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挡”住了无人车驶入农田?

437次阅读
没有评论

是什么“挡”住了无人车驶入农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35斗,作者 | 黄丹

在河北辛集马兰农场,数台无人车正在工作人员的熟练操作下进行飞防和植保作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田作业逐步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农业无人车正在驶入农田。

与传统人工作业方式相比,农业无人车具有作业效率高、精准化程度高、安全性高、使用成本消耗少等优势。与无人机作业相比,其自下而上的作业方式补充了无人机自上而下作业的局限。

在农业无人车领域,涌现了一批创新企业,如中科原动力、丰疆智能、沐秦智能、岚江科技、超星智能等。同时,雷沃重工、中联重科、中国一拖等传统农机设备生产商也开始研发生产农业无人车。

是什么“挡”住了无人车驶入农田?

这些创新企业也受到资本亲睐,据35斗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农业无人车领域的岚江科技、沐秦智能、惠达科技、中科原动力等斩获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数亿元。

然而,受限于我国地形条件、用户接受度低、资本市场小等原因,无人车驶入农田似乎并没有一帆风顺。基于此,35斗采访了农业无人车企业,系统梳理了农业无人车行业驱动因素、发展现状与挑战。

是什么“挡”住了无人车驶入农田?

企业为何选择进入农业无人车赛道?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渡时期,无人农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农业无人车赛道,多位受访者对35斗表示,农村劳动力短缺、粮食安全问题、行业发展面临许多难题是促使他们选择农业无人车领域的主要原因。

超星智能CEO安华明告诉35斗,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20年间,我国农业劳动人口由79563万人缩水到28584万人左右,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经减掉了三分之一。而超星智能在进入农业领域时,做了大量调研,走访了许多县市,也发现农村缺人是常态。

同时,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存在隐忧。岚江科技说,尽管当前我国粮食年生产总量超万亿斤,但人均粮食产量较低,且我国90% 以上的大豆需要依靠进口。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些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在新冠的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考验,粮食自给自足开始成为国家战略。

此外,国内农机行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难题,一是大量农机企业小而不强;二是大量中小型农机企业互相追求价格战,从而累及全行业的利润和科技进步;三是受限于材料等问题,技术难以攻克。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整体实力偏弱,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小而散的特点。截至2019年,我国农机企业总数超过8000家,规模以上企业超1700家,但具备创新与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到200家,大量小规模企业存在技术实力弱、制造水平低等问题。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我国农业机械市场规模为5310亿元,其中以中低端农机为主。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农机市场被国外垄断,小型农机的同质化竞争让中低端市场陷入价格战,通过低价抢占市场,从而导致农机企业降低产品配置,影响产品性能与质量,不利于消费的转型升级。

同时,我国农机研发制造与国外仍存在明显差距,农机装备高端机具80%依赖进口,高性能、智能化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的适用机械供给不足,动力换挡、无级变速、高性能液压电控传动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多从国外进口。

在此背景下,企业希望通过无人化、自动化赋能农机行业,瞄准农业无人车领域,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的难点与痛点问题。

况且,我国农用无人车市场未来还有很大可提升空间。

据共研网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机器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不大,但增速较快,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超11亿元,同比增速达37.58%。

岚江科技表示,农业无人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其一,岚江科技认为,农业机器人市场容量非常大,并就果园植保机器人与田间管理机器人细分领域市场进行测算,认为果园植保机器人有接近300亿的市场容量。若将市场扩展到全球,将会有千亿级别的市场容量。此外,未来必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而农业作业中的精准用药等刚性需求势必由农业无人车来解决。

《美国商业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6亿美元。欧洲市场调研公司Fact.MR关于无人驾驶农业的最新报告也显示,预计到2031年,全球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10%,市场价值将超过1500亿美元。农机无人驾驶市场潜力巨大。

产品覆盖“耕、种、管、收”环节,大规模应用于生产难度大

目前,我国农业无人车产品已覆盖拖拉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果园植保机、运输车等多种农业机械,参与“耕、种、管、收”各个农业生产环节。

