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来支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交易和资金流转,从而提高供应链效率和降低成本。本文作者对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主要形式、挑战和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供应链金融介绍
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工具和服务来支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交易和资金流转,从而提高供应链效率和降低成本。
随着近几年的数字化建设发展,企业的交易的数据线上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供应链金融已有1.0发展至4.0阶段。
1.0阶段授信主体是核心企业,银行只提供资金,不参与供应链任何环节,贸易相关资料由核心企业提,融资资金将用于上下中小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交易。
2.0阶段在1.0基础上进行线上数据采集,同时将授信主体由核心企业转移至上下游企业,降低资方授信单一的风险。
3.0阶段由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资方和核心企业(即平台化),平台上可有多个核心企业和多个银行,突破单个供应链限制。
4.0阶段数字智能化产业链,将即依托数字技术,发展为线上化、智能化的金融产业链,帮助商业银行解决了最根本的交易信用问题,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和物理区域壁垒。此阶段的融资数据全部标准化,银行全面线上化,支持实时审批,实时交易,企业快速获得融资且信息透明。
不同的行业、银行不同的产品,对于供应链金融发展阶段不同,所以供应链金融阶段主要还是看资方的产品处于哪个阶段。
二、供应链金融的价值
1. 对于供应链上企业
1)提高资金流动性
供应链金融可以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资金流动性,提高整个供应链上企业企业现金循环周期(CCC),从而使供应链资金流动加速,增加企业的生产力和经营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降低资金成本
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贸易过程产生的订单、物流、发票等数据,通过数据增信、核心企业主体信用转移等方式可以降低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成本,减轻企业融资压力,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3)优化供应链管理
通过供应链金融手段,撬动整个供应链往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供应链上数据越多,对于资方风控越精准,可以提供资金利率越低。同时也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分析,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
4)促进企业间合作
供应链金融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增加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粘性,使得整个供应链更加稳健,降低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2. 对于金融机构
1)扩大金融机构的客户群体
通过参与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可以拓展客户群体,尤其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很难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而供应链金融可以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方案,使得这些企业能够获得资金支持。
2)降低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掌握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了解每个环节的风险,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融资风险。
3)提高利润率
相比传统的融资业务,供应链金融更偏于针对供应链整体的业务数据把控,所以供应链金融通常可以提供更高的收益率,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利润率。
4)增强客户黏性
通过参与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从而增强客户黏性,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粘性,也就是客户的忠诚度。
5)增加金融机构的品牌价值
通过参与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可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品牌价值。同时,金融机构也能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品牌价值。
三、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形式
1. 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正向保理,上游企业拿着应收账款给到资方,此时银行的授信主题是上游企业,基于上游企业信用进行融资放款。这个模式下一般做的的是有追索权的保理,如果下游企业不还钱的情况下,由上游企业进行偿还,降低资方的风险。
第二种是反向保理,基于核心企业信用,核心企业供应商拿着核心企业确权后的应付账款进行融资,此时授信主体是核心企业,还款也是核心企业进行还款。这种模式下供应商不承担任何债务风险,一旦核心企业出现违约情况,与供应商无关。同时基于反向保理的模式下发展出了数字债权凭证产品。将应收账款转成凭证,可进行拆分、流转、融资。
主要资金方为商业保理公司或银行保理,这个模式仍是基于主体信用进行,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环节介入的不深,基于结果进行融资。如果核心企业不确权的情况下很难进行。
2. 仓单融资
1、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是一种以仓单为质押物的融资方式,通常由仓储企业、金融机构和借款企业共同组成。
2、借款企业将仓单抵押给金融机构,获得相应的融资,用于经营资金周转。同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向借款企业收取一定的利息和费用来获得收益。
3、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在实现借款企业资金周转的同时,也有助于仓储企业提高仓单的流动性,使其更容易变现。此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该模式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稳定。
4、仓单质押融资模式的风险在于仓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金融机构需要进行严格的仓单验真和仓单存放监管。
