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614次阅读
没有评论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市值观察,作者 | 徐风,编辑 | 小市妹

近日,“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报,实现营收906.4亿,同比下降1.5%;净利润388.4亿,同比增长7.8%,低于近年来同期平均超10%的增幅。

截至5月5日,招行年内股价跌幅为6.9%,远远跑输同期银行指数(涨幅为6.29%)表现。

增长遇到瓶颈,曾经市值逼近1.5万亿,如今已蒸发超6000亿,这个银行大白马到底怎么了?

不能总靠“调节”过日子

大白马招行也冲不动了。

从营收来看,招行在2021年第4季度增速达到了14.04%的阶段高峰后便开始减缓。如果把时间拉长,2023年是公司近5年来首次单季营收出现负增长。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不仅如此,招行的净利润增速在2023年一季度也放缓至个位数。在同花顺统计的行业增速排名中,招行由2022年的第16名滑落至第24名,已经到中游以下。

在增长放缓的背后,是已经走弱的净利息收入、净息差等核心业绩指标。

其中招行一季度净利息收入为554亿,同比仅增长了1.74%,低于净利润增幅,距离负增长仅一步之遥。而净息差的快速下降是造成招行净利润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一季度净息差同比下降0.22%至2.29%,环比2022年第4季度下降了0.08%,情况不容乐观。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来源:国盛证券

需要注意的是,招行净利息收入的微增还是在生息资产规模增长了11.3%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典型的“量增价减”。若没有生息资产规模做背书,净利息收入或将陷入负增长。

对于净息差的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了资金价格下降和存款负债成本上涨的“双重夹击”。

近年来国内货币政策环境持续宽松,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下降,招行也是如此。一季度招行贷款利率为4.41%,同比下降了0.27%。另外负债端的活期存款利率却由1.46%上涨至1.59%,财报解释为是受到了资本市场波动和理财产品回报率下降的影响,客户开始转向定期存款。

对此管理层此前也曾放过风。行长王良曾表示,今年营收的挑战在于重新定价带来的息差收窄导致净利息收入增长出现缺口。行长助理彭家文也表示要有净息差下行的心理准备。

剖析招行业绩放缓的原因,除资金价格下降外,非息收入中的手续费收入也拖了后腿。

据同花顺统计,尽管9家股份行整体手续费收入增速表现大多不佳,但招行排在6位,低于浙商银行、光大银行等。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从净收入角度来看,一季度招行实现非息净收入352.27亿,营收占比38.87%,同比下降6.13%,板块中占大头的净手续费及佣金实现营收250.739亿,同比降幅达12.60%。

在净手续费收入细分项目中,除资产管理项增长了2.65%,其他诸如财富管理、托管费、结算手续费收入降幅超过了10%。

尤其是财富管理,其引以为傲的代销渠道收入全线走低。代销保险、基金、理财和信托增速分别为-7.22%、-11.75%、-23.46%、-29.8%。

而其他非息收入是净非利息收入中仅有的亮点,同期实现收入101.48亿,同比增长了14.91%,主要是债券及基金投资收益的增加。这为招行在非息收入战线上挽回了一些颜面。

在招行核心业务放缓之时,真正支撑其利润实现正增长的,是信用减值损失和拨备覆盖率的下降。而二者皆有调节利润的嫌疑,用此前的存粮反哺利润。

一季度招行计提了164.21亿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降幅达23.70%;拨备覆盖率为448.32%,较上年末也下降了2.47%。

2022年同样如此。招行在营业收入仅有4%增幅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却超过了15%,也与减少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和拨备覆盖率有关。前者同比下降了13.96%,后者为450.79%,相对于2021年的483.87%大幅下降了33.08%。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超过450%的拨备覆盖率表明招行家底依然很厚,但在2021年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说明其为抵抗净利润增长放缓的压力,已经进入到扣利润时刻。

第二曲线难觅

近年来招行一直在寻找零售业务之外的新增长点,寄予厚望的财富管理不仅没能挑起大梁,对公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原有零售护城河形成挑战。前行长田惠宇的离任成为招行的一大转折点。

