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432次阅读
没有评论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我深知是酒害了父亲,令父亲过早地去世。但我并不记恨父亲的酒,父亲喜欢喝酒,自有他的道理。也许他在微醺之中,能感受到心灵的翅膀无比地自由,可以冲破那些压抑在心里的晦暗和苦闷,释放出一切。”

——傅益璇的《父亲傅抱石的人生与酒》

​1965年9月29日,清晨,楼上卧室传来画家傅抱石响亮的呼噜声,夫人以为他还在画室工作。但当她来到二楼画室时,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而此时天亮前才回休息的傅抱石,因突发脑溢血,已经在黎明中离世,享年61岁。

由于当时棚户区流行传染性肺病,所以傅抱石出生时,父母给他取名“长生”,希望他能有活命的运气。后来傅抱石之所以为自己取名“抱石”,都是源于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感怀。他曾经说过:“大自然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但是“川上风雨爱,须臾满城阙”的技法之外,《天问》《楚辞》背后的那个男人,可能有更多的气韵在他的画作中长存于世。在近现代中国画坛,傅抱石是我国“新山水画”代表性画家,可以说在中国的国画领域里面,可以说最近这100年来,傅抱石是少有的可以和张大千,可以和齐白石齐名的艺术家。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01.端午与屈原

传统节日中(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唯一一个因纪念历史人物而命名的唯有端午。端午最具标识性的粽子、龙舟其实都早于屈原出现,端午的源头远在夏代,更是比屈原生活的年代早了数千年。

端午虽然不因屈原而出现,但确实因为屈原而闻名。汨罗江,这条流经湖南省平江县及湘阴东部,发源于江西修水黄龙山梨树埚的南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两岸的人们,在无尽的日月更替中,将一首《离骚》超然于五月的焦阳之下,将屈原铭刻于古籍绢本之中,若无屈原,单单几片粽叶,几条龙舟,纵然古老幽深,只怕也承载不了一个厚重的端午文化。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出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

公元前278年秦国将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其实“端午”这两个字,“端”是开端、开始,“午”就是炎热的夏天,午时是11:00-13:00之间,是一天里最盛热的时候,端午则是一年之中最盛热时候的开端,也就是盛夏的开端。

年年到端午,都会上演一波粽子馅儿的咸甜之争,但其实争来争去,也许只是大家不够了解粽子。粽子是最流行的端午节食,对于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但是,粽子这种节食,最早却并不是起源于屈原,而是起源于夏至。

02.傅抱石与屈原

傅抱石的家庭背景跟一般的画家不一样,往往一些中国传统国画的画家,你如果要走文人画的路径,你就要家庭有一定的背景,像八大山人(朱耷1626年—约1705年)就不要说了,那是十足的皇家背景,足够的身家背景,才会带来眼界、文脉、以及气度的滋养,一出手才是一种文人的气象。一般人,像是家庭贫困的人,是画不了文人画的。

像齐白石,齐白石一辈子他的成就,就只能画两个小虾、画个小萝卜、画个蝈蝈,这些非常有趣、非常甜美可爱市井的东西。齐白石内心就没有那种文人的精神,市井气给他带来的造诣提升依然蜚声于世,但距离文人气象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傅抱石是一个罕见的个案,他来自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据说他爸爸是一个给人补伞的下等劳力,结果这样的一个家庭里面生出了傅抱石。

当年在民国的时候,在抗战期间他创作出“楚辞”系列,他当时在中华民族被侵略的时候,从屈原的《楚辞》中间感受到一种精神的能量。

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跟傅抱石产生心灵的应和呢?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这个是贵族的苗裔,结果在楚国受到秦国的侵略的时候,他作为一个真正带有民族情怀、带有楚国精神的人,写下了一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为了唤起楚国的灵魂。

