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运动耳机都是一个特别的耳机品类。
要买运动耳机的用户更在意耳机的佩戴设计,比起好不好听,他们更在佩戴稳不稳和舒不舒服。
但在佩戴稳定性和舒适度之间存在着一种鱼和熊掌的关系,你想一边多一点,另一边就会少一些。
就像是索尼早年推出的穿戴式 WALKMAN 播放器 NW-WS 系列,他们先用了深入耳设计,并且将播放器设计成可穿戴的环形设计,透过连接结构将耳机牢牢「压」在耳朵上面,从而获得了游泳都不怕掉的稳定性。
但既然都压在耳朵上了,基本就没有舒适度。尽管官方在最后一代加入了蓝牙耳机的功能,希望用户在日常环境下也能使用,但这种佩戴模式也就运动的时候可以坚持一下,日常能够长时间佩戴几乎不可能。
除此之外,厂商们还做了其他尝试,如韶音的骨传导耳机、索尼后面新推出 Float Run 等等这些都是保证了稳定性但也不需要「戴进」耳朵的设计,更多是为了舒适度服务。
只是,这种和耳朵保持距离的设计也会声音上出现问题。要不就是别人靠近就会变成窃听,要不喇叭隔得太远,声音难进耳朵,外界干扰太大,需求音量变大也超难听清楚。
现在,1MORE 万魔耳机也加入到这种新设计的阵营里,推出了新一代旗舰级开放式运动耳机 1MORE S50。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1MORE 选择在 S50 上加一个定向传声环,固定佩戴的同时也为声音传输带来一条直连耳朵的通路,解决了佩戴和声音表现的问题,让舒适、稳定和声音表现三者到达新的平衡点。
轻盈的 10g 耳机
1MORE S50 用标准的一体型耳挂设计,耳挂的部分用了具备弹性的软材质,直接从上到下就可以将耳机卡到耳朵里面。
耳机采用了开放式设计,为了支撑起整个佩戴形态,1MORE 用液态硅胶做了和平头塞造型相似的结构,充当耳朵里面的佩戴部分。
硅胶足够软,放进耳朵之后能够任意旋转,调整佩戴还算方便。
软硅胶不能像传统耳机那样稳固受力,耳机的主要受力点转移到耳挂上,耳朵内侧的受力就集中到对耳轮下脚顶部的位置。
通过液态硅胶耳套和耳挂固定,1MORE S50 戴着还是很稳的,甩头什么的都没有问题。
除此之外,耳挂能够将主要的佩戴压力均匀地平摊到耳背上,耳挂胶塞是软结构,耳朵内部也没有主要受力点,这会让 1MORE S50 的佩戴感变得轻盈,让人忘记了这是一款单只重 10g 的真无线耳机。
对那些想耳机佩戴轻松一点或者是用不了入耳式的用户,S50 的佩戴感还是挺友好的。
但如果你经常佩戴深入耳的耳机,并且觉得耳机要把耳朵空间都填满才有安全感的用户,佩戴 S50 的时候就要适应下这种戴了耳机还是耳朵空空的感觉。
还有,如果你是一个需要戴眼镜的用户,那出门之前必须先理好耳机、眼镜以及口罩的佩戴顺序,不然在取下其中一个的时候也会有麻烦。
耳机用了一体型耳挂设计之后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充电盒太大。
1MORE S50 充电盒已经接近到 PowerBeats Pro 大小,比常规的扁形充电盒要大一圈,比我的 12oz 水杯的盖子还要大一点。如果要放到牛仔裤这种空间比较小的口袋里,那充电盒就能够把空间全占了。
但还好的是,大尺寸的充电盒能够装下更大容量的电池,实体配对按键能够收纳到内部,只在转轴下方保留 USB-C 充电口。外观变得更加一体干净,平整的底部里面做了无线充电线圈,支持 QI 无线充电。
回到耳机,1MORE S50 的触控板放在 LOGO 位置的区域,后面就是用于通话降噪的麦克风开孔。开孔做了防水处理,整个机身的防水等级为 IPX7,运动完之后直接用水冲洗都没有问题。
万魔标配,听感新锐
众所周知,耳机没有贴近耳朵的情况下播放,就相当全程开着「环境声模式」。
好处就是你不需要摘下耳朵或暂停音乐就能和别人交流,但周边的声音也会进到耳朵里面。而且声音输出没有引导,太过于分散的话听起来也很稀松。
为了解决声音分散稀松的问题,1MORE 在 S50 的硅胶耳塞里面做了一个通道,声音可以从通路通到耳朵上面,实现一种「空气导管」的作用。
此外,S50 在用料上也符合 1MORE 旗舰标准。
他们在单元部分加入了 1MORE 独有的内外结合的双磁体强磁设计,通过使用内外双磁结构来提升单元动力。1MORE 官方表示内外双磁路设计能够提升 40% 的驱动力,提升输出时的音量,从而降低声音传输到耳朵之前的衰减影响。
单元振膜也用上了常见的 DLC 振膜,着重在突出声音的高频和细节表现。
作为 1MORE 旗下的耳机,S50 自然也获得了 Sonarworks 声音校准以及 Lucas Bignardi 的调音,这些 1MORE 耳机的标配自然不会落下。
S50 在安静环境下的听感还不错。尽管都不是紧贴耳朵的运动耳机,S50 的声音输出音量就要强不少。像我听歌音量比较大的,S50 要用的音量其实也只是比日常高一到两档,就能够满足安静环境的需求。
