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832次阅读
没有评论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Q1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2022年同期下滑13%。而在众多手机品牌中销量下滑之时,华为在中国区的出货量逆势增长41%,市场份额攀升至9.2%,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唯一获得大幅增长的品牌。

在刚刚结束的技术沟通会上,华为终端BG CTO李小龙表示,今年初发布的折叠屏手机Mate X3和P60一上市就获得了消费者的好评,有数据表明,华为Mate X3上市后,很快成为国内折叠屏手机销量排行榜第一,显然华为的双旗舰策略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实际上,在如今“内卷”的手机市场,折叠屏手机赛道迎来了大爆发。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283万部,同比大幅增长144.4%,国内折叠手机销量已连续9个季度同比正增长。其中,2022年华为折叠手机销量约144万部,同比增长132%,市场份额达51%,居国内折叠机市场销量第一。

折叠屏手机作为手机行业创新科技的代表成果,也是各家品牌冲击高端化的杀手锏,发布数量之多,造型各异。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则是唯一一家推出手机折叠形态包含内折,外折,竖折的手机品牌,可以说华为折叠屏凭借最全的产品形态,成熟的技术沉淀以及持续性战略性的高研发投入,在折叠屏市场拥有着领先者地位。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在本次沟通会上,李小龙从“轻薄减重”、“沉浸大屏”、“灵犀通信”几个方面揭秘了Mate X3上的创新科技,这也是Mate X3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原因。

轻薄减重,作为最重要开发目标

不同于其他家手机品牌将硬件性能提升作为折叠屏手机研发的主要方向,李小龙表示,华为Mate X3在研发之初目标就相当明确,要做轻薄大屏,把突破重量和厚度的极限作为开发产品最重要的目标,这也是用户最在意的折叠屏手机的痛点。

而要实现轻薄减重,则需要从设计、材料、工艺上全面突破。

在手机设计阶段,都会用到仿真设计。而传统的仿真设计要花最少十几个小时,得出结果再来迭代修改,过去传统的仿真速度慢、精度不够,仿真出来的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不一定能对得上。华为可以做到实时显示出仿真结果,工程师同步输入设计方案,几秒钟后就能看到这个仿真结果的效果,带来的好处就是,例如原先设计四条加强筋来提高产品强度,通过仿真设计,设计师可以实时拿掉其中的若干条加强筋,同时查看应力表现是否有变化,这样就把多余的设计拿掉,带来了减重。

说到整机减薄,最大的阻碍无疑是Type-C充电口,而Mate X3的充电口做到只有1.96mm,薄似一元硬币的厚度。这是通过把Type-C中的增强结构部件用手机中框来替代,利用中框来增强充电头连接器的强度,同时需要把制造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对工艺生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而华为对于极致的追求远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整机能平衡重量轻、抗跌落、抗弯曲的特性。但对于普通材料,很难同时具备以上三点,比如铝合金,它的密度很小,镁合金很轻,但抗屈服力很差。为了兼顾重量轻、抗跌落、抗弯曲三种看似毫无交集的三种特点,华为的研发工程师们从材料入手,在传统高强铝合金里引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工艺,在里面加了一些微颗粒,首创“金刚铝”材质,使其抗压强度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相比钛合金,密度又能小38%,屈服强度高33%,实现了一个不可能的完美性能三角。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有了材料作支撑,工程师们仍不放过任何0.1克可以减重的技术点,比如:把屏蔽罩中间换成铝,铜铝复合金属把它压成新的屏障,实现减重0.7克。一点点的积累下来,减少的重量就非常可观了,这也让Mate X3的重量轻至239克,首次实现大折叠比某些直板机旗舰还要轻。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Mate X3是华为首次加入无线充电模块的折叠屏手机,以往的无线充电模块厚度不好控制,会造成机身较厚,这次Mate X3上采用了多种方案,比传统设计减少了36%的厚度。Mate X3还采用了一种高饱和纳米晶的新材料,把纳米材料的磁导率从2000提升到5000,从而有条件去减薄纳米晶的厚度。同时采用超高导热石墨烯,效能提升了80%,可以兼顾更薄的厚度和更好的散热,从而实现薄如纸片的50W超级无线快充。

极致手感安心大屏,为折叠体验保驾护航

要做到超轻薄,同时又要有着纯粹的折叠屏体验。华为又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

但对于华为来说,似乎有一条铁则,那就是“如果没有路,那就创造一条路出来”,首先,华为重新定义了折叠屏手机的开合手感。

折叠机的开合手感设计中铰链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铰链需要有摩擦力,磁铁的吸力,每一个力都要做到精确控制。同时要做人因分析,力值分解,洞察用户最好的开合力曲线是什么样的曲线,包括握持的手感和打开的方式。这次Mate X3的转轴采用了全新双轨直驱单元,让运动轨迹更精准,高精度的凸轮设计,保证在全生命周期中开合手感都是一致的。

