资5亿元,下降34.5%;自筹资金6342亿元,下降18.2%;定金及预收款7112亿元,下降11.4%;个人按揭贷款3495亿元,下降15.3%。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2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67。
图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二、央行发布:
数据:
1) 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5.79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当月净回笼现金6999亿元。
2) 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26.7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2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08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3亿元。
2月末,外币贷款余额7406亿美元,同比下降22.5%。2月份外币贷款减少67亿美元,同比多减316亿美元。
3) 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74.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6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
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2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55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163亿元。
2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82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2月份外币存款减少50亿美元,同比多减347亿美元。
4) 初步统计,2023年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20.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86万亿元,同比下降19%;委托贷款余额为11.3万亿元,同比增长3.5%;信托贷款余额为3.75万亿元,同比下降10.9%;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95万亿元,同比下降3.3%;企业债券余额为3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政府债券余额为6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9%;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79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5) 初步统计,2023年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5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924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10亿元,同比少增17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77亿元,同比多减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66亿元,同比多增81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70亿元,同比少减415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644亿元,同比多3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541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71亿元,同比少14亿元。
货币政策:
3月17日,央行宣布于3月27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的金融机构)。
三、财政部发布: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50亿元,同比下降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3892亿元,同比增长2%。全国税收收入39412亿元,同比下降3.4%;非税收入6230亿元,同比增长15.6%。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4236亿元,同比增长8.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662亿元,同比增长6.8%。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65亿元,同比下降2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42亿元,同比增长6.2%;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6323亿元,同比下降26.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627亿元,同比下降29%。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493亿元,同比下降1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171亿元,同比增长19.5%;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322亿元,同比下降11.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7848亿元,同比下降15.7%。
四、外汇局发布:
