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49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本文是我在5月21日“视差”杭州哲学读书会上的分享内容,事后有修改。仅为个人学习的心得体会,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当时的录屏:还没发出来,但过几天会发在这个账号 视差parallax-哲学研讨班

封面感谢:我自己

* “视差”是杭州本地的一个读书组织,会定期组织哲学、人文讲座和交流活动,感兴趣的朋友请联系我。

——正文——

标题党的认罪

本文最早的标题其实是“最后的康德‘速通’”,对,就比较神经,我何德何能、阿猫阿狗,来“速通”康德,还是“最后的”,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与康德的遭遇。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所以,最后我改成了“速写”,什么意思。也就是在长达小半年康德阅读的最后,我需要一个结论,给康德画一幅“速写”:通过一次相对完整的论述,提供一个自己对于康德的整体印象。

这个印象有什么用呢?也就是留一个存档点,方便自己继续前进。说实话,对于我这样一个爱好者,或者更加需求实用的人来说,去细扣太多的理论细节,并无太多裨益。OK,已经开始暴论了是吧,但如果把我叉出去的,求求先让我讲完。(然而现在是文章,可以叉掉)

在我看,更有价值的是思路,问题的解决。所以,本次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康德面对什么问题?康德如何解决问题?康德方法所展现的图景是?这幅图景是否有瑕疵?以及其他可能性的道路。

至于,这个副标题到底是什么鬼。我只能说,这也是“叠甲”的一部分,因为本次我有特别多的过度发挥内容,一己之见。不过这也不是说,副标题完全就是随随便便取出来的,会在稍后一点的篇幅中回收。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那么以下就正式开始了。

康德面对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康德之前的哲学家都在干嘛?这个问题应该比较简单,因为事关近代哲学的发展,也是很多人学习哲学的开始。两件大事,经理之辩论和启蒙。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经理之辩论”也就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辩论”,期间人才辈出。这个辩论给了康德两个问题,一个是最主要的核心,也就是认识的来源与真理的标准,认识论的问题,漩涡的中心。第二个问题是鼎鼎大名的休谟问题,怀疑论让经理的辩论陷入了僵局,大家都想救救“理性”,结果发现根本捞不起来。

然后是启蒙,主要是卢梭,第戎文学院两次征文,一论、二论,讲了点什么?就是把理性及其一众小弟,什么科学、艺术,臭骂一顿,说它们是人类道德败坏、失去自由的罪过祸首。对于理性的质疑,是卢梭提给康德的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问题到了康德这里都变成了他的助力。经理之辩论提供的是核心问题,问题意识的起点。休谟的怀疑论,提供的是方法,变成了批判哲学。最后,卢梭对于理性的质疑,给予的是康德的目的和重点,也就是最终证明自由/道德是高于知识的。

康德解如何决问题?

也就是三大批判,会快速过一下。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认识论

这个图还是上次的,并没改。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首先有一个物自体、一个统觉,物自体作为认识的对象,统觉作为一个认识发生的地方,然后认识开始了。第一步是感性,通过“时空”的能力,从物自体那里把表象拿来,拿来之后,想象力两个作用,先是再生想象力把表象留住,然后是生产的想象力进行图式化,用知性的范畴来规范杂多表象,形成统一形式的知识。

举个例子,这里有一个苹果。首先我的感性出场,作为一种被动能力,从它这里获取到了一些视觉信号,经过时空形式,变成了表象:“嗷,我看到了一种颜色。”然后想象力开始工作,进行综合,把这个波长在760 奈米 (nm)至1毫米(mm)之间的可见光,归类到红色的概念之下,ok它原来是一个红光。这就是认识的过程,康德所说的“知性为自然立法”。也就是这个过程,之后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被描述为“规定性的判断力”运作的过程。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之所以这么描述,并不因为我是科学实在论,只是这么说起来比较严谨,还掉了书袋。(?)