5、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结合其他融资方式,如保证金、贷款等,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
3. 预付款融资
1、预付款融资通常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业务进行,核心企业是属于生产型企业,下游采购商给核心企业下订单,需要预支付订单全额,核心企业收到货款后再进行生产。
2、此时如果采购缺资金情况则无法进行下订单。在这个基础上,金融机构介入在供应链环节中,提供预付款融资产品。采购商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剩余资金由金融机构进行垫付。
3、在生产完成,货权控制在核心企业手中,采购商在进行提货时,必须先还款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开具放货通知单。核心企业接收到放货通知单再进行放货。
4、如果下游采购商违约,则需要由核心协助金融机构处理货物,将货物处置完成后的资金,再还款给金融机构。
预付款融资交易结构(根据金融机构要求会有不同的改动)
预付款融资模式主要是以生产型企业为主,金融机构已经介入到供应链环节中,核心企业协助金融机构完成整个融资流程。
4. 库存质押
库存融资分为静态库存质押和动态库存质押。
静态库存质押是指以库存物资为抵押物进行融资,一般是在物资储存完好、数量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属于一种低风险的融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需要将库存物资抵押给金融机构,获得对应的贷款额度。一旦企业无法按时归还贷款,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处置抵押物来追回资金。
动态物流监管其基本结构与静态库存质押类似,区别在于动态物流监管事先确定质押商品的最低要求值,在质押期间超过最低要求值的部分可自由存入或提取,同时允许质物按照约定方式置换、流动、补新出旧,这就属于一种分批次多次提单的类型。这种模式下,企业需要在获得订单后,将库存物资存放在指定的仓库或物流中心,并将物资信息上传至金融机构的平台。金融机构根据这些信息,评估库存物资的价值,发放对应的融资额度。
当企业销售库存物资,或新增库存物资时,都需要及时更新库存信息,以保证融资额度的准确性。如果企业无法按时归还贷款,金融机构则可以处置抵押物并追回资金。
总的来说,动态库存质押模式相比静态库存质押模式,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库存物资变化的情况,但是相应地也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管理措施。
5. 经销商订单贷
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合作模式通过采集经销商历史交易数据、订单数据以及公共基础数据,为其下游小微企业经销商提供用于支付预付订单货款的线上融资产品。此产品一次授信、随订单支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自动审批,全流程线上化的优势。
订单贷和预付款融资有一定相似性,但是这个模式下不存在任何抵押物(预付款融资是以未来产品为抵押物)。主要是依赖下游经销商与核心企业的历史交易数据为依据,金融机构将交易数据通过风控模型跑出授信额度。经销商用信时,货款直接受托支付给核心企业。
经销商融资流程
四、供应链金融的挑战和风险
1. 信息不对称
供应链金融涉及到多方参与,由于传统企业在信息化方面较差,导致信息交流不畅、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真实等问题。金融机构对于数据过程真实性的验证难度加大。
2. 资金需求不确定性
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供应链金融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调整融资方案,这加大了金融机构放款难度,因而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在陌生的行业不敢进行展业。
3. 经济政策影响
供应链金融面临外部经济周期、政策监管环境、市场金融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供应链金融的波动性和风险性增加。例如目前国内正在经济阵痛期,金融机构在此经济周期内,降低放款金额,提高放款利率,防止坏账的发生。
4. 金融机构限制
金融机构在信息化、可展业区域方面比较受限制,例如传统的银行仍然是以线下网点为主,所以会有区域限制,在筛选企业层面需要以网点覆盖范围内为主,如果非覆盖范围内,也需要再本网点进行开卡进行融资放款(部分银行也可放开限制,需要看整个交易体量)。
5. 核心企业不配合
在万联网<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提出,放款受阻的原因中,核心企业配合度低占比达到51.7%,例如核心企业不愿意确权、不愿意上传相关的交易数据证明交易的真实性等。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企业放款受阻原因
五、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技术助力供应链金融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企业信息化能力不断地提升,使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使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成本、监管难度都会相应降低。金融机构能够收集更多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使得主体信用、数据信用、物的信用,三者可以全流程穿透监管。最终提升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融资利率。
2. 国家政策扶持
近几年国家层面出台多个政策扶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的出台可以促进金融机构增加对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投入和创新,使得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能够覆盖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同时政策的支持也可以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3. 降低核心企业的影响力
供应链金融严重依赖核心企业,如果核心企业发生金融性风险,金融机构会被拖下水。后续金融机构应该降低对于核心企业依赖度,金融机构应该也需要去验证核心企业提供数据的真伪性。降低完全信任于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风险性。
4. 加强跨境供应链金融合作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跨境供应链金融合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国际贸易的信息孤岛,实现跨境资金流转和风险管理。同时,跨境供应链金融合作还需要各国政府的支持和合作,建立跨境监管机制,促进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
本文由 @LQ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