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3D内窥镜驱动业绩狂飙,国产增速反超巨头?

603次阅读
没有评论

荧光、3D内窥镜驱动业绩狂飙,国产增速反超巨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vb动脉网

低调的内窥镜市场正处于迅猛增长中。

国内多家内窥镜企业公布的2022年财报和2023年Q1季报中,多家企业增速超过50%,这一增速超越了多个成熟细分赛道。

从业绩表现上看,国内四家上市内窥镜企业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天松医疗内窥镜业务营收之和达到15.3亿元。多家企业的增长延续到第一季度,海泰新光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48亿,同比增长58.76%;开立医疗2023Q1内窥镜设备营收(软镜+硬镜)同比增长60%。

另一个层面,内窥镜行业的增长也可以从上市公司年终奖上直观感受,根据Q1季报和年报数据,开立医疗在2022年仅发放的年终奖金额就约共计6000万。澳华内镜2022年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了74.43%。

全球巨头的内窥镜业务表现同样亮眼,奥林巴斯来自内窥镜业务营收为4615亿日元,约为34.47亿美元,奥林巴斯在中国市场的营收约为50亿元,并在财报中着重列出对中国市场增长的看好。

国内内窥镜市场在政策驱动和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正迎来市场变革的拐点。从年报数据来看,谁有机会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未来市场趋势何在?动脉网进行了梳理。

荧光内窥镜驱动硬镜市场增长,海泰新光成最大赢家

内窥镜分为硬管式内窥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和软管式内窥镜(胃镜、肠镜等)两大类型。

先来看硬镜市场,2024年我国硬镜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元。国内硬镜市场格局为日本奥林巴斯、德国卡尔史托斯及美国史赛克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规模,国内企业开立医疗、天松医疗、沈阳沈大内窥镜等企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近年来,硬镜市场涌入多家器械龙头企业,例如生命监护领域的迈瑞、微创外科器械领域的康基医疗,国内硬镜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在基数较小的情况下普遍实现了高增长。根据迈瑞2022年年报,其硬镜系统增长超过 90%。康基医疗4K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收入2056万元,同比增长233.4%。

然而,在硬镜市场中,年报营收表现最好的国内企业并非是在终端市场拥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而是在上游为全球巨头史赛克代工的企业:海泰新光。

2015年史赛克推出荧光内窥镜,可以对特定的组织进行成像,这一产品很快在北美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史赛克凭借这一技术重回内窥镜C位,占据了全球荧光内窥镜市场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史赛克2022财年来自内窥镜业务的营收为2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国内科创板上市企业海泰新光作为史赛克的荧光腹腔镜核心供应商,同样享受了荧光内窥镜高速增长的红利。

海泰新光2022年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53.97%,其中医用内窥镜的增速更高,收入3.6亿元,相比上年度增长 60.78%,占主营业务收入 76.90%。高增长的态势延续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海泰新光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48亿,同比增长58.76%。

随着荧光内窥镜由北美市场向新兴市场扩张,荧光手术术式也逐渐从腹腔手术向泌尿科、妇科等其他科室发展。两大驱动力之下荧光内窥镜市场高速增长,为史赛克代工荧光内窥镜的海泰新光也实现了增速高于史赛克。

在硬镜市场,另一大商业化快速放量的技术是3D内窥镜技术。这一技术背后的主导者则是奥林巴斯。根据奥林巴斯年报,奥林巴斯的腹腔镜业务主要由3D影像系统VISERA ELITE II驱动。

3D 技术带来的优势则在于还原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这一技术出现时间较早,但是缺乏在商业化表现上有待提升,随着3D内窥镜的商业化表现得到验证,3D技术有望开始引领市场增长。

未来硬镜市场增长点何在?

在市场结构上,巨头看好中国基层医院市场增长。奥林巴斯认为根据2019年卫健委发布的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二级医院配备手术设备的需求将大大提升,根据这一趋势,奥林巴斯将加大对中国7900家二级医院的开发。对于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奥林巴斯认为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市场多年的信任。

荧光、3D内窥镜驱动业绩狂飙,国产增速反超巨头?

奥林巴斯中国市场营收变化

从产品发展趋势上看,内窥镜影像图像越来越高清,图像越来越立体。同时,内窥镜影像技术复合化成为趋势。在传统内窥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成像技术(如超声技术、光学相干技术、荧光技术和共聚焦技术等)形成新型的复合内窥镜产品成为发展趋势。国内企业正加紧推出3D、4K、荧光一体化内窥镜产品。

消化内镜迈入4K时代,国产企业有望打开高端市场

再来看软镜市场,随着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普及和内窥镜新术式的开展,以及分级诊疗、医疗新基建、加强基层医院服务能力等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软镜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速,增速高于硬镜市场。

但软镜市场壁垒更高,医生需要培训后掌握软镜使用方法,经培训后的医生对于产品的粘性更高,且软镜系统中主机不能与其他品牌的镜体配套使用,软镜市场的市场集中度更高。奥林巴斯、富士胶片和宾得医疗占据国内主要市场,国产软镜拥有一定市场份额主要参与者包括开立医疗、澳华内镜。

