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

657次阅读
没有评论

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

(图源:视觉中国)

继去年7月思科瑞(688053.SH)成功登陆A股后,又一家为军工配套的川企来到A股门前。6月19日,成都佳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驰科技”)即将上会,也拟上科创板。

佳驰科技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教师邓龙江、谢建良、梁迪飞创立的公司,是国内主要的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EMMS)提供商,主要产品为应用于国防领域的隐身功能涂层材料、隐身功能结构件。

钛媒体APP注意到,佳驰科技作为“产业研”合作典范,业绩增长可谓强劲。但在漂亮业绩背后,公司创始人之亲属和学生“包圆”公司重要岗位、研发投入远低同行等问题值得关注。

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

创始人之亲属和学生任职重要岗位

公开资料显示,佳驰科技前身佳驰有限成立于2008年,创始股东为邓龙江、谢建良、梁迪飞三人,出资比例分别为45%、32%、23%。而三人自公司创立时至今一直任职于电子科大,邓龙江先后担任的职务包括电子科大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副院长、科技处处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院长、校长助理、教授;谢建良先后任职电子科大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师、副教授、教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梁迪飞则为电子科大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教师、副教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

在高校任职同时创立公司,三人一开始找亲属代持股份。邓龙江代持人为其外甥女姚瑶、其姐邓秀云,谢建良代持人为其岳母谢怀志,梁迪飞代持人为其侄儿阙智勇、其兄弟阙鹏飞。近几年,三人逐渐还原代持并把部分持股转让予各自子女,佳驰科技“家族属性”延续至今。

招股书披露,佳驰科技实控人为邓龙江,而梁迪飞、谢建良及其亲属等均为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高达71.15%。其中,谢欣桐为谢建良子女,邓博文为邓龙江子女,梁轩瑜为梁迪飞子女。

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

(佳驰科技股权结构,来源:招股书)

实际上,邓龙江们不仅找亲属代持,还将亲属和学生安排进公司工作。钛媒体APP梳理发现,就公开可查询的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9位创始股东的亲属和学生在佳驰科技工作,且在重要岗位。

先来看姚瑶,1982年出生,毕业于四川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历。2003年5月-2008年7月,其先后任贵阳七冶实验小学教师和蓝光集团职员。2008年佳驰有限成立后,当年11月即进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监、董事长,可堪邓龙江“代言人”角色,2022年薪酬82.25万元。

无独有偶,梁迪飞也安排了阙智勇进入公司工作。阙智勇,1984年出生,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历。2009年就进入佳驰有限,先后担任工程质量部技术员、工程师、部门经理、研发部经理、运营总监,去年年薪75.57万元。

另外,现任佳驰科技总经理、营销总监的陈良,1974年出生,毕业于电子科大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998年7月-2020年12月为电子科大讲师、副教授。同时,在佳驰有限成立后就在公司工作,2008年9月开始担任副总经理、营销总监,之后升任总经理兼营销总监,2022年薪酬131.08万元。而根据知网查询,陈良的导师就是邓龙江。

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

(来源:中国知网)

同样的,现任佳驰科技资深研发设计师、首席技术官的李维佳和电磁结构事业部部长、首席技术官的张国瑞,知网也显示二人导师均为邓龙江。

简历显示,二人均出生于1986年,同为电子科大博士研究生学历,分别从2019年12月和9月入职佳驰有限任工程师,2020年分别升任事业部部长,2022年薪分别为31.11万元、48.39万元。

而现任佳驰科技功能涂层事业部部长、首席技术官宋镇江,大概率也是邓龙江/谢建良/梁迪飞/陈良的学生。1983年出生的宋镇江,博士研究生学历。知网显示,其在电子科大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9月-2014年6月)期间,就与邓龙江、谢建良、梁迪飞、陈良一起作为共同作者发表论文。

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

(来源:中国知网)

另外,公司董秘、总经办主任、证券法务部部长卢肖,公司技术总监谢海岩,公司高级研发设计师陈慧也均毕业于电子科大,也是创始人学术圈内的熟人。比如:1982年出生的卢肖,其硕士论文在致谢中对周佩珩博士表达了感谢,而周佩珩的名字多次与邓龙江、梁迪飞、谢建良、陈良、谢海岩、张国瑞等同时出现在论文或发明人行列;1990年出生的谢海岩,2014 年7月-2020年7月任电子科大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员,2013年10月至今先后任公司部门经理、总经理助理、技术总监。

