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768次阅读
没有评论

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腾讯视频2023影视年度片单·“X剧场”)

文 | 深瞳商业,作者 | 河马君,编辑 | 楚青舟

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6月19日,腾讯视频发布2023影视年度片单,百余部影视剧跨越诸多品类,令人眼花缭乱。

人们从片单中可以看到鹅的壕气,IP储备深不见底。腾讯在线视频总编辑王娟在现场访问中表示,腾讯视频一直坚持拥抱多元、尊重艺术和追求精品

翻译一下,有点类似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每个方向都是主攻,各种类型的精品都要做。乍一听有点气人,鹅家八辈子打的都是这种富裕仗,着实令人羡慕啊。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这么多悬疑,确定不是桃家的片单吗?除了浓墨重彩回(赞)顾(美)了一遍“9.4分神作”《漫长的季节》以外,“X剧场”系列说是一剧一格,无限可能。

但后续作品中包括了古风探案的《繁城之下》、东北悬疑剧《黑土无言》,俨然是另一个“迷雾剧场”的样子。

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爱奇艺迷雾剧场)

有人调侃说,这莫非是“写轮眼”又发动了……这当然不太公平,悬疑题材又不是被爱奇艺包圆了,腾讯当然也可以做。

去年的《开端》,今年的《漫长的季节》都做得很好。确实能感觉到,“X剧场”是腾讯看到了某种趋势,逐渐从顶流带剧的言情模式,向剧情/题材驱动的常规创作模式回归。

同时,“模仿对手”也是一种优势竞争时的合理策略。美军在Top gun系列军演中,总是有一支“红军”假想敌部队,采用俄军战术,给USAF的王牌部队造成了诸多麻烦的同时,也让美国空军更强大。

腾讯的“X剧场”就有点这种味道,而商业竞争比军演还要更有趣一点,这支“假想敌部队”做好了,可以直接侵蚀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

过去“迷雾剧场”一出,爱奇艺总要炫耀一段“精品策略”“长线思维”。今年情况就不同了,面对历史级收视的《狂飙》,腾讯如果以一部传统风格的顶流古偶剧作为数据回应,只会进一步加剧观众的“刻板印象”,古偶或许是真的有流量,口碑也是真的上不去。

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女频审美疲劳,长视频全面“迷雾化”?

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近两三年来,腾讯在剧集题材选择上逐渐“桃化”,而且比数据所反映的更明显。

腾讯视频和爱奇艺都是综合性视频平台,其剧集题材天然有一种“全品类”需求,正如王娟所说,两巨头行业地位决定了不可能放弃“多元”,任何领域中可能的爆点它们都想挖一挖,这就导致剧集题材比例很难明显波动。

比如最近令人印象深刻的电竞剧、现实主义文学改编、科幻剧,你要是算题材占比,可能和往年并没有明显变化,但它们在平台整体战略中的重要程度明显是增加了。

观众印象中,腾讯从来都有自己的风格倾向,历年S级爆款剧中,仙侠古言、现代生活、婚姻家庭的比例就很高。

网上有个说法,腾讯的S剧从卡司上就能看出来,主打一个顶流带队,再通过老戏骨撑起配角的立体程度,流量top+完颜CP只要负责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流量自然汹涌澎湃。

现在回忆起腾讯的爆款剧,你会记得古装的《梦华录》《有翡》《知否》;现代剧的《你是我的荣耀》《三十而已》《欢乐颂》……

剧情上都不太复杂,但在设定和细节上可圈可点,捕捉流量热点的能力更是完美在线。

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陈晓、刘亦菲《梦华录》剧照)

总的来说,人们会认为腾讯的题材选择是明显偏向“女频”的,但我认为其实腾讯本身并没有什么审美上的偏好。

长久以来,它都是基于网络流量和用户反馈在做决策——网络视频的受众群体决定了“女频”才是王道,仙侠古偶、都市爱情、甜酥霸总、大女主这些标签本身不见得有多吸引人,但它们意味着稳定的流量反馈。

这和某一段时期电影行业喜欢用流量小生扛片,在逻辑上是很类似的。

饭圈的声量被“数据工场”中无数辛勤劳作的女工放大以后,能够实际影响平台的决策,整个“流量经济”闭环的过程,是由一部又一部盈利的作品构成的。

而这个事实的另一面,则是平台的选择对内容生产端的反向影响。

人们总会觉得“晋江作品改编运更好”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腾讯等平台的内容选择倾向才形成的,创作端会大量复制既有的成功模型,把“磕糖”的甜点和符合受众心理的爽点挖掘到极限。

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花千骨》由Fresh果果创作,首发于晋江文学城,剧版赵丽颖、霍建华主演)

最终的结果是,在反复的循环选择中,有大量的作品完成了“用进废退”,高光的糖点之下,诸多其它元素都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

当花样翻新的磕糖流走到尽头,人们不可避免地对充斥市场的“女频”作品产生了审美疲劳。

相对来说,爱奇艺在资金和流量渠道都并不占优的情况下,长期以悬疑为核心推行“精品策略”,在声誉口碑上形成了能够抗衡腾讯的趋势。

从《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到今年的《狂飙》,观众对“中国式悬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一题材摸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制作体系,“迷雾剧场”一度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不过本质上,并不是腾讯剧集在“迷雾化”,而是市场的反馈在发生变化。

以言情、CP、大女主等标签为核心的“纯女频”体系,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开拓更广泛的受众,甚至在固有受众群体中的吸引力也在逐渐降低。

长期来看,“迷雾化”只是选择之一,但它也是当前创作环境下,最合适的选择。

腾讯打造的“X剧场”不止是一支对抗爱奇艺的蓝军,也标示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长视频选题的战略方向。

从网文到影视:女频狭窄,男频宽阔

许多人可能不会同意“女频审美疲劳”的说法,因为同样在腾讯的片单中,“尾鱼宇宙”的几部经典《西出玉门》《三线轮回》《枭起青壤》《龙骨焚箱》都是被市场期待的重磅作品,这都可以说是晋江的精华,哪里就见得腾讯是在搞“去女频化”呢?

