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掉队中……

686次阅读
没有评论

腾讯,掉队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自象限,作者|周乾,编辑|黑豆

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马化腾说:“现在有很多公司太急了,感觉是为了提振股价,我们一贯不是这种风格。”

用评价他人、对比这样的修辞方式,来证明自己不着急,这很不马化腾。

虽然从财报上看,腾讯真有不着急的底气。

5月17日,腾讯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财报中,腾讯一季度实现收入1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净利润3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这是腾讯自2022年Q2以来,降本增效后,交出最亮眼的财报。

其中,游戏业务复苏,海外游戏收入创下新高,本土市场游戏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6%;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5%,且部分收入已达到本土市场收入的38%。视频号推动广告收入增长,腾讯一季度网络广告业务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17%。云业务调整后也在恢复增长,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一季度营收487亿元,同比增长14%。

但资本市场,对它很不客气。

发过这份亮眼的财报,腾讯股价就持续下跌。17日跌了0.58%,18日跌了0.88%,截至发稿日腾讯股价已经比财报当天开盘跌了12块。

现在再看马化腾的发言,很像有意的“保护股价”。反过来也说明,腾讯管理层心里有数,外界正在怎样看待腾讯。

一方面,大环境增长乏力之下,ChatGPT引爆生成式AI时,积极求变是大趋势。但腾讯一直显得无动于衷,从去年11月到现在,关于AI以及这个新时代,腾讯发声真不算多。

另一方面,一季报也有不足,比如腾讯拥有人应占净利润258.4亿元,不及预期的288.9亿元;广告业务收入209.6亿元,不及市场预期的213.4亿元。

再结合财报里其它几项,可以说,目前主要支撑腾讯的,仍然是它的“老家底”。

但当外界普遍认定AI才是大公司的未来时,仍然将视频号这样的上一代产品当做“全村的希望”,这种事情本身够让人焦虑的了。

虽然在开篇,腾讯就提到,“我们正在大力投入建设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云基础设施,以拥抱基础模型带来的机会。”

但诺基亚在崩盘前,仍然是世界第一。对它来说,智能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突然来的,显然这波生成式AI浪潮会来的更猛更快,更措不及防。

有可能,移动互联网的成功中,腾讯麻痹了,并逐渐在AI上掉队。这家曾经的毫无疑问的王者公司,是否会始于互联网,终于AI?

腾讯,不着急的底气 

必须得先承认,腾讯的最高管理层很厉害。就算它发现自己掉队,对未来迷茫,他们也知道当下先把能做的做了。

这就好比,优秀的医生知道病人很危险时,不会先着急治那个“病”,而是先去稳住他的生命体征。

体现到腾讯上,就是它敢于先下狠手、降本增效。所以才有,所有人都在说一季度是个有希望的财报季时,大公司真正交出亮眼财报数据的,目前只有腾讯。

今年一季度,腾讯几乎实现了全方位的增长。

一方面,腾讯营业收入1499.86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3%,增速时隔一年半终于回到两位数区间。另一方面,拉动腾讯的三驾马车广告、游戏、ToB数实经济也都重回增长轨道。

腾讯,掉队中…...

首先是游戏业务,今年一季度,腾讯游戏营收4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

其中,本土市场游戏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6%,是本土游戏业务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恢复同比增长。同时,国际市场游戏业务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25%,达到历史新高,也成为拉动腾讯游戏的第二增长曲线。

其次是广告业务和代表ToB数实经济金融科技和云服务。一季度,腾讯广告业务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7%。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14%。

这两块业务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两个点,一个是视频号的增长,另一个是赶上了一季度经济复苏的红利。

首先是视频号,目前视频号日活跃创作者数及日均视频上传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拥有超过10000个粉丝的创作者数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腾讯认为“视频号吸引了新的广告主及现有广告主的新增预算,且视频号的平均eCPM高于其他短视频平台”。

所以广告业务的增长得益于视频号的新增收入来源。除此之外,随着视频号生态的逐渐成熟,直播带货交易的相关技术服务费也首次为云业务创收。

目前视频号已经成为拉动腾讯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恐怕,这个引擎更重要的意义还有,它代表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还有个逐渐壮大的防守线,有可能扛住抖音的进攻。

其次是中国经济的复苏红利。

一季度,随着中国消费复苏,大部分行业的广告开支同比上升,广告联盟复苏带动腾讯广告业务增长。在金融科技方面,由于人们外出活动增多,线下商业支付活动反弹,带动支付收入增加。

经济复苏带来的红利也体现在游戏业务上,一季度正值春节假期,用户的游戏空间、游戏时间都随之增长。

腾讯在财报中提到:“2023年第一季,我们的支付业务助力国内消费复苏,支付金额亦从中受益,游戏业务收入改善,广告业务收入保持迅猛增长,推动总体收入实现坚实增长。”

腾讯,掉队中…...

当然,在这些业务增长之外,降本增效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腾讯的主旋律。

从财报数据来看,一季度腾讯收入成本环比下降2%至人民币818亿元,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13%至人民币70亿元,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下降8%至人民币246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腾讯共有员工106221名,较去年同期减少了约1万人,较上个季度减少了2215人。

整体来看,游戏业务,视频号增长,一季度的市场红利,再叠加腾讯持续推进的降本增效,共同造就了腾讯一季度的成绩。

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在AI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从游戏业务到视频号,目前支撑腾讯发展的,仍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老业务。

甚至马化腾也承认,“我们最开始以为这是互联网十年不遇的机会,但是越想越觉得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所以我们觉得非常重要。”

