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新態度
2023倫敦工藝週 5/8-5/14 在英國登場
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展出「Weaving Taiwan—編織多元文化」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策劃參展「2023倫敦工藝週」,以「Weaving Taiwan—編織多元文化」為主題,將於 5 月 8 日至 14 日在倫敦的 Cromwell Place 展出,展出 30 多組富含臺灣多元族群文化風貌的編織作品。
今年展覽延續「纖維」議題,從去年以「顏色」、「染」出發,到今年以「編」跟「織」為主,並且著重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累積,從原住民、客家族群到近10多年來新住民加入臺灣社會,不論是先來後到、人數的多寡,就如同參展工藝家馬月娥用臺灣的素材所編織出印尼風味的頭織帶,透過「美」融合出代表臺灣文化的力量。
「倫敦工藝週」(London Craft Week,簡稱 LCW)為每年5月定期舉辦的年度重要國際盛會,在這個國際舞台上,臺灣工藝一直未缺席。2020年以青年工藝家的當代金工與漆藝作品與會,2021年以中臺灣大甲溪流域的藺編創作繼續參展。而臺灣為海島國家因具有多樣的生態、族群與多元文化,去年以臺灣的天然色彩(Color)與纖維(Fiber)及概念來呈現臺灣的識別性文化符號,透過以天然染色與纖維作為元素來呈現臺灣特有的自然環境及文化特色,除了思索人類存續的議題,也為呼應世界秩序重新步入正軌。
至今年,參展主題聚焦於臺灣多元族群的文化風貌,除了南島原住民富涵智慧與環境永續精神的織品與編器,也有閩南族群以原住民的傳統器型為靈感的創作,或是受過西方學術理論訓練的學者,以織紋結構分析的方式復刻了百年前原住民的織品文物,亦有客家族群在向原住民學習編織之際,重新發掘自有的織帶文化再予以發揚推廣;最特別的是,東南亞的新住民為臺灣的在地媒材帶來新的運用方式,讓椰子葉編織的技藝進入校園和社區,更加豐富臺灣編織工藝的內涵。透過跨界、跨族群的多元文化,具體體現自然、平衡、寬容及生命力的臺灣綠工藝精神,期待透過以工藝為介質臺灣的主體性精神,繼續帶領臺灣工藝家站上國際舞台。
參展工藝家代表馬月娥老師表示,融入臺灣的多元文化已有多年,透過在印尼故鄉時,母親運用椰葉素材編織為工藝品或童玩的編織技藝,來到臺灣以後,也嘗試運用原生地臺灣椰子葉創作為多變的工藝編織品,期待透過這次的參展機會將印尼的綠工藝概念推廣至國際,一起共襄盛舉。
工藝在藝術領域中最大的特點是有著手作的需求性,因此今年工藝中心在籌畫倫敦工藝週臺灣館時,除了展示之外,更投注心力設計體驗活動,並且以最詳盡的影片讓民眾理解整個工藝品產生過程及文化脈絡。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近幾年製作有關客家職人的工藝影片「傳、傳」,記錄了臺灣各地客庄即將消失的傳統產業及舊時代的代工業與技藝等,亦有從工藝原料採擷的過程開始至投入製作完成的紀錄。
編織媒材原本就具有自然與循環的特性,在人為使用的過程中,又展現了人類社會尊重與寬容的特質;在本次展出的編織創作中,恰可窺見臺灣近代多元文化與各個族群的交流與融合;而「自然、循環與寬容」正是臺灣綠工藝的核心,亦是2023年的「倫敦工藝週‧臺灣館」意欲體現與突顯的價值。
延伸閱讀
- 西班牙小鎮編織屋頂,鉤針編織師Eva Pacheco用不破壞環境的藝術品遮陽
- 印尼藝術家Mulyana :以鉤針編織,輕緩謳吟一曲海洋輓歌
- 汲取傳統工藝靈魂 泰國設計師蘇帕猜・克萊瓦塔儂 | Green Touch 亞洲綠色工藝設計展
這篇文章 2023倫敦工藝週 | 臺灣館 Weaving Taiwan—編織多元文化 英國登場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