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是万丈悬崖,往后回眸已无路可走,或许只有向死而生才能深刻体会到生存的意义。
3月最后一天,华为召开了一场依然艰难的年报发布会。华为副董事长、CFO孟晚舟身穿一袭黑色连衣裙,首次以轮值董事长身份,亮相华为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
就在发布会前两天,华为刚刚在内网公布了新一轮董事会选举结果,董事会除在人员上有所扩容,从13人变为17人,多位核心业务一把手进入董事会之外。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孟晚舟担任公司轮值董事长,轮值时间从今年4月1日至9月30日,为期6个月。
据接近华为的知情人士对品玩透露,早在今年年初,孟晚舟就提前进入轮值董事长角色。“说的更早一点,其实去年就开始轮值了,只是不想让外界过多解读而已。”
自2019年5月,华为首次遭遇“技术封锁”,整整四年时间,求生存一直是华为的主旋律。如今,事情仍正在起着变化,制裁已经成为常态化。孟晚舟亦从美国脱困,打破其父任正非的断言“孟晚舟没有技术背景,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正式成为华为的“最高领袖”,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华为大大小小事务的真正掌舵者。
外界除了关心华为本身的业务进展,更关注孟晚舟在暴风骤雨之中接任,能为华为管理、业务拓展上带来何种新鲜思路。
“回顾2022年,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非市场因素,继续影响着公司经营。身处暴风雨中,我们不得不继续奔跑。”年报发布会上,即将结束任期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首先为华为2022年的发展作结,并为2023年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定下基调,“2023年,仍然是华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努力多打粮食,既能生存下来,又能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徐直军所言非虚,新常态下,2022年,华为实现营收642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微增0.9%,大盘止跌;但净利润同比下滑68.7%,至356亿元,净利润率5.5%,双双处于历史低位。
“不容易,这个业绩并不是很好看。”一位行业人士对品玩感叹。
与去年年报会上,华为大面积诉说从基础理论、架构和软件三个方向积极拓展新领域,不同的是,今年华为似乎在业务板块划分上更加清晰,明确了未来几年营收的牵引点。
此次年报会,华为首次以数字能源、云业务、智能汽车部件解决方案、ICT基础设施、终端划分华为核心板块业务,并单独于企业业务、终端业务、运营商业务分别披露具体营收情况。让外界首次了解到,具体业务板块的实际经营状况。包括大家颇为关心的智能汽车部件解决方案、云业务、数字能源三个板块业务。
当然,大家最先关注的还是华为这艘大船的主航道。
净利润下滑与压强式研发投入
2022年,华为营收止跌且微微回升。
2021年,华为年报会的主题海报主角是一艘红色的冰船,在一望无际封冻的海面上,奋力划出航线。今年,华为主题海报则是冰雪消融后,一枝枝竞相绽放的红梅。
侧面印证,华为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迎面而来的即将是骤风暴雨。2021年,华为营收彻底结束持续五年接近20%的高增长,急剧下滑28.6%,成为制裁以来营收的最低点位。2022年,华为营收为6423亿元,与去年的6368亿元基本持平的同时,还略微增长55亿元。
华为2022年财报数据总览 图片来源:华为2022年年报
不过,在净利润、净利润率、现金流等表现上则差强人意。2022年,华为实现利润422亿元,净利润356亿元,净利润率5.5%,资产负债率58.9%,经营活动现金流178亿元。相比于2021年,这些数字分别是1214亿元、1137亿元、17.9%、57.8%、597亿元。
销售收入、营业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2018-2022年数据对比 图片来源:华为2022年年报
孟晚舟给出解释,“去年整体经营利润下滑,同时研发投入加大,从整体上造成经营能力下滑”。据了解,2022年,华为研发投入费用达到1615亿元,研发费用率达到25.1%,处于历史高位。
不久前,任正非在“难题揭榜”火花奖颁奖礼上提到,三年时间,华为完成13000+颗器件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华为做出了自己的管理系统MetaERP软件,完全使用自己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和语言。
徐直军在发布会上也强调,华为通过压强式研发投入,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业务连续包括供应连续,开发与制造连续和IT系统连续等。”
徐直军也指出,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华为在器件替代、单板重构、操作系统、数据库、产品开发工具、CRM、ERP、PDM、MES等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解决了有无问题,但离先进、好用、可持续还有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华为之所以净利润同比增长75.9%,除了孟晚舟所说的,华为在产品销售结构上的调整、更好的供应计划协同管理,数字化带来的内部管理效率提升,还与处置包括荣耀在内的子公司以及业务获得的高达674亿净收益不无关系。
综合研发强势投入与子公司业务处置两个因素,2022年,华为净利润急剧下滑在情理之中。
从不同业务板块来看,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终端业务走势与去年趋同。今年是5G商用第四年,5G投资建设高峰期已过,行业将更多目光聚向5.5G、千兆光网,乃至6G的前景与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去年华为运营商业务同比下滑7%的基础上,今年该业务略微增长0.9%,达到2840亿元。
