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将应用于教育、汽车等领域,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 科技前线

1,869次阅读
没有评论

首批将应用于教育、汽车等领域,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 科技前线

钛媒体App 5月6日消息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现场,科大讯飞演示了大模型的七项核心能力,包括:语音输入,实时互动、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和数学能力,并展示了其在教育、办公、汽车、数字员工四大行业应用成果。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当前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已经在文本生成、知识问答、数学能力三大能力上已超越ChatGPT,10月底将整体赶超ChatGPT

刘庆峰认为,要向OpenAI致敬和学习,同时也要快速追赶并努力超越,而这需要一套科学系统的评测体系。科大讯飞通过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设计了通用认知大模型评测体系,并与中科院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和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共同探讨形成了覆盖7大类481个细分任务类型。其未来将在科学的评测体系中,推动大模型的发展。

首批将应用于教育、汽车等领域,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 科技前线

发布会现场,科大讯飞围绕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七大核心能力,即多风格多任务长文本生成、多层次跨语种语言理解、泛领域开放式知识问答、情景式思维链逻辑推理、多题型步骤级数学能力、多功能多语言代码能力、多模态输入和表达能力,进行了现场测试,星火认知大模型全部通过。

刘庆峰表示,虽然目前大模型技术还有待攻克的缺陷,比如新知识难以及时更新、事实类问答容易“张冠李戴”,史实、传统典籍等容易“编造情节”等,但这些问题在今年会有明显的改进。

6月9日,星火认知大模型将突破开放式问答、多轮对话能力明显提升、数学能力再升级;8月15日,星火认知大模型将实现代码能力升级以及多模态交互能力提升,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及开发者团队;10月24日,星火认知大模型将实现通用模型对标ChatGPT,中文超越ChatGPT的当前版本,英文能做到相当水平,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做到业界领先。

在本次发布会上,围绕星火认知大模型“1+N”架构中“N”个领域的内容,科大讯飞还发布了大模型在教育、办公、汽车、数字员工等多个方向的行业应用成果。

首批将应用于教育、汽车等领域,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 科技前线

教育领域,搭载认知大模型的科大讯飞AI学习机T20系列可实现中英文作文类人批改。相比于传统学习机只能针对字词标点纠错、识别句式修辞错误这些基础批改,讯飞AI学习机实现了围绕写作要求、分析全篇结构和文采的深度高阶批改。像老师一样层层批改点评,让作文批改更高效。

在口语对话方面,讯飞AI学习机精通中英双语,不仅发音纯正、表达地道,孩子直接说中文也能翻译成英文并教孩子朗读,还能对孩子的发音进行评分。陪伴式对话练习,让孩子更愿意开口说,告别哑巴英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办公方面,搭载大模型技术的讯飞智能办公本升级了会议纪要、语篇规整两大功能。在会议纪要方面,将语音实时转写与墨水屏纸感书写相结合,并且可以对会议记录内容形成一份精简的会议纪要,有助于快速回溯会议内容。在语篇规整方面,可以去除语音转写文稿中的口语化词汇、过滤冗余词汇,对文本进行润色等,轻松将一篇语音转写文稿规整成书面化内容,阅读效率提升50%。

输入音频录音后,除了能够实现语音转文字外,讯飞听见通过AI分析文字内容,可以一键生成包括全文摘要、工作待办、工作计划、新闻稿件、宣传文案、多语种翻译等多种文本,还可以根据原文件内容,进行AI对话并对原文内容进行提问追溯。此外,讯飞智能录音笔、讯飞智能麦克风等办公产品的相关功能也在持续更新中。

首批将应用于教育、汽车等领域,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 科技前线

汽车业务上,科大讯飞累计服务用户已经超过4610万,在国内汽车智能语音应用市场保持占有率第一。未来认知大模型技术会让车载人机交互实现更自由、更拟人化地沟通。

数字员工方面,科大讯飞首创新一代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RPA,帮助企业员工完成大量重复性工作。现场以公司招聘事项为例,输入指令后,系统即可自动按照事先设计的RPA脚本,操作计算机中的相应软件,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操作并输出结果,还能进行数据分析,大幅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

另外,科大讯飞推出的虚拟人智能交互机,消费者通过对话直接说出需求,数字员工即可为消费者推荐相关产品,从咨询到购买的全过程能实现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首批10家讯飞官方直营店将会率先上线。

除了上述领域外,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还将进入包括医疗、城市、政法、工业等在内的更多行业。刘庆峰宣布,首批来自36个行业的3000余家企业开发者将接入星火大模型。并且,算力方面科大讯飞将联手华为,在自主可控的平台上,不断地提升。(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吴泓磊,编辑/钟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