在软镜领域,4K是竞争关键词。目前硬镜市场虽然已大规模普及4K,但是软镜市场正刚迈入4K时代。

由于软镜属于腔内成像,相对于硬镜而言,软镜对图像的分辨率要求没那么高,医生更看重在手术过程中软镜的稳定性、可操控性、可插入性、灵活度、软硬度等体验,因此知道近两年全球市场才开始出现4K软镜。软镜市场中,消化内镜占比超过65%。全球企业都把重点放在4K消化内镜的商业化上。

4K软镜在全球上市以来,目前已经得到商业化验证。

4K消化内镜的主导企业是奥林巴斯。奥林巴斯2020年在美国市场推出的4K消化内镜EVIS X1,上市两年后仍然是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奥林巴斯也在财报中强调,下一个财年的重点任务将是准备EVIS X1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

国内企业中,澳华内镜2022年11月上市了全新一代4K超高清内镜系统AQ-300,成为国内首家推出4K软性内窥镜的企业。

这款产品虽然在2022年没有为澳华内镜带来收入,但澳华内镜认为这款产品将成为2023年增长亮点。2022年澳华内镜为4K消化内镜推广进高级医院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报告期内费用大幅上升,这也导致了澳华内镜净利润下降。

2023年Q1,澳华内镜主打高端医院的AQ-300已经贡献了一定的比重订单和出货量。2023年第一季度,澳华内镜回归高增长赛道,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收入 12,548.68 万元,同比增长 53.7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561.1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58.24%。

从奥林巴斯和澳华内镜两家企业的4K软镜表现来看,高端市场对于4K消化内镜产品认可较高。未来,4K消化内镜将成为高端市场竞争的关键。

在基层医院市场,软镜的增长也同样可观。

开立医疗优势市场主要是在二级医院及以下市场,2023年Q1,开立医疗县级医院和基层医院装机量同比达200%和300%,三级医院装机量同比增长150%。开立医疗2022年来自内窥镜行业的收入为6.1亿元,同比增长34.70%;2023年Q1季度内窥镜设备(软镜+硬镜)同比增长60%。

开立医疗驱动增长的主要产品是高清电子内窥镜系统HD-550 系列。在研发布局上,开立医疗的研发策略是横向扩充镜体(如支气管镜、细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等)、纵向丰富内镜的高端功能(如光学放大内镜、可变硬度镜体等)。

一次性内窥镜海外市场放量,国内多家企业布局

在软镜市场,新的增长点是一次性内窥镜市场。

在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次性内窥镜用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尿道的疾病检查发展迅猛。一次性内窥镜化设备为耗材,让行业空间大大扩容。

荧光、3D内窥镜驱动业绩狂飙,国产增速反超巨头?

在一次性内窥镜细分赛道,波士顿科学表现亮眼。2022年波士顿科学的净销售额为126.82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内窥镜业务的净销售额为22.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内窥镜业务占据公司总业绩的17.5%。

驱动波士顿科学内窥镜增长的主要产品是一次性十二指肠镜EXALT MODEL D。波士顿科学的一次性十二指肠镜,应用场景为内镜下逆行胰胆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镜避免了潜在性的医源性感染。美国每年大约有70万例ERCP手术,在全球范围内ERCP每年手术量约为150万例。

此前,全球内窥镜企业推出一次性内窥镜产品都集中在对于清晰度要求不高且操作难度不高的领域,例如支气管镜、膀胱镜。胃镜和肠镜对于清晰度的要求更高,兼具治疗和诊断功能,医生对于性能表现看中。

波士顿科学此前推出的一次性内窥镜也以一次性支气管镜、一次性数字输尿管镜系统为主。波士顿科学的十二指肠镜为什么能够在奥林巴斯、宾得这样的巨头夹击下逆袭?让行业从可重复内窥镜转移到一次性内窥镜。

波科的十二指肠镜2019年在美国上市,产品放量的关键在于波士顿科学在产品上市五年后解决了两大难题。

首先是高昂的使用成本,充分的报销是采用任何新技术的关键,一次性内窥镜使用的单次使用成本较高,波士顿科学的十二指肠镜定位高端市场,价格较高,这为医生应用带来了阻碍。

在十二指肠镜这一产品中,波士顿科学和美国医保管理机构CMS进行合作,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授予一次性十二指肠镜新技术附加付款(NTAP),适用于EXALT™ D型一次性十二指肠镜。CMS的决策增强了医院和患者使用一次性内窥镜的动力。

其次是在医生端降低了采用一次性内窥镜的障碍,波士顿科学的十二指肠内窥镜对于医生来说清晰度和操作都较为友好,不需要额外的培训,产品性能也能达到医生要求。

目前,一次性内窥镜成为全球主要参与者关注的重点赛道,国内也有多家企业布局,从波士顿科学的发展来看,降低成本和提升性能是突出重围的关键。

国产内窥镜发展之路,道阻且长。从年报数据表现上看,无论是硬镜、软镜国产企业都积极布局,表现可观,有望重塑市场格局。但在进口替代大趋势下,国产内窥镜行业正迎来市场变革关键期,谁能突围?谁能捍卫产业话语权?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