企业业务继续保持高成长性,实现营收1332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30%;终端业务继续下探,实现营收2145亿元,同比下滑11.9%。不过,相比于2021年终端业务下滑49.6%,终端业务在2022年业务止损能力获得明显改善,或与Mate 50系列、折叠屏手机、终端商用产品热卖有关。
客户视角&产业视角财务数据 图片来源:华为2022年年报
今年,华为年报多出产业视角,即从产业角度,对不同业务经营状况进行披露。其中,ICT基础设施实现营收3540亿元,终端业务实现营收2145亿元;云业务收入453亿元;数字能源508亿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21亿元、其他业务40亿元。
在去年首次披露华为云经营状况之后,进一步详尽披露核心业务板块的经营韧性。
从不同地区来看,中国依然是华为的营收主战场,实现营收4040亿元,占比63%,同比略微下滑2.3%;其次是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占比23%,获得收入1492亿元,同比增长13.5%。接下来,亚太地区占比7%,实现营收480亿元,同比下滑10.5%;美洲占比5%,实现营收319亿元,同比增长9.1%。
更为艰难的终端与车业务
众所周知,终端业务一直处于华为“供应链遇阻”的风暴中心。而智能汽车部件业务能否在手机业务受困下,救赎终端,亦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手机业务影响最大,从世界第二落到Others(其他)行列”,徐直军轻松地对媒体打趣道,因为华为的服务,大家还是愿意在5G时代买4G手机用,自己用的就是华为最新推出的Mate X3折叠屏手机,重量与普通手机无差别。
“只要美国商务部许可5G芯片,华为就能生产5G手机,我们还能做到(5G)折叠屏手机。”
去年,华为Mate 50系列刚刚发布就“一机难求”,身兼数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直言,“Mate 50 大卖让华为又活过来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华为手机业务因5G芯片的缺席,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消费需求下降的影响,整体市场份额持续萎缩。据Counterpoint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手机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0%进一步下滑至7.9%。
然而,智能汽车部件业务进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3月31日年报会当天,任正非签发文件,明确指出华为五年之年不造车,是继2020华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决议“华为不造车”的又一次战略延续。
年报发布上,徐直军特别重申了华为对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定位,“华为的战略没有变,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徐直军直言,个别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滥用。华为会对旗舰店等内部宣传物料进行整顿,回归到战略上来。
当天夜间,余承东下达指令:问界门店将于4月1日开始拆除所有相关华为字样的宣传物料。随后,网络传出余承东就不造车,华为Logo滥用一事,在华为内网上的留言回应,“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再来看吧!”
余承东在华为内网上的留言 图片来源:网络
以余承东为首的造车派与任正非、徐直军等为代表的不造车派,所引发的内部争议,正产生强烈的涟漪效应。
4月1日,余承东立即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澄清外界对其“造车”的误解。“现在去掉华为Logo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其实华为一直坚持不造车,要帮助车企造好车”。余承东称,之所以出现HUAWEI 问界是因为包括赛力斯、奇瑞、江淮等车企的加入,在消费从层面无法形成统一认知,给营销、零售带来障碍。
余承东否认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存在路线之争,“禁止华为作为汽车品牌并不是否定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模式”。
当前,华为主要通过三种模式切入汽车产业链:第一种,零部件供应模式,即将定制化的零部件直接销售给车企,也可以看作Tier 1模式;第二种,解决方案集成模式(HI),即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第三种,智选车模式,在第二种模式基础上,帮助客户完成工业设计等环节。
三种模式中,除以问界为代表的智选车模式进展顺利外。其他模式均陷入“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窘境之中。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2021年年初发布,2022年上半年才正式交付,在此期间,华为线下旗舰店展示的均是工程样车。
华为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阿维塔11,于2022年8月正式发布后,当前正处于线下铺货阶段。
就在年报会前夕,3月27日,广汽发布公告称,因各方资源调配等问题,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H8 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
