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58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城市美學新態度

盂施甫 × 菱潭街興創基地 × 龍潭里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藝術共創作品 〈池畔律動〉將在龍潭大池周邊展出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藝術家盂施甫。(攝影/Ciao)

藝術家盂施甫 2023 年與桃園地景藝術節合作,引導菱潭街興創基地店家與龍潭里民創作繪馬風鈴,將在龍潭大池旁水岸平台區草坡上設置一件大型風動作品。以實木角料、竹子與金屬建構軸承與空心球,隨著風動流轉,輕盈的羽毛扇葉、乘載著居民們記憶與心願的繪馬風鈴,將徐徐和緩地搖擺起來。

盂施甫 觀察宇宙萬物的動力藝術

「我這幾年的作品,會向純粹取材,像是自然、宇宙等,比人類文明更永恆的東西。」盂施甫說。

三年多前,將工作室遷移到桃園定居的盂施甫,是位以「動」為創作核心的藝術家。他在宇宙及自然萬物運行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有趣或具有特殊意義的動態效果。例如過去他曾創作過與飛行有關的系列作品。飛行,是生物演化出來的動作。而人類文明的發展,又賦予了飛行自由、希望、熱情等諸多意義。追尋著超乎時代限制的純粹物事,他也想探究人類對於自然現象引發的感受與詮釋,彼此之間的關係。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工作坊繪馬施作中。(攝影/Richard CHANG)

「整個創作的起點,我通常會需要去現場感受。」以理工背景的思維與技術製作動力機械,盂施甫在表現形式上顯得理性,然而推動著他創作的內驅力,卻充滿了感性的體會。在日常中,去琢磨動的狀態,已經成為盂施甫內化的習慣與本能。因為工作室正位於隔壁鄉鎮的埔心,早在藝術節之前,盂施甫就已經造訪龍潭大池許多次,長期累積著感受與觀察。看不見的微風吹拂而過,產生漣漪的動態波紋。悠游的魚,烏龜的出沒,還有在池面上振翅的水鳥與蟲鳴聲。甚至細微者如枯葉飄落,青草的搖曳。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藝術家盂施甫,取材自龍潭大池周邊,創作今年的〈池畔律動〉。(攝影/Richard CHANG)

周邊的廟宇、人與水池邊的生物,對藝術家而言,充滿了深具象徵性的存在。夏天的到來,這些生機感又更加豐富,很自然地融入到作品中。「這些動的狀態代表著生機,我把這樣的自然動態濃縮到這件作品裡面,再做些造型上的轉化與詮釋,最後造就了這件作品〈池畔律動〉。代表的就是龍潭池畔的自然律動。」

地景藝術作為一種互動方式,跟地點的特性的互動。〈池畔律動〉這件作品動力來自於風,風推動葉片時,在平衡軸的裝置中,葉片將產生搖曳的效果。風逐漸靜止時,會回到原始的狀態,不同方向的風也會產生不同的動態效果。

菱潭街興創基地與龍潭里居民們,承載生活記憶的繪馬風鈴

靜謐的池畔,與大型藝術作品共同於風中律動的,還有當地居民們手工製作的繪馬。盂施甫在工作坊中帶領大家回顧日常的生活記憶,在親手綁線的木頭繪馬上,以文字或圖案描繪心中的記憶或願望,並繫上清脆響動的鈴鐺。

共三場工作坊中,有放棄午睡也要前來支持的 92 歲爺爺、 93歲奶奶等熱心居民,也有龍潭地方創生著名的菱潭街興創基地的年輕店家們。有的店家還將木頭繪馬帶回家,加工雷射雕刻或慢慢彩繪。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盂施甫帶領 2023 年桃園地景藝術節的共創工作坊。(攝影/Richard CHANG)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菱潭街興創基地。(攝影/Richard CHANG)

因為有親戚住在桃園,盂施甫過去偶爾來拜訪,體會到這個地方不僅充滿人口密度舒適,整體氣氛較為放鬆,更充滿了許多的活力與可能性。龍潭附近包括菱潭街,到隔壁的埔心、楊梅甚至中壢,有著許多與在地文化融合的新形態店家。這是他覺得桃園很重要的特點。後來他便決定轉換環境,來到此處生活。

與菱潭街興創基地店家們的對話中,盂施甫發現除了龍潭的返鄉青年,有的店家也如同他一樣是他方的移居者,在這裡落地生根。出生於當地的基地理事長,則帶來一個充滿歸屬與使命感的故事:「如果沒有龍潭市場,就沒有他。」理事長的爸爸、媽媽在龍潭市場中分別負責兩個攤位的生意,讓他得以在此出生、長大,直到獲得工作,如今也在此成家。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聆聽工作坊講解的菱潭街興創基地店家們。(攝影/Richard CHANG)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攜家帶眷來參加藝術共創工作坊。(攝影/Richard CHANG)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菱潭街興創基地店家使出渾身解數,將繪馬加工雷射雕刻。(攝影/Melody TU)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裝箱預備成為大型藝術作品一員的繪馬風鈴們。(攝影/Melody TU)

有活力的不只是年輕人,還有在龍潭居住更久的叔伯、阿姨、爺爺、奶奶等長輩們。盂施甫分享,他的老家在苗栗,輾轉至台中讀書,又在台北住了 13 年,對他而言,長期都處於外來者的角色。在工作坊中,難得有機會聆聽更深層的在地記憶與文化底蘊。他發現,從廣東或不同地區遷徙過來的客家人,許多先是居住在苗栗或美濃,後來又移居桃園,複雜度其實滿高的,相對的豐富度也會很高。也令他回想起在苗栗讀書時,對於客家文化的感覺印象。

他們聊客家在地文化,也複習了一下語言。其中一位阿伯分享,他當兵完之後曾去美濃工作,那邊客家用語的講法又與桃園有許多不同。學習客家話時,一定會學到許多美食的講法。客家文化中有許多米的美食,像草仔粿包料的「粄仔」、客家麻糬「粑」,還有中壢那邊比較有在製作的「米干」。盂施甫也引導著與他聊天的阿伯,寫下喜愛食物的記憶。

共創過程中,盂施甫發現,這些叔叔、阿姨們對於在一件物品上面留下自己的想法,一開始頗有些障礙,但其實適時引導後,會發現創作沒有那麼高的門檻。只要用心去投入,盂施甫認為,我們都可以稱這些參與的作品是藝術。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93歲奶奶親自綁線並畫下喜歡的事物。(攝影/Melody TU)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龍潭里熱心的居民們,還在工作坊開始前協助其他活動的里民們搬運道具。(攝影/Ciao)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藝術家引導居民們組裝繪馬。(攝影/Richard CHANG)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居民們在繪馬上以文字或圖案,寄託美好的心願與祝福。(攝影/Ciao)

採訪.撰文|Melody TU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尞尞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龍潭展區|2023/08/04㊄-2023/08/20㊐
青埔展區|2023/08/11㊄-2023/10/15㊐

⯁ 更多詳情請關注 活動官網 及城市美學新態度的報導。
⯁ 本文同步刊載於 瘋設計網站

這篇文章 風動流轉記憶與我們生活的宇宙 ─ 藝術家盂施甫 | 2023桃園地景藝術節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