但从目前的财报中,我们没有看到腾讯有任何相关新业务的种子萌芽,也没有任何新的相关战略布局。

对此,马化腾的解释是:“这个的确需要有很多的积累,我们也一样在埋头研发,但对于工业革命来讲,早一个月把电灯泡拿出来在长的时间跨度上来看是不那么重要的。关键还是要把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扎扎实实做好,而且更关键的是场景落地,相信我们是有很多场景是可以落地的,目前(我们)还在做一些思考。”

所以“并不急于早早做完,把半成品拿出来展示。”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讳莫如深背后,往往代表着更多的纠结和迷茫。

毕竟,如果腾讯现在有5个方向,哪怕只有两个有可能成功,以腾讯财大气粗的实力和内部赛马的传统,必然也会直接大力砸。虽说外界一直批评,腾讯管理很板结;但精锐还是有的,绝对能砸中。现在他没有这么做,恐怕是因为连5个靠谱的思路都没有。

然而,不管人们怎样夸耀自己的伟大行动,它们常常只是机遇的产物,而非一个伟大意向的结果。

腾讯,掉队中…...

AI时代,腾讯的方法论正在瓦解 

历经变化的时代给众人留下思考题:对于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到底什么才最可怕。

恐怕,最可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它的三观和方法论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

如果但从财报上看,阿里肯定不如腾讯。但阿里让外界安心的点在于方向感和坚定,延续了它的方法论之后,它敢说,要把应用全做一遍。那大家也就相信,以它多年企业服务的积累,总能有所突破。

但腾讯,它生存的方法论可能被AI瓦解了。

以前,腾讯有最领先于全球的、最完整的互联网产品方法论。甚至可以说,在腾讯做这件事之前,互联网里只有技术,没有产品一说,连“产品经理”这个名字,都可以算是腾讯发明的。

所以,他有马化腾、张小龙等一批最优秀的产品经理。

它的成功也都是产品逻辑。从QQ到微信,从企业微信到腾讯会议,腾讯的方法一直都是打造一款成熟的产品,通过产品来服务C端用户,然后以用户数据和资源为抓手,反向ToB。

这也是腾讯突破产业互联网最大的一个特点——C2B2C。

腾讯,掉队中…...

 腾讯云智慧园区总体构架

在技术成熟稳定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聚焦不同类别的细分需求,研发成熟的应用打开市场。在AI时代到来之前,这么做,很管用。

但AI时代有两个不一样的变化。

一个是技术迭代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时代从2010年以来,技术迭代是循序渐进的,我们会看到微信、美团、支付宝从一个简单应用逐步成长为一个超级生态,囊括社交、娱乐生活等方方面面。

但AI时代的技术发展却是跨越式的,当国内还沉浸在基于GPT-3.5建立ChatGPT的神奇和震惊中时,GPT-4已经发布了,并且在能力上全面甩开GPT3.5。

这样的情况下,市场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基于某一个技术去做市场化的产品,因为产品还没打磨好,技术可能就已经迭代了。

另一变化在于,技术和产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是技术,产品是产品,LBS和陌陌之间,还差了100个程序员。但在AI时代,GPT-3.5从实验室走出来就是一个成熟的产品,两个多月全球用户达到一亿。

也就是说,AI时代,留给产品经理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

其实,2月底,有媒体报道腾讯正在进行类ChatGPT项目研发,取名腾讯混元助手项目组(HunyuanAide),由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 AI Lab 及 Robotics X 实验室主任张正友带队。

但到目前为止,连昆仑万维,科大讯飞、云从科技的产品都已经姗姗到来,但腾讯仍然没有进一步信息。

再结合马化腾的“还在做一些思考”和“不着急把半成品拿出来展示”,有业内人士推测:“腾讯的大模型可能正处在难产阶段。”

这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腾讯会在AI时代表现得无所适从,在于他越来越被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经验所束缚,同时它赖以生存的产品土壤又被破坏。

将目光拉远,我们其实能在更多层面看到腾讯在新时代的慌乱。

比如4月份在上海举行的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在这场由汤道生坐镇的大会上,腾讯将自家各个业务线的产品都拎出来了一部分,覆盖腾讯云、微信、QQ、腾讯音乐、腾讯视频、腾讯地图等等。拼凑之间,腾讯智慧出行更像是一个强行捏合的矩阵。

腾讯,掉队中…...

腾讯智慧出行开放日现场

而作为对比,包括百度、华为、毫末、文远知行等等聚焦车端市场的企业,采用的都是软件技术,或者硬件配置。

比如百度的Apollo,小度智能座舱;华为的鸿蒙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甚至芯片、激光雷达等整车智能解决方案。

腾讯的优势在于产品,用它产品的庞大用户,以及这些用户产生的数据,但这一块内容,随着终端的迁移,底层技术的变更,也正在缓慢的发生变化。

毕竟,从腾讯在智慧出行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它正越来越成为二级、甚至三级供应商,离终端用户越来越远。

巨人挪步固然困难,但执拗着不转身,留给时代的,也只能是倔强的背影。

结尾 

回过头来,腾讯在AI时代的基础其实并不差。

腾讯从2019年开始布局AI大模型,覆盖NLP、CV和多模态等多个领域。今年2月份,有媒体报道腾讯曾推出万亿中文NLP预训练模型HunYuan-NLP-1,并在腾讯广告、搜索、对话等多个领域应用。

这次财报中,腾讯也着重提到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

包括在硬件芯片领域自研的“沧海”核心指标斩获8项世界第一;在基础软件领域,自研的云数据库TDSQL核心代码的自研率达到100%,性能打破世界纪录;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设立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两大实验室矩阵等等。

今年一季度,腾讯研发支出还继续保持高增长,达到151.81亿元。但这一系列的投入都还没到开花结果的时候。

是“心态老”还是“憋大招”?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但如果这是一场戏,最好看的应该是,马化腾如马伦哥战役中的拿破仑那样,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成则封神,败亦英雄。希望他能无愧于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