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与激情》的23年:史上最成功的系列电影是如何诞生的

615次阅读
没有评论

《速度与激情》的23年:史上最成功的系列电影是如何诞生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新声Pro,作者 | 郑林御,修订 | 张一童

「任何故事讲三部都是传统。」

《速度与激情10》全球首映礼上,主演范·迪塞尔与米歇尔·罗德里格斯透露「速激」系列完结篇可能会变成三部曲。虽然还未得到确定的答案,但一如观众调侃那般,这个极具生命力的IP,不愿轻易落幕。

作为系列电影,「速激」已经来到了第23年。经历了原导演林诣彬的出走风波,由路易斯·莱特里尔接手的《速度与激情10》,为「家人们」再续一口气。中国大陆提前北美两天上映,在北京环球影城盛大举办首映礼,足见片方对国内市场的重视。

上映仅5天,《速度与激情10》的票已经超过5亿,与此同时,其系列总票房也超过《复仇者联盟》系列,成为中国影史进口系列电影票房总冠军。

从世纪初的诞生,伴随美国车文化一路走红,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IP之一,「速激」的23年是动作商业电影不断革新的历程,也是流行文化与青春情怀碰撞、融汇的过程。

在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反复被质疑的当下,《速度与激情10》展现出的票房号召力则证明了另一件事,类型明确、题材稀缺的系列电影仍然能够占据不可取代的市场份额。

《速度与激情》的23年:史上最成功的系列电影是如何诞生的

《新声Pro》(微信公众号ID:xinsheng-pro)曾经在《「误杀2」的产品观》一文中提到,相比建立宏大世界观,系列电影所展现出的稳定性和认知度,或许对大部分内容厂牌而言是更具参考性的。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在剧情、人物以至于演员演技方面争议不断,但我们仍要关注「速激」的原因。

01 飙车文化的兴起

提起《速度与激情》,即便不是忠实影迷,也会对「飙车」、「家人侠」等标签耳熟能详。对比漫威、DC、星球大战等拥有庞大世界观设定的系列IP,《速度与激情》的故事显然更加简单直给,较低的观影门槛也为它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

早在1954年,就有了一部电影叫做《速度与激情》,正是讲犯罪与飙车的故事,环球决定启动速激系列后,花重金买下了这一名字,用此后的二十余年将其打造成全球知名的IP。

其实站在2023年回看,《速度与激情》第一部中传统警匪片的框架并无太多新意。在罗伯·科恩的执导下,影片以唐老大多米尼克与布莱恩的警匪博弈为主线,潜伏、背叛、兄弟情,这些常见的元素构成了「速激」最初的故事。但特别加入的赛车元素,为原本套路化的影片增添了许多张力与刺激感。

「速激」诞生的世纪初,洛杉矶的街头赛车正广受年轻人追捧。每到夜幕降临,飙车党从城市的各个角落蜂拥而来,来自各行各业的车手踩足油门,在夜晚的街头迎风飞驰,迎接众人的围观与欢呼。这份独一无二的车文化,刻在洛杉矶人的骨髓里,又随着「速激」系列,被传播到全世界。

《速度与激情》第一部的成功是典型的以小博大,这部成本仅3800万美金的B级片,最终收获2亿美金的全球票房成绩,强势的黑马之姿让系列电影有了后续的无限可能。也正是从第一部起,「速激」确立起系列电影的灵魂核心——飙车文化、兄弟情、动作戏。

「速激」的成功,当然不只是拍出了爽片的精髓那么简单,正是片方扎根于飙车文化的热土,找到影视作品与时代的交汇点,才成就了如此长青的系列电影。

为契合影片中主角并非富人的设定,也是与美国地下赛车文化息息相关,影片最初使用的基本都是改装车。系列IP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后,观众也随之见证了顶级赛车变迁史。

从道奇Charger SRT、丰田Supra、雪佛兰Chevelle SS、布加迪威龙,到法拉利FXX。当世界顶级跑车的引擎在耳边轰鸣,于各种意想不到的场景中狂飙时,很难不随之心跳加速、血液沸腾。

大量的实拍场景、不计代价地用车、毁车,范·迪塞尔也在访问中强调,「无论塑造的世界如何广阔,汽车永远是故事不变的核心。」可以说「速激」系列对赛车的呈现,做到了二十年如一日的用心。

02 元素的固定与升级

在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创作跨度中,「速激」系列最突出的变化当属对动作电影的创新与升级。早期几部作品受到剧本设定与技术限制,还未呈现出过于震撼的动作场面,飙车戏也相对保守——起码车还是跑在马路上的。  

从第四部开始,影片对动作戏的设计开始突破想象力,枪战、搏斗只是开胃小菜,坦克与跑车对决、跑车从高空飞机上降落、核潜艇飙车、限量跑车撞穿迪拜三座高楼等设定,不断刷新观众对「飙车」的认知,更不必说后来的冲出地球,飞向宇宙,场面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奇观化。

能让飙车片玩出离奇的花样,离不开几位风格迥异的导演对「速激」IP的塑造打磨。

接手《速度与激情3》的林诣彬让故事来到了东京,然而全新启用的角色和演员,并未收获预期表现。重整旗鼓后他将最初的故事线拉回正轨,第一部中分道扬镳的唐老大与布莱恩再度相遇,在此思路下创作的四、五、六三部,为「速激」IP真正带来了全球大爆的好成绩,成为了动作商业片的代表。