而1993年出生的陈慧,在其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曾与梁迪飞、李维佳共同作为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根据《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回复意见(修订稿),该发明专利为“一种NFC天线性能测试系统”,申请日为2016年12月12日,所有权人为电子科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6日,佳驰科技的股权激励平台成都佳科志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以下简称“佳科志新”)成立,上述的创始人之亲属和学生均在合伙人之列。其中,2019年12月才入职的李维佳、2019年9月入职的张国瑞、2020年3月入职的宋镇江、2020年4月入职的卢肖均获得了股权激励,4人出资比例分别为2.11%、2.11%、1.27%和1.69%。

业绩猛增但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

作为“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典范,佳驰科技业绩持续增长,2020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收2.79亿元、5.30亿元、7.69亿元,同比增长80.38%、89.90%和45.04%;归母净利润-1369.07万元、3.16亿元和4.84亿元,最近两年增长率为2404.58%、53.43%。

且公司预计2023年营收2.80亿元-3.20亿元,同比增长19.93%-37.06%;归母净利润1.50-1.70亿元,同比增长17.80%-33.50%。

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

(佳驰科技业绩变动情况,来源:wind)

拟登陆科创板,科研实力是为关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09名,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31.41%,同时,发行人拥有8名核心技术人员。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4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7项。

但与已上市军工材料行业上市公司对比而言,佳驰科技近三年的研发费用率却低于行业平均。2020年-2022年,佳驰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33.46万元、3278.64万元、4405.33万元,研发费用率为7.64%、6.18%、5.73%。而行业均值为8.85%、7.70%、6.49%。

其中,华秦科技主营隐身材料,与佳驰科技的主营最为接近,华秦科技2020年-2022年的研发费用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则持续下降,愈见差距。

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

(研发费用率对比,来源:招股书)

需要注意的是,佳驰科技背靠电子科大,不仅董监高、核心技术人员多有在电子科大求学和任职经历,还有8项发明专利是用330万元从电子科大受让取得,其研发独立性问题就遭到交易所问询。

对此,公司解释称,邓龙江、梁迪飞在公司设立之初主持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谢建良作为公司监事负责监督公司经营管理事项,三人共同为公司研发方向提供指导。但随着公司业务发展,技术研发部门和团队逐步建立,邓龙江、梁迪飞未再担任经营管理职务,目前三人均未在发行人处担任除董事、首席科学家以外的其他职务,前述三人在校期间主要从事理论性、学术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同时作为发行人董事参与公司重大事项决策并给予战略指导及技术咨询,未参与发行人核心技术的具体研发工作。而陈良曾任电子科大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的优化设计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谢海岩曾任电子科大的科员,主要负责科研涉及的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试验器件设计、加工组装及调试工作等。在公司任职期间,陈良、谢海岩在发行人处的研究方向或主要职责与公司的EMMS产品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相关,牵头或参与了公司多项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股份公司设立前,二人已从电子科大辞职。

至于公司从电子科大受让8项专利,公司则解释成“为了构建专利壁垒,该等专利不涉及公司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未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

但无论怎么撇清关系,佳驰科技与电子科大在科研上的“捆绑”实难切割。举例而言,佳驰科技与电子科大、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迅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请的“高磁导率磁性基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时邓龙江、梁迪飞、陈良、谢海岩既任职电子科大,又是佳驰科技核心人员,而李维佳彼时还只是师从邓龙江的学生。

电子科大教授创办的佳驰科技拟上科创板,亲属和学生“包圆”关键岗位|IPO观察

(高磁导率磁性基板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授予对象,来源:《发行人与保荐机构回复意见(修订稿))

同时,根据公司披露,佳驰科技在2014年-2019年申请的自行研发、以原始方式取得的10项专利发明,其中的发明人均有邓龙江、谢海岩、谢建良、梁迪飞、陈良,而在此期间,上述五人均是任职学校且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

背靠电子科大资源,所以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多核心人员任职学校同时担任佳驰科技重要职位,是否有足够精力完成学校工作?钛媒体APP将相关疑问整理并发至公司,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应。(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苏启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