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e Mates 是 Hypebeast 一档关于球鞋文化的全新栏目,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带着「你为何喜爱球鞋?」的问题,探寻「Hype」之外的深层含义。Sole Mates 将揭开每个「Sneakerhead」参与者关于球鞋的起源故事,让他们来讲述为何有这么一双球鞋如此重要。
在今年的 Nike 于上海 XC273 打造的「Air Max Day」特别空间中,有一件以 Nike Air Max Scorpion 和「蝎子」为灵感打造的 3D 雕塑作品《EXTERNAL SPINE 人体工学系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创造出这件作品的数字艺术家 Yang,也借这次机会而走进更多球鞋及潮流爱好者的视野之中。
《EXTERNAL SPINE 人体工学系列》
出生于 1998 年的 Yang 一直痴迷于数字艺术的创作,尽管他接触球鞋文化的时间比较晚,但不妨碍球鞋成为其日常创作的重要灵感。早在加入今年的 Nike「界外计划」之前,Yang 便与同样主打先锋概念的创新鞋履品牌 SCRY 合作,为其 3D 打印鞋履创造具有实验感的数字雕塑。在 Yang 看来:「Digtal Art 与实体雕塑或许能展示出像是舞台剧一样的沉浸式声光电氛围空间。」
在本期「Sole Mates」栏目中,Hypebeast 便独家对话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听他讲述自己与球鞋结缘的经历,本次「界外计划」参选作品的创作故事,以及他对于未来球鞋设计和数字艺术发展的畅想。
Hypebeast: 先跟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Yang: 我是 Yang,现居上海,是一位数字艺术与实体雕塑创作者。2021 年我与朋友组建数字工作室 Inv Studio,并开展与时装杂志及个人设计师品牌合作数字艺术相关的创作。
你是如何开始了解并喜欢上球鞋文化的?还记得自己的第一双球鞋是什么吗,当时如何得到它的?
我真正开始了解球鞋文化时间相对较晚,是在 2018 SNKRS App 看到 ACRONYM x Nike Vapormax Moc 2 联名,当时我就被这款鞋特殊的纹理,以及主视觉海报中两边对立的人物所吸引,后面了解到 Danny Demers 操刀设计了这次联名的数字艺术影像,整个系列呈现出极强的赛博牛仔视觉主题,让我对球鞋和新媒体艺术有了全新的认知。我的第一双联名球鞋便是这双白色版本的 Vapormax Moc 2,当时恰巧是 2018 年 Air Max Day 发售的。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鞋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我所关注的鞋,更多会把它的视觉语言和鞋子的造型作为选择的标准,所以像是 Nike Air Max Vapormax 系列,以及 SCRY 等独立设计师品牌都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其他令我比较难忘的鞋还包括 Vibram 推出的「五指鞋」,这也算是我所有鞋款中造型比较特殊的一双。
在今年 Air Max Day 上,你制作的 3D 雕塑作品《EXTERNAL SPINE 人体工学系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给大家介绍这个作品的灵感和创作背景吗?
这次活动所呈现的 3D 雕塑《EXTERNAL SPINE 人体工学系列》,算是我首个对外展示的实体雕塑系列。在这之前我做过很多雕塑 Sample 尝试,不过毕竟不是工业设计出身,所以我用了很长时间来打磨造型和结构感。我所创作的实体雕塑更多是关于雕塑本身而不是过多注重它的材质质感,所以当看到 Air Max Scorpion 这双鞋的时候,能感受到它极强的工业结构和本体生物化属性在里面。
这组以本体蝎子为灵感的雕塑,整个结构是将 Air Max Scorpion 的鞋底以及鞋身做了一体化的解构,起初设想是以可穿着外骨骼鞋履的形式作为全新的功能呈现,不过因为制作周期原因,最终选择以 3D 打印雕塑作为首次呈现。整体材质以纯灰色涂装为主原因也是在于我设计语言里所强调的更突出雕塑本质的结构性。
除了以鞋子为基底的雕塑外你还做了一些指套,它们的灵感又是来自哪里?
