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30】
@新浪财经 【物价飞涨!#美国火鸡培根涨价30%# #美国一个苹果卖9元#】
@InquilineX: 美国的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都是中国的6倍左右,所以要把美国商品的名义价格除以6得到的价格和国内同类商品比才有意义,比如原博说的一个苹果9元,那就相当于国内卖1.5元一个。
@whigzhou: 照你这么说,莫非收入增长的全部意义在且仅在于抵消价格提升?
@tertio:这个说的是心理感受吧,不涉及别的
@whigzhou: *所以要……才有意义*,这是在否定其他任何可能意义,而不是在强调某种特定意义
@whigzhou: 即便是专门考虑对物价变动的主观感受,*收入比例法*也是很糟糕的方法,一种消费品涨价可能造成的主观冲击,可以有更贴切的指标,比如:
1)相对变动幅度,假如苹果价格短期内突然涨五倍,让你感觉*变得太贵了*是很自然的,
2)更贴切的,是对预算结构的冲击,
除了基于近期价格记忆的变动冲击之外,消费品涨价的主观感受其实还可以归结为对预算结构的冲击,也就是涨价造成的对预算中其他部分的挤压效果,要评估这种冲击的程度,你必须考虑当前预算结构的特性,
比如,皆以收入中位个体为例,A国人年入500,B国人100,这并不意味着某种消费品价格也要高5倍才能人A国人产生同样的*太贵*感受,因为两国的恩格尔系数不同,假设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2和0.4,那么其食品预算分别为100和40,比例比收入比小了一半,
而且食品里面的细分结构也会不同,较富裕者可能会把更大部分分配在上馆子、酒类、较昂贵的海鲜和有机食品,等等,这样,留给超市大路货的预算差距就更小了,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