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智能手机形态如何变化,它的正面最终应当会成为一块没有遮挡、没有瑕疵的屏幕。
▲ 图片来自:travelzoo
前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用「无边泳池」来形容,本属于智能手机未来某一时刻的屏幕形态。
而在苹果公司内部,他与乔布斯一起提出了「无缝连接(seamless design)」的设计理念,并逐步在 iPhone 上推进。
简单来说,这个设计理念就是尽力去消除屏幕、边框、机身之间的缝隙,让产品尽可能地形成一个流畅而自然的整体。
尽量减少屏幕上的元素,去除干扰,增加沉浸感。
不过,现在的屏幕技术还不能完全做到真正的无边形态,仍留下一丝遗憾。
记得在 iPhone 14 Pro 系列上的「灵动岛」概念中,我们认为将屏幕上的缺陷设计成可交互的区域,是一项大胆的创新。
仿佛,智能手机正面距离真正的无边界又前进了一步。
智能手机的正面,全是细节
在 iPhone 出现之后,它带来了两股风潮。一个是「智能手机」概念,二是产品形态的同质化。
前者则出现了 Window Phone、Android 三方竞争,与 iOS 各有特点,也互相促进了功能不断完善。
但把键盘去掉,正面以一块触屏做主导,则成为了智能手机时代通用设计思路。
换句话说,曾经百变的产品形态迅速被触屏优先取代,让手机成为了一个「枯燥」的黑盒子,丰富的是屏幕内的内容,而不再是屏幕外的形态。
▲ iPhone「杀死」了键盘手机
为了保持产品的差异化,设计方向也着重在后背和相机模组上。相对来说,正面的设计自由度要小很多,另外加上市场的野蛮增长,正面一块屏幕和一排按键维持了很长时间。
随着厂商们对屏幕尺寸和人机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屏占比比一味地增加尺寸,要更符合产品进化。
▲ 三星 Galaxy Note Edge 图片来自:cnet
三星就利用 OLED 屏幕的特性和曲面屏的视差,在 Galaxy S 系列上引入了超窄边框的风格,并且也赋予了 edge 的新名称。
三星的 Edge 系列不止是让人记住了极窄边框,也掀起了一股窄边框的风潮。
而再一次推动智能手机正面设计迭代的则是「全面屏」的出现。
但技术形态的不完美,也出现了许多形式上的取舍,像是打孔、刘海等等。
不过,这些并没有妨碍厂商们追求更窄的边框。不同于 Edge 系列的做法,利用视差做曲面屏,会影响到整体的操控。
边框的逐步变窄,一方面是屏幕材质和装配工艺硬性条件来决定,另一方面则是「审美」的重置。
▲ iPhone X 四等边(窄下巴)的缘由
OLED 柔性屏幕,加上触控 IC 和显示层排列的优化,让屏幕的下巴能够变得更窄,「四等边」屏幕的设计理念,让窄边框全面屏产品有了一种对称美。
当下,四等边屏幕几乎是追求设计美感厂商的一个通用做法,甚至将边框缩小到了 1.61mm,比四等边的 iPhone 还要窄,视觉效果拉满。
▲ 小米 13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显示功能的硬性需求,厂商们对于智能手机正面设计的自由度并不高。
更多的是围绕在一些细节之处,它可能并不会像后盖一样会带来设计风格、色彩呈现以及工艺细节等等彰显厂商的审美和品味。
但细节之处显真章,对于机身正面的细节呈现,可以说是技术实力的一个展示,也是如何在「缺陷」当中找到一丝秩序美感设计力的体现。
边框做窄 ,是设计实力也是技术实力
如何呈现边框的「窄」,厂商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理解。
▲ 不强调曲面后,S23 Ultra 边框变粗了 左:Galaxy S22 Ultra,右:Galaxy S23 Ultra 图片来自:crast
早期的三星,以及现在许多国产厂商,都会引入曲面屏,加上原本的两侧较窄的边框,造成接近无边框的观感。
屏幕也犹如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凸显出了一股科技感。只不过,如此的做法,其实也是隐藏了技术上的一些缺陷。
▲ 小米 13 Pro
曲面的过渡,带来的是视觉上的「窄」,藏住了产品本身的厚度,允许它能容纳下更大的电池和传感器。并且曲面也会优化手感,增加边缘的操控体验。
