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服务的未来(四):知识供给侧改革

67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在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的时代,知识服务的市场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前景,在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尝试解读知识服务行业的供给侧变革,从而透视知识服务的未来和机会点。一起来看看吧,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知识服务的未来(四):知识供给侧改革

本系列文章初始于几年前,陆续写的几篇获得不少读者朋友的反馈。如今依然有不少读者在询问剩下的几篇,为了完成既有的承诺,我决定把剩下的几篇也陆续写出来。结合初始的思路,同时更多的融合近两年的观察和思考,抛砖引玉,共同交流进步。

我们在前几篇文章已经陆续分析过学习的本质特征、市场需求演变以及市场发展三要素。近两年市场发展整体并不是太乐观,很多市场从业者感觉很悲观,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在一个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的时代,知识服务市场只会越来越大,只是我们的眼界要放宽,知识服务不单单是我们眼里看到的那些,它还有更广大的空间还没延展开来。这需要持续的服务提升与变革演进,接下来我就将重点阐述知识服务行业的供给侧变革,并透过变革的底层逻辑来看当下及未来的机会点。

知识供给侧,顾名思义,是在知识的生成、沉淀、输出及传播领域的知识服务。它通过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信息质量、加强知识传播等方式,提高知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准确、高效的知识资源和服务。

综合市场需求变革及学习场景的扩展,知识服务供给侧变革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熵值变小

熵的概念前文已略做介绍,一个人意识和认知的进化即智慧的进化,其实是一个信息熵减的过程。这里的熵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凝练或干货程度,熵值变小即指知识更加系统,认知更加深入,更能以小博大。随着人类知识边界的指数级扩展,人类掌握知识从来都不是靠一层层的累积和记忆,而是不断的扩大底层认知系统,来提升大脑硬盘的认知密度。

一个生物进化论就凝练概括了多少前期人类探索认知世界的知识量,一个万有引力定律一下子扫清了多少认知宇宙运动的方式。所以最优质的知识服务者往往是帮助学习者做减法,帮助学习者减少认知的不确定性,增加认知的系统性和确定性,认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往往是人们“伪知”或知而不行的根本原因。

所以市场需要各领域头部的专家学者来传道授业,他们专业的视野凝练的认知正是大众所需的。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吴军老师、专注创新创业的李善友老师等都已经为我们做了榜样。

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是个人及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如果要把知识当做财富看待的话,那就应该藏富于民,这是每个个体和组织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当前市场还是非常缺乏专家学者型的老师,他们的行业经验和知识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不能束之于高阁,而要广泛传播于民间,赋能于大众,获取更大的社会价值。

可能一部分专家学者在原有的业务体系内没有足够的动力为大众做知识服务,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抑或不懂得知识的萃取沉淀。这就体现出了平台的责任和义务,这里“得到”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但市场容纳得下更多的得到,也容纳得下更多的深藏“财富”的知识服务者。

二、知识负荷降低

知识负荷降低减少了人们吸收知识所付出的心力和能量,降低了触发学习行为的门槛。过去要获取一个知识或认知,可能需要阅读一本书、听专家讲座、报名商学院,现在这一领域的专家直接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你过去需要理解消化很长时间的知识点现在瞬间就明白了,因为这一知识点的知识负荷大大的降低了,你消化知识所需要的精力也大大降低。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除了提升了人与人、人与内容的连接维度外,人与知识的连接也被拓展到了更丰富更场景化的维度,从而使人与知识资源的连接方式、连接效率上都极大的拓展了。过去坐在学堂里才能听到的知识在地铁里、车上就能随便听。你不仅能聆听到多样化的知识资源,你甚至还能直接与知识的源头-作者直接建立连接,自媒体的发展就实现了这一目的。

另外,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导致互联网知识产品的定价大幅降低成为可能,降低了人们启动学习的资金门槛,潜在激发了大量的知识需求者。未来,原则上已沉淀的标准化知识产品都将不再值钱,值钱的是服务,比如新领域的知识整合服务,专业个性化的服务、各类场域服务等等。

