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伙伴在刚进入一个岗位时,都会经历一些难题。本篇文章作者分享自己在产品经理岗位的工作经历,总结个人对此岗位的一些看法,给大家一些工作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时间:2020年4月-2023年2月
去A企业面试时,庄园般豪华的办公园区深深震撼到了我,当时内心的想法:“太气派了!我要是能在这里工作,可真是享受”。
面试很顺利的通过了,A企业催促我赶紧去入职,我怀着兴奋而又胆怯的心情来到了A企业的大庄园。这是我第三份工作。
一、外包转内勤
现实很快就来啪啪打脸,流水的外包员工,唯有努力把自己卷上岸。
我入职的产品经理岗位于业务部门,很牛逼的是这个科室有9个产品经理:1名经理、5名内勤、3名外包,介绍一下我转内关键的3个人物。
- C君:在A企业一年,将我招入公司的伯乐,当时是科室B角(第二负责人)。为人正直,兄弟科室对他的评价颇佳。
- 科室经理Z姐:在A企业十多年,技术出身,自身实力没得说。为人极为强势霸道,带有PUA属性,要求我们早8:30到,晚上要留下来加班。自己到点就走。
- 科室老员工W:在A企业三年,Z姐一手培养起来的骨干,对业务、系统最熟悉的产品经理,年年考核拿A。卷王一个,人称“小Z姐”。
一入职,C君就将一个崭新的项目交给我了,当时我是很害怕自己接不住的。毕竟公司、业务、项目、团队都是新的。可初来乍到,人轻言微,不敢多说什么,硬着头皮就接呗。
接下来,我便发现该岗位的工作量远超于以往。除了新项目,还有很多零散的工作不断派给我。
- 第一天,19:30下班,到家21:00
- 第二天,20:00下班,到家21:30
- 第三天,21:00下班,到家22:30
- 第四天:21:00下班,到家22:30
- ……
入职前,我和女朋友说:“我去大企业做外包就是要挑战自己的,到时候加班很多的话,你要体谅”。
女朋友说:“好”。
过了一周,我们便决定分开住,我第一个周末便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开启了天天21点后下班的生活。
当时的工作压力巨大——以至于我每周六还要抽一天在家赶工,否则很难跟上科室的进度要求——A企业的前半年我都是单休。
话分两边。
入职前,Z姐产假,C君作为科室B角接管科室,对W的资源分配有所欠缺,W对此心有怨言。
入职时,C君是我的新人导师。此时,Z姐产假刚回来,重揽大权。那时候业务系统经常出问题,W常在Z姐那边说C君的坏话,C君就很惨了,经常周会上被Z姐点着批评,一批就是半小时。
当时有一个很滑稽的事情,业务系统出了生产事故,大领导开会问责,Z姐义正严辞地出来承担责任:“领导,是我的问题,是我用人不当”。
入职1个月左右,C君从科室B角降为了小组长,W成了科室B角,于是W成了我的新人导师。W是个加班狂魔,一边嘴上说着身体怎么怎么不好,但不管有事没事都要卷到晚上10点,一边又会对不加班的同事指手画脚,说自己当年是怎么怎么辛苦过来的。
最难受的是另外两个内勤被她带着一起卷,科室当时的氛围真的压抑,全公司都知道我们科室产品经理的日子最苦逼。
一个月的时间,跟我一同入职的3个外包,就剩我一个了。接下来3个月,科室招了10个外包,全都没有过试用期,大多因为能力、态度的问题被辞退。
大概入职3个月,Z姐对科室分工还是不太满意,又将我从W下面划分出了,让我独立承担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几个月的努力工作有了产出:
- 新项目一期上线,领导们对新项目的评价不错,这为我加分不少。
- 帮公司CRM接入企业微信。
- 其他七七八八的工具、系统的优化,都没有出啥问题。
入职第4个月,C君受不了了,提出离职。他离职后,内勤编有了空缺,Z姐认为我工作表现不错,迅速给我转为了内勤。
转内是我一直希冀的,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是个人能力得到了认可,以前一直以为特别厉害的大厂员工,现在我也是其中一员了。
C君是个富有想法的人,我和他非常聊得来。我的入职和转内都“得益”于C君,内心对他充满感恩,离职惜别后,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可以说是莫逆之交了。
Z姐、W,我由衷认可他们的实力,也很感谢他们给我提供的工作机会、指导。
他们的个性太容易伤害到人,很多人内心对他们都是敢怒不敢言,如果他们的性格能温和一些,多体谅一些身边的人的感受就好了。