而去年,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公开吐露与华为合作的难点,“可能不仅仅是电池,华为也是大牌的供应商,价格比较高,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在余承东留言的下方,有华为员工直言,HI模式提供智能座舱、智能软件,这些以后都是智能车的核心技术,有哪个大厂安心本分地把这块业务给我司。这番言论与上汽的“灵魂论”不谋而合。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华为将Logo与合作伙伴作明确切割,再度延长不造车战略之后,或许今后华为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更难了。
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以及华为员工认为,不造车对华为更为有利。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目前华为不适合重资产进入汽车领域,制造环节外包也不行,投资大、风险大,投资回报长,且距离主营业务较远。
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仅为21亿元,与企业业务新兴板块营收相比实属杯水车薪。未来,华为打粮食的重任应该在其他业务板块中。
云、数字能源肩负“打粮食”重任
在产业视角中,华为云业务与数字能源两块业务表现抢眼。云业务收入453亿元,较去年201亿元,翻了一番。数字能源首次对外披露,实现营收508亿元,在极短时间内,超过进入公有云市场近八年时间的云业务营收。
去年,华为云围绕出海、生态两个主题展开叙事。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泰国站上,华为宣布印尼、爱尔兰即将开服。同时,面向全球落地包括云原生、AI开发、数据治理、数字内容、软件开发、开天aPaaS等在内的15项创新服务。
在操作系统生态方面,截至2022年年底,欧拉系统Euler累计装机量超过300万套,中国服务器新增市场份额超25%,全球下载量超过100万。“目前,华为云海外市场也用欧拉操作系统Euler与高斯数据库GaussDB。”华为计算产品线员工向品玩确认。
以欧拉为代表的华为云软件业务,跨越了生态从无到有再到初具规模的关键拐点。
据Canalys发布的2022年中国云市场数据显示,华为云以19%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阿里云。Canalys报告认为,2022年是阿里云最艰难的一年,在经历2021年经历强劲增长后,增长持续放缓。同时,华为云合作伙伴收入增长55%,此外,华为云在海外地区收入取得高速增长。
数字能源方面,华为提供包括清洁发电、ICT能源基础设施、交通电动化、嵌入式电源、综合智慧能源、能源管理云在内的六项产品解决方案。
去年9月,华为智能光伏样板案例低调对外亮相,华为为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光伏骏马电站,提供智能组串式逆变器、电力载波通信(PLC)在内的技术解决方案。据IHS Markit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起,华为逆变器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三名。
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利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可以预见,华为数字能源业务板块在未来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
当然,华为正全方位撒网,以打捞一线生机。
2021年起,为了寻找生存的机会,华为先后成立数十个军团/系统部,横跨运营商、企业、终端三个板块业务。除今年董事会成员发生变动,军团/系统部、组织架构面对业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在持续变阵。
比如,去年,华为面向不同行业军团,成立类似于“智囊团”的产品组合军团;在服务客户时发现,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某些业务场景相似,遂将两个军团进行合并。
华为组织架构图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再比如,华为业务组织模块变为六个,分别是ICT基础设施业务、终端业务、华为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海思。其中,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ICT产品与解决方案、全球技术服务隶属于ICT基础设施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海思业务在无法通过晶圆代工制造先进制程芯片之后,也在悄悄寻找业务落点,布局包括无线短距离通信芯片、HDR Vivid视频标准芯片业务。一位海思员工告诉品玩,“海思在无线短距离通信以及UWA(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两块业务很多能力都落实在芯片上,需要广泛、多方的参与,慢慢培养起来。”
不久前,华为举办的硬、软件工具誓师大会上,徐直军称,三年来,华为围绕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和芯片开发三条研发生产线,完成了软件/硬件开发78款工具的替代,保障了研发作业的连续。
同时,华为芯片设计EDA工具团队联合国内EDA企业,共同打造了14nm以上工艺所需EDA工具,基本实现了14nm以上EDA工具国产化,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
今年,华为生存的故事仍在继续娓娓道来。就像徐直军所说,今天的华为就像梅花,梅花飘香是因为她经历了严寒淬炼。华为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我们也有增长机会、有组合韧性、有差异化优势、有客户和伙伴的信任和敢于压强式投入。
写在最后:回到孟晚舟本人
年报会上,日本《读卖新闻》记者问了孟晚舟一个颇为尖锐的问题,“4月1日,您即将就任轮值董事长,有什么打算?鉴于2018-2020年,您的不幸经历,有一部分投资人认为您就任轮值董事长,美国对华为的管制将加剧,您怎么看?”
孟晚舟的回答颇为从容,她表示,“华为治理章程已经明确了体制的接班、制度的接班,不是某个个人的接班,整个公司是在集体领导下奋勇前行。公司不会把整个集体的命运系于某个个人的身上,我们有非常明确的约定,即一张蓝图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