实际上,“男频”和“女频”本就是网络文学蒙昧时期形成的两个并不太严谨的概念。

按照读者性别去进行文学分类,不管怎么分,都只能是从一个刻板印象转向另一个刻板印象……

但我们今天先抛开性别、文学这些复杂庞大的议题不谈,只看着两个概念流变的最终结果——

许多女频作者自己都在谈论一个问题:“女频”变得越来越狭窄,而言情和同人以外的几乎所有题材,都下意识被归入“男频”,这两个概念越来越不对等。

你在男频中可以看到体育、电竞、都市异能、历史、玄幻、科幻等各异的题材,而这些作品中都可以加入感情线(虽然主站越来越流行“无女主”);

女频不同,女频的主线只有感情,《你是我的荣耀》不能叫做电竞剧,正如当年《都是天使惹的祸》不可能被归为医疗剧一样,国产剧长期被诟病的“谈恋爱间隙中艰难求生的职业元素”,很大程度上正是被“女频元素”束缚了。

因为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女频之外的一切,都被称为“男频”——这当然很不合理,文学或者说影视理应有更复杂的分类。

可现实就是如此,在性别对抗的大背景下,“男频”变得越来越宽阔。

即使是影视剧的主流受众心爱的题材,也不可能对抗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题材,“女频流量”即使吃到了互联网扩张期的红利,也不可能无限扩张。这才是整个内容创作题材热点会转移的底层逻辑。

另一方面,最近起点主站的男频读者遇到了一个困惑,大批曾经的女频读者进入典型的“男频文”评论区,开始对《宿命之环》《道诡异仙》等当红作品进行“内容审查”:

主角三观正不正、是否有不尊重女性的内容、文中的CP是否好嗑/有没有不当内容……

并且由此引发了愈演愈烈的“男女频战争”。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正如前面所说,艺术作品是不可能按照受众性别去划分类型的。

但不可否认,“内容审查”确实是在“女频”更流行的行为,甚至可以说它就是“女频读者”大量出走的诱因之一。

不仅审查作者的“ZZ态度”、审查作品中角色的“价值观”,还对作者提出了许多创作要求,譬如主角必须“双洁”(指恋爱双方肉体和精神都必须纯洁)……这些审查当然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本文不深入讨论。

但这种读者审查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创作因此越来越不自由,原本就“戴着镣铐跳舞”的创作者,发挥的空间越来越狭窄,而审查高发的“女频”也因此越来越乏味,大量读者的出走,不仅冲击着“男女频”这个不合理的分类方式,也是读者和作者对“创作空间”共同需求的表现。

那些“古言+悬疑”、“爱情+职业”的剧集群,本质上都是女频的自救。

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御赐小仵作》剧照)

我们当前看到题材热点逐渐向悬疑和其它题材转移,并不是观众的审美趣味有什么根本改变,而是受众与创作者都在追逐新的空间。

文艺作品的“双螺旋推进又到了悬疑当道之时

国剧大兴悬疑风并不是第一次,曾经作为香港影视扛鼎题材的“警匪片”也曾在内地掀起过热潮,无论是《黑冰》《黑枪》还是《重案六组》,都是国民级的热剧。

只是,悬疑的创作空间一度收紧,方兴未艾的悬疑热潮不止一次悄然落下。

但悬疑这个题材天然带有撩动人心的力量,好奇心是人类最优秀的品质之一,“烧脑”的爱好推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创作。

所以即使国剧在创作中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限制,这个题材总是会顽强地生长起来。

但是有个问题,每一次重新出发以后,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让题材创作变得成熟,从商业模式的多个“定式”中,提取不同的元素去打造一部经典作品,这是影视的一般规则——

比如《无间道》的背后,是整个香港电影工业数十年实践的支撑,有了成熟的警匪片模式和武术指导体系、观众能够轻易读懂的镜头语言、众多经典作品中剧情铺开与升华的方式,最终凝聚为《无间道》,这是题材积累的意义。

腾讯视频,最终还是走上了爱奇艺的路

(《无间道》剧照)

这和我们在当前言情剧大量创作中看到的,几乎是完全相反的……

相比警匪片的越积累越复杂,古偶和言情确实呈现出一种“越积累越简单”的趋势。正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女频文的逐渐“狭窄”有一个变量,是受众的话语权逐渐被“工业化”生产的饭圈舆论所窃夺。

流量经济的本质是反专业,这已经被无数次讨论过,如何纠正这种“反专业”的流量反馈机制,也是未来影视行业需要长期研究探索的问题。

有一种看法认为,整个国剧发展的历史上,题材热点是以一个类似DNA双螺旋的结构推进的。

其中一条就是爱情,曾经万人空巷的《庐山恋》《上海滩》,曾让万千少女流干红泪的琼瑶剧,以及新世纪动辄万年情劫的《仙剑》《三生三世枕上书》,在很大程度上共享同一个内核。

这是合理的,而“双螺旋”的另一条作品链中,悬疑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的

影视创作想要实现题材类目中的良性发展,除了更科学地解析“流量”以外,或许也应该研究一下“悬疑”背后的东西:

如何始终如一地保持正向的题材积累,将创作面越做越宽?腾讯的“X剧场”不知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