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爆品,不过是细节做到了极致

636次阅读
没有评论

互联网时代涌现了许多新奇的产品商业模式。雷军的“极致专注”理念启示作者做产品一定要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作者在本篇文章分享产品需要做到极致的三个点,简述为进攻、合适、细节。具体该如何做到“极致”呢?让我们通过本篇文章一起了解吧~

所谓爆品,不过是细节做到了极致

自互联网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各种新奇的产品和商业模式随着发展了起来。

其中让我比较深刻的是雷军的那句“极致,专注做一件事”。创业要做到极致,把自己逼到绝路,哪怕粉身碎骨。

上周跟一个朋友聊天,他们最近在开发一款产品,打算把同款产品的所有功能都放进去,要把用户体验做到最好。

在价格方面,通过跟自有的KOC合作,免费获得推广机会,再把这笔省下来的推广费用弥补开发耗材,这样来切入市场,问我什么看法。

对于这种要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想法表示认同,同时也分享3个观点。

一、在黎明来临前进攻自己

极致,是一个形容词,意为最佳的意境、最高的程度等,总之在所有词语前加上一个“”字,便是极致。

最,又是什么意思?

顶端、最高、无人超越、无可挑剔这些,就是最背后代表的含义。

所以产品要做到所谓的极致,其实就是说要做到无可挑剔,没有竞争对手可超越,做到第一。

但“”有时并不让人喜欢,它背后代表的是肯定。

最高,那一定是你最高吗?无人超越,真的没人能超越吗?

考试大家都经历过,凡是带有最字的选项,几乎都是错的,因为世界上没有这么多肯定的事情。

世界上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这个“最”是对的,在全世界都找不到比它还高的山了。

最高的人有2米72,这个“最”是对的,因为也找不到比他还高的人了。

但是,基于肯定句都是错的规律,我们也可以想象,以上所述,也并不正确。

因为这其中存在着时间周期,我们只能说,他们在某一个时期,是最顶端的,是极致的。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如果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一直不升高,而乔戈里峰每年上升,那么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段,它就会超越成为最高峰。

在新出生的孩子中,有一个产生基因变异,长到了3米,情况也会发生改变。

极致,只是一定时期的产物。

在传统手机还在称霸市场的时代,最多市场份额的手机就是诺基亚,并且,在用户体验方面也在一直改善。

1996-2011年是诺基亚的巅峰,连续称霸手机市场14年。

在传统手机里,无论是性能、耐摔度、体验感方面都是极致的。

就在2011年,由于诺基亚一直坚守着用自己的智能操作系统,而被苹果的安卓系统超越,仅仅2年,诺基亚手机帝国就被颠覆了。

苹果系统的出现和许多创新的操作界面,直到现在都被消费者称为极致的代表,没有人能比乔布斯更懂用户了。

他总能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惊喜,让用户体验到了极致。

所以,诺基亚在一定时期是最好的手机,但是在现在,极致这个词已经转移到苹果。

要想保持极致,就要在周期到来前,首先进攻自己,保持自我攻击意识。

曾经的柯达和富士是胶卷行业的代表,但是数码相机出来后,他们并不在意这个改变,缺乏忧患意识,最终导致被数码相机抢占了市场。

在一开始,要是能及时响应市场,去开发数码相机,利用庞大的资源去抢占市场,首先自己攻击胶卷市场,就能减少被颠覆的概率了。

汽车出来时,人们也毫不在意,当满大街都是汽车时,生产马车的人才会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制造汽车

保持极致需要及时响应。一旦消费者有什么蛛丝马迹,第一时间捕捉到的人,就能在一定时期内,超越那个“最”,最好的极致是不断进攻自己。

二、做更合适,不是做最好

很多人以为,市场是人性的,一旦有新产品出现,人们就会产生好奇心而去购买尝新。

所以,只要把产品做得足够好,那些愿意尝新的消费者就会因为好的体验而去传播或者二次购买。

然而,市场往往是反人性的,他并不按照人的意愿来进行,细心点的人就能发现。

有些企业花费数亿成本去开发一件产品,在投入市场后不到45天就宣布停产。

线下开餐馆的人,信心满满地准备好菜品,把店铺装修得高大上,等待着路过的人能够被好吃的菜品,华丽的装修吸引而来消费。

然而现实是,很多开餐馆的人,经常店里空无一人,在花费了几十万成本之后,不到1个月就打出旺铺出租几个大字。

是他们不努力生产出极致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产生好的体验吗?

