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十多岁,开始规划养老

468次阅读
没有评论

我,二十多岁,开始规划养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开菠萝财经,作者 | 金玙璠,编辑 | 魏佳

97年出生的林冉是一名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医学生。她学的是护理专业,在广州一家养老机构实习时,看到太多老年人的状态后,开始担心自己的“老后生活”。

“他们有的每个月拿着两三万的退休金,有的是高校退休教授,有的有儿有女……但他们都认为,想要一个体面的晚年,很难。人固有一老,我到了这个年纪该怎么办?”

对于她这个95后,老人们的忠告是,养老规划,得早做打算。

最近,林冉开始了解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但具体怎么购买、怎么选,都需要花时间做功课。她把自己的疑问发布到社交平台上,随即引发了一批同龄人的“共鸣”。

有人问“攒多少钱才够养老”;有人说“自己和老公三十多岁才买养老年金保险,后悔没早点准备”;有90后已经在了解养老社区的费用;有人找到了一起“旅居养老”的小伙伴,趁着五一假期提前体验了一把;有人和闺蜜花几十万把老家的平改造成民宿,相约20年后“抱团养老”……

他们讨论着这样那样的养老方式,背后折射出一个社会性问题:不但中年群体的“预备养老”迫在眉睫,养老焦虑已经蔓延到了90后甚至00后大军中。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看到了这背后的广阔市场。前段时间,很多手拿大鹅毛绒玩具的地推人员出现在北京地铁口、写字楼下,招呼来往的年轻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扫码送大鹅”的话题一时间冲上热搜。

作为养老产业中的关键一环,保险公司也在花费大量时间做市场调研。例如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的外方股东宏利金融,就启动了一项调查亚洲多个市场消费者康养需求的调研,迄今已连续进行四年。今年4月,中宏保险发布了2023年宏利亚洲关怀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的中国地区调研结果,这份“调查”反映出,国人的养老焦虑的确更加普遍和年轻化了。

统计数据之外,开菠萝财经也和多位为养老而迷茫的年轻人聊了聊。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观察年轻人在养老方面的真实压力和焦虑源头,以及90后、00后是怎么做“养老投资”的。

90后在焦虑,95后在迷茫

这份“调查”结果,让我们对当下年轻群体的养老规划和观念变化有了明确感知。

在将“退休储蓄”作为个人重要财务目标之一的受访者中,2/3的年轻人(25至34岁)认为自己需要用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完成退休储蓄,还有7%对于什么时候能够完成退休储蓄尚无概念。

虽然对多数年轻人而言,完成退休储蓄的目标还显得很遥远,但另一方面,“调查”显示,有超过7成的年轻人对养老规划态度积极。这样的调查数据透露出,绝大多数年轻人对养老是迷茫又焦虑的状态。

单立莉刚过完32岁生日,如今她更加焦虑养老问题了。

她和丈夫结婚后一直是丁克,8年前就定下了“以店防老”的养老方案。这些年,两人靠着几间商铺的租金,还有理财收益,一点点充实“小金库”,计划靠这笔钱解决晚年的养老问题。

但近两年,租金收入严重缩水,理财也赔了不少,加上去年底今年初,双方父母接连生病,手术费加医药费花了三十多万,钱反而越“攒”越少。

现在,不管是父母一丁点的身体变化,还是打理商铺的中介的一通电话,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两人原定的五一旅游计划,也不得不在焦虑中无奈取消。

对于养老这件事,单立莉原本觉得已经想得很清楚,但现在却开始发愁:“‘以店防老’的想法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现实生活中的变数太多,得想想更保险的法子了。”

相比之下,比她小8岁的林冉谈起养老话题,更是迷茫。

回想当初为什么选择到养老机构实习,林冉说,“其实我是想知道养老机构真实的样子,提前‘感受’下老年生活。”对于变老、养老,她形容自己的认知是空白的,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慌。

这么想的人并不在少数,林冉在社交平台发布的帖子引起了热议,同龄人对这个话题有很多话要说。她干脆建了一个养老交流群,累计有两百多人加进来,年龄最小的还不到20岁。

在养老这件事上,为什么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越来越焦虑了?

