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龙,没英伟达的命

671次阅读
没有评论

AI四小龙,没英伟达的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价值研究所

低开14%、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超20%触及跌停,5月29日云从科技迎来了上市以来跌幅最猛的一天。

跌停背后的原因,众人皆知:股份解禁。在股价大跌后,云从科技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但言辞中透露出满满的无奈:公司早已就解禁一事和股东进行沟通,希望尽量避免“踩踏事件”,但最终如何选择仍由股东自己决定。

说白了,云从科技已经很努力安抚股东,可惜后者并不买账,市场对云从科技也失去了信心。AI大模型的兴起,惠及诸多行业、企业,英伟达市值更是直逼万亿美元。但作为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并没有借助AI大模型一飞冲天。

想深一层,云从科技所代表的计算机视觉赛道也充满不确定性。扎堆布局大模型的AI四小龙,能不能找到新出路?

 

解禁即跌停,云从步商汤后尘

表面上看,大量股份解禁是云从科技跌停的首要原因。

5月29日,云从科技共有4.55亿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和首发战略配股股份解禁。官方资料显示,云从科技境内上市股票总计7.406706亿股,其中无限售流通股和有限售流通股分别为5.371455亿股和2.035251亿股。按解禁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总股本换算,29日解禁的股份总市值高达149亿,约占公司总股本的61.37%。

除了股权占比高之外,此次解禁涉及的股东数量、分量也不一般。根据上交所资料,本次被解禁的云从科技股东共有59位,其中绝大部分为创投机构,包括东佳都科技、珠海鼎盛信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前者还是云从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AI四小龙,没英伟达的命

(图片来自上交所官网)

从行情走势来看,股权解禁前云从科技的股价已经很不稳定,5月26日的收盘价为32.8元,较年内高点61.8元接近腰斩。不过当前的股价对早期入局的股东来说也可以接受,以持股量达4911.81万股的佳都科技为例,浮盈超过8亿元,不少首发战略配售股东的收益率也超过100%。

AI四小龙,没英伟达的命

前段时间好不容易靠着AI大模型风口恢复了一些元气,没几天就开始泄气,也难怪股东会失去信心。创投机构见好就收想及早套现离场,更是人之常情。追根溯源,股东对云从科技股价丧失信心还是因为业绩不达标。

财报显示,2022财年云从科技总营收为5.26亿元,同比暴跌51.06%;全年净亏损则录得8.69亿元,扣非后净亏损更是高达9.46亿元,均高于2021年同期。今年一季度的业绩也没有太大改善,总营收同比下滑78.72%至4534万元,净亏损录得1.42亿元。

目前,云从科技的业务主要包括智慧金融、智慧治理与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个板块,其中绝大部分营收来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尤其是智慧金融、智慧治理与智慧城市的系统集成项目。不过过去一个财年,这两项主营业务表现很难让人满意。

财报显示,2022财年云从科技智慧治理和智慧城市业务实现营收4.21亿元,同比大跌51.3%,但占比仍高达近80%;排第二的智慧金融业务营收则仅有7775万元,同比减少了42%。

早在上市前,就有不少媒体、机构对云从科技持续亏损、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感到担忧。从如今的业绩来看,这些担忧不无道理。

当然,有类似问题的不止云从科技。在计算机视觉行业最红火那几年,云从科技和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旷视科技一起并称“AI四小龙”,是一级市场资本大鳄竞相追逐的香馍馍,融资规模均高达数十亿美元。但在争相涌向二级市场后,围绕在它们头顶的光环反倒愈发暗淡了。

失去投资者信心的AI四小龙,还能一飞冲天吗?

AI四小龙同病相怜,计算机视觉依旧难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解禁日跌停这一出戏,早就在另一家AI公司商汤科技身上上演。

去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迎来上市后首次解禁,上市前投资者、基石投资人股权全部解禁,持股比例超70%尤胜如今的云从科技。解禁当天,市场的反应也空前激烈:开盘暴跌47、单日最高跌逾50%、收盘跌破发行价,单日市值蒸发近千亿港元。

虽然商汤科技在同日发布公告称集团多位管理层成员自愿将锁定期延长6个月,但并没有阻止股民的疯狂抛售。从业绩来看,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长期亏损、主营业务增长放缓。旷视科技、依图科技这两家“上市困难户”屡次被各大交易所拒之门外,相信也和业绩有很大关系。

单就亏损而论,AI四小龙可以说是难兄难弟,谁也别笑话谁。

结合最新财报,商汤科技过去五年的总经营亏损达到438.26亿元,去年的毛利率也下滑了近3%至66.75%;旷视科技的最新一份招股书则显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165亿元;依图科技的上一份招股书财务信息更新至2020年上半年,三年半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超72亿元。

作为计算机视觉行业的领头羊,AI四小龙的遭遇揭露了整个行业的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源,也离不开研发投入大、下游需求不稳定这几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显示,国内计算机视觉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安防、政务、制造、零售等几个行业,AI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为上述行业的企业提供智能影像监控、设备运维及检测等服务。然而,最近两年来自政务、零售行业需求增长低于预期,直接影响了AI四小龙的智慧治理及智慧城市业务收入。

云从科技就曾在去年年报中表示,若公司在未来受到下游行业需求放缓、市场竞争加大等情况,不排除销售收入进一步下滑、短期无法盈利和未弥补亏损持续扩大等风险。头部的AI四小龙都自顾不暇,整个计算机视觉行业的前景很难给人信心,开拓新业务已迫在眉睫。

近期风光无限的AI大模型,会不会成为AI四小龙的翻身机会?

