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为什么大家都不信?

688次阅读
没有评论

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为什么大家都不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牲产队

任正非又发了一篇公告,重申:“华为不造车。”

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为什么大家都不信?

上一次是2020年11月,任正非强硬地指示:“华为不造车,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决策,调离岗位。”这一次,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又多了一些细节,比如“不许使用华为问界,不许使用华为AITO”等品牌LOGO。

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为什么大家都不信?

不过,在公告的落尾处,还是加了“有效期5年”。这个5年有效期不知道是否包含已经过去的2年多时间。如果包括的话,那么,华为在2025年之前,不能造车。如果不包括的话,那么,华为就在2028年之前,不能造车。

任正非三令五申地一再重申:“华为不造车。”它的背后是,华为内部分歧很大,以余承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华为员工是很想亲自下场造车的。当前,华为在汽车领域可以说是屡屡受挫,华为HI模式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市场尝试,而余承东主导的华为智选车模式也在风雨中飘摇,难言成功。

华为联合赛力斯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问界系列,销量就像过山车一样,先是狂飙猛涨,连续3个月交付量破万。可破万后,AITO问界系列汽车就开始走下坡路,一路狂跌至3505辆,走向生死一线的边缘化。为了提振AITO问界的销量,华为强势介入,在品牌宣传上,将AITO汽车改成了“华为AITO”,“华为问界”。某些宣传海报上,AITO汽车直接被改成了“华为汽车”。

队长说句实在话,这对赛力斯而言,非常非常地不公平。这车是赛力斯造的,AITO品牌是赛力斯所有的,华为技术是赛力斯采购的,从华为店里卖出去的问界汽车,还要跟华为销售分成。可最后呢?赛力斯的品牌名字都要被抹掉,那赛力斯又算什么?

如果赛力斯仅仅是充当华为汽车的代工厂,那么,品牌营销费用得华为来出吧?代工采购费用得华为来出吧?技术设计得华为自己承担吧?可现在,赛力斯和华为合作至今,又出钱,又出力,把灵魂都交给华为了,最后赛力斯得到了什么?赛力斯难道就是个大冤种吗?

按照华为的智选车模式,还有北汽、奇瑞、江淮等车企在与华为合作。如果改名为华为汽车,那么,北汽、奇瑞、江淮是不是就不用自掏品牌营销费用了?是不是华为要反向对北汽、奇瑞、江淮等车厂支付代工费呢?华为总不能一边做供应商,赚车厂的钱,一边又拿着车厂的钱打造自己的“华为汽车”品牌吧?

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为什么大家都不信?

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为什么大家都不信?

在2022年上半年,赛力斯给华为支付了10个亿的广告宣传和服务费,结果就宣传华为汽车了?要知道,为了与华为合作,跟上新能源时代的大潮,赛力斯在2022年预计净亏损35亿到39.5亿。

如果华为要把AITO汽车改为“华为汽车”,至少要向赛力斯支付一笔“品牌损失费”。如果改成“华为汽车”,那是不是赛力斯还要购买华为的“品牌授权费”?

这里面有太多的不公平,本身就是对赛力斯的品牌背刺。

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不许使用“华为汽车”、“华为AITO”,“华为问界”等品牌名字,只是想要让赛力斯、北汽、奇瑞、江淮等车企放心,安心,不要担心被华为背刺。

当初,上汽集团拒绝“华为灵魂”,从商业角度来看,无疑是正确的。不然,像赛力斯一样把灵魂交给华为,那上汽就得给华为打工了。这种“打工模式”不仅不赚钱,还得承担巨额亏损。若是华为真的亲自下场造车,那就跟被渣男甩掉一样,钱和感情都被骗,输得一无所有。

“华为不造车”不应该是任正非的三令五申,而应该是华为对合作伙伴的郑重承诺。可在华为发展史上,华为是有前科的。华为曾称,不造电视,因为华为海思是中国电视的第一大芯片供应商。可后来,华为发布了“智慧屏”。这智慧屏是不是智能电视?反正华为说它不是电视。

走到现在,华为汽车已经来到了一个很敏感的时刻。余承东说过,华为汽车是华为集团内部唯一不盈利的部门。余承东渴望华为汽车早日走向盈利。可华为的直接客户不是车主,而是车企。就像华为与赛力斯合作,赚的是赛力斯的钱。购买华为技术服务是不便宜的,交出灵魂的赛力斯几乎没有议价权。

正是基于这一点,广汽已经取消了与华为智选车的合作,将华为降级为普通零部件供应商。为什么广汽会终止华为智选车合作?

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为什么大家都不信?

任正非重申:华为不造车,为什么大家都不信?

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广汽自己很强大,不需要向华为出卖灵魂。广汽新能源品牌埃安在2022年卖出27万辆,估值过千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大独角兽。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埃安卖出3万辆,华为只有3500辆。埃安自己的品牌比华为AITO做得更好,更受欢迎,市场占有率更高。没有华为光环,广汽埃安一样活得很好。可赛力斯不同,没有华为光环,可能今天还在卖东风小康的面包车。

二是,华为太贵了,广汽埃安走的是平价路线。埃安最畅销的两款车,埃安S和埃安Y起售价均在10万级别,不超过15万。可赛力斯联合华为推出的问界M5起售价就超过了25万,问界M7起售价也达到了28万。华为联合宁德时代、长安汽车推出的阿维塔11起售价31.99万,华为联合北汽推出的极狐阿尔法S起售价也超过了20万,其中华为HI版起售价39.79万。

这些车都太贵了。在中高端领域,广汽埃安新推了一个自主品牌:Hyper昊铂。在中高端品牌暂停与华为合作,广汽自己单干了。没有华为赚差价,车企自研更有定价权。

就如广汽内部人士所言:“华为作为大厂,我们几乎没有议价权。”没有议价权,也就没有定价权。华为得赚一笔,广汽自己还得赚一笔,价格就很难控制了。

正常的品牌方会尽量采用多个供应商,去压低零部件价格。可华为这个供应商非同一般,广汽没有议价权,强强联合,反而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三是,广汽自己有钱、有人才、有市场、有时间,也有足够的耐心去走全栈自研道路。说白了就是,广汽翅膀硬了,暂停和华为合作,自己单飞了。

有埃安的基本盘,广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的是比华为还要顺一些的。广汽一手埃安打平价路线,一手昊铂Hyper走中高端,复制的是吉利、长城、比亚迪的路线,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

在新能源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华为既不是赛力斯的救命稻草,也不是任何一家车企的救命稻草。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公平、诚信最重要。

民族情怀是加分项,但不是必选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