“养老,还得靠自己。”田宇和爱人是一对“北漂”的东北夫妻,有一个3岁的儿子和一个刚出生的女儿。“上一代人的观念可能是‘养儿防老’,但我们90后已经不这么想了。有了孩子,不想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发现,由于缺乏参考,越是年轻的人,对未来养老就越是焦虑迷茫。

田宇举例说,像自己的爷爷奶奶是拿着退休金在农村养老,遇到生病住院时,几个孩子会一起出钱出力;而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主要靠多年的积蓄和退休金养老;35岁到50岁的人就会因为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社会现实遇到养老难题;到了90后这一代,担心退休金不够花,也不想指望孩子。

如果把眼光放得更广,养老是全球性难题,同为亚洲国家的日韩,养老问题更加严峻,也不能作为国内年轻人的养老参照。“年轻人不足,养老金减少,物价上涨,太多老人退休后为了生计还得努力工作。”从事养老产业的英子说。

“攒钱”防老,多少才够?

“养老焦虑每个人都有,与单身或者结婚、丁克还是有娃,都没有直接关系。”在交流群里听完大家的想法后,林冉得出这个结论。

她发现,很多95后甚至00后已经着手规划养老,一些人刚二十岁出头就开始做“思想准备”和现金储备,“趁着年轻,先攒钱再说。”

英子是一名00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早早开始考虑未来养老的事情。她目前的计划是不生孩子,大概率也不结婚,最大的目标就是在“少壮”的时候努力打拼赚钱,希望能提前退休、安度晚年。每个月,她都会强制自己存下一笔钱。她身边也有不少同龄人开始为养老做储蓄。

“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现象。数据显示,在以“退休储蓄”作为首要财务目标之一的年轻人中,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还是靠现金储蓄或银行存款来实现。

既然自己养自己才是王道,那就得手里有钱,问题是,“想体面养老,需要存够多少钱?主要考虑哪些花销?”在社交平台上,太多年轻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教授钟伟曾提出一个观点: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他给出的解释是,通货膨胀,让一个人少壮时候积攒挣下的钱,老来不足以安度晚年。当然,各方对“千万元竟不够养老”的观点意见不一。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有标准答案。因为需要多少养老资金,不但完全因人、因地区而异,还取决于养老方式。

在林冉的交流群里,很多人提到了居家养老、社会养老院、高端养老社区。“居家养老要找保姆,费用不低;社会养老院条件参差不齐,普通的就像住医院,高档的不一定住得起;高端养老社区可以一并解决照护、医疗问题,但至少200万打底。”

我,二十多岁,开始规划养老

也有一部分人考虑抱团养老、旅居养老。过去几年,为了提前找到适合自己养老的城市,周海离开了上海,到大理、伊犁、青岛这几座城市,边工作边旅居。“平均每月花费不到六千,这个生活成本和我能接受,但‘劝退’我的是医疗,公立医院体验差,私立医院价格贵。”

不少有明确养老规划的90后,普遍认为居家养老更适合自己。

田宇夫妇两人按照60岁退休、平均寿命85岁,以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算过一笔账:25年居家养老,需要的费用包括餐食、水电煤气、物业+供暖、打车+车辆保养、上网+通讯费、每季服装+每年旅行一次,平均每个月6000元,25年就是180万。

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实际金额可能会更高。“因为我们算账过程中,是默认100多万的房贷30年还清,而且没有算上生病吃药住院的费用,兴趣爱好的支出、亲朋好友办事随礼、孩子的压岁钱,还有70岁以后雇保姆的费用。”田宇补充说,“对了,25年里,房子是不是要重新装修或换房,子女或者孙辈遇到困难是不是要补贴一些……可能还有各种现在想象不到的支出。”

单立莉夫妻对居家养老的品质要求相对更高一些,他们算下来,平均每月要15000元,25年就是450万。

两人原本打算存够500万就提前退休,但近两年一些意料之外的收入减少、开支增加,打乱了原定的养老计划。这让他们意识到,养老不能只寄托于攒钱,因为攒钱不足以抵抗风险,一旦攒钱计划出现变数,养老规划也就随之成了泡影。

其实无论选择哪种养老方式,健康、医疗都是年轻人在养老规划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这种顾虑在“调查”中也有迹可循。面对退休前后的健康问题,25至34岁年轻受访者相对更悲观,他们认为自己会在退休之前的56岁就出现健康问题。而35岁至44岁、45岁以上人群,分别预期自己的健康状态能保持到60岁、68岁。

年轻一代不仅更重视健康问题,对退休后生活质量的期待值也很高。因此,除了积极攒钱以外,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在为养老进行更长远细致的规划。

这届年轻人,开始做“养老投资”

养老规划的年轻化成为趋势,这一点在“调查”结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5至34岁的年轻受访者中,有36%已经制定了养老规划,另有14%的人计划在三年内做好养老规划。也就是说,10个年轻人中,有5个已经做好或即将制定养老规划。

