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李彦宏刘庆峰周鸿祎等共论“大模型”

644次阅读
没有评论

直击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李彦宏刘庆峰周鸿祎等共论“大模型”

李彦宏,还是那个人工智能乐观主义者。

5月18日,天津举办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现场,李彦宏表示,人工智能不会替代人的工作机会,也不会让工作机会减少,而是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来下一个增长奇迹。

此前随着ChatGPTAI大模型产品的兴起,外界看到了生成式AI在应用层面带来了巨大想象力,一时间市场上不乏AI将在部分工作领域取代人类的担忧。

不过李彦宏,并不这么认为。

他举了一些例子。

“正如过去马车夫被取代,但新职业兴起。30年前,打字员的工作消失了,但网络工程师、游戏开发等工作却出现了。”

在李彦宏看来,创新科技使得人类拥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而大模型的出现也能够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提升人类的工作效率。

作为全球第一个发布对标ChatGPT大模型产品的大厂,李彦宏表示,两个月前文心一言发布,市场上目前已有200多万用户排队等待测试,也有十几万家企业希望接入文心一言。

他也期待,未来在大模型之上,会有各行各业各种应用能够找到好的应用场景,能够获得效率大幅度的提升。

科大讯飞的刘庆峰,同样认为认知大模型将为科研、办公、工业互联网等带来全新的机遇。堆时长和人力的方式将成为过去,与PC和手机出现带来的改变相当。

刘庆峰,自然也是为自家产品讯飞星火站台的。

今年5月6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发布。

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现场,刘庆峰也演示了该模型。据他透露,讯飞星火在语音的转写和翻译已经超过了人类;在高考作文、四六级作文中,比一般老师批阅更准;英文阅读理解能力超过了人类。

就在过去几个月内,百度、360、商汤、科大讯飞等一众大厂先后发布了对标ChatGPT的大模型产品。一时间,生成式AI的竞争,广泛打响。

虽说目前距离OpenAI存在一定差距,但大厂也都颇具信心。

李彦宏此前就曾谈及百度的文心一言与ChatGPT的差距在两个月左右,不过后来,他强调,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两个月的差距百度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赶上。

刘庆峰则表示在语言理解能力上,以百分制计算,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与ChatGPT之间只有2分的差距,并在今年10月份之前就会超越ChatGPT。

周鸿祎也将360的大模型产品,带到了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的现场,称360已经在核心技术、场景布局和产品打磨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直击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李彦宏刘庆峰周鸿祎等共论“大模型”

周鸿祎表示,Open AI的成功,给行业指明了技术方向,点明了技术路线。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做自己的大模型,要坚持长期主义。

他认为,国内科技公司在产品化、场景化、商业化上有很大的优势,并对国内科技公司打造自己的大模型的能力深信不疑。

“以国内的技术能力,做大模型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周鸿祎说道。

整体来看,基于ChatGPT以及国内大厂大模型产品的陆续发布,所有的AI从业者都形成了一个集体共识,那就是一场新的人工智能变革时代,即将到来。

李彦宏相信人工智能将带来产业革命,各行各业都有可能在生成式AI大模型的应用下,产生更多的动能。

周鸿祎也指出,大模型是工业革命级的生产力工具,将会带来一场新工业革命。

“大模型是一个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它不仅仅是公司间竞争的利器,更重要的是和太阳能发电厂一样,把以前我们都有,但是很难直接使用的大数据,从‘石油’加工成了‘电’,电是通用的,就能赋能百行千业,就能够在实体经济转型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周鸿祎说道。

不过到来之前,仍有问题待解。

比如,刘庆峰就指出了纯大模型技术的待攻克缺陷:新知识难以及时更新;事实类问答容易张冠李戴;史实、传统典籍等容易编造情节等。

这是技术层面。还有基建层面。

一个广泛的业内共识是,无论是全球火爆的ChatGPT,以及其衍生的各种大模型,还是复杂的数字孪生技术,算力是驱动AI发展的基础设施。正因为算力的进化,才让ChatGPT等生成式AI有了爆发的可能。

直击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李彦宏刘庆峰周鸿祎等共论“大模型”

作为世界智能大会的主办地,天津市不仅一直在强化人工智能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同时也在持续布局并完善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以算力为例。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早已实现一秒钟内百亿亿次的运算,其工作1小时相当于全球70多亿人上万年的计算工作量,被称为“最强大脑”。每天,超过15000项计算任务在这里执行,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京津冀。

此外除了国家超算中心,中国电信、腾讯、IDC等公司、机构近年来纷纷在天津设计建设大型计算中心,算力从每秒10亿亿次计算速度的基本配置,跃迁到无法估量的天文数字。

这些超级算力为这座城市的工业转型带来新的契机,也让天津这座城市在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变革时代,取得了先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