二、成为小组长
我们科室产品经理可分成3个小组,核心的CRM小组3-4人(组长W),AI小组1-2人,业务工具小组2-3人(组长C君,我是小组一员)。
入职的前几个月,三个小组的人员和组长反复调整,待C君走后,业务工具小组就没组长了。
于是,Z姐让我带着一位老员工M承接业务工具的所有需求。
印象中没有商量的过程,Z姐直接给安排了。我嘴上说着“好”,内心非常惶恐——我没有当组长的经验,我觉得自己对业务也还不够熟悉,我明明能力没有提升,但肩上的职责却大了很多……
后来想想,遇到挑战,迎难而上总归比畏缩不前要好。就像纪伯伦所说:我的心曾七次悲伤——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当时的我几乎天天10点下班,哪怕是这样,也无法让Z姐和W满意。Z姐对我的态度逐渐变差,W会在Z姐那边说我的坏话。
W一直不喜欢我,对我冷漠,或是话中带讽。或许是我一直与C君交好,让她觉得我是敌方阵营的人。
另一个原因是她作为老员工,工资被倒挂严重,我们资历差不多,我月薪要比她高约20%,她只能通过“卷”到考核A,通过年终奖多拿一点,实现对我们的收入“反超”。
对于明明贡献了更多的她而言,内心肯定不平衡。
我内心也很清楚,我与W他们不是同类人,但我也希望与他们交好,毕竟都是同一个科室的同事,关系好点对彼此工作都有利。我尝试过请他们吃饭,跟他们坦诚地说说明误会,可效果甚微。
需求马不停蹄的做着,我的组员M成了Z姐了下一个炮火对象,没出2个月,M也离职了。
这时候,业务工具的所有需求都推到我一个人身上了,事情越多,就越忙不过来,那点精力根本不够匀,没一个事情可以深度做完的。
可事情越多,领导找你就越频繁,领导找你越多,时间就更少了,就更没时间做事情……
晚上10点,公司大门的路灯,光线伴着水气氤氲朦胧,自行车驮着疲惫的我,回到出租小屋。小屋在楼顶,楼下是美食广场,晚上10点正是热闹的时候。烧烤、龙虾的味道随我一起爬上了楼顶小屋。
到出租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女朋友视频,一边洗漱一边视频,半小时之后,眼皮赶紧让我结束这匆忙的一天。
直到有一天,好像是身体哪里感觉到不对劲,我突然感觉身体和精神快撑不住了,于是,我鼓起勇气跟Z姐说希望减少一些工作,实在是忙不过来这么多事情。Z姐回复“好”,便没有了下文。
忙不过来的那段时间,Z姐逐渐对我不满,对我讲话越来越尖锐,我担心自己成为Z姐下一轮炮火集中,内心便决定:如果Z姐集火我,我就离职!哪怕我才刚转内一个月!
可能是上天眷顾!
Z姐被调岗了。被高层领导紧急调派去子公司,支持新业务。
新来的科室经理非常善解人意,没有了领导的压迫感之后,我长舒一口气,至少不用先离职了。科室再招了新人,我们小组的工作终于回到正轨。
作为小组长,我结识了很多其他部门的同事,学习到很多新的产品,开始试着去管理小组成员,最珍贵的是看问题的视角变得宽阔:不再局限于产品/项目的功能多好用,更会考虑上下游业务的影响,甚至会考虑新需求上线后对某些部门利益的影响。
我很庆幸被委任小组长,并坚持了下来。这段经历让我受益良多。
半年后,W离职,另外两位资历老一点的员工要么调岗,要么离职——我成了科室资历最老的员工——组长的身份进一步得到巩固。
三、游刃有余
当L经理来了之后,为科室减压成了当务之急,否则新人留不住,老人要不断流失。
L经理是个体贴下属,亲力亲为的人,她是我的“救星”。我由衷的期望和L经理一起励精图治,把科室氛围变得温和,把科室的下班时间逐步提前。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科室的工作并不会因为领导人变更瞬间减少——大概一年后,科室终于没有那么忙了。我下班的时间稳定在7:00左右。
这一年期间,我对业务的理解更加深入,产品能力、管理能力也不断提升,小组成员增加到3个人,负责的工作职责也逐渐增多,在我离职前,我负责的工作有:
- 移动CRM项目。
- AI质检项目。
- 权益小程序项目。
- 循环经营、数据报表、团队管理等工具系统的需求。
- 部门IT预算管理工作。
- 部门信息安全工作。
有些工作是非常不情愿接,后来却有意外收获。
比如:部门IT预算管理工作,算钱的,看似跟产品没有关系,而且非常的琐碎。刚接手时,花了一个月才把部门几千万的IT预算理清楚。