耕——丰疆智能推出国内首款无人智能插秧机,该产品能够自动规划路径,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率、增收降本。

种——极飞科技推出全球首款量产农业无人车,该款无人车拥有多种无人化作业模式以及强大的拓展能力,可进行喷洒、播种、运输等多方面的自主、精准作业。

管——沐秦智能推出第一代农业无人车CT200,该款无人车是针对国内果树种植现状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模块化农业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调整参数以适配不同的功能。可满足喷洒、运输、除草、施肥等多种场景使用。此外,岚江科技推出国内首款商业应用的果园植保无人车,该产品将北斗导航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通过整车一体化设计和模块化组装,实现打药、除草、运输三大功能。

收——华南农业大学和雷沃重工联合推出了国内首个主从导航收获机系统,这套系统主要由无人驾驶收获机和无人驾驶运粮车两部分组成,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无线自组网络连接无人驾驶收割机与无人驾驶卸粮车,实现主从协调。悟牛科技与百度Apollo推出农业无人驾驶车“阿波牛”,“阿波牛”搭载Apollo技术,致力于解决标准化农场的日常作业,能够实现采摘、割草、喷药等常规操作。

从产品创新和参与的农业生产环节覆盖来看,我国农业无人车行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大多产品仅处于初期试验阶段,产品落地数量不多,未实现量产,其在应用层面还存在诸多瓶颈问题。

如无人农机使用周期短,使用率不高,价格偏贵导致农民对无人农机接受度低。在市场价格上,电动农业无人机的市场价格在3~15万元之间,农业无人车价格在几万元左右,如极飞农业无人车价格约4.54万元每套、沐秦农业无人车市场售价亦在此区间,相对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又如无人农机场景转化困难,惠达科技创始人张宇说,我国宜农土地小而分散,且我国尚未出台无人车上路相关政策,因此无人车在一片农地完成作业后,继续到达另一片农地存在困难。此外,我国大部分农田掌握在不同农户手里,很难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种植。

加之农业生产环境复杂,农业无人车也难以适应不同的土壤和作物种子环境,且其研发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缺乏来自资本市场的关注和支持。安华明表示,与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相比,资本对农业无人车领域的关注非常少。据盖世汽车统计,2022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累计融资金额超百亿,反观农机自动驾驶,进入的资本少之又少。

此外,据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分析,还有对入局企业对农艺的理解程度要求较高。无人农机的最大难点在于设备与业务系统的融合,农田作业场景并不具备交通标注指引无人农机进行工作,因此需要将无人农机与操作后台进行网联,并通过复杂的指导规范或作业指导书进行指导作业。而指导规范需要根据农业种植种类、方案的不同进行定制。指导方案的定制需要和农业专家、具备丰富经验的种植大户进行深入沟通,深入理解他们的种植方案。

无人车驶入农田还有多远?

在国际市场,比如美国、荷兰、日本、韩国,利用无人农机耕作已经是一种常态。其中,美国、日本和韩国农业机械化率已接近100%。

反观国内,在粮食危机、劳动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发展农业无人车并推进实际生产应用迫在眉睫,国家政策给予了大力支持。

自2021年以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农机行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据农机购置补贴的最新公示,截至2023年2月底,我国已实施农机补贴资金100.85亿元。

是什么“挡”住了无人车驶入农田?

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快了农村土地规模集约化进程,为农业生产向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自2021年3月1日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其中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流转要确保农地农用,优先用于粮食生产。2022年底,我国土地流转面积达5.5亿亩,流转比例达28.69%,集约化趋势明显。

可以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及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有效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行业内相关的农业无人车公司,也就大规模生产应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超星智能安华明就农机使用率低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安华明表示,超星智能正在尝试将智能农机电动化,而智能农机电动化以后,将会有更多应用场景。在农忙季节,智能农机可在农田里干农业的活。在农闲季节,智能农机可以在工厂里干工厂的活。

在未来发展中,农业无人车企业将需不断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

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高估眼前的困难,却低估长期的机会。正如惠达科技张宇所说,尽管近几年农业无人车市场发展不确定性较强,但看好未来5-10年农业无人车市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