因为频繁与国内外时装杂志合作的缘故,所以我和工作室一直有关注到很多时装品牌、独立设计师,以及他们开发出的很多与众不同的穿戴配饰。这也让我在与 Nike 的合作中想到以运动鞋款的角度,去衍生出一些穿在脚上或者佩戴在身体上的装置,比如把鞋底的结构戴在手指上。
「数字雕塑与打印鞋履的呈现让我感受到 Digtal Art 与实体雕塑或许能展示出像是舞台剧一样的沉浸式声光电氛围空间。」
这次与 Nike 的合作是如何开始的,整个合作背后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吗?它又给你带来了什么?
首次合作算是我与品牌进行一次全新的沉浸式空间呈现,感谢 áunn museum 与 Nike Team 在短时间给予自由度极高的创作空间,以及初期给予帮助的 aolab,这次展览也邀请到德国华裔艺术家 Luo Xi 以及音乐人 tadi. 共同把空间影像音乐做到一体化的呈现。这次经历给我带来从个人艺术创作中做出跨界,以及线下沉浸式空间的全新呈现。
早前你也曾跟 SCRY 合作,以它们的 3D 打印鞋款为灵感创作了一个具有实验感的数字雕塑,这次合作有给你带来什么新的启发吗?
与 SCRY 的合作在 2021 年中旬,也是我进行艺术创作的开端,初期创作多以有机生物作为灵感。我与 SCRY 主理人魏子雄在很多想法和视觉呈现上不谋而合,经常会交流一些喜欢的品牌或是鞋履相关的内容。这次合作算是双方在一种比较松弛的情况下创作,数字雕塑与打印鞋履的呈现让我感受到 Digtal Art 与实体雕塑或许能展示出像是舞台剧一样的沉浸式声光电氛围空间。
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是什么影响了你的设计哲学与美学世界观?
作为创作者我觉得它的本质还是在于你所感兴趣的事物,并和你长期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本身是北方出生长大,所以深受一些原始的工业建筑,以及北方特有的宗教文化影响。
在你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东方传统元素的神韵,对此你想表达什么?
我的部分数字作品中所呈现的东方传统元素,算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创作主题,东方文化有着内敛中富有张力的质感,以及丰富的宗教文化底蕴。而这两年我也一直在筹备我的首支个人影片,希望将东方文化中的神韵与数字艺术做出很好的诠释。
《解构工具体》
在你看来,未来的球鞋或时装设计应该如何更好的与数字、装置艺术进行结合?
在我看来当下不管是艺术家还是球鞋爱好者,他们的创作空间是没有边界的,比如去年 ACRONYM 与 Nike 的合作中,品牌公布了后跟装置的 3D 打印参数,引发了一场进行二次创作的热潮,再到今年的 Air Max 界外计划,它可以为球鞋带来更多跨界破圈的展现。我自己算是 Gen-Z 一代,身处在一个接触到的内容和信息量算是爆炸的年代,它给予不同行业的人更多创作灵感,除了专注球鞋本身造型意外以外,未来希望能做出更多的艺术创作表达。
可以分享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新晋艺术家给大家吗?
Anna Uddenberg 是一名来自瑞典的跨学科装置艺术家,在她的作品中材料以及造型的运用非常的成熟。我被她的雕塑附有极具张力的人体模特造型吸引,最近他也有在柏林等多地举行个展,希望之后能在现场观看到她的艺术雕塑。
Yang 的 4 个「球鞋之最」
01/日常穿着最多的一双鞋
日常穿着最多的是这双 ACRONYM × Nike Vapormax Moc 2,它省去了传统鞋带系统,穿着方便便携并且后跟有着特别的结构设计,Vapormax 系列也是我常穿的造型感十足鞋款。
02/最舍不得穿的一双鞋
最不舍得穿的是这双 Vibram 五指鞋,他虽然不是我鞋款里最贵的,但它的造型感足够吸引我像是一只生物的触手,我只会在室内特殊训练时穿着它。
03/购入价格最高的一双鞋
我是比较喜欢库布里克《2001 太空漫游》这部电影的配乐,包括影片开始的黑色方碑镜头也让我记忆深刻,SCRY 的 Stela 系列概念黑色方碑让我联想到这部电影。Stela 在造型和脚感都是让我在穿着时比较意外的,它是一双造型感舒适度并存的鞋。
04/最新入手的一双鞋
最近入手的是这双 Nike Zoom Fly5,平时每周都会夜跑,所以开始选购一些入门跑鞋,这款Fly5整体比较轻盈回弹缓震性也不错,是适合周末训练或者日常穿着的入门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