然后,其中有两个重点。第一,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主观的知识,它们所拥有的统一性、普遍性都是主观的要素,或者康德的话说,是先验要素所给予的。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哥白尼革命”。第二,物自体,作为康德哲学中的本体,并不完全可知,如果尝试用知性直接处理物自体问题,就会出现三个幻象。所以,关于物自体需要用理性来把握。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实践理性批判——康德道德

首先是一个领域的二分,自然的领域和观念的领域。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就是说人不是一般的东西,即是物自体,又是主体。首先,人类作为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其中有被自然所决定的东西。就比如上面所讲的认识活动,首先需要一个外来的刺激作为起点,认识不能瞎认识,所以它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那么,与物自体相对的,人也是一个主体,他有自己的思维活动,在从自然那里获得了认识之后,还能产生观念,他还能去做判断,甚至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动。“凭借自己的意志去行动”,这也就是“自由”。康德的自由和道德,作为一组嵌套的概念,彼此伴生,而它们也并未接受完全的批判。真的要解释,也就是人是物自体,它不可以被完全的考察。如果他看起来是自由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相信他是自由的。

而,自由意味着人们能从机械自然之中超脱出来,不会被感性经验所决定,他可以自己决定要干啥、自己决定要遵循什么原则,这也就是道德的前提。又,当我们以一种普遍的理性原则去规范自己的时候,不去计较利害得失,只遵循一个纯粹好的目的去行动,我们就成为了道德的人。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当一个有道德的人?这就提出了“德福一致”的问题,这个“至善”到底存不存在。然后,康德就提出了“三大公设”,或者也可以叫“三大愿望”:意志自由、灵魂不朽、上帝存在。首先,必须自由才能追求善;其次,必须灵魂不朽才可能超越有限性,到达至善;最后,必须有上帝存在才能保证至善的存在。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判断力批判——快乐源泉(?)

为什么要说《判断力批判》是快乐源泉?首先它确实是一个掌管情感的职能。其次,这里是我个人感觉,读康德、读三大批判,最有意思的地方。论重要性,当然是说《纯批》重要,但《判断力》真的很有意思。

那么,为什么康德要提出判断力?刚刚也说了,康德提出了两个领域的划分,自然的领域和观念的领域,物自体和主体,这就把人给劈两半了。但这两半,必须在同一个主体内得到协调,不然解释不了认识和实践是如何协调的。那么,康德的答案就是判断力。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判断力,和前两个批判不一样,纯批和实批里都有立法者和法,分别是知性和理性,给出了范畴和道德,它们用来规范感性世界的东西。但判断力这里,主角是想象力,它不提供具体的法则,而更像是一种魔法。之前也引用过康德的原话,说从杂多到一般:这里存在着某种深刻的神秘性与某种隐秘的艺术。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那么,什么是“杂多到一般”?也就是在纯批里说的,综合的过程,图式化,生产想象力做的事情。那么,上面也讲了,在判断力这里,这个应该叫“规定的判断力”。除了“规定的判断力”之外,还有另一种,叫做“反思的判断力”。

“规定的判断力”比较单纯:用知性来统摄表象。判断力拿知性把直观管起来,形成了认识,就完了。而,到了运用“反思判断力”的场合,形式反转过来了,我们得到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表象——“反思”所指向的也就是审美和目的论,它们是复杂的——我们会发现,这个复杂表象并不是可以简单地被知性所统摄的。

而实际情况是,这儿复杂表象占据了主导位置,因为它的出现而引起“诸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的活动”,这也是康德的原话。而最有意思的是,这里“活动”所使用的德语词Spiel,同时也有“游戏、嬉戏”的意思。

个人理解,这个复杂表象,其实是展现出了一种可能性,一个具有纵深的空间。这些可能性的空间是知性所没办法完全测量的,但想象力却可以一直向这个空间的深处进发,去探究。这种情况下,还要必须要形成认识,那只能让理性来兜底。康德形容美,所谓“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目的是理性的东西,“反思判断力”用到了理性,但它最后没有到目的这一步,它在玩耍、游戏。

这就可以联系到康德说的,美的四个契机:无利害的愉快感、非概念的普遍性、主观形式的合目的性、共通感的普遍可传达性。具体就不讲了,感兴趣可以去看。主要是说,这个美,跟感性的刺激无关、跟道德无关,它既不是单纯的认识活动,更和实践关系不大。它就是一个复杂表象遇到了活跃的想象力,而把各种认识职能都带了进来,一起玩耍,一起游戏,由此带来了愉悦情绪。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举个例子,这幅“猛兽魅惑图”。这就是一个复杂表象,如果我们用知性去认识它,能认识到什么?颜色、形状、环境,顶了天了也就到物种,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红熊猫。但非常明显,在这个表象之中,我们还能得出更多的信息,最起码我们会开心,会觉得它可爱,对吧。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再比如说,我这里说的“猛兽”“魅惑”,大家都懂的,一说就懂,这两个认识是怎么来的?这明显已经超出了知性的能力范围,我们在使用理性的能力,是理念。而且这不是一种简单的运用,而是一种比喻和象征。“猛兽”是反差、揶揄、开玩笑,而“魅惑”说的就是他在眨眼,在wink,这个就更有意思了。