这还要从田惠宇的上任行长马蔚华说起。

马蔚华可以说是招行“零售之王”的奠基人。早在2004年他就提出了发展零售业务的转型规划,彼时业内大都以批发业务为主,零售业务几乎无人问津。

相对于对公业务,TO C的零售贷款定价较高,周期性较弱,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小,不良率也相对较低,更能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2010年,马蔚华意识到仅靠做大规模赚取利差的方式难以为继,又开始了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等的“二次转型”。

2013年田惠宇上任后,提出了“一体两翼”的转型策略,具体是指以零售业务为核心,以对公和同业业务为两翼,进一步深化“二次转型”,并向轻型银行转型。

此后的招行近乎“all in”零售,将集团资源更多向零售业务倾斜。

据招商证券统计,招行在2007-2014年新增贷款中的零售贷款占比平均为40%,2015-2017年这一比例超过了70%,到2020年仍有近60%。整体零售贷款占比也从36%提高到50%以上。

也正是这次转型,招行确立了其“零售之王”的市场地位。

在盈利能力上,由于零售贷款的收益率较高,招行凭借先发优势使其净息差远在行业均值之上。据财通证券研究,2019-2022年招行净息差在2.4%以上,高于商业银行和股份行2%-2.2%区间收益率的行业均值。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专注零售业务也推动招行的净利润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由2013年的517.43亿增长到2021年的1199.22亿,规模扩大了131.76%。同期招行股价也是一飞冲天,按照前复权的收盘价计算,期间涨幅超过10倍。

但近年来由于疫情和地产的影响,招行零售贷款中占大头的房地产和信用卡贷款增长逐步放缓,曾经的零售业务动力源开始显露疲态。

2013年来,其个人住房贷款在2020年前增速大多在15%以上,到2021年增速开始降为个位数,2023年一季度甚至降为负值。

信用卡贷款同样如此,2022年之后增速开始降为个位数。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因此招行零售贷款占比也开始下降,在2021年达到了53.64%,到今年一季度又降为51.1%。

可以看出,招行曾引以为傲的零售业务,当前正站在关键节点上,需要新的业务站出来,继续推动招行这艘巨舰维持一个相对不错的前进速度。

而这个方向就是财富管理。

2020年末,招行提出了“大财富管理”理念,在当年财报中也指出:“财富管理能力决定我们能走多高。”并认为2021年是招行“大财富管理”元年。

对于招行要打造的“大财富管理”价值链,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掌上生活招商银行及招贷APP等数字化工具,将零售、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托管、投行等业务线进行融合,并增强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

招行开展财富管理本身就具备天然优势,拥有庞大的零售客户数量和超10万亿AUM(零售资产规模),尤其是高净值客户优势明显。截至2022年末,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指在本公司月日均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达414万户,占客户总数不足2.3%,却贡献了高达9.87万亿AUM,资产占比近82%。

庞大的客户资源犹如一座巨大的金矿,市场也对招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寄予了厚望。但近年来财富管理业务的表现并不如人意。

据统计,2016-2022年,招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从285.03亿元增长至309.03亿,6年间营收仅增长了8.42%,且2022年板块营收还下降了14.28%。远不及资产管理和银行卡相关业务表现。

对此前行长田惠宇曾表示,“招行的财富管理离真正的财富管理机构还有很远的距离”“实际优势主要体现在渠道方面,而不是投研和资产配置上。”

而自新行长王良上任以来,招行不再像田惠宇时期对零售业务那般执着了,逐渐将对公业务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在近年来招行的贷款增量中,2021年对公业务占比还在24.7%,到了2022年就达到了46.7%,到2023年一季度甚至高达62.3%。

相对于零售业务,对公业务风险相对较高,不良率超过前者。尤其是房地产对公业务,不良贷款率由2021年的1.41%上升到2022年以来的4%以上,与个人住房贷款的0.35%左右水平形成了鲜明对比,自然也对其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招行作为股份制银行龙头,尽管短期业绩增速放缓,但在渠道和零售业务上优势明显,在净息差、负债成本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其他银行。

但显而易见的是,当前其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随着零售赛道竞争日趋红海,招行想要扭转靠生息吃饭的局面将更为迫切。对于发展势头迅猛的对公业务,相对较低的收益率对整体盈利贡献必将大打折扣。

招商银行是个啥情况?

▲来源:中泰证券

综合来看,尽管近年来表现不佳,但能扛起招行未来大梁的还是财务管理业务。很显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效果,整体转型仍需时间验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