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作者米歇尔·渥克:警惕气候变化这头“灰犀牛”

436次阅读
没有评论

《灰犀牛》作者米歇尔·渥克:警惕气候变化这头“灰犀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网易财经ESG,作者|米歇尔·渥克

与“黑天鹅”的比喻相对,“灰犀牛”喻指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危机。这一概念由米歇尔·渥克在2013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而后受到经济学界广泛关注。

2017年,米歇尔·渥克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及:“在外界看来,中国最受关注的灰犀牛还是环境问题……另外在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方面,中国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灰犀牛”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示警,它告诉我们: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问题,人们该如何认识其对经济的影响?如何应对气候风险?如何进行相关的投资判断?

“灰犀牛”是一种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它们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现,但却被忽视。气候变化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重新审视我们熟知的问题是一种智慧。需要看到的是,气候变化给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成本。气候变化绝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它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传导到金融、地产、农业等多个领域,进而威胁每个人的生存。

《灰犀牛》作者米歇尔·渥克:警惕气候变化这头“灰犀牛”

具体而言,世界上许多超级大城市都位于海洋或河流沿岸,它们特别容易受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使这些城市面临更大的破坏风险,这反过来导致了巨大的成本——城市保护以及清理和修复损坏的成本,还有人力成本。

同样地,世界上很多最昂贵的商业和住宅地产也在沿海地区。日益剧烈的风暴威胁着持有房地产和市政债券的投资者。受此影响,保险公司也面临着特别的风险。气候变化导致洪水、干旱、极端高温等严重自然灾害,保险公司们需要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来支付这类大型索赔。

近日,美国有两家保险公司因为火灾风险而停止在加利福尼亚州签发新的房主保单,这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保险公司保护人民、公司和政府免受气候风险损失的能力对整个金融系统都有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压倒美国金融体系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正是一家无法履行其义务的保险公司。

干旱和缺水同样威胁着城市、房地产和农业。具体而言,这些灾害会影响财政支出、商业和住宅的价格和食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动荡。

总之,气候变化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系统、持久且深刻。

气候危机既是一个风险也是一个机会

与风险相对,气候危机带来了新的经济机会。气候变化驱动了从不可再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发新能源,这一举措无论是从降低能源价格还是从减少因污染而产生的健康成本,都能产生巨大的成本节约。可惜的是,还有很多人没有更早认识到转向清洁能源的经济和健康效益。因此,这一观点值得重申。

长期以来,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阻碍了新能源的使用,但气候变化的威胁已经让人们看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迫切性。 

在向净零排放转型的过程中,人们还需要使用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但社会各界已经可以通过各种金融手段促进新能源使用。金融机构可以将更多的资金以较低的成本输送给清洁技术,政府可以通过发放补贴的形式促进能源转型。 

关于清洁能源的补贴问题有很多争论,但化石燃料公司每年仍会获得巨大的直接补贴。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每年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资金被发放给化石燃料公司——这个数字大约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四倍。如果计算上环境破坏的间接成本,对控制气候危机所需的全球年度资金会更大,可能达到每年2至2.5万亿美元左右。因此,仅仅通过终止对化石燃料的直接补贴,并将这些资金转向可再生能源,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ESG评级不是终点

ESG评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们的关注。但在实际过程中,ESG评级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比如,ESG评级将近150多种,其在标准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将E(环境)、S(社会)和G(治理)全部归入一个评级,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一家公司可能因为暴露于干旱或洪水而面临气候变化的高风险,但同时因监管或市场事件而处于低风险。或者,一家公司可以生产具有环境效益的产品,但在环境和社会方面不负责任,并且有治理缺陷,因此不被认为具有较高的ESG得分。 

综合评级并不一定如实地反映这些问题,反而模糊了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都是在评估一个公司潜力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分配评级时,将E、S和G相互分离出来,或许会有更大的意义。

一方面,随着气候风险的加大,需要正视其带来的挑战,ESG评级的关键在于识别风险因素,气候这头“灰犀牛”值得人们增加关注度;另一方面,这将使我们更容易从投资风险和定价以及监管标准的角度来比较公司,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