所以对学习者来说,这是一个资源无限丰富无限供给的时代,未来人工智能甚至可能为每个人配备一个信息/知识服务官,您想了解什么,只要动动嘴,答案瞬间就呈现在你眼前。ChatGPT的出现表明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三、知识传播效率提升

知识的整个传播流程,无外乎是从传播者到学习者之间的知识互动过程,按照市场常规的路线来说,首先是传播者从自身的实践互动中产生隐性知识,众多隐性知识经过实践的锤炼和沉淀最终成为显性知识,此时的显性知识多是点状碎片化的,众多显性知识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整合而成为系统化知识,系统化知识经过市场的需求和检验输出为知识产品,可以是出版的专业书籍、一门专业课程、亦或是一个训练营,然后经过市场的推广与学习者见面。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知识产品大都是经过上述流程一步步沉淀输出转化而来。然而实际的知识传播流程更为灵活、多变,而且未来仍有很大的变革演化空间,从而使知识传播互动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知识服务的未来(四):知识供给侧改革

从变革空间来说,首先是如图示①的模式,系统化知识绕过知识产品而直接触达学习者,这在过去多是个体咨询服务者,根据自身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帮助客户解决个性化问题。而现在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人人皆可为师、人人皆可分享的环境机制,降低了知识输出的门槛,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就会涌现出大量的知识达人/网红,可以说这就是一个知识网红IP的挖掘和输出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系统化知识的传播模式,如各类知识博主的私域分享社群,都是将自身的系统化知识以轻松自主的形式传达给消费者。

图示②的模式是由显性知识直接触达学习者,你可能只是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认知或见解,或者有某个独特的技能,抑或喜欢写公众号表达观点,典型如知乎,一个问答社区原创内容平台,它的核心资源便是有这么一群热爱分享的显性知识表达者。微信公众号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开专栏写文章,不需要你有多么专业的系统化背景知识。所以不靠编辑审核筛选,只需营造一定的平台环境机制,让市场自主匹配选择和沉淀,毕竟市场空间不止头部市场那么大,有那么多的垂直和长尾领域等待着被挖掘和满足。

图示③的模式则更为简单直接,由在头脑内尚未显性化的隐性知识直接触达学习者,你可能会疑惑,既然是尚未显性化的隐性知识,那么怎么传播呢?殊不知,这才是我们日常学习提升的主战场。人类的经验知识总和能够被语言总结提炼出来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和表达的隐性知识,它存在于我们身体的隐性经验中,通过彼此的模仿跟随和交流互动来完成隐性知识的传递和表达,所谓言传身教,即是此也。

所有纯技能的知识经验的传授都是靠这种方式,古者师带徒,徒弟要跟随师傅数载甚至几十载才能完成经验技能的传授,实现“出师”。而现在很多技能课程或者训练营,打着学习技能的幌子,纯靠讲些显性知识,几句不痛不痒的反馈就完事,着实是耍流氓。

当然,并不止限于技能类的传授,我们日常的“非正式学习”也主要靠这种形式。日常有目标有选择的学习可称为“正式学习”,而无明确目标和形式,如与同事朋友的交流碰撞及互动则可理解为是“非正式学习”。我们的成长经历中,绝大部分都是靠非正式学习而逐步提升的,这,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历程,在与他人的不断的互动实践中渐渐成长成熟。

当然还有更大的空间,各种主题交流群、兴趣交流群、各类活动社团,都是需要参与者彼此的讨论互动、思维碰撞,所以无论什么类型的社群,能否给予参与者彼此之间公平交流的环境氛围是评价一个社群好坏的标志。而一个好的老师,更是擅长让学员之间彼此的讨论互动,彼此思维发散彼此激发灵感。

图示④的模式则是模式③的升级版,把中间所有环节都拿掉,实现共创共育共生!