而在一直追求四等边屏幕的 iPhone,一直保持着微曲的过渡,风格上也逐步靠近 Jony Ive 理念里的无缝连接设计。
全面屏之后,为了达到「臻于无形」的设计效果,柔性 OLED 屏幕也成为 iPhone 的主流屏幕。
通过内部结构的折叠,呈现出了彼时罕见地四等边与窄边框。即便后续推出了超瓷晶屏幕,和直角边的设计,iPhone 的边框一直维持着一定的水准,大概为 2.15mm。
iPhone 一直有着稳定的更迭节奏,这几年在屏幕和正面一直在步步逼近那个无边泳池。
iPhone 12 出现了超瓷晶玻璃,iPhone 13 Pro 系列刘海部分优化,iPhone 14 Pro 上的灵动岛。
而到了 iPhone 15 Pro,苹果可能会把正面的升级点放在边框上,缩窄至 1.55mm。
在某种程度上,做出窄边框并不难,但想要通过「跌落测试」,仍然需要在结构和材料上持续的投入。
▲ iPhone 15 Pro 渲染图 图片来自:Technizo Concept
要知道,苹果为了达成所谓的新特性,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技术迭代思路在内。
超瓷晶玻璃,以及钛合金的利用便是更窄边框出现在 iPhone 15 Pro 系列上的两个技术前提。
不止是苹果,Android 厂商也开始把眼光放在边框当中。
▲ Redmi Note 12 Turbo
不过这次带来行业变革的则是中端机,或者说一些性能导向的产品。
为了能够达到所谓的机身强度,以及保持较低的成本和一定的利润,这些机型往往会配备一个「塑料支架」,有着明显的视觉阻碍。
而随着年初的中端机竞争,「塑料支架」迅速被淘汰,正面的设计风格全面与旗舰看齐。
像是 Redmi Note 12 tourbo 的直屏窄边框,几乎与小米 13 相近。
而曲屏的一加 Ace 2 和 Ace 2V,几乎就是一加 11 的翻版,他们与「旗舰」的差距开始转向内部的规格,而不再是从设计、材质、规格等多方面作区分。
换句话说,倘若你对性能、拍照没有发烧级的需求,在广义的使用体验上,中端机、旗舰其实已经相差不大了。
▲ 一加 Ace 2
之所以如此,与其说是厂商们的审美提高技术爆发,倒不如说是开始在中端机市场开始又一轮的「刺刀见红」。
大概从 2022 年开始,市场萎缩一直是一个行业趋势,厂商们在不断拔高自己旗舰品味和定义的同时,也开始守住自己中端产品的份额。
当在基础规格配置相近,基础体验上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曾经只在旗舰产品中的「抠细节」,也开始逐步下放到中端产品。
▲ 一加 Ace 2V
倘若说后盖承担着产品设计的风格,那正面的屏幕、弧度、边框等便是中端产品上的细节。
更窄的边框,可能并不会对产品设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它却能够把产品的品味提升一个等级。
iPhone 14 Pro 系列上的新特性,像是 AOD、高像素以及挖孔屏,并非是苹果首创,但苹果总会在细节上做出新意。
近年的 iPhone,在许多功能、规格、配置上都不如 Android,曾经优势的四等边,也被 Android 更窄的近四等边框超越。
在用户需求上,苹果表现的后知后觉,你可以说它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可以说其实是它对用户需求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就如 iPhone 15 Pro 会带来更窄的边框,苹果在这个目的上做了个三步走,四等边、超瓷晶、钛合金材质。
随着市场萎缩,苹果也开始瞄向那些存在于智能手机正面,人们可能不太注意的细节。
在不断缩小屏幕上的缺口,并开始转向更窄边框之后,距离 Jony Ive、Steve Jobs 脑海里的无缝连接设计(seamless design)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当我们说,后盖的设计是智能手机「一张脸」的时候,由屏幕边框所组成的设计细节,或许也会成为这张脸不可或缺的妆容。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