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中心: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60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在电商发展初期,商品的类目可能不多,便于管理。但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原来的类目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衍生出了商品属性。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一功能,又该如何做好商品属性管理?作者总结了几点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商品中心: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商品类目的价值和设计思路。在电商发展初期,由于商品数量不多,通过商品类目也能够有效管理商品。但是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商品类目的已经不能满足商品管理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商品属性(简称属性)的概念。

那么为什么要做属性管理、如何做好属性管理呢?

一、为什么要做属性?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商品类目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商品筛选和商品分类的需求,二是电商的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由此催生了新的商品管理需求。

1.1 商品类目的局限性

1.1.1 通过类目很难找到目标商品

随着商品数量指数级增加,用户通过层级和数量有限的商品类目,找到目标商品的难度越来越大。

假设商品类目有3层,每层有10个类目,那么一共有1000个3级类目,来对商品进行分类。当系统中只有10000个商品时,平均1个类目只有10个商品,用户可以轻松通过类目找到目标商品。

但如果商品数量增加到1亿个,平均1个类目就有10万个商品,用户通过类目筛选后,需要在10万个商品中找到想要购买的商品。

当用户通过类目已经无法快速找到目标商品时,如果不能提供新的筛选工具,用户可能就会直接放弃购买。属性就是新的筛选工具。

1.1.2 类目无法满足时颗粒度更细的分类需求

商品数量指数级增加后,区分不同的商品、对商品进一步分类,以便实现更精细化的商品管理,就成了新的需求。

那么增加类目层级就成了一个很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将每个对商品进行分类的标准作为一个新的类目层级,层层递进,对商品做更微观的分类。比如手机类目下,从操作系统、CPU品牌、内存、屏幕材质等十多个维度做进一步分类。

这种方案也能达到目的,但因为类目层级太深,大幅增加类目管理的复杂度。原来选择商品类目只需要点击3次,现在需要点击十多次。

1.2 商品管理的新问题

1.2.1 商品关键特性分散,需要到商品详情描述中寻找

用户在寻找目标商品时,往往会对该商品某些特性非常关注。比如宝妈会重点关注奶瓶的容量、适用年龄、材质、口径大小,设计师会重点关注显示器的尺寸、屏幕分辨率、刷新率。

这些商品特性信息通常散落在商品详情中,用户需要自己到冗长的详情描述中去搜寻。如果用户长时间找不到,就无法尽快做出购买决策,甚至在失去耐心后直接放弃购买。

如果能将用户关注的商品特性从商品详情中抽离出来,集中在一个地方向用户展示,用户就能快速了解商品,从而缩短购买决策的时长。属性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

商品中心: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1.2.2 商品信息没有结构化,无法实现精准的商品匹配

随着商品数量指数级增加,商品精准匹配用户,成了更高效的达成交易方式,被用户、商家、平台说接受。用户能方便快捷地找到目标商品,商家能得到更多的订单,平台因此获得更大的收益。

要想实现商品精准匹配用户,就必须要将商品信息结构化,也就是对商品的描述性内容进行抽象,形成有结构的商品特性标签。

有了这些商品特性标签,即属性,商品精准匹配用户才有可能实现。

1.2.3 多规格商品管理成本高

对于多规格商品(后续详细介绍)来说,不同规格的同一款商品,不仅价格不一样,库存也需要单独计算。比如iPhone 14有6种颜色、3种存储容量,共18个规格。

如果每一个规格的商品,都当成一个独立的商品来管理,就会带来两个问题:

  1. 增加商家管理商品的成本:有多少个规格,就要增加多少倍的操作时间。假设添加一个iPhone14的商品信息需要5分钟,添加完所有商品就需要90分钟。
  2. 用户不方便浏览多规格商品。用户在切换不同规格的商品时,要退出当前商品,重新选择另一个规格的商品。

为了避免这两个问题,通常会将不同规格的多个商品当成一个商品(即SPU,后续详细介绍)来管理,把定义不同规格的商品特性作为属性,放到商品中去设置。比如在iPhone14的商品信息中,增加颜色、存储容量两个属性,并设置好对于的属性值。

这样商家只需要补充属性和属性值,而不是额外添加17个商品,商品管理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同时,用户浏览其他规格时,可以在一个商品详情页中切换不同规格的商品,操作更方便。

二、什么是商品属性?