当为养老而焦虑的人群变得庞大、年龄提前,二三十岁就重视“养老投资”的大有人在。他们彼此分享取经求助。第一个小规划往往是保持身体健康。

95后的谭逸是一名电商从业者。因为经常要通宵加班,担心身体出问题的她,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隔半年做一次全身体检。她给自己和父母的体检预算是每年2万。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奋斗的时候尽可能不让身体出问题”,最近,谭逸还买了一些监测睡眠、健康状况的设备。

“调查”中也确实反映出,四成以上的年轻人都有体检习惯,同时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乐于使用便捷的手机应用(APP)监测日常的健康状况。

父母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让单立莉也意识到了体检的重要性。为此花掉不少养老储备的她,建议年轻人“保险防老”。

当然,一份保险难保一辈子。她此前买了重疾险、意外险、百万医疗险、寿险,最近开始接触专门面向丁克家庭的连生类养老险,如果夫妻一方身故,养老金会继续发给另一方。“目前,加上父母,我们一家人每年的保险开销4万左右。”

买保险,已经逐渐成为年轻人养老方式的标配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有大量年轻人通过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以增加退休储蓄。在以“退休储蓄”作为首要财务目标之一的25岁至34岁人群中,18%选择个人储蓄保险或养老保险,16%依赖医疗或者重疾保险,还有12%的年轻人选择年金险。

“等我们老了,社保养老金是不够用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也不一定有”,为了保障晚年生活,田宇把存下来的钱分配给了三个账户。

第一个是风险类账户。田宇夫妻两人会把这个账户里的钱,用于购买商业医疗险,“健康和医疗的风险,要尽可能转移给保险,防范自己和家人因病致贫。我见过不少人到了中年、老年,出现了经济问题,多数是大病医疗支出,或投资失败造成的,会直接影响晚年生活的质量。”

第二是现金流账户。田宇补充了一份终身养老年金,每个月领一笔钱,补社保的短板。

第三个账户是最稳健的资金池,包括增额终身寿险和公募养老基金,适合长期持有。例如,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保额逐年递增,既可以拥有一份长期保障,又可以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享保额的稳步增长,在急需资金时,可以申请保单贷款,缓解一时的资金压力,或在特定的时间点通过申请减保取得现金价值来补充养老资金。如果被保险人不幸身故,保险金还可以传承给指定受益人。

谭逸、单立莉和田宇的“养老投资”似乎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主流选择。但同时我们也在林冉建的养老交流群里也发现,还有一大批年轻人,尽管还没经济能力着手去做养老规划,但他们对养老生活也有属于自己的畅想,抱团养老、机构养老甚至旅居养老都是他们所青睐的。

不难看出,由于当前年轻人的人生状态各异,属于他们这一代的养老生活已渐渐不再有标准答案,甚至随着社会环境变化,未来也将出现更多新的养老需求。

而在备受年轻人关注的养老领域,一众保险公司都在做重点布局。其中,中宏保险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更是将养老拔高到了公司战略的高度。通过查阅公开信息可以发现,中宏保险除了提供多种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寿险、年金险等保险产品,还通过代销养老目标基金帮助更多人来构建多层次的养老规划。

至于年轻人偏爱的抱团养老、机构养老还有旅居养老,中宏保险也有相应布局。截至2022年,中宏保险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40余座城市、超过200家养老机构的品质合作康养机构网络,最独特的是,中宏保险打造了一支特有的“健康+养老”双管家团队,不仅可以一对一密切跟进在养老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重疾难题,也可以协助对接养老服务资源,满足不同人群各异的养老需求。

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之下,中宏保险对各年龄段消费者养老规划的探索还在继续。或许因为只有把不同代际群体养老观念的变化和趋势研究透了,才有可能为年轻一代提供更多的养老可能性。

在养老机构实习的最后一个月里,林冉更热衷于和形形色色的老人聊天,希望帮自己和同龄人搞清楚几个问题:什么样的老人适合养老院的生活,在养老院“地位”最高、“待遇”最好?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养老方案?

老人们和同事都告诉她,养老问题主要抓住两件事。第一,如果有条件,建议早规划,可能越晚做打算,需要拿出的钱越多;第二件,要想体面养老,不是只要钱多就可以,换言之,养老问题不能只押宝在一种方式上

“一代人终究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养老生活的选择并没有标准答案,当90后、00后迈向老年时,或许真正击中他们的养老方式,不止是生活保障、健康层面,可能还包括,怎么用友好的社交生活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如何用精神上的关爱化解他们的焦虑感……种种关于养老的问题,也许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希望体面而自由地老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冉、单立莉、田宇、英子、谭逸、周海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