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裁员,眼高手低爱面子的大厂人,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56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尽管每一年的招聘形势都很难,但今年格外残酷。不仅企业减少了HC,还有很多企业实施裁员,其中不乏一些互联网大厂。从大厂毕业的人,如何面对现在的职场环境呢?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聊聊裁员,眼高手低爱面子的大厂人,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一、当下的裁员,是为过去的激进行为买单

也就是说,有些事本可以不做,相关员工不应该招,没啥用。但这事的后果当时看不到,是后置的。

对于老板来说,在快速发展阶段,是没办法做细致评估的,也没必要,肯定是放开了大搞特搞。下面的各个负责人,为了圈地,稳固自己的势力,能招多少就招多少。

这么随意,没有HC吗?

以快手为例,在2017-19年时员工飞速扩张,狂增几千人,当时是没有HC约束的。或者说,即使有,也没有那么严。业务侧老板说要人,就可以加。

上市后,开始降本增效做裁员,发现对公司业务没有影响,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再补一句,在大厂里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有太多例子都证明了。哪个vp甚至CEO都走了,公司还那样,甚至更好了。

二、对于员工来说,享受过当时的红利,就得面对当下的困难

我是2005年在做个人站长,几年创业后在2012年加入百度,开始10年的大厂生涯。印象很深,当时国内最好高校的毕业生,都会以互联网为目标行业。

有件小事,我现在还记得。

在百度时,要招几位实习生,做的事情很基础,在后台审核专家资质,纯体力活。结果收到的简历,有很大比例都是清华、北大、人大、北邮等高校的硕士在读生。

有朋友说大厂有学历歧视,说句直接的,这个真心没办法。

如果你收到100封简历,其中60封都是硕士,你肯定会优先从高学历里筛选,这样效率肯定更高。

把这几位实习生招来之后,我发现他们能力很强,只要有人教他们两个星期,肯定可以胜任正式员工的工作。这就是当时在红利期的互联网行业,在吸引优秀人才上的优势。

人才们进来之后,拿着比大多数行业都好的薪资,享受着自由活力的企业文化,学习着高精尖技术,绝对是好日子。

可毕竟不能一直过好日子。

当下就业难,或者在公司里不得不内卷的状态,也是不得不面对的。得学会接受,这就是人生。

三、大厂人的问题在于,眼高手低爱面子

如果没被裁员,这些问题也不算问题,暴露不出来。可不得不从大厂出来后,这些问题就要命了。

说两个例子,就能感受出来了。

首先,大厂的员工是不用自己去干活的。如果有重复劳动的杂事,就会找实习生、找外包,美其名曰节省成本。结果,自己的工作内容就变成:「指导实习生工作」。

这还不算,很多项目大厂的人都会给供应商去做,自己出一个brief就行。

还是那句话,这种模式在大厂里没问题,我之前也是干这个活儿。但问题在于,从大厂出来以后,你这brief给谁下呢?会发现能接brief的,才是有本事赚钱的人。

请原谅我在这里用了brief这个英文单词,不知道用啥代替。

其次,大厂一般都是平台,所以员工的工作就是建设这个平台,练就的是平台相关的技能。

问题来了,从大厂出来以后,哪里还有平台要你建设?

每个行业最多就一个大型平台,绝大部分公司和人都是围绕平台凭自己本事吃饭,从人才需求角度说,不需要那么多平台的人。

平台的人,擅长是指导用户/客户做事。和自己亲自下场做事,是完全不同的技能。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大厂人是有能力下场做事的。

比如,电商平台的小二,或者内容平台的kol运营,由于长期在这个行业里,是懂这个产业链的,也积累了相关资源。

可这样的角色只是一部分,业务中后端的人才是大多数。

四、对于我这样的创业者来说,反而是好事

大厂裁员多了,人才需求变少了,意味着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可以用更少的成本,招到更好的员工。

我的表达比较直接,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这就是市场供求的规律。

可能之前月薪2万的员工,现在也能接受1.5万的offer。其实,能找到这个水平且各方面比较匹配的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也算是「均值回归」吧。

最近在跑公司的事,尽可能找便宜的办公场地,以及其他服务。毕竟现在创业的人少了,很多写字楼都空着,没准能找到免费的。

也打算趁火打劫的招人,比如短视频/直播编导、剪辑、咨询师等。原则是少花钱,适合那种愿意一边被剥削,一边跟着我学习的年轻人。

招人的事,时机成熟了再跟大家说吧。

最后,祝被毕业的朋友们顺利。

人总要往前走,不妨把这件事看做推手,推动自己迈入下一个阶段。当你跳出当下的职场牢笼后,会发现原来自己有这么多选择。

虽艰难,但更值得期待!

专栏作家

韩叙,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猫眼电影产品运营专家,创业时经历了0到1的艰辛,在百度时规划了海量用户的玩法。从业10年,专注互联网运营领域,包括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和UGC运营。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