他呼吁:让我们呼唤祖先的祖灵来加持我们,唤起让我们民族能够升腾起不灭的灵魂,我们现在叫做中华民族不会亡,当时他讲的是我们楚国不会亡,要唤起这种不灭的精神力量。

但是大家都知道,后来他的遭遇非常悲惨,他看到楚国在山河日下中,庙堂之中朽木为梁,都是一些吹拉弹唱拍马屁的人,于是心里非常痛苦,后来投于汨罗江。

在那个时候,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艺术青年,就像现在北京住在宋庄的文艺青年一样,他的心灵能够跟一个2000多年前的伟大的人物产生共鸣,结果傅抱石创造了一系列的以楚辞为题材的作品,其中很著名的一张叫做“屈子行吟图”。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很多人都画过屈原,但是到现在来看,在近现代中间,能把屈原大夫那种内心彷徨,又无比忠贞的对民族的感情,那种形容憔悴的焦虑,和内心的剧烈的冲突表现得这么活灵活现的,只有傅抱石画得最传神。这就是傅抱石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傅抱石这个人也是非常爱喝酒,一个苦命人家的孩子,画出来的是文人画,所以他内心也是有很多的冲突和挣扎的,这种冲突和挣扎就体现在他对于酒的热爱。

后来1949年以后,傅抱石被请到人民大会堂画画,他开口便是:你先给我两瓶茅台,一边喝酒一边画,这样的一个“痛饮酒、读离骚”的草根文人,最后终究也落得英年早逝,与他毕生的偶像屈原一样,在花甲之年的初始,离开了这个世界。

屈原,享年62岁

傅抱石,享年61岁

一代艺术大师离去了,这个年纪可以称得上是与屈原一样的”英年早逝”。近些年来,傅抱石的画作在各大拍卖市场上备受瞩目,价格也持续走高,多次拍出上亿天价,曾经创下10幅画总计10.86亿元的拍卖纪录,从冰冷的数字上,或许他也会有些许感叹与遗憾,但却注定无悔,因为他至少做到了一些和屈原一样的事情。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钛空讲书人”郭宇宽博士就曾在解读《冲突》一书中时,这样描述“屈原的灵魂感召了傅抱石,傅抱石的灵魂感召了叶茂中先生。而如今叶茂中先生为什么把他的营销思想总结为“冲突”?我读懂了屈原,读懂了傅抱石,再读懂叶茂中,我一下子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就是一种所谓精神上的链接,可以穿越时间、空间的跨度,让灵魂达到共振。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端午节,阅读由宽博士独家解读的《冲突》,走进叶茂中的内心世界,感受作为“傅抱石信徒”的营销教父叶茂中的“冲突”人生,相信读完你也会有不同的心灵感受。

点击推荐阅读:《冲突》

推荐理由:
一本书走进叶茂中内心世界,这本书背后所代表的是一个影响了中国几十年的品牌、营销策划的思想理论体系。

作者总结了近三十年的营销心得,告诉大家:如何在营销越来越失效的时代,如何利用消费者的冲突进行有效的营销。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点击加入「宽博士书友会」,观看《冲突》完整版精读视频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相关阅读推荐

名家笔下的端午

张恨水——《现代青年》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张恨水在曾《现代青年》一文中,描写了一段有关粽子的故事。“粽”与“中”谐音,自古以来就有“高中”的好彩头。端午节也正值毕业季,和高考结束发榜的日子,小小的粽子饱含着父母对子女殷切的期盼。

沈从文——《边城》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著名作家沈从文是湖南凤凰县人,在其代表作《边城》中,就有对湘西小镇端午节风俗人情的精彩描写。妇女、小孩子端午节要穿新衣,额角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鱼吃肉,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民自由下水捉鸭子,展示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

梁实秋——《雅舍谈吃》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梁实秋在散文集《雅舍谈吃》中,不仅描写了各种珍馐,即便是菠菜、茄子之类的家常小菜,也写得有色有味。谈及端午,作为“吃货”的梁实秋更是直接把它定义成了“粽子节”。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在散文《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了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迟子建——《故乡的吃食》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迟子建曾在《故乡的吃食》一文中,写到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有甜、咸两种口味。在写到自己听父亲讲解端午节有关屈原的传说时,她还曾心生疑惑:“你们凭什么认为鱼吃了粽子后就不会去吃人肉?”

点击阅读宽博士全年书单推荐!

「钛空人物志」端午特辑|屈原教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要多

点击加入「宽博士书友会」,观看《冲突》完整版精读视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