如幼儿的教育过程,本身都是一张白纸,然而让大家一起去组织去实践去体验,则这个团体在实践互动过程中就会形成各自的隐性知识群,这里有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体验就是学习!体验就是成长!

相对幼儿,成人具有各具特色的丰富的隐性知识,而如果让团队去解决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挑战,而共同的实践经历则会形成新的团体性的隐性知识,实现个人乃至组织知识的共创共育,进而可以凝练出很多独具特色的东西,团队意识?团魂?战斗力?不可言说,但又意涵丰富无比,这是团队所共同打造的隐性知识所带来的福利。

所以,有时候只需要去共同经历、共同奋斗,哪怕不需要任何语言交流,也可以形成组织性的共创知识乃至团体性的精神意志。

同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成熟,它还可能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未来。如果我们真实的社会环境叫做“真实具身”的话,虚拟现实技术搭建的便是“虚拟具身”,你也可以理解为“元宇宙”,所以,它的未来前景就由你们来充分想象吧!

四、知识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人类演化历程中,身体给了我们以具身体验的基础,能够彼此体验和传递隐性知识和经验。而人类语言的诞生,让知识第一次脱离了“具身”而存在,实现了显性知识经验的传递和沉淀。有了文字书籍后,让知识第一次摆脱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传递,文字和书籍成了人类知识传承的媒介,也由而诞生了人类文明。

互联网的助推则让知识传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温伯格曾言:“间里最聪明的那个,不是站在屋里给我们上课的人,也不是房间里所有人的群体智慧。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是容纳了其中所有的人与思想,并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这个网。”而如今,有了互联网的加持,这个网开始散发出新一阶段的魅力,知识的网络化。

知识网络的价值意义,在于它既是承载了人类知识的精华部分,又使知识呈现去中心化分布式特性,知识不再专属于权贵阶层,不再专属于图书馆藏,它从属于网络大众。知识网络的流动就像身体的血液一样滋养着身心,赋能给每个需要的个体,同时又被每个个体所赋能。

知识就是生产力,一个社会的认知密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发展潜力。知识是推动社会发展创新的基础,华为就讲过,研究是把金钱变成知识,开发是把知识变成金钱!而知识的网络化即是目前最具效率的知识传播沉淀赋能的方式,这也使容纳这一切的互联网络成为了超越每个个体的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

同时,知识的网络化也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因为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可以相互交流和融合,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知识的网络化是未来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可以让人们更加方便地获取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同时也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而知识网络化的前提是知识的在线化,而知识在线化的前提是知识的显性化。这一点我们要向西方学习,西方文化更擅长显性知识的积累和传递,所以更易于沉淀而网络化,而东方文化向来注重隐性知识,即所谓修行体悟。所以近几年的知识服务也只是在补课,补文化中重隐弱显而带来的社会认知贫弱现象。说实在的,中文互联网的知识积累真的是非常贫乏,这其中原因众多,发展时间短、悟道知识观等都应该是主要因素。所以知识服务的整体目标就是促进社会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在线化、在线知识网络化,最终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密度和流转效率。

而下一步,等待我们的自然就是知识智能化了。而这一天,已然来临!

ChatGPT的出现可以说震惊了所有人,没想到AI可以发展这么快,能力可以这么强,它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从而具备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和输出能力。而当它遇上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知识之网时便碰撞出了最灿烂的火花,知识的智能化。

虽然ChatGPT的认知深度还远不如人类,但它的广度和速度却是人类所望尘莫及的,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配备一个类ChatGPT的信息/知识服务官,从赋能个体到赋能组织,知识的智能化将发挥知识内在价值的最大化。知识的智能化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获取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而且这些知识和信息还可以被不断地更新和优化。

同时,知识的智能化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隐性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例如,在医疗领域,知识的智能化可以让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系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和开展治疗方案。在工业领域,知识的智能化可以让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系统更加准确地进行预测和决策。总之,知识的智能化是未来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地获取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五、知识IP营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获取和利用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知识服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知识IP将成为知识服务行业中最具潜力和价值的资产。