除了开合手感外,用户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内屏可靠性也非常看重,如何打造一款超可靠的大屏,是华为在设计Mate X3时的另一个课题。

众所周知,对于折叠屏的内屏而言,需要保持可折叠的形态,就需要材质上兼顾一定的柔性,而自古强度和柔性就是两个对立面,如何在保证轻薄的同时,解决这一行业难题,就成为了华为研发工程师的使命和研发动力。华为以“非牛顿流体”为启迪,首创“抗冲击非牛顿流体”保护膜。可以做到遇强则强,遇柔则柔,遇到高速外来冲击力时,材料能抵抗外来的冲击。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但是这种保护膜如果想要应用在屏幕上,首先就要解决不透光、粘性差、易变形等三种天生的缺憾。在做了超过100种方案,华为研发人员最终找到了能够满足屏幕光学级要求的材料,高透聚硅氧烷材料,使透光率超过92%,雾度小于1%;同时创新配方与工艺,首次解决粘结问题;创新聚硅氧烷笼形结构,首次实现分子级的抗蠕变。从用户角度来说,内屏的抗冲击性提升为用户的纯粹折叠体验提供了保障,从赋能行业角度来说,华为为限制非牛顿流体在产业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道阻碍打开了局面。

华为Mate X3是首次在超薄大屏折叠上面实现IPX8级的抗水,这相比于直板机来说,更难实现。设计上的难点在于防水管控区和禁止区的形状并不规范,这对设计人员的挑战巨大。需要做到防水点位的直板机多四倍。任何一个地方点胶或者防水没有做到位,这个整机就是不合格的产品。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在设计上,华为研发工程师,将机身分为防水管控区和防水禁止区。防水管控区允许水可以进入,但也能流出,里面的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也是防水的,不会和水发生反应。而防水禁止区,则是电路部分严禁有水进入,在最大化节省成本的同时,实现了防水工程密度的最大化。

灵犀天线:更好的信号和更快的下载速度

更重要的是,华为Mate X3也没有因为轻薄,而放弃在通信技术上的体验保障,同样做到了跨越式的通信技术创新。针对折叠态下的信号稳定性,华为Mate X3采用了灵犀天线技术,手机在折叠状态下天线信号比iPhone 14 Pro Max提升2.1dB,这是非常大的提升。华为设计人员通过寄生天线优化设计,把上盖做了一个独立的寄生天线,展开时不影响,闭合后不但不影响,还能放大信号。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中,出现“死亡之握”会把天线握死,Mate X3采用双联设计,无论怎么握,天线还有另外一条臂可以有信号,保证了信号不衰减。

Mate X3上还应用了灵犀双Wi-Fi智能加速功能,所有应用都能支持,根据数据包的特性判断用户需要更短的时延还是更高的下载速率,灵活实现每一个速率包的策略。

例如玩游戏,需要低延时,对数据量反而不敏感,那么就通过2.4GHz和5GHz两个通道同时走数据,哪边数据先到,就用先用,保证了低延时。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例如是下载电影,需要高下载速率,那么就用聚合模式,2.4GHz和5GHz两个通道各走一半,再在路由器端汇聚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实现带宽的最大化利用。

挑战不可能,揭秘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3畅销背后原因

通过灵犀双Wi-Fi智能加速,实现了并发模式下时延下降77%,需要高流量时,下载速率提升92%,这种黑科技的创新思路,完全是从用户应用场景需求出发,切实解决了用户痛点。

总结:打破不可能,做最懂用户的折叠屏手机

从Mate X3以上的诸多创新不难看出,华为的科技创新扎根用户痛点,从设计、材料、工艺等多方面进行突破,一环扣一环的创新汇聚到Mate X3身上,使得这款折叠屏手机比直板机还要轻薄。

当然,李小龙也表示,在追求轻薄之外,更好的画质、更强的续航、更快的充电也是Mate X3所要实现的目标,双向北斗卫星消息、昆仑玻璃、灵犀通信、华为影像XMAGE等都是已经实现了的华为创新黑科技。

从过往的折叠屏发展可以看出,仅仅依靠硬件堆料做不出旗舰,也攀不上高端。而华为的思路与之不同,从研发Mate X3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从用户角度出发,依托对用户诉求的长远性和前沿性洞察,凭借对材料研发,技术创新的热忱与思考,创造对行业、用户、市场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产品。这才是我们所熟知的华为,同时这点也正是华为能获得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第一的重要原因。(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