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A暴跌之下的思考

484次阅读
没有评论

18A暴跌之下的思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医曜

港股18A生物公司又崩了。

注:“18A”是指2018年4月,香港联合交易所开启了25年来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

继康宁杰瑞股价5天跌了40%之后,另一家“康”字头18A药企康诺亚股价单日暴跌24.5%,即使一向表现稳健的康方生物也在情绪的带动下出现超11%的巨幅暴跌。

过去一年,18A药企整体表现堪称稳健,很多企业股价都已经创出一年新高。趁着这波景气度,不少药企在今年一季度完成融资,从而大幅缓解了它们的现金压力。然而,经过这一连串的股价暴跌,刚刚走出历史低谷的18A药企又再次跌入谷底,投资者情绪也陷入前所未有的悲观之中。

连续暴跌之下,18A企业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融资难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些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的药企们究竟应该如何更顺畅地进行融资呢?

18A暴跌之下的思考

01 从实质利空,到情绪利空

复盘这一波18A企业的暴跌,投资者明显能够感觉到跌幅来得越来越大,恐慌程度也越来越高,下跌的理由也越来越无厘头。

康宁杰瑞KN046三期临床试验(KN046-301)揭盲失败可以看做本次18A公司暴跌的开始。对于康宁杰瑞的暴跌,大部分投资者都可以理解,毕竟揭盲失败会影响KN046的上市进度,而18A公司的整体估值则还算平稳。

但到了5月29日,在康诺亚没有官方公布利空消息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却直接暴跌24.5%,甚至带动整个18A板块全线暴跌,康方生物下跌11%,歌礼药业下跌9%,康宁杰瑞、信达生物、再鼎药业等公司的跌幅也均在6.5%之上。

当然,市场有传言康诺亚暴跌是因为其核心药物CM310可能被监管部门要求补充更多数据,因此可能会推出这款药物的上市计划。但这却无法解答其他没有利空消息影响的18A公司的下跌。

从实质利空,到情绪利空,港股18A药企恐怕又将迎来至暗时刻。

02 谁是核心投资者?

既然18A企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抛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搞清楚到底谁是这些公司的核心投资者,到底是谁在进行恐慌性的抛售。

一直以来,不少投资者都将港股视为是一个由外资主导的市场,因此很多18A公司也将外资作为他们的核心投资者。这种逻辑确实催生了2021年港股18A公司的辉煌,但如今再套用这套公司,恐怕已经不再合适。

以本次暴跌“始作俑者”康宁杰瑞为例,在2022年10月19日,康宁杰瑞的股价基本处于阶段低点,随后近一年时间中,公司股价由6港元飙升至近18港元,差点成为半年3倍股。显而易见,康宁杰瑞背后有一股核心力量推动着股价的上行。

18A暴跌之下的思考

图:康宁杰瑞股价,来源:雪球

根据我们从港交所获得的数据,导致康宁杰瑞股价飙升的原因在于其完成了一次“核心投资者”的交替。去年9至10月,康宁杰瑞的投资者中,外资占比较高,内资占比较少,港股通持股仅为14%左右。

18A暴跌之下的思考

图:康宁杰瑞持股渠道,来源:锦缎研究院

然而,到了最近几天,康宁杰瑞的内资占比显著提升,由14%提升至接近24%,而摩根大通、高盛、UBS等外资则一直在持续减仓。可以说,康宁杰瑞股价的飙升完全是由内资所助推的,而外资对于公司股价的影响则在显著降低。

为了验证我们“内资主导论”的思想,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康方生物和康诺亚两家公司的持股通道情况,结果得到了几乎一致的“答案”。

18A暴跌之下的思考

图:三家生物公司港股通持股比例,来源:锦缎研究院

三家公司之中,康诺亚内资提升比例最高,由4.36%一路飙升至18.12%,股价也在这样的推力下完成翻倍,而康方生物虽然提升比例没有这么夸大,但同样由不到18%提升至接近25%。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势头下,高利率或将长期维持,再加上不太稳定的地缘政治,从而造成不少外资正在撤出港股市场。这样的背景下,无疑内资正在逐渐成为决定18A企业们股价的核心力量。

从唯外资论,到内资主导,这或许才是18A企业所需要面临的最大变化。

03 18A公司的“傲慢”

资金导向正在由外资过渡到内资,但18A企业们却并没有及时察觉到这种变化,甚至不少18A企业依然把外资作为主要融资对象,表现出了一副“傲慢”的景象。

现在绝大多数的18A企业都在抱怨市场不好,确实如此,如果以外资为主导的融资视角,那么现在正是大熊市之中。但如果企业切换时间,以内资为核心融资视角的话就会发现目前整个市场的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

无论是康宁杰瑞、康诺亚还是康方生物,实则都是在内资推动下成为港股中的“明星股”,这显示出了内资是具有强劲实力的。在这波内资助推波中,康宁杰瑞甚至完成了配股,成功从市场拿到了钱,这正是内资竞争力的体现。

然而在投资者沟通层面,国内投资者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公平对待,不仅上市公司的公告不及时,甚至还经常出现不“披露”的情况。强大的内资力量和18A企业“傲慢”的态度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预期差。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18A企业继续无视国内投资者的话,不去充足的分享公司动态,那么被“伤害”的投资者只能远离而去。

从这个角度分析,谁能俘获内地投资者的心,谁就能成为港股“融资荒”的明星股,18A企业们请放下傲慢吧,认真聆听一下来自于国内投资者的心声吧。只要真诚对待,相信他们会给18A企业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