首先作为知识服务平台,需要通过对知识提供者和需求者的连接,打造出有价值的知识IP。这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生态系统,让知识生产者可以在这里创作和分享知识,同时让需求者可以便捷地获取到高质量的知识内容。

这里的平台可以是知识服务平台,也可以是专门的知识IP孵化经纪平台。平台的最大价值除了挖掘培育知识IP外,就是辅助知识创作者把处于隐性状态或碎片化状态的知识进行萃取沉淀,实施体系化的整合输出。这是一种极为专业化的服务能力,要拿捏好知识密度和知识负荷对受众群的表达呈现。

当然,仅靠平台孵化和推出的知识IP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知识经济下知识的加速流动会呼唤更多的IP创作者。他们会基于市场需求而自发涌现出来,可能起步于某个公众号,或者某个短视频号。知识创作者和需求者有了多元化的接触方式,链接的渠道及频度都大大拓展提升了,他们下一步的演变方向自然就是自身知识IP化,只有把自身IP化,才能实施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输出,更高效的对接市场受众。

知识IP凭借自身IP优势,将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化,可以融合知识传播流程里提到的每一个步骤,可以输出体系化的知识产品,一本书、一个课程,也可以打造私域社群实施不定期的知识互动分享交流,也可以打造能够亲身指导传授的线下近距离实训营,甚至可以招募“学习实习生”,与老师于同一个环境下工作,近距离工作观摩体察中学习,工作内容即是项目实战,能围绕在大咖旁边工作,我想这是每个终身学习者的梦想。其实真正的大IP这些都已经全部做到了,在知识传播的每个流程都会有涉及,彼此互相转化促进,把个体IP价值最大化的输出和变现,但更多的还是在发展的路上。

整个社会的演进其实是不断调整社会化分工的过程。工业革命以来对工业体系化知识的需求诞生了现代教育行业,而现在所处的是知识革命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形成的体制教育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时代需要了。社会需要分化出专门服务终身学习者的个人IP和组织,可能现在他们还很弱小,但未来他们将会构建形成终身学习行业的大厦,与体制教育、企业培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继而将会是互相影响互相融合。

六、信息/知识保真与过滤

当承载知识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当自媒体门槛越来越低,当知识服务商越来越多,知识服务产品的内容和种类越来越丰富,同时产品同质化也越来越高,此时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即人们对信息/知识的获取效率不增反降。

信息/知识本身作为个体及组织成长的负熵流,是促进个体及组织进化成长的熵减因子,所谓开卷有益;但当信息/知识由稀缺到过剩的时候,信息/知识却构成了一种熵增环境,开卷未必有益,反而消耗了时间。

此时,可以做的,只有两个方向,一是供给,二是筛选。

首先供给一定要“真”,比如提供行业资讯类的服务,只有资讯是来自真实世界的观察和记录的时候,它才会发挥熵减因子的作用,不然就是熵增因子。

假的资讯信息被吸收时,在其基础上建构出的认知如同海市蜃楼,危害极大,这就是很多人不够智慧的缘由之一,他所构建的智慧大厦很多根基没有被核实,也没有亲身去实践感知,那么他的“智慧”就不具备促进外部世界熵减的能力,总结一句话就是,不具备把事情做成的能力。

所以,即使在供给为“真”的情况下,个体也要主动的去核实确认,辨伪存真,时刻保持一种警惕心理。如果能够亲身实践就一定要去实践,什么样的资讯信息都没有自己具身实践得来的可靠,实践是最坚实的构建自我智慧的方式之一,所以最好的知识服务永远是让学习者亲身实践体验这个世界,也可以说在社会大学中的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

其次是筛选。我们如何筛选过滤来保证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及知识产品的质量?以及如何筛选适合自己的知识或产品,同时不陷入认知遮蔽陷阱?

