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63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雨夜,你奔波劳累了一天,穿过拥堵的车河,独自驱车回到自己的住处。

停好车,坐在车内,你终于有时间,享受这为数不多的片刻寂静,或是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许是 Ed Sheeran 的新歌《Eyes Closed》。

这是许多人眼中来之不易的「独处时间」,无需社交,不必设防,不再被他人注视,从琐事与社会中抽离出来,独坐于这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

但正当你沉醉于 Ed 的声线,车内的另一双「眼睛」——车内摄像头,却未曾闭上眼。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图片来自:Electrek

更令人担忧的是,摄像头的背后,或许还有一双甚至多双真正的眼睛,在最不需要陪伴的时刻,盯着已放松警惕的你

谁在看着你?

事实是,汽车搭载车内摄像头,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特斯拉、蔚来、小鹏……越是标榜智能的车型,车内搭载摄像头的概率也就更高。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车内摄像头将会越来越普遍。

这些摄像头多位于车内后视镜上方,或是在方向盘柱或 A 柱位置,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对着你的脸拍摄。

车企大多会表示,车内摄像头的主要作用,是监测驾驶员注意力,在车主分神时适时提醒,确保行驶安全。然而明眼人都知道,这些摄像头能做到的,可没有这么简单。

从硬件角度来看,车内摄像头绝对具备侵犯你的隐私、拍摄你一举一动的能力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摄像头盗取隐私的担忧由来已久,有一个典型例子——

即便到了现在,仍然有不少笔记本电脑用户选择对摄像头进行物理遮挡,避免自己的面部毫无遮掩地出现在摄像头面前。

同理,即便车企再三承诺数据的安全性,依旧难以打消人们心中的担忧,无论海内外,目前均有第三方车内摄像头盖板配件销售。

更令人感到恐慌的是,车企确实在通过车内摄像头,监控车主的动向

早在 2021 年 4 月,马斯克就曾表示将会回收一部分车主的 FSD Beta 试用权限,原因是他们在开启 FSD Beta 期间未尽到观察路况的义务。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这也变相证明了:特斯拉正在通过摄像头监控车主的行为。

特斯拉对此的回应是,车内摄像头只会监控拥有 FSD beta 试用权限的车主,此外这些监控画面并没有与车辆识别号配对。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开启 FSD Beta,车主与乘客的脸依然会出现在画面中。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不过,这套东西倒也没有很智能……

特斯拉当然也有理由:这是为了保障行车安全,情理之中,监控注意力的也不止我特斯拉一家。

但 2023 年 4 月的一则外媒报告,带来了一场关于摄像头的隐私危机。

有 9 名特斯拉前雇员爆料称,在 2019 年至 2022 年间,特斯拉的员工们可通过内部信息系统,私下分享客户汽车摄像头记录的视频和照片,其中囊括了与车祸相关的信息,甚至还有一些极度隐私的内容。特斯拉员工会给这些照片打上标题或评论,然后私下传阅。

尽管这部分内容是由车外摄像头拍摄,但其中凸显出的隐私和监管漏洞,大家可以自己捋一捋。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不过,尽管质疑与泄露危机不断,特斯拉仍计划进一步对驾驶员进行监控。

根据黑客@Greentheonly 的说法,即便不在 Autopilot 辅助驾驶情况下,特斯拉也打算通过驾驶员打哈欠、眨眼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他的驾驶姿势,来判断驾驶员的精神状态。

Greentheonly 表示特斯拉正在向系统内添加代码,但尚未在车机界面中展示这些内容,目前这一功能尚未激活。

与智能手机相似,智能汽车时代,用车人的隐私安全同样拉响了红色警报。稍有不同的是,汽车还可以随处开动,你与路人的隐私可能正在进行物理意义上的「裸奔」

非装不可吗?

