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任央行党委书记, 三十载金融岁月功绩卓越获业内认可|钛度宏观

576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迎来新任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2023年7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潘功胜同志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免去郭树清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职务、易纲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职务。

潘功胜任央行党委书记, 三十载金融岁月功绩卓越获业内认可|钛度宏观

1963年出生的潘功胜,拥有近30年金融系统工作经验,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他是中国近年来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自2012年6月赴任央行,2016年接棒易纲担任国家外汇局局长以来,潘功胜已在央行任职近11年。业内人士表示,潘功胜属于“专家型领导”,在地产、债券、外汇领域都有着丰富经验,在专业领域有着杰出成绩。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简历显示,潘功胜,1963年生,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1993年8月至2008年4月,任中国工商银行房地产信贷部副处长,计划财务部处长,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组织部副部长),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深圳分行副行长,计划财务部总经理,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董事会秘书(1997年至199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

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执行董事(其间兼任香港农银国际董事长,中国农业银行〔英国〕董事长,2009年上半年及2011年上半年分别在中央党校、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学习)。

2012年6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2015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

2016年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功胜为本土培养的经济学博士,出生于长江边的安徽省安庆市,今年刚好60岁。他既是民盟中央委员,也是中共党员。他的职业生涯的前20年,沉浸于国有商业银行,这些经历让他对房地产信贷、国有银行改制及战略管理等业务相当熟悉。

有人评价他是金融技术官员,曾经主管银行财会业务的经历让他对财务指标如数家珍,曾经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经历让他兼具国际视野。

从他参与的公开活动及讲话、发表文章可发现,潘功胜发声的领域集中于汇率、货币政策、人民币使用/互换、债券等央行职责范围的核心议题,这是央行官员能力或专业性的佐证。

潘功胜的著作《大行蝶变-中国大型银行复兴之路》获得2014年度孙冶方金融创新奖。“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非常荣幸,有差不多近十年时间参与了大型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大行蝶变-中国大型银行复兴之路》是我从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角度对伟大实践进行的思考。”潘功胜在颁奖典礼上表示。

据财新We News报道,业内人士评价,潘功胜既有四大行的工作经历,又在央行工作多年,符合此前选拔央行行长的传统逻辑。尤其在当下金融稳定的挑战之下,这是个令市场感到安心的安排。

WSJ报道说,这项出人意料的任命直到上周才决定。“消息人士称,最终敲定潘功胜是因为他具有国际背景,期望他能更容易与全球央行行长合作”。

据证券时报报道,在人民银行新任党委书记人选官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潘功胜都并非坊间猜测的热门人选,但从其工作履历看却是情理之中。亦有分析人士预计,成为党委书记后,潘功胜还有望出任央行行长,如果是这样,央行将恢复党委书记、行长由同一人担任。

回顾潘功胜的职业生涯,他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一路相伴,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不论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股改上市,还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中国债市对外开放、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改革、房地产金融调控、互联网金融监管探索……潘功胜都深度参与其中。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潘功胜对待工作非常严谨细致,事必躬亲。他曾将大行股改上市的曲折之路比作破茧化蝶的过程,而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样是踏浪而行,一路直面重重考验与挑战。

国有大行世纪招股操盘手, 攻坚克难成就大行蝶变

国有大行股改在我国金融史上意义非凡,是中国金融改革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以产权为核心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使得中国大型银行涅槃重生,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20世纪初期,我国国有银行在剥离大量不良资产之后,仍面临内控管理不足、信贷结构失衡、风险控制薄弱等问题。2001年中国入世,市场开放后各界对国内金融机构竞争前景普遍担忧,银行体制改革滞后问题引起关注。为此,中央在2002年召开了第二次金融工作会议,下决心要在入世过渡期结束前,彻底解决国有银行的问题,确定了国有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实现市场化的路径,并于2003年付诸实施。

潘功胜在1993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博士毕业后,就进入了工商银行,从工行房地产信贷部副处长一路成长为后来的工行董事会秘书。在工行工作的15年间,他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深圳分行、股份制改革办公室、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等多个部门担任要职。

1997-1998年期间,潘功胜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访学回国后不久,潘功胜先后出任工行计划财务部处长、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等职。

自那时起,他的工作就开始为工行股改上市做准备与铺垫。上世纪末,国有银行不良率高企,大行股改的第一步,就是剥离坏账、注入资本对商业银行进行财务重组。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大决策付诸实施;同年年底,人民银行通过成立中央汇金公司向4家国有大行注资790亿美元。这意味着国有大行的股改进程开始了实质性动作。

不久后的2004年6月,潘功胜出任工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自此成为工行股改上市的一线参与者和主要负责人。2006年10月,工行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实现A股与H股同步发行、同步定价、同步上市的企业。两年中,潘亲历工行IPO(首次公开发行)方案设计、组织实施、财务重组、公司治理、审计评估和战略引资等诸多环节,被称为工行股改上市“操盘手”。

2006年10月27日,工行成功IPO,曾在当时被称为“世纪招股”。在此一年半后,潘功胜便履新农行,并被视为农行IPO的重要人物,在其带领下,农行从获得股改小组上市批准,到同时登陆A+H股,仅用了百余天的时间。

作为最后一家股改上市的国有大行,农行彼时被看作是大型银行中改革难度最大的一家。这既有农行当时业务模式遭受外界质疑和不被理解的自身原因,也面临着彼时全球金融危机,资本市场低迷动荡的外部不利因素。

“比工行那次难一些,市场波动大一些。”潘功胜在农行上市成功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评价参与农行股改上市的感受。