这块工作得心应手之后,我开始思考这个工作的意义,对产品的生命周期有了新的领悟:一个产品要花的钱远不止研发人力和服务器,后期运维的投入,公共资源的分摊都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有些产品或需求,对个人、部门来说是非常有用,但从公司的层面来考虑,它就是不划算的——就不应该“大动干戈”去开发。有些产品做了短期看不到价值,但需要一两年的持续投入才会有成果产出。
有些工作是后来自己主动要求的,比如:AI质检项目。我一直想尝试AI产品经理,于是主动提出要承担这一块的工作。一开始也担心自己做不好,接手后却发现AI(在应用层面)一点都不复杂。
半年下来,AI质检项目的准确率符合投产使用的要求。这个工作给我的经验是: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勇于尝试新领域,总会收获多多。
那时候的工作对我来说用“游刃有余”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A企业的文化、流程制度我都经历过了,KPI、述职、月报、年报、领导报告均已成为日常,习惯了。
不怕领导压活,上面把工作分下来,上司再急再催,我都敢于把困难说出来,让他拍优先级。活有无数,一天时间只能干那么些事情,不以掏空自己为代价工作,做不完就是做不完。
灵活处理外部的需求。在很清楚关联方的轻重缓急之后,通过更高的优先级、更大的利益,合理缓解很多业务很急很催人的事情。
用规矩减少甩锅问题。人总是很不愿意面对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因此总是习惯性把责任推卸出去。凡是开展多个关联方的工作,事前我都先把大家的职责(锅)定清楚,这样后面真出了问题,对方也没话讲。
我每天早上8:00到公司,8:00-9:00这一个小时我可以心无旁骛的在会议室看书学习。
……
举个例子,部门要做一个新项目,新同事完全不知如何开展工作,部分同事对此苦恼不已,感觉工作量激增。我大概心中有数项目有多少的工作事项,以及这些工作事项的难易程度:
- 怎么写立项报告。
- 如何通过立项评审。
- 如何提前安排研发资源争取早日上线。
- 项目规划、需求管理…
- 要阶段性的项目汇报工作。
- 要花时间做推广运营。
- 如何结项。
更有甚者,有些项目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但上级一定要做。我也很清楚怎样“尽力就好”,既减少资源的投入,同时又可以向上级交差。
四、一些总结
- 学历不代表能力,却极大的代表了职业素养。
- 企业中肯定有狼性的人存在,企业需要他们快速做出成绩。跟他们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假如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同事,抓住他们的利益诉求点进行沟通日子会好过一些。
- 把事情和情绪分开。经历了那么多的人来人往,我逐渐意识到工作就是工作,同事就是同事,不要投入太多的情感。讨厌某个同事,来了TA的事情内心会产生厌恶情绪,就想把TA的事情放在一边,或是带着怨气处理,这是不对的。工作还是要按时完成,内心可以继续讨厌TA,但,这是两码事。
- 讲话要谨慎。大企业人员部门多,利益诉求不一样,结构复杂,员工之间也喜欢互相八卦。一句无心之言,经过几个不同人的理解和传播,就会不小心成了别人记仇的依据。
- 共患难才能成为朋友。背后称赞过我的人,,是一起熬夜上需求的开发同事,是一起周末加班同写一份领导报告的同事,是让我加急赶工帮他解决业务难题的同事。
- 需要关联方合作的事情,如果隐约感觉对方可能不理解,那么对方肯定就是不理解。绝对不要期望对方会将事情做好,要么花时间让对方理解事情该怎么做(还要把锅说清楚),要么自己把事情做了。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些人在自己被卷之后,也要让别人经历他所经历的,甚至卷得更厉害。我的经历让告诉我“卷”是不对的,既然我不喜欢,我就尽量不要让下面的同事经历卷的痛苦,否则就成了“笼子里的五只猴子”。
- 要对自己负责的全部工作心中有数。这不会让工作量减少,但心中有数之后,就会觉得自己掌握了对工作的主动权。领导的责问压力、外部的追问压力、自己的精神内耗,都会大大减轻。
后记:2023年2月,在A企业工作2年9个月的我离职了,去了一家小企业与其共同成长。
离职原因是:在A企业,不加薪,我的个人能力没有提升的空间。
本文由 @吴德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