比起日常都要把音量打满的索尼 Float Run,S50 才是符合常理的表现。
1MORE 在胶塞内部做了一条通道,类似导管一样将声音「引导」到耳朵上面,让发声变得变得更加集中,中高频的能量散失也会变少。
S50 能够带出不错的中高频表现,细节锐利分明。但因为自身并未支持高规格编码,部分细节会出现粗糙或开叉的状况,但考虑到自身形态以及「运动耳机」的属性,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低频的损失会比较厉害,听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有明显的能量散失。
鼓点的存在感没有贴耳的耳机强,如果你是想在运动的过程中听一些「动次打次」的音乐,S50 会在低频上面稍稍有些乏力,也是完全开放式设计带来的影响吧。
虽然低频的表现没能突出,但也得益于这个全开放设计,S50 获得了一种奇妙的空气感。就像是 LinkBuds 一样,没有和环境完全隔绝的佩戴模式,能让声音展开变得特别,就像是在一个空旷的环境下听歌。
就算听的是录音室专辑,呈现来的空间感也会比常规耳机所展示的「密闭方块」要宽阔许多。
只不过,人声的位置稍稍有点靠后。日常运动的时候问题不大,但如果在安静环境下听的话会感觉自己和歌手的距离有点远。
马拉松级续航
要说到 S50 功能特点,续航必定排在首位。
S50 耳机塞下了 60mAh 的电池,本体支持 11 小时播放,结合充电盒后能够实现 38 小时的播放时间,这续航时间比一些关掉降噪的头戴式旗舰还要长。单体就有 11 小时的续航,跑个两三次马拉松,或者一周甚至两周才充一次电也没问题。
只是这个续航实在是太长了,使用久了之后可能会淡化掉充电意识。可能放着放着,久而久之到用的时候就会没电。
还好的是,S50 附带「充电五分钟,播放两小时」的快充模式。要是真的忘记充电,可以在进健身房之前用移动电源充 5-10 分钟,2 小时左右的续航时间要坚持简单的训练应该都没问题。
无线的部分,S50 选用支持蓝牙 5.3 的方案,虽然编码只支持 SBC 和 AAC,但应付运动场景就已经够了。 连接响应速度也不错,耳机连接手机和电脑都很迅速。通过物理按键的交互,耳机也很容易快速配对新设备。比起还要双指压耳的中二交互,S50 的配对模式才符合人的交互逻辑。
只是我手上的 S50 还是早期固件,连接稳定稳定性表现一般。在蓝牙设备异常多的办公室,S50 偶尔会出现传输断断续续的小状况。
目前的延迟也会稍稍明显一点,声画上会存在大约半拍到一拍左右的可感知延迟。如果只是听歌或玩一些放置类、塔防或卡牌等对声音不太讲究的游戏,那 S50 都可以应付,如果是 FPS 类游戏就不太建议。
佩戴和声音都点满的运动耳机
就现阶段的表现来看,我会觉得 1MORE S50 运动耳机是一款把全部技能点都放在佩戴舒适度、续航和声音表现上面的运动耳机。
总时长达到 38 小时的播放时间已经是业界顶尖了,就算要加上通勤时间,一周使用不充电都没有问题。相比之下,我反而更担心这超长续航会模糊了我的充电意识,到了要用的时候才发现没电就会变得更尴尬。
不过这一点 1MORE 也想到了,提供了「充电五分钟,播放两小时」的快充模式来解决这种忘记充电的燃眉之急。只要在运动或出门前简单充个小电,到目的地或结束锻炼后再补一个完整充电,续航问题就解决了。
佩戴,是 S50 第二个非常突出的优势。
1MORE 能够让一副单边重量达到 10g 的耳机实现超轻盈佩戴,将异物感降到最低的同时也保证了稳定性,实在是不容易。他们将压力均匀地分配到耳背上,再通过软硅胶制作的类平头结构在耳朵中辅助固定,中间还能做出一条类似空气导声管的做法,是个十分聪明的方法。
声音的话,S50 在这些不贴耳的全开放式耳机里面,表现算是「脚踏实地」的一款。
不同于 Float Run 那种把音量开到最大,声音都还是在耳边化开的感觉,S50 在低频上能够感受到结结实实的能量感。虽然没有贴耳的 LinkBuds 那么明显,但声音导管和具备一定声学质量的单元共同作用下,S50 的声音表现要扎实很多。
可能跑步的时候,低频能量感不会像其他入耳式运动耳机那么明显,但都能够听出声音细节的大体轮廓。在安静的环境下,自然展开的声音特性搭配开放式耳机中称得上扎实的声音表现,S50 能够呈现一种特别的空间听感。
胶塞的设计创新不仅是为了音质,同时也给戴着跑步的用户提升了安全性。
就像是全时开启了环境声模式,用户不需要摘下耳机就能够听到外面的声音,不管耳机音量多大,外界环境声都不可能被完全遮蔽。遇到特殊情况,人也能马上反应过来。
现在的话,我觉得 S50 是一款针对户外运动特化的旗舰级运动耳机,不管是佩戴体验还是续航和声音表现都非常适合室外跑步这类型的场景。
而它现在的不足,我觉得还是在优化和连接的一些小问题上面。要是这两点都能够克服,那 1MORE S50 还是一副能够适应全场景使用的真无线耳机。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