2023年2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0.6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3.02万亿美元)。其中,银行对客户市场成交2.90万亿元人民币(等值0.42万亿美元),银行间市场成交17.7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2.60万亿美元);即期市场累计成交7.44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09万亿美元),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13.19万亿元人民币(等值1.93万亿美元)。
2023年1-2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34.93万亿元人民币(等值5.12万亿美元)。
五、机构研报精选
1. 东吴证券
分析师:陶川、邵翔
观点摘要:
1) 经过两会谨慎的政策定调以及欧美银行“爆雷”之后,3月中国经济的“火候”如何,月初以来的放缓是不是意味着经济复苏的拐点已经出现?这可能是市场当前比较关心的宏观问题。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复苏的“底气”仍在:一方面尽管工业制造业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经济权重更大的服务业及相关需求的韧性仍在;另一方面,两会之后,国务院和地方领导密集调研,稳增长、促就业、抓民营经济的政策氛围蔚然成风。
2) 两会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体经济”、“制造业”、“就业”和“民营经济”成为关键词。在两会闭幕以后,多位国务院和地方领导进行调研。其中,国务院总理李强首次赴地方(湖南)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显现2023年稳定经济和制造业的决心。其他国务院领导在调研时还分别强调了合作区建设、科技创新、就业等问题,与《政府工作报告》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强调的重点相呼应。此外,省级党委书记们也在积极对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强调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为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3) 从高频数据看,出行、食宿的需求仍在释放,成为3月经济的重要支撑。表现最好的无疑仍是出行——无论是市内交通,还是国内外航班,依旧在释放“放开”红利;而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地产销售表现“坚挺”,3月第三周并未延续此前放缓的步伐,不过汽车、家电类大宗消费未达预期,国内生产端建筑业与汽车、纺服分化;工业品价格因海外需求下行承压;出口指数环比进一步下降。
4) 出行:继2月起强劲复苏后,本周地面交通人流量继续表现优异。在春节假期之后,地面交通人流量恢复速度甚快,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已实现2019年同期水平的赶超。本周30个省会的拥堵延时指数较上周小幅增长0.8%;同时,3月地铁客运量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49.2%,整体表现优异,证实疫情高峰过后人流和交通已基本完全恢复,市民市内出行有望持续带动消费的快速复苏。
5) 消费:汽车销量拖累收窄,但以价换量缓慢。尽管汽车销量3月至今同比缺口收窄至7.5%,近期企业降价宣传带来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车市恢复速度低于预期,根据乘联会的数据,3月以来到店客流有所提升,但实际订单转化率仍有限,终端库存有所上升。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大多仍集中在一线发达地区出台,尚未下沉至更大市场。电影票房方面,新片上映带动电影票房销售进一步上升。
6) 地产:销售情况有好转,但3月仍不及2019年水平。春节过后,商品楼市销售在短暂回升之后又开始回落,不过近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整体又呈上升趋势,但销售水平仍远不及2019年同期。截至3月19日,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较上周上升10.1%,主要系一、三线城市房屋销售改善所致。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周环比大幅上行37%,一线城市经济基本面优越,需求旺盛,领先保持复苏态势。此外,土地成交面积较上周大幅上升了74.9%,由负转正,土地溢价率上升0.8%,土地市场呈现出“量价同涨”态势。
7) 工业:建筑工程拔得头筹,纺服可能继续受出口拖累。截至3月24日,本周高炉开工率仍处于82.7%高位,周环比增长0.4%,继续保持上升趋势,而煤炭吞吐量较上周下滑了3.4%。近期建筑业的生产节奏略有加快,最新数据显示螺纹钢不仅仍然延续了近几周的库存去化趋势,且建筑钢材、粗钢产量、沥青开工率环比分别都上升了5.5%、4.7%、3.9%,环比增速全部实现由负转正。本周汽车业和纺服业生产情况比较稳定,汽车业中全钢胎开工率比上周小幅下滑0.3个百分点,纺织业中PTA开工率较上周小幅下降0.7个百分点、但聚酯开工率上升0.5个百分点。从3月整体来看,表现较佳的行业为建筑业和汽车业,而纺服业PTA和聚酯开工率齐下滑,表现略差。
8) 食品价格依然延续鲜果涨,菜肉降的趋势。本周农产品批发价格环比由降转涨 0.1%,但3月以来同比转负。猪肉批发价本周环比下降1.7%,蔬菜批发价环比下降幅度收窄至0.8%,水果批发价延续涨势,本周环比上涨2.8%,3月以来同比上涨16.5%,已明显超季节性。3月CPI环比料将收窄。
9) 工业品价格难觅涨势。螺纹钢、铁矿石价格环比转跌、水泥价格环比持平显示地产开工修复速度放缓。市场对银行危机的恐慌缓解,国际油价本周下跌速度收窄。美联储偏鸽派加息提振金属价格,南华有色价格指数环比跌幅收窄。义乌小商品价格环比转跌,可能显示海外需求下行压力。
10) 流动性环境外紧内松。本周DR007及长端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行,海外流动性受瑞信事件影响收紧。需关注下周一降准落地后资金面变动情况,一季度信贷需求受政策推动更多,企业及居民需求能否持续改善仍需观望,4 月初流动性水平上升概率较大。
2. 中国银河
分析师:高明、许冬石、詹璐
观点摘要:
1) 事件: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前值-4%)。
2) 分量和价来看,工业经济底部已出现。生产层面,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较上年12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累计值同比数据创2020年11月以来最低,主要受出口延续弱势、需求不足等因素拖累,表明工业生产仍然承压。价格层面,PPI自2021年10月见顶回落,1-2月份PPI累计同比增速-1.1%(前值为4.1%),随着国内需求回升,下游开工好转,PPI有望在5月见底回升。往后看,在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等有利条件下,工业生产增速大概率回升,伴随PPI逐步见底,工业企业利润将由当前底部位置反转向上。