一般来说,眨眼对于人类是一种致意、一种有含义的肢体语言,但对于红熊猫来说,起码,我觉得这个动作明显没有意义,它只是偶然做出了这个动作,然后我们就一厢情愿地去认为它在眨眼。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同理,什么,“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个行为经常也被看做说是动物有灵性,它们也懂得感恩、孝顺父母。这个事情,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心中有善的概念,它是合目的性的,然后,我们看到自然界也有类似的、符合这个概念的行为,我们就认为自然也是合目的的,把自己内在的目的性,外扩到了自然上。

当然,康德也知道这个事情是非法操作,明显是超验的,就比较蛇,重点是他也没叫我们把这个当真,只是说你就是可以这么去相信的。既然我们人、人的理性都是自然的造物,那么它的一定体现了自然的意图。所以康德说“美是德性的象征”。美不是德性,但它可以被看做是德性的体现,一种征兆。这就是康德意义上的,反思判断力,在做什么事情,自由和自然的链接么,康德构想的判断力就是要干这个。

类似的,康德的自然神上帝,也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可以行善,那么就可以构想行善行到极致的情况,从而相信存在这么一个至善,并且至善的背后是上帝。

然后,判断力还有一个崇高,这个上次说过,比较详细,就不仔细讲了(上次文章),其实大致跟上面说的这个“反思判断力”情况有点像。有一些在数量、体积、力量等方面过庞大的表象,是知性没有办法处理的,康德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数学崇高”一种“力学崇高”。为了把握这些表象,想象力会进入暴走状态,知性根本兜不住,只能在靠理性下场来救一救。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康德描绘的图景,及其中的瑕疵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那么,以很快的速度把康德哲学的主要内容全过一下,接下来重点,主要想讲的就是这个,康德所描绘的图景,及其瑕疵。当然,从这里开始,就完全是我自己发挥的,什么瑕疵,也是我自己的理解。免责声明,不保证对错。

就是,按照康德的意思说,最开始,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通天塔,叫做“物自体”,它是怎来的、它由什么构成、它为什么在这里?统统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我们,作为一种特殊自然造物的人诞生在了塔边。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并且我们天生就带着几样工具,它们叫做:感性、知性、理性、想象力、判断力。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然后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工具,仿照“物自体”这座通天塔,建造自己的高塔。那这个山寨塔叫什么?康德肯定叫它是“形而上学”了是吧,还可以分,下半部分叫做自然形而上学,上半部分叫做道德形而上学。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按照康德想法,“形而上学”虽然和“物自体”并不一样,但形而上学作为仿品,有它的超越性。我们虽然从山寨起家的,特别是自然形而上学这部分,但造到道德部分,我们就可以开始自主研发了。这就是这座塔牛逼之处,它是我们自己造的塔,我们学会了建筑术之后,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怎么造。

并且造着、造着,居然发现,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我们能参悟造塔的终极奥秘!也就是天上有一个天堂,天堂里有一个上帝,而且之所以会有“物自体”这座高塔,就是上帝给我们的指引。我们只要坚持造这个塔,总有一天,我会到达上帝所在的地方。这个故事就跟巴比伦不一样是吧,上帝也不捣乱,甚至做了担保。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这就是,我对于康德哲学做的一个比喻,前两个批判已经在这里了。那么这幅图画可以叫什么?我称之为“双塔奇兵”(?)。

那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喻呢?也是有理由的,姑且,并不是完全瞎搞的,什么“建筑术”“大厦”这些词语本身也就是康德非常喜欢用的词语,在他的文章里经常出现。而且,要说的话,康德的阵营肯定是守序善良,之前也提到过,康德哲学最大的特点,在我看,就是条条框框、泾渭分明,什么领域、职能、立法,他就必须一样一样地给你分得清清楚楚。就确实很像是造子,一块砖叠另一块砖,一层码完又一层。