在公认的系列口碑巅峰——《速度与激情5》中,“family”成员基本固定下来,多米尼克等人亡命巴西里约热内卢成了「流浪」的开始,标志性的巴西基督像、热情洋溢的桑巴海滩、鱼龙混杂的贫民窟,从选景到配乐都呈现出了浓郁的南美风情,这也成了后期速激宇宙的一大符号。很多在前四部中没能实现的想法,也在第五部中得以呈现,例如片中长达15分钟的追车戏,以及「family」成员的大集结。

在林诣彬的多年努力下,飙车+动作戏,以及「family」概念的框架基本成型,IP的多样性也就此确立,后续作品或是加入科幻、喜剧等元素,逐渐开辟了新的类型道路,

系列电影的工业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从第六部开始,「速激」基本上都是两部套拍,这种模式缩短了影片的制作周期,也使得故事衔接更加紧密。

2015年,温子仁执导的《速度与激情7》让这一系列电影成功进入十亿美元俱乐部,并且拿下了8.4的豆瓣高分,伴随那首收割了无数眼泪的《see you again》,成为系列的又一巅峰之作。

同为亚裔导演的温子仁,向来以《招魂》《潜伏》等恐怖片而著名,他将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注入到「速激」IP中,产生的化学反应却令观众叹服。他用自己独有的镜头语言,营造出种种视觉奇观,山林穿梭与高楼飞车戏一气呵成,颠覆想象的旋转镜头成为影迷反复品味的重点。

除了对动作戏风格化的尝试,温子仁对文戏的处理同样令人称道。「温子仁没有给保罗·沃克安排一个死亡的结局,而是让他微笑着与观众道别,不煽情,不做作,温暖而自然。」片中布莱恩的永久退场告别推动影迷情绪达到爆点,而演员保罗·沃克因车祸的意外去世,为这部作品添上了一笔深刻的纪念意义。

随着「速激」IP逐渐面向全球观众,影片摆脱了最初的B级片思维,走向男女通吃、真正具有可看性与话题度的好莱坞大片,故事的格局和视角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于是我们看到,街头混混式的飞车一族,开始与联邦特工合作打击邪恶势力,任务的难度与场景不断升级。而女性角色的定位也不断进化,从起初只是依附于男角色的荷尔蒙代表、填充感情戏的工具人,到逐渐具有独立故事线,自主、强大,成为家族或反派中的重要成员。

为了给「速激」IP的元素升级,演员阵容也在不断更新、扩充。巨石强森、道恩·强森、杰森·斯坦森等动作巨星的加入,让「光头硬汉」成为影片的鲜明标签。少数族裔也逐渐加盟到IP中,团队的人种、出身背景越发多样性、全球化。

03 最终收官

从2009年国内首次引入《速度与激情4》,「速激」风潮正式席卷中国观众,引进的续作成绩也是屡创新高,国内市场成为这一系列的最大票仓之一。在情怀加持下的《速度与激情7》达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第八部更是以26.7亿创造了系列票房之最,就连特别篇都斩获了14亿票房。

或许系列电影总是难逃虎头蛇尾的宿命,「速激」同样不能免俗。2021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9》以5.2的豆瓣评分,刷新系列最差口碑。

老套的故事和包浆的主题挑战着粉丝的忍耐力,过于离谱的场面设计却止不住大家的吐槽欲。观众对于已20高龄的IP,很难再强求其超越自己,但无敌的主角光环配合上汽车绑火箭、冲出地球撞碎卫星的离谱情节,已经不是简单一句「向超英、科幻电影转变」可以解释。

作为疫情后回归的大投资续作,《速度与激情9》的口碑失利也预示了未来几年好莱坞在中国市场的频频折戟。虽然往日荣光难再续,但2023年走进影院的观众发现,《速度与激情10》仍然能在故事与阵容上玩出新花样。

曾因是否参演而反复拉扯的巨石强森,还是在片尾彩蛋中惊喜亮相;“海王”杰森·莫玛饰演的反派,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在前作中大放光彩的盖尔·加朵再度回归……这群熟悉的面孔变换身份出现在速激宇宙中,还是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视效这一系列最大卖点也得到延续。「《速度与激情10》是为大银幕和支持影院体验而创作的。」在范·迪塞尔录制的宣传视频中,他自豪地称自己是“IMAX支持者”。环球影业在首映上特意为中国观众选择的IMAX版本,也成功让影片收获了第一波正向口碑。极具临场感的观影氛围、肾上腺素飙升的视听享受,让更多观众有了走进影院感受正片的理由。

当「速激」系列走过23年,银幕内外的波折都伴随着这个IP,成为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可否认的是,它留下了许多经典片段与角色,更为动作电影工业想象力的拓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最开始看《速度与激情》的那批人已经长大甚至老去,永不落幕的速激宇宙,越来越像一种青春与情怀的代名词。大家对这一IP的期待也逐渐从「看一部高质量大片」转变为「看个乐、看个爽」。

主创显然比观众更清楚情怀的力量,《速度与激情10》不仅请来保罗·沃克的女儿出演,更在bgm上下了功夫。当故事渐入佳境,情绪一点点被带动,熟悉的《see you again》在耳边响起,坐在影院的各位,或许多少会为青春、为回忆所动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