3) 分所有制来看,外资企业利润增速降幅最大。1-2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17.5%(前值+3.0%),同期股份制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9.4%(前值-2.7%),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19.9%(前值-7.2%),外资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利润同比-35.7%(前值-9.5%)。
4) 分行业来看,电子、汽车、房地产产业链等降幅最大。受中国出口增速下降、美国芯片法案等影响,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由前值-13.1%降至-77.1%;受近期国内汽车企业降价去库存的影响,汽车行业利润增速降至-41.7%(前值0.6%);此外,黑色金属(-151.1%)、有色金属(-57.2%)和非金属矿制品(-39.2%)等受PPI为负、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影响,利润增速进一步回落。
5) 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与器材、电力热力三个行业利润增速最高。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受基建投资增速的带动,利润增幅加速上行至64.8%(前值44.5%);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受新能源行业的高景气带动,利润增速加快至41.5%(前值31.2%);电力热力行业利润增速由前值86.3%降至53.1%,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出现边际降速。
6) 展望未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已经回升,PPI亦有望在近期见底,工业利润增速触底回升在望。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内需修复持续回暖,量的支撑有望日渐走强。伴随下游开工好转及基数效应消退,PPI大概率短期内触底上行,从量价两方面助力企业利润的修复改善。在前期《第四次负增长创造的机遇——工业企业利润周期与结构分析》报告中,我们提示,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负值的情况,在最近10年中出现过4次(2012、2015、2019、2022)。但是周期永不眠!2022年工业企业利润出现第四次负增长,2023年1-2月份利润增速进一步下行,但随着量价两方面因素有望进一步修复改善,上半年可能出现的“盈利底”需要高度关注,PPI见底回升则是关键信号。
7)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二季度除了PPI见底、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趋于改善之外,PPI持续负值所形成的国内货币宽松预期、美联储停止加息(中美利差倒挂程度进一步收窄)等因素都将形成利好。
3. 国信证券
分析师:李智能、董德志
观点摘要:
1) 事项:3月17日财政部公布,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同比下降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同比增长7%。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965亿元,同比下降24%。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493亿元,同比下降11%。
2) 结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1.2%低于2022年全年增速(0.6%),为近十年同期增速第二低,仅高于2020年1-2月的-9.9%。反映出防疫机制转换初期疫情达峰、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带来的收入承压和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略高于2022年全年同比增速(6.1%)。从预算完成度来看,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低,支出略高。收入端,税收收入下滑,非税收入继续高增,但涨幅收窄。支出结构上,债务付息、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分项支出增速较快。受土地出让相关收支拖累,政府性基金收支增速持续下行。高频数据显示,土地市场和房屋销售景气度均有所回暖,但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修复趋势,预计政府性基金收支仍将承压。
前瞻地看,受调入资金和专项债结存限额影响,后续财政加力程度有待观察。一方面,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下降。2023年安排1.2万亿,相较于去年的2.3万亿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专项债结存限额空间收窄。通过动用结存限额,去年实际新增专项债超过4万亿。今年结存限额1.15万亿,已位于近五年低点,预计实际使用限额较去年下降。
年初专项债发行继续前置发力,基建投资仍为稳增长主要抓手。2023年开年以来财政政策前置发力,截至3月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19万亿,专项债投向和用作资本金领域也持续扩围。2023年1-2月有80.6%的项目收益专项债投向基建领域,较2022年同期(73.5%)有所提升。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下滑,支出增速回升。
- 2023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42亿元,同比下降1.2%,低于2022年全年同比增速(0.6%),为近十年同期增速第二低,仅高于2020年1-2月的-9.9%。这反映出防疫机制转换初期疫情达峰、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带来的收入承压和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898亿,同比增长7%,略高于2022年全年同比增速6.1%。从预算完成进度来看,2023年1-2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0%,略低于2022年和2021年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9%,略高于2022年和2021年水平。