但,其中不是没有问题,肯定有问题啊,我们的思维活动毕竟不是造房子。你越是给所有东西分门别类,划定界限,就越是在凸显,界限与界限之间有这模糊的地带。

这就要说了,三大批判里出了一个叛徒,判断力批判。之前为啥说,读判断力是我感觉康德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我会认为在判断力之中,已经埋藏着,超越康德自身哲学的可能性了,他甚至已经找到了钥匙,只是他自己没有打开这扇门,没有继续前进。

这个钥匙是什么呢?是知性、理性吗,不是,它们作为立法者,是给出很多的原则、规范,很重要,但他们完全都只是被动的,只是提供形式和质料,而真正作为能动力量的,是想象力/判断力。

“判断力批判”,美、崇高,无不在揭示想象力的极高权限,它能在不同的领域随意行走,能够触发不同职能的协调,知性和理性都能为它所用。在这种意义上,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如何运用形式,重要的也不是目的,而是如何解释目的,再进一步,如何达成目的。

想象力,不是一件死气沉沉的工具,它代表了主体的一种能动力量,它是那双握着工具的手。而我们的认识活动、我们的观念、我们的主体,可能也不完全像康德所设想的那样,是坚固的建筑,它更像是可变的、浮动的,甚至有一部分是不可捉摸的。所以,叫我说,我们人不是在造塔,我们是在造变形金刚。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副标题终于回收了嗷,就是“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为什么要说变形金刚,并不是想用“通天塔对擎天柱”这种无聊的梗,而是想取用“Transformers”这个双关,我们作为一个主体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通过反思来前进的一个主体。是的,它会遭遇挫折,会经历失败,被邪恶势力所重创,甚至一蹶不振。但,不论如何,不可否认的事,我们作为主体就是拥有一种潜力,一种可能性,我们是自由的,并且是强而有力的,能够像英雄般攻坚克难、绝地重生。Ok,今天的鸡汤也有喝到了。

可能的道路,及结论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所以,“判断力”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为什么知性和理性,都会臣服与判断力?因为它所动用的是想象力,是自由的一个面向,这个上次也说过,想象力代表着自由之善,作为主体的一种能力,一种主观能动的“做出判断”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康德寻找的,是上升的道路,他觉得判断很美丽,而美是德性的象征,所以判断一定是符合某种神的旨意、自然的意志,或者什么其他超越性的力量的,他寻求一个确定的高高在上的目的。他需要一个保证。

那么,要我来说,我寻求的是什么?我对于康德这一套东西的评价、取舍是什么?首先,我早就已经道德败坏了,是吧,被群里的某些人带坏,都看上齐泽克了。

我并不接受一种外在的死板的超越性,叫我说,判断是美丽的,但它的美丽不存在一个超越的、普遍的保证,它的背后是每一个挣扎的人,面对偶然与混乱的世界,拼命地使用自己的有限性,去做出的决断,并且,我们将自己背负这个决断的责任与后果。

康德信仰上帝,这是他自己的决断和托付。而我此刻如此评判康德,拒绝他的上帝,而在自由和想象中寻找前进的可能性,这是我的决断。我尚且还不知道我的决断将引我去何方,前路如何坎坷,但我承认问题的出现,所以,等到问题出现了我再来告诉大家吧。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这才可以说,判断是美丽的。

康德“速写”:变形金刚大破通天塔

——后记——

这部分是整理文字稿的时候加的,也就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感慨。去年夏天,我开始读哲,到现在一年不到,也算是兜兜转转、峰回路转。

最早我是“翻电”入坑,2.0第一章,现代认识,从笛卡尔到康德,听了两遍。不过之后应该不会听翻电了……之后,开始自己看书,加入读书会,甚至现在,姑且算有自己产出一些内容。就还挺有意思。

而这里值得提的是,从“翻电的康德”到“自己的康德”这个过程。夸张点说,也就是“做哲学”的过程,不断地把既有的东西、从别人那里拿来的东西,重新悬置起来、予以质疑和拷问,回到一个细节中去考察、去探讨,最后形成自己的路径。

实事是,没有人能确定自己的对错,以康德自己的话说,伦理的对错问题本身就是超验的,经验中不会包含这种判断。你可以相信上帝,也可以自己背负。所以我喜欢说:没有对错,只有好坏。而“好坏”就是一种“判断”。

总之,这就是我的“最后的康德‘速通’”,从康德开始再回到康德,一圈跑完。而接下来,我要继续前进了。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