他曾回忆,在2010年农行上市路演期间,当时面临着诸多艰难选择,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投资者普遍信心不足,给农行上市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国际舆论环境也不是很友好。面临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农行甚至一度准备停止路演。

不过,正如同样“操刀”过大行股改上市的姜建清所说,我国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堪称没有退路的“背水一战”。尽管彼时舆论对农行上市首日就会“破发”的担忧甚嚣尘上,潘功胜仍多次公开坚定回应不会“破发”,表示对股价表现有信心。

最终,2010年7月,农行克服了诸多困难,成功上市,并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IPO。至此,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完美收官。

2012年3月,潘功胜所著的《大行蝶变——中国大型银行复兴之路》一书出版发行,该书被看作是我国第一部真实记录中国大型银行股改历程的作品,并获得2014年度孙冶方金融创新奖。其素材来源于他亲身参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财务重组、股改、上市全过程的一手资料与实践感悟。

潘功胜曾对媒体回忆道,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催生了一个健康的银行体,改善了中国银行业的治理状况、资产质量和经营绩效,使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国际社会和金融市场对中国银行体系信心的根本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次大行股改上市的宝贵经历,尤其是多次带队上市路演,面对来自国际投资者的质疑和市场的担忧,潘功胜对如何加强与市场沟通有了更多独到理解。这为他从农行离开后所从事的“下一站”工作同样提供了巨大的宝贵经验。

干练直接坚定防风险,霸气喊话有信心有能力稳汇率

2012年,潘功胜告别农行,“空降”中国央行任副行长。2012年6月8日晚,农行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家金融工作需要,潘功胜已请辞农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及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职务。隔天6月9日,央行网站显示,潘功胜已正式出任中国央行副行长一职。

出任央行副行长后,潘功胜曾先后分管办公厅、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等部门。潘功胜多次就外汇市场、互联网金融、债券违约、房地产风险化解等公开表态,给公众留下了干练、直接的形象,并且每次公开发言都干货满满、言之有物。

2016年3月12日,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携时任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出席记者会,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当时国内房地产市场火热,在被问及央行对很多地方在通过P2P平台搞首付贷的态度时,潘功胜在周小川回答之后补充说:“人民银行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自办的金融业务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是违法从事金融业务,而且这里面还存在着自我融资、自我担保、搞资金池的现象。二是会与相关部门一起,结合即将开始的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活动,对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他们与P2P平台合作开展的金融业务开始进行清理和整顿,打击为客户提供首付贷融资、加大购房杠杆、变相突破住房信贷政策的行为。”

在后来的平台金融监管风险处置时,潘功胜在2020年12月26日、2021年4月12日就金融管理部门约谈蚂蚁集团两次发表答记者问,直接亮明监管态度。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2023年5月,潘功胜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部门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一批重点高风险集团和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有效处置,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平台企业金融监管不断完善,外部冲击得到妥善应对,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8年10月,恰逢美联储多次加息,人民币汇率承压之际,时任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的潘功胜霸气“隔空喊话”空头,至今都给市场留下深刻印象。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几经坎坷,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更如同政策“走钢丝”,潘功胜分管外汇管理工作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错综复杂。保持改革定力与艺术性地把握与市场的沟通分寸,是潘功胜任上推进外汇市场改革的鲜明特点。

正如他自己曾说过的那样,“任何形式的改革,任何国家的改革,不能仅仅只有目标,应该有达成目标的策略;不能仅仅有决心,而且需要改革的谋略。”

2015年底,潘功胜开始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这一时点让他“接棒”如同当年去农行那样,似有临危受命的意味。2016年初,刚刚经历过汇改,市场认为央行将坚定推进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开年贬值,且外汇储备单月下降额创下历史记录,正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的关键时刻。

潘功胜任央行党委书记, 三十载金融岁月功绩卓越获业内认可|钛度宏观

在此背景下,央行出台了多项颇有震慑性的举措,包括远期购汇征收20%的准备金、企业跨境融资实施全口径管理、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等。这些措施日后逐渐成型为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市场监管体系,央行与市场“交手”的基础和能力便来源于此。

每当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波动,潘功胜往往会在关键时刻表态,稳定市场信心。

2020年以来,疫情冲击下国际市场动荡,人民币外汇再次面临波动。潘功胜公开表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常态,市场主体应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部分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顺周期’和‘裸奔’行为,但企业财务管理押注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疫情逐渐消退后的市场也并不平静,2022年以来,“高通胀”和“紧货币”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全面下跌。美元快速走强,年初以来美元指数最高升值接近20%至114以上,创20年新高。

虽然外部环境动荡,但中国外汇市场展现新特征,韧性不断增强。潘功胜表示,与前两次美元升值时期相比,202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指数波动的敏感性降低。从全球范围看,与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处于平均水平。跨境资金流动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有序,多方面因素推动外汇市场韧性增强。

潘功胜“执掌”外汇局的七年间,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双向波动,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从2016年1月算起,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3万亿美元;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39亿美元。七年间,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十七年稳居世界第一。

在6月8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表示,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下出现一些波动,但外汇市场的汇率预期和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相对稳定。

他认为,向前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有支撑作用,同时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难以持续,我国外汇市场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

“多年来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宏观审慎工具也更加丰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好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潘功胜表示。

潘功胜此次履新央行党委书记之时,又逢汇率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当下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着贬值压力,但市场与央行的心态与8年前相比淡定得多,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

在新的岗位上,潘功胜将带领央行如何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业界将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潘功胜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的讲话:美元走强较难持续,中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