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从业者在德被带走?或属个案,不影响中欧光伏贸易

689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光伏从业者在德被带走?或属个案,不影响中欧光伏贸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国光伏企业高管被德国相关部门带走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

有媒体报道称,6月12日晚间,多位中国光伏从业人员赴德国参加2023年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时,在慕尼黑机场被德国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带走。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6月13日凌晨在其官方微信号上作出紧急回应,澄清当事人只是协助调查,目前已回到酒店,且这次协助调查的只有其一人,不涉及网传的多家中国光伏企业,也没有出现多名人员协助调查的情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坚定维护中国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企业一定要注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中国光伏从业者在德被带走?或属个案,不影响中欧光伏贸易

图片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据悉,被带走的是江苏一家未上市的光伏电池组件制造企业高管,德国警方称,德国奥格斯堡的检察官办公室对此人发出了审前拘留令,此人于14点被带到奥格斯堡地方法院的法官面前,但在一定条件下,逮捕已被暂停。

6月12日晚间,慕尼黑当地时间17时30分,当事人已经通过电话告知媒体,自己“被他们叫去调查一下,已经出来了”,此后也已经正常参会。不过有同行者透露,当事人护照被德国方面扣留,回中国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处理。

高管被调查或属个案,不影响中欧光伏贸易

对于该高管被调查的原因,业内众说纷纭,有人推测是因签证问题,或是存在开展“三角贸易”的情况,涉嫌违反德国相关法律法规。也有人猜测与之前德国采取的“双反”措施有关。有参会人士透露,该高管被调查是以前价格承诺的历史遗留问题,个别当初违规企业需要补税。

“双反”措施生效于2013年12月,欧盟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板征收最高64.9%的反倾销税和最高11.5%的反补贴税,为期两年。2015年底,欧盟又将这一双反措施延长至2018年9月3日。2013年中欧还曾签订光伏最低价格承诺协议MIP(Minimum import Price)。该协议要求各家公司以高于最低进口限价的价格对欧销售太阳能产品,且每年销售量须限制在一定配额内;协议外的厂商则需缴纳47.6%的关税。

有业内人士表示,欧盟“双反”政策存在贸易漏洞,如果企业从第三方国家、地区进入欧盟,可以避开“双反”的关税缴纳,德国相关部门认为,这类行为涉嫌走私,违反价格承诺,可能会要求当初违规企业补税。

2019年德国慕尼黑Intersolar Europe展会期间就曾有中国光伏从业人员因此被德国有关部门带走调查。据德国光伏媒体PV magazine消息,德国海关官员在2019年5月召开的Intersolar Europe展会期间逮捕了两名中国公民,原因是涉及太阳能组件的商业走私以及违法规避了2018年9月之前欧盟执行的最低限价MIP。

对于此次事件,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无需过度担忧。SEMI中国光伏标准委员会联合秘书长吕锦标表示,“双反”措施只执行了5年,目前已经撤销,近几年中国和欧盟并没有光伏贸易障碍,包括德国的多晶硅进口中国都是不受限制的。他认为,这应该是少数小企业不规范运作引发的个案,在出口方面,大企业特别是龙头上市公司,在国际贸易中都很规范,很有经验,预计这一事件对我国光伏产品后续出口欧盟也不会造成影响。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也表示,此事是陈年个案,不用上升到整个光伏行业,更不涉及正常的中欧光伏贸易。

目前,国内几家龙头企业协鑫、天合、隆基等内部人士均表示公司未受此事件牵连。

欧洲加速能源转型,消化我国近五成光伏出口额

我国光伏产业链较完善,产品出海有着产能、价格等突出优势,2022年我国光伏产量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而欧洲是我国光伏企业的重要出口地区。

摆脱能源依赖是欧洲持续多年的课题。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年版)》相关数据,在欧盟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比近60%。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约为4800亿立方米,其中约90%为进口,欧盟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进口依存度也达91.67%。

俄乌冲突后,欧洲天然气、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各国电价飙升,欧洲便更加重视能源安全和清洁能源战略,加速能源转型的步伐。

2022年,欧盟委员会发布的“REPowerEU Plan”上调了之前的装机目标,建议2025年欧盟累计光伏装机规模要超过320GW,较2021年底累计装机167GW的规模相比增长翻倍;2030年累计光伏装机目标约为600GW,较2025年也几乎翻倍。

这刺激了欧洲光伏需求量的进一步增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过512亿美元,欧洲占到46%,同时,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到各大洲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欧洲市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14.9%。

作为欧盟的领头羊,德国的能源转型也走在欧盟前列。根据SolarPower Europe数据,2021年欧洲各国中俄国的光伏装机量位居第一,2022年德国更是提出在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给,放弃化石燃料。

然而,欧盟已经推出了光伏制造本土化的一系列政策。今年3月,欧盟发布了《净零工业法》和《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提案,该提案的核心目标是计划到2030年将光伏和电池等关键绿色工业的本土产能提高到40%。

此外,上述提案设定,来自单一第三方国家的战略原材料年消费量不应超过65%,高于65%的国家的相关产品将在投标评定中被降级,且该产品的采购商将更难获得政府补贴。

中国光伏从业者在德被带走?或属个案,不影响中欧光伏贸易

对此有分析认为,欧盟出台这个政策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限制中国,而是对标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是为了保住本土制造不被“抢”走,该法案短期内应该不会对中国企业造成实质性影响。也有业内人士提议,去欧洲去建厂或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规避《净零工业法案》内关于某一国家的产品在欧洲市场份额不得超过65%的限制内容。(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李简)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