一个商品所拥有的特性,即为商品属性,通常表现为从某个维度来对商品进行的描述。属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属性名称,即描述商品特性的维度;二是属性值,即描述的具体内容。

从颜色维度描述手机,有红色、白色、蓝色。其中“颜色”是属性名称,“红色、白色、蓝色”是属性值。

从存储空间描述手机,有128G、256G、512G。其中“存储空间”是属性名称,“128G、256G、512G”是属性值。

三、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属性管理主要有以下设计要点。

3.1 属性值类型

属性值是某个属性的具体描述内容,可以分为3类:

  1. 单选:从定义属性时,已经穷举的若干个属性值中选择1个,如手机的屏幕尺寸,只有一个唯一的属性值。
  2. 多选:从定义属性时,已经穷举的若干个属性值中选择多个,如手机的颜色。
  3. 自定义:属性值无法在定义属性时穷举,必须在添加商品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手机的上市时间。

3.2 属性分类

属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规格属性,一种是非规格属性。

一个或多个规格属性定义SKU(即最小库存单元,后续详细介绍),其库存数是独立计算,价格可能也不同。比前文所述,iPhone14的有18个规格,其库存要独立计算,价格也有差异。

与规格属性不同,同一款商品所有SKU的非规格属性的属性值都是相同且唯一的。比如18个规格的iPhone14的屏幕尺寸都是6.1英寸、芯片都是A15。

两者在前端的展示方式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商品中心: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3.3 属性关联后端类目

不同品类的商品所拥有的特性是不同的,需要抽象的属性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将属性与后端类目关联起来。在添加商品时,页面只会显示与该商品所属后端类目关联的属性。如下图所示:

商品中心: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如果不做关联,添加任何品类的商品,都会显示所有的属性,导致大量的属性没办法填属性值,而需要填属性值的属性数量占比极少,需要从海量的属性中查找,这就给商家带来了极大的操作成本。

属性关联类目时,应该将同一层级所有类目共用的属性,关联到上一层类目。同一层级的类目需用用到的属性可能是相同的,将同一个属性与每一个同层级类目做关联,增加了不必要的操作。

男装类目下有裤子、上衣子类目,裤子类目下有长裤、短裤子类目。无论是裤子还是上衣,都有“颜色”属性,无论是长裤还是短裤,都有“腰型”属性。

如果将“颜色、腰型”属性直接关联最下一层类目,需关联4次。如果关联上一层类目,则只需要关联2次。如下图所示:

商品中心: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最下一层类目(即叶子类目)实际关联的属性,不仅包含直接关联该叶子类目的属性,还要继承该叶子类目所有上层类目关联的属性,并在添加商品选择了叶子类目后显示出来,由商家填写属性值。

3.4 属性分组

当一个类目关联的属性较多时,就需要将属性进行分组管理,也就是将形容某一类特征的几个属性归为一个组,以方便管理和用户查看。iPhone14的属性表中,存储、屏幕、摄像头就是属性分组,如下图所示:

商品中心: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3.5 原型参考

综上所述,属性管理的原型参考下图:

商品中心: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商品中心:如何做好属性管理

四、总结

属性能对商品进行多维度的描述,其用户价值是帮助用户更快了解商品,建立更清晰的商品感知;同时,通过属性值筛选,帮助用户更快找到目标商品。其商业价值是对多规格商品进行聚类,提高了商家的商品管理效率,也为个性化推荐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设计商品属性功能时,要重点关注属性值类型、属性分类、属性关联类目、属性分组等要点,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需求。

专栏作家

誓博,微信公众号:产品慎思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7年产品经验,专注电商交易系统方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