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百亿订单、完成C2轮融资,蘑菇车联如何实现规模化落地?

657次阅读
没有评论

手握百亿订单、完成C2轮融资,蘑菇车联如何实现规模化落地?

2019年,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无人驾驶主题交流会上,主办方向现场的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哪个更有前景?”

现场观众进行了在线投票,最终的结果是——单车智能:车路协同=5:35。

当时,现场参与讨论的嘉宾清华大学车辆学院院长杨殿阁老师评价,这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答案”。

然而,从讨论会走出来放到更大的市场上,这个答案也在当时遭遇了困局。

自动驾驶一直以来都是一条to B to VC的赛道,从2019年开始,Robotaxi企业经历了第一波寒冬,就连头部公司们的融资状况也不容乐观,投资人纷纷将弹药转移,但车路协同依旧不在优先考虑的范围内,而是把钱投去了限定场景的自动驾驶公司,比如矿山、清扫、配送、农业……

2022年,情况才开始发生改变。

自动驾驶第二个寒冬悄然而至,很多公司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没钱”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面是:有的车路协同公司却手握百亿订单,甚至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已经接待了十几波投资人……

近日,蘑菇车联宣布完成5.8亿元C2轮融资,整体估值30亿美金,投资方包括成都科创投、珠海海都科创投、腾讯、易鑫等。

自动驾驶很冷,道路数字化很热

蘑菇车联成立于2017 年,是一家自动驾驶全栈技术与运营服务提供商。与仅靠单车智能实现Robotaxi不同,蘑菇车联研发了“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系统,通过车、路、云三端融合来实现L4级自动驾驶。

“机构一开始不看好对路的智能化改造,是因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觉得做基础设施是政府的事情,单个公司做不成,投资太大了。”一位曾在投资机构主看智能车产业链的投资人对钛媒体APP说。

目前,道路数字化、智能化的每公里建设成本从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根据2月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给出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53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17.7万公里。这样计算下来,公路智能化改造将是一笔巨额投资。

但是现在,质疑正在渐渐消失。近两年,蘑菇车联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已在北京、湖南、云南、山东、四川等10多个省市落地。

另一方面,对道路的数字化建设,悄然赶上了“数字中国”的政策大势。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后文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并且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和今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相比,《规划》明确将数字经济建设上升到了国家层级。

手握百亿订单、完成C2轮融资,蘑菇车联如何实现规模化落地?

利好消息不断,也引得不少巨头跨界而来。

包括华为、中兴、大唐等通信领域企业,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高新兴千方科技等智能交通玩家,做ETC的金溢科技万集科技,地图厂商四维图新AI公司商汤科技,安防公司大华、海康威视等都已经集结在战场。

众玩家扎堆进军,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各路玩家都看到了道路数字化的前景。

共识既然出现,方向便不再是问题,有差别的是具体路径。

例如,万集科技主营业务是ETC,针对道路的相关产品包括路侧激光雷达、V2X通信终端、智慧基站以及智能网联云控平台等;腾讯通过边缘计算向道路数字化领域发力;四维图新从传统优势“地图”一侧切入;高新兴的产品则有5G通信模组、V2X平台、车载终端、路侧设备等。

观察下来不难发现,产品有多有少,但选择的打法大多是从自身核心业务进行延伸拓展。

还有一种打法便是车、路、云都做。范围更广,但也更考验技术和“钱袋子”。蘑菇车联则便是其中之一。

蘑菇车联副总裁吕斌告诉钛媒体APP,“2019年起蘑菇车联逐步完成了自动驾驶汽车大脑、车载基础算法平台、域控制器、高精定位、OBU、RSU、RTK、MEC、5G-V2X等技术的全栈自研。”

据了解,目前,蘑菇车联的自动驾驶车型包含乘用车、巴士、清扫车、巡逻车等。

之所以选择“车路云一体化”的道路,则是因为有着不同维度的考量。据蘑菇车联介绍,从自动驾驶实现的角度看,安全始终是摆在规模化应用面前的最大问题。

近年来,单车感知、决策局限日趋明显,不能全面识别周围环境,突发情况来不及决策,无法与其他交通参与元素协同,在轨迹预测、驾驶意图“博弈”方面存在困难。脱离路和云的自动驾驶,在可见范围内仍然相当遥远。

而从交通系统和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单纯的“无人驾驶”带来的价值有限,甚至在部分场景带来额外问题。例如路和云的智能化,不只带来了安全可控的可能性,车与路、车与车间的信息交换,也有望实质性提升整体路网的通行效率,甚至有可能惠及更多非自动驾驶车辆。

需求够多,如何实现规模化落地?

对于“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市场直接用订单给出了态度。据公开信息显示,蘑菇车联已签约项目金额已突破110亿元。

随着订单数量曲线逐渐向上,快速落地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与To C业务相比,B端客户客单价较大,买方的决策周期往往很长。一个一个做市场调查、评估、面谈、实测、商务谈判…… 仅有几个客户的阶段还可以逐个定制化服务,随着业务规模的增大,增收不增利的现象难以避免。

“很多项目在落地,如果都是非标准的个性化产品,对企业负担太重,项目管理难度提升,对落地应用速度也会产生影响。”吕斌说。

仅车辆运营就涉及车辆交付、运营、落地属地执行三大环节,其中又会细分会更多细小具体的环节,包括办理合规手续、上牌上险、现场沟通部署等。假若全部是个性化需求,企业难免走向人力密集型的项目制陷阱。

定制化产品,也难以靠规模均摊成本、提高部署。以自动驾驶特种车辆为例,如果到达百到千的量级,车辆成本就会出现明显下降,而如果能够到达万到十万的量级,仅车上的激光雷达一个硬件的价格就能从万元降低到千元。

于是,标准化成了必然的选择。

基于此前多年的积累,蘑菇车联推出了自动驾驶标准化产品包,包括标准化数字道路AI基站、标准化自动驾驶车辆、标准化智慧交通云平台。
手握百亿订单、完成C2轮融资,蘑菇车联如何实现规模化落地?

蘑菇车联自动驾驶标准化产品包

底座不变,客户可以在落地过程中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需求,将标准化自动驾驶车辆、设备+全路况路侧组件库+云端开放平台,从设备库、组件库取用,方案设计像组合乐高。

这带来了远超预期的落地速度。在衡阳,穿越市中心、共计38公里主干道路已完成智能网联化建设,涉及隧道、立交桥、无标线的乡村道路等实际复杂路况。

目前,Robobus、Robotaxi、自动驾驶环卫车、巡逻车等不同车种已开始常态化运营,基于AI数字道路基站的路侧能力也已开始为部分私家车辆提供智能网联服务。在大理,支持车路云一体化的前装量产的自动驾驶巴士MOGO Bus也已开始在洱海景区试运营。

在行业仍以技术方案比拼为主时,率先完成标准化产品、规模化落地的两级跳,可能就是趋冷的大环境下,蘑菇车联获得资本认可的主因。但对于长坡厚雪的自动驾驶行业来说,这或许还仅仅只通向终局的一次“关键战役”。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