客观地说,虽然都带有AI前缀,但计算机视觉和大模型有不少差异,AI四小龙跨界研发大模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不过云从、商汤们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积累的技术和资源,还是对研发大模型起到一定帮助。比如计算机视觉处理系统集成的庞大图像、视频数据,就是训练大模型的必需品。

在硅谷,微软、谷歌已先后推出自研视觉大模型产品swin-transformer和Google Vit。从两大巨头的研发进程来看,视觉大模型研发难度也比通用大模型低很多。以Google Vit为例,参数量只有40亿个,谷歌的通用大模型PaLM参数量则达到惊人的3400亿。

当然,参数上的差距也限制了视觉大模型的使用效果,其普及率无法和通用大模型相比。向大模型进军的AI四小龙,说到底是想迈出CV这个舒适区,扩充自己的领地。研发难度更大但热度更高的通用大模型,才是它们的目标。

布局大模型,能否助AI四小龙走出困境?

5月18日,云从科技发布了从容AI大模型,并宣布联合华为昇腾、UCloud、厦门文旅、众数信科等合作伙伴搭建大模型生态。根据发言人的介绍,从容大模型是云从科技自主研发的产品,具备模型级别的AI赋能能力和自主预训练、预训练层调优能力,能满足各垂直行业/场景的需求。

在发布会上,云从科技也特别提到从容大模型的商业化前景。公司高层强调,从容大模型可适应多个行业的需求,且具备性价比优势,能够快速在C端落地,给企业带去收益。

可惜的是,云从科技高层这番承诺并没有打动投资者,解禁日的跌停就是最好的证据。不过云从科技并不寂寞,更早一步推出“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的商汤科技处境也没有好多少。

4月10月,商汤科技正式发布“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并公布了“大模型+大算力”的AGI发展战略布局。“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内容生成、自动化数据标注、自定义模型训练等多个模块,具体的功能则包括AI文图创作、数字人生成、编程等。

在发布会上,商汤科技董事长、CEO徐立表达了自己的野心和信心:

“‘日日新SenseNova’寓意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希望在模型的迭代速度、处理问题的能力上做到日日更新,不断解锁AGI的更多可能。”

然而,“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的商业化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纵然商汤科技的大模型故事讲得比云从科技更有趣、规划的蓝图更宏伟,没看到实际效果,投资者绝不会买账。行情同样是最好的证据:发布“日日新SenseNova”后商汤科技股价连跌三日,截止发稿时其股价较发布大模型前累计下滑约41%。

至于仍徘徊在二级市场门外的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在大模型研发之路上也落后了不少。

直到目前,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仍没有发布大模型产品。旷视科技CEO印奇倒是做出过回应,称公司在过去四五年内一直深度关注大模型技术,也对该技术进行“坚定的投入”,但也暗示不会盲目追逐热点。依图科技高层的回应大抵相似:一直在关注相关技术和做研究,但从未透露具体进展。

价值研究所就认为,看到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的遭遇后,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可能会打消对大模型的幻想。大模型虽然很火,但能尝到红利的企业、行业并没有那么多。数来数去,无非是英伟达、微软、谷歌、百度等寥寥数家。

要说这几家公司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它们将大模型和自身业务高度结合在一起。英伟达股价狂飙是因为高算力芯片需求走俏;微软、谷歌的强劲反弹除了得益于大模型还有赖云计算、广告等主营业务的回暖,两家公司也将AI大模型集成到搜索、云计算产品中。

探索新出路没有错,AI四小龙确实不应该放过大模型这个热点。但要让大模型和CV结合在一起,将大模型融入到自己的业务中,远比想象中困难。云从、商汤们想靠大模型杀出一条血路,还要付出更多心血。

写在最后

5月28日,百度CTO王海峰、阿里云CTO周靖人、前京东技术线负责人/京东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齐聚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主题论坛,就大模型的创业热潮、中美大模型技术差距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一番激烈讨论。

王海峰表示,AI大模型不亚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周靖人和周伯文也赞同前者的说法,认为现在正处于颠覆性技术变革期,AGI通用人工智能和之前的人工智能浪潮有本质上的不同。

这几位大佬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背后的百度、阿里、京东等巨头的态度。国内对大模型虎视眈眈的巨头有很多,AI四小龙无论财力、研发实力都不占优势。除了同属AI赛道、蹭到同行红利之外,云从、商汤们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本钱。

想靠大模型突出重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但攥紧大模型这个救生圈,已是它们为数不多的上岸机会。无论前路有多难,AI四小龙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