目前可看到的解决方案有三类:分别是编辑机制、算法机制和社交机制。编辑机制是依靠人工编辑的把关推荐,算法机制就是由平台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社交机制则是利用社交关系链和信任背书,由你的好友、同事所做的推荐你反而更容易接受。

编辑机制还会迎来大发展机会,尤其是具有行业口碑及公信力的大平台,类似于新时代的互联网媒体出版组织,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相信还会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其弱势在于只适合只适合于头部等综合性主题,但在更垂直化的领域仍会有很大发展空间。

算法机制胜在易与各类短平快的自媒体平台相结合,填补了碎片化时间的空白,弱点在于容易陷入自我认知遮蔽陷阱。

社交机制除了生活工作化的社交圈起作用外,在当下各类社群、社团、线上自组织网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未来仍然会有更大的发展,而且潜力巨大,它借助的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化效应,线上、线下或各类混合式的社交机制将极大的促进知识的传播、交互、碰撞及创新。

以上三种筛选机制之间还可以产生联动,如果能以知识的学习内化为体,化三种机制为用,从而有机结合起来,相信还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七、学习势能挖掘

在一个信息爆炸、知识过剩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与知识。我们穷其一生也难窥其一二。当答案不再稀缺的时候,稀缺的就是我们的好奇心!

当下快节奏的科技及社会变革,以及越来越大的生活及工作压力,带给我们普遍性的迷茫与焦虑。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压力位居全球第一,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抑郁,据统计中国泛抑郁人数超过9500万,如果再考虑到焦虑人群,那将是个天文数字。

当日益丧失的好奇心,加上普遍性的迷茫焦虑,使我们浮躁喧嚣而又内心焦虑不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无形的重压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灵魂无所归依。

我们的灵魂,太累了!它需要休息、缓解与疗愈。

只有灵魂得其所归,心灵得到滋养,内心的势能才能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

有了势能,才是学习成长的开始,才是知识服务的角力场。没有了势能,任何知识服务都是无用的,当你的内心被浮躁喧嚣的泡沫装满的时候,自然是学不进任何东西的。

所以,我们要终身学习成长,要做知识服务,如同中医瞧病,不仅治标也要治本。而市场的潜在需求也会随着市场的发展慢慢涌现出来,有三类市场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成长规划、职业规划、生涯规划等类似成长规划服务,帮助处于迷茫期的人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二是心灵疗愈、咨询、抚慰和内在唤醒服务,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焦虑、抑郁等情感问题,重建自信、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三是各类场域化服务,包括任何能够帮助心灵放松、安歇、缓解焦虑紧张的地方都可以称作未来时代的心灵场域服务,比如冥想空间、疗愈空间、艺术体验空间,也可以是音乐厅、图书馆、禅修室等等,它不是为物质服务,它是为心灵服务。

当然,一个社会还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容纳个人试错的空间,并鼓励个人大胆的去试错,只有足够的试错,一个人才能充分的探寻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这是一切学习成长的基础。一个太过急功近利的社会会扼杀掉很多身心合一自我实现的机会,其实这才是社会最大的资源浪费,当个体身心错位灵魂焦虑不安时,当生命得不到绽放时,就没有了势能,自然就没有了创新、开拓与进化。

一个社会的宽容度和理解度是最好的疗愈服务,也是一个社会成熟度的标尺。显然,我们的社会还处在一个浮嚣躁动的青春期,但未来已经不远了,需要我们每一个一起努力,尤其是已经看到了曙光的人。

以上从七个方面分析了知识服务供给侧变革的几个特点,分别是熵值变小、知识负荷降低、传播效率提升、网络化与智能化、知识IP营造、信息/知识保真与过滤以及学习势能挖掘。知识供给侧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完整的服务链条,知识的供给加上内化服务才是完整的链条,下节我们就将重点分析知识内化侧服务,敬请期待。

本文由 @伍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