4. 湘财证券
分析师:何超
观点摘要:
1) 事件: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70409亿元,增长5.0%。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商品零售68638亿元,同比增长2.9%;餐饮收入8429亿元,增长9.2%。
2) 消费需求释放,社零增速转负为正。伴随着防疫政策优化,长期抑制的消费需求在春节期间迎来了一波释放,人们生活半径扩大,居民出行需求增长,消费复苏迹象明显。从商品结构上来看,必选消费1-2月累计同比均为正,粮油食品和中西药品类表现亮眼。可选消费有所分化,服装鞋帽、体育娱乐等与外出社交有关的消费品同比均有上涨;受到春节消费场景的推动,金银珠宝类消费也得到提振;但汽车、通讯器材等高单价科技类产品则同比为负。
3) 线下消费场景增加,服务消费快速回暖。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项中,餐饮收入反弹最为明显,餐饮收入8429亿元,同比增长9.2%。防疫优化后,消费场景受限的制约基本解除,居民线下消费场景增加,带动餐饮行业等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回暖。从地铁的客运量可以看出,以上海为例,地铁客运量自春节后持续上升,已经超过春节前水平,居民的出行活动正在不断增加,带动线下消费的增长。
4) 地产后周期消费边际反弹,汽车消费转增为降。经历了去年的地产行业消费及投资疲弱的行情后,今年年初地产销售竣工出现回暖,地产行业初见曙光,带动地产后周期相关的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品的边际反弹,三者环比变动分别为11.2%、11.0%、8.0%,均好于预期。
由于去年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的最后一年,年底政策切换期汽车销量透支,同时叠加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今年年初汽车消费减少。据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1.4万辆,同比增长51.8%;今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40.8万辆,环比下降49.9%,同比下降6.3%。但是,从近期各地推出的价格优惠政策来看,汽车需求将受益于车企的优惠而提振,汽车消费项对社零整体的拖累将会减轻。
5. 国金证券
分析师:赵伟、杨飞、马洁莹
观点摘要:
1) 事件:3月17日,央行宣布于3月27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的金融机构)。
2) 超预期的降准,强化政策靠前发力,补充基础货币助力实体融资。
- 本次降准时点超预期、幅度与前期操作相当,预计或释放长期资金近9000亿元。3月17日央行宣布,将于3月27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降准时点略超预期,过去几年经验规律,央行宣布降准前总理基本会在国常会等会议上提前提及降准。本次普降0.25个百分点、幅度与2022年4月、12月一致,预计或释放近6000亿元中长期资金,叠加MLF超额续作,合计投放中长期资金近9000亿元。
- 当前时点降准,响应“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强化政策靠前发力。3月中旬,总理在记者会上指出,短期经济目标实现要打好“组合拳”;央行降准公告中也明确指出,降准以“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等。在此之前,央行行长也提及“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 降准补充基础货币,进一步助力稳增长与实体融资。年初以来,信贷增长强劲,前2月新增贷款超6.7万亿元、占去年全年比重超31%,“天量”的信贷推升银行中长期负债压力。为此,银行加大长期限存单发行补充资金,1年存单发行占比自去年底的20%抬升至2月的近60%、1年期国股存单发行利率自年初上涨超过40BP;同时,央行通过每月超额续作MLF为银行提供一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降准一次性释放大规模低成本长期资金,加快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3) 降准之后,总量操作再加力的可能性较低,或以结构性工具运用为主。
-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下,总量操作再加力的可能性较低,或以结构性工具运用为主。过往经验,降准对银行负债成本的降低不足以引导LPR的降低,央行行长近期也表示“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弱于此前“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表态。结合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两会”来看,今年稳增长或延续财政主导、货币配合思路,货币政策更加侧重结构性引导,运用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配合基建稳增长的同时,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支持。
- 伴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信用修复或将延续,后续关注信贷节奏和流向。央行降准公告中强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等,延续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的思路,年初信贷座谈会也释放类似信号、提出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等。“精准有力”下,资金或重点流向基建、制造业等领域,继续支持基建稳增长补短板、助力新时代“朱格拉”周期。
- 重申观点:政策靠前发力、疫后活动加快修复,经济可以乐观点。1-2月经济数据中的需求指标普遍好于预期,透露的经济线索,与我们前期反复提示的逻辑类似,稳增长“加力”带来的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强劲、疫后修复带来的消费和服务业修复等。政策靠前发力、内生动能增强下,内需修复有望延续,对经济可以更加“乐观”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