是的,尽管车内摄像头遭受非议众多,但大规模装车基本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车企喜欢在车内装摄像头的原因也很简单,车内摄像头的高度集成,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简直有无法拒绝的诱惑。

一个车内摄像头的成本并不算高,而除了做好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的「本职工作」,车内摄像头还有可能为车主提供车内监控,人脸识别授权,甚至是车内视频会议等等一系列功能。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抛开隐私安全问题,驾驶员注意力监测功能本身无可指摘。

尽管绝大部分驾驶者并非有意疲劳驾驶,但大概没有几个老司机敢打包票说自己从未分心过。在长途的驾驶情况下,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更是常有发生。

此外,在辅助驾驶的参与下,注意力监测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辅助驾驶逐渐变得强大的背面,是驾驶员逐渐松弛的警惕心,这也导致辅助驾驶要么不出事,一出事故往往更为严重的原因。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美国每年因分心驾驶引发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约为 3000 人,约占所有交通事故死亡总数中的 8%~9%,而注意力监测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类似事故的发生。

漫漫长路,注意力开始飘忽,系统适时的提醒与介入,不止是对车内人员安全负责的表现,更是对所有道路参与者的多一重保障。

而相比通过方向盘监测注意力,摄像头的准确度明显更高,也更无感。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靠配重环骗过系统

对于车企而言,一个摄像头,兼顾安全保障,又能在后续通过 OTA 加额外功能,真没有不装的道理。

实际上,车内摄像头就是汽车上的「手机前置摄像头」。与之类似的是,在智能化席卷手机行业后,前置摄像头也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就特斯拉的情况而言,在美国,特斯拉的车主们可以通过车内摄像头观看车内动向,如暂留在车内的宠物情况等。不过在中国,目前这个车内摄像头并没有启用,也就是说,暂时还是摆设。

但提前预埋硬件,在后续启用的事情,特斯拉在此前已有先例。

在早期版本的部分国产 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上,特斯拉就在后座与方向盘上提前预埋了加热硬件。在该功能开放之后,车主可以通过付费 1600 元启用这些硬件。

在算法完成后,特斯拉的确有可能启用车内摄像头,作为监测注意力的手段——当然,这部分大概率就无需付费启用了。

谁来管一管?

就在你通过手机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手机前置摄像头也在正对着你的脸,实际上,你早已无处可逃,也早晚会习惯于此。

既然躲不过,不如想想怎么应对。

先来看看法规。

我国在 2021 年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保障个人信息与数据隐私。

其中,第四十四条规定: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处理个人信息属于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

第五十七条: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通知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和个人。

简单总结:你享有你个人信息的知情权、决定权

而在这一方面,早一步接受智能化熏陶的手机行业,是汽车行业最好的老师。

手机行业对于获取敏感权限的透明度,可比汽车高得多。比起空口承诺,手机行业有行业的自我监督。

无论是苹果 iOS 还是大部分基于安卓的系统,手机系统对敏感权限的调用提醒已经十分普遍。以 iOS 为例,调用摄像头时,屏幕上方会亮起绿色光点,调用麦克风则为橙色光点。基于安卓的国产系统甚至有更细分的展现手段。

这便是知情权。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值得一学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标榜注重隐私安全的苹果,这项功能也迟迟到了 iOS 14 中才被加入,而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保障用户的知情权,任重而道远。

回到汽车行业本身,针对监测手段与数据处理,各家车企的做法,也都还没有完全统一。

在摄像头大行其道之前,驾驶员注意力监测主要通过红外摄像头来完成,福特、通用等品牌均属此列。

红外摄像头可以跟踪头部位置、眼睑运动以及眼睛是否睁开。它不会记录、保存或传输任何数据,但如果司机表现出分心的迹象,它会发出警告。

尽管车内摄像头不可避免会记录数据,但车企依旧可以选择将数据本地处理——正如红外摄像头的做法,从而规避用户数据泄露。

不过,也有搭载车内摄像头的车企选择用更简单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

比亚迪就在车内摄像头上加上了一个遮挡拨片,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十分原始的赋予用户决定权的手段,你不乐意,把盖子一拨,就物理隔绝了,简单,省事,有用。

当心,坐在车内的你,可能真的没有隐私可言

▲通过拨杆移动滑盖

但从长远来看,正如一切智能产品,法规的完善与行业的自我约束,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说句题外话,在 AI 领域,关于监管的重要性,也正在被重视。

在今年 3 月,马斯克等千名业界和学界人士联署公开信,呼吁所有人工智能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 GPT-4 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暂停至少 6 个月,以便制定和实施安全协议。

OpenAI 在关于人工智能的声明中也表示,「在某种程度上,在开始训练未来的系统之前,获得独立的审查可能很重要」。

你看,大家都明白,监管落后于技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而更可怕的是,这件事一直在发生。

保持天性。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