因为做到极致是内部思维,而做产品往往还需要外部思维,甚至两者得相结合。

我想那个女生一定喜欢玫瑰花,这是内部思维,如果你去问问她,她告诉你喜欢的满天星,这是外部思维。

你看见大街上有人拿着可乐在喝,判断他喜欢喝可乐,这是内部思维,但是你观察到他喝了一口后嫌弃太甜了,然后开发出无糖的可乐,这是外部思维。

有些时候,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做错了方向,不是你要做得最好,而是要顾客选得最好。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向我们提示:一些物种之所以能活下来,并且得到繁衍,不是因为活下来的更强壮,只是因为他们更适应外部环境。

在南美洲的一个小国家,叫厄瓜多尔,达尔文在1835年的时候去到那里,并且发现岛上有一种雀。

这种雀在每一个岛上它的嘴上喙部长的都不一样,有的喙是尖的,有的喙是弯的,尖的喙用来啄食树木里的虫子,弯的就用来捡地下的果实。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取决于所在的环境,是环境决定了哪些雀能够活下来。

如果尖喙的雀飞到另一个岛上,它所拥有的生存技能就不再适用,面临的是找不到食物而灭绝的危险。

这个逻辑放在产品上一样行得通,每个新出的产品都要找到那个属于他的环境,只有在适合的环境中,产品的功能才能发挥所长。

所以,场景很重要,场景几乎决定了一样产品能否在市场中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源点人群往往也藏在场景中。

王老吉凉茶找到了火锅上火的场景,在验证市场匹配场景之后,就加大广告力度,力争在这个场景中占据第一。

如果王老吉宣称自己是宅男的最爱,每一个宅男在家都喝王老吉,那么功能再好,也匹配不了市场。

因为宅男大多最爱的是可乐,那是它的生态位,现在还有人起了个外号叫“肥宅快乐水”,所见他们的喜爱程度。

决定极致产品的权力并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于找到符合产品生存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消费者怎么选。

不是做更极致的产品,而是更适合的产品才是极致。

三、做好每一件小事

每个产品人都希望做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所以在开发过程中会尽可能满足要求。

有些产品更是要求出场即巅峰,希望在产品面世后立刻将其推上热点,让所有人都来见证这个完美的产品。

这是好事,说明产品一定做对了什么,得到了用户的青睐,成为了爆品。

但,爆品永远只属于少数,那些出场没这么受欢迎的产品,他们就不配受到重视吗?

我认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也是极致。

人的出场一定有好有差,出场好的人就像手里拿了一副好牌,不用什么技术也能很顺利地赢得胜利。出场差的人手里拿的是差牌,总是需要点技巧、运气加成才能成为胜者。

出生环境差的人,若有反思的习惯,今日对比昨天进步了多少,一天天过去,这种复利的积累会更强大。

一个人认定一个行业,在行业里深耕一辈子,他就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经验,如果还能持续改进,在达到一定的门槛后,将会超越市面上的爆品。

这就是《法华经》所说的,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一滴水以均衡的速度滴落在石头上,水的力度是不变的,但是石头是受力体,所以石头会产生消耗。

如果一直有滴水落下,随着石头的消耗慢慢增加,在超过一个阈值之后石头就会裂开,这就是滴水穿石的故事。

市场上的产品大部分都不存在于这种情况出现,他们都陷入一种非黑即白的观点中:认为产品要么受欢迎,要么不受欢迎,没人想过去改进一件产品让他成为爆品,除了成本与效益不成正比之外,更在于公司的管理上。

很多公司已经在实行绩效管理,除了人的绩效以外,产品也有。

一件产品从开发到销售,公司往往希望立马就看到成绩,一旦这件产品不这么受欢迎,得到的改进预算也就更困难。

明明一件产品改进5次之后,投入市场的反应会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在申请第3次预算的时候,上头就不批了,导致缺乏费用而浪费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小而美的发展公司,似乎更有潜力打造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小而美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没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

一旦有客户反馈有哪些问题希望改善,这个问题甚至不用得到上头批准,直接就解决了。

精准用户的精准反馈,就是产品改进最大的势能。外观、性能、功能、手感这些只有在客户使用后,才会有真实感受。

爆品就像用户的好基友,一开始他们可能并不是很熟悉,随着一起相处得多了,慢慢就变得无话不谈。

从无话不谈到心有灵犀,就是极致的默契。

而做到这些,通常是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做起。

开始可能只是在外观上调整一点颜色,或者在功能上添加一个需求,随着积累的加入,这些小事开始发生改变。

你会发现,产品突然找不到瑕疵了,尽管在外人看来是有缺陷的,但是在用户的心里就是完美品。

这就是在好基友的眼里,即使你性格再怎么暴躁,颜值也不怎么出众,但就是无可替代。

任何一件极致的产品都是捉住了每一件小事,在持续改进中获得成功的。

如果连小事都没做到,还谈什么极致。

小饼干都不分我一块,还谈什么好朋友。

本文由 @竞争原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