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京报
5月31日,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新京报社和武汉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新京报贝壳财经承办的“城市(武汉)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举办,来自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以武汉新城为案例,深度剖析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解读了武汉以科技为引领、城市板块发展为支撑的区域崛起密码。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对城市建设特别是武汉新城未来建设方向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现代城市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聚集效应;第二,强调提升中低收入人群人力资本;第三,在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方面先行一步。
现代城市发展应增强聚集效应
刘世锦认为,现代城市发展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增强聚集效应。通过聚集效应,才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高质量发展。尽管近些年因为城市拥堵问题,在强调城市的核心区要疏解某些功能,但总体上来讲,还是聚集得不够,应该是小疏解大集聚。
聚集效应有一个评估标准,即“三度”。第一个度是密度,简单来说就是单位面积上聚集了多少人、资金、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第二个度是频度,就是城市人来来往往频度怎样,电话打了多少,一天开会的时候手机上微信上接收了多少讯息;第三个度是浓度,就是人受教育的程度、技术含量、附加价值等等。
研究表明,一个地区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和这“三度”有相当高的相关关系。武汉新城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三度”优势的生产力高地,这是现在进行区域产业聚集、城市功能的再调整,特别是都市圈城市群所应该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现代城市发展应提升人力资本
刘世锦还强调,过去一年中国人口总量的拐点已经出现,而且这个拐点的出现比预期的要早,所以,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怎么把人口的数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创造新的人口红利。
刘世锦认为,城市建设经常讲扩大消费,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生存性消费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接下来消费的重点是发展型消费,转向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体育娱乐等。这些不仅属于消费,实际上也是一种投资,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政府这么多年比较重视物质资本的投资,下一步重点要转向人力资本的投资,特别是要重视解决发展型消费的问题。财政支出结构也要有相应的调整,要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刘世锦说。
“我们一直强调创新驱动,要形成创新高地,核心就是把国内人才吸引来,留得住,同时要吸引更多的国际高水平人才”,刘世锦认为,城市发展除了需要吸引高端人才之外,农民工、快递员、保安等普通劳动者也不可或缺。“所以,我们要把农民工当作自己人,而不是当作干一段时间就走的外来户,而且要提升农民工待遇”。对此,武汉新城要有“抢人”的意识,要重视中低收入人群人力资本的提升。
在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方面先行一步
在刘世锦看来,数字化和绿色化是目前中国经济,也是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动能。“在这个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差距不大,部分领域我们还有优势。我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很可能在这些领域换道超车,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
刘世锦进一步指出,数字化和绿色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相互支撑相互赋能。数字化属于一种底层技术,能够提高国内外要素和产品的交易效率,区块链技术能够提高信用水平,移动通讯、智能化交通能够提高信息的密度和人员的聚集效应。ChatGPT所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下一步也可能逐步走向成熟。
而从绿色化方面来讲,“过去我们一讲环保,一讲绿色发展,总是感觉到和经济增长会不会有冲突。通过这几年的时间来看,事实上越来越清楚,要实现一个真正的全面的绿色转型,关键是要换技术,就是要把原有的化石能源用非化石的清洁能源技术加以替代,也就是推广使用低碳、零碳甚至负碳的绿色技术,到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时候,它占到整个能源供给的80%以上。”刘世锦表示,基于这样的目标,武汉新城建设的时候,就要把这方面基础打好。
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也围绕城市建设和武汉新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以《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和重点》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表示,区域绿色低碳转型,要与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污染防治攻坚战路径保持一致,在一致中求发展;要结合自己的基础、特色和优势,找到合适自己的路径和方法;要合理确定阶段性目标,稳中求进地实施,不可过慢或者过急。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秦尊文在题为《武汉新城:怎么看?怎么办?》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武汉新城位于武鄂黄黄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人口增长动力强劲,科技创新优势显著,新兴产业基础雄厚,协同发展空间较大,是武鄂黄黄(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地区发展活力强、潜力大的重要地区,具备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是推动武鄂黄黄一体化建设、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黄焕发表了题为《引领高质量发展 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新城的建设必须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提质增效阶段,要从承接旧城人口疏解的角度寻找增长动力,从资本型增长走向运营型增长。城市规划需要摒弃英雄主义的蓝图式规划,倡导尊重自然、回归人本价值的空间发展理念。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的多元性,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塑造一个人人舒适、多元包容、公平公正的城市环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