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兄弟阋墙的悲歌·上篇

606次阅读
没有评论

玄武门:兄弟阋墙的悲歌·上篇

序章·唐初的群雄割据

大业十四年三月丙辰日(即618年4月11日),隋帝杨广于江都遇弑。同年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此时的天下,依然是群雄割据的局面。

玄武门:兄弟阋墙的悲歌·上篇(李渊(出自电视剧《贞观之治》))

面对各路军阀,唐王朝开启了统一战争。自武德元年至武德七年(618年至624年),唐王朝先后消灭了割据四方的数股势力,包括薛举父子、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辅公祏、李子通、林士弘、刘黑闼等。

其中,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为秦王李世民平定;萧铣、辅公祏为赵郡王李孝恭、李靖所平定;李子通为杜伏威所平定;刘黑闼最终为太子李建成所灭。(李轨亡于武德二年,林士弘于武德五年降唐)自此,除朔方的梁师都以外,唐王朝基本统一了全国。(梁师都灭于贞观二年)

功盖天下的秦王

在唐朝的统一战争中,李渊次子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金城的薛举、薛仁杲父子,河东刘武周、宋金刚,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均为李世民所攻灭,直至李唐王朝统一北方,李世民可谓最大功臣。

玄武门:兄弟阋墙的悲歌·上篇(李世民(出自电视剧《贞观之治》))

因为李世民的巨大贡献,唐帝李渊认为前代的官爵都无法与其功劳相配,便特别设置了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并于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天策上将可以自行招募人才来作为天策府的官员,李世民在成为天策上将后,广揽天下贤才,天策府英杰毕集,盛极一时。当时文武英豪如长孙无忌、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李靖、程知节、侯君集、秦琼、柴绍、罗士信、史万宝、李世绩、刘弘基等人,均在天策府麾下。

李世民还开设了文学馆,招纳四方文学之士,其中包括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宇、苏世长、薛收、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等十八人,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随着李世民的地位和影响力的直线上升,太子李建成倍感压力。

太子

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比李世民年长十岁,于武德元年被封为太子。唐朝初建,李建成作为太子,基本上是留在都城,协助李渊处理内政。之后几年中,李建成曾带兵平息过祝山海叛乱、镇守蒲州以备突厥、平定稽胡叛乱。武德六年和武德八年,突厥两度进犯,李渊命李建成和李世民前往防备。

玄武门:兄弟阋墙的悲歌·上篇(李建成(出自电视剧《贞观之治》))

太子乃一朝之国本,举足轻重。因此,李建成在李渊的安排下,尽量避免参与过于险恶的战斗。李世民则化为李渊的刀剑,南征北战,削平四方割据。随着李世民的声望越来越高,李渊意欲改立太子的消息传入了李建成的耳中。这让李建成颇感不安。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渊在晋阳起兵之时,就曾许诺李世民,如果起义成功,当以世民为太子。但后来为李世民所拒绝。如今,李世民为大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李渊似乎有意要立其为太子。李建成心中不安,便和四弟李元吉联合,意图对抗李世民。

李渊是否在晋阳起兵之时,真的对李世民有过承诺呢?目前《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是李世民促成了晋阳起兵,然而,结合李世民后来对史书的修改,其在晋阳起兵时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是值得商榷的。两《唐书》、《资治通鉴》中大量引用《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的资料,这两部实录的内容都曾受到李世民的干预。

在另一部以描述晋阳起兵为主的史书——《大唐创业起居注》中记载,晋阳起兵是李渊的意思。这与两《唐书》、《资治通鉴》将晋阳起兵归功于李世民是颇有出入的。

如果说,以《大唐创业起居注》的内容为准,则晋阳起兵时,李渊对李世民的承诺怕是后来附会的。既然如此的话,所谓的李渊打算“改立太子”的说法,是否还有其它佐证呢?

确实还有,我们将会在后文中讲到。

明争暗斗

李建成和李元吉为了对付李世民,开始拉拢一切可以利用的潜在势力。在此期间,他们殷勤对待李渊的诸嫔妃。因此,这些枕边人常在李渊耳边称赞建成、元吉,而诋毁李世民。李世民与李渊宠妃张婕妤的矛盾也惹来了李渊的愤怒,李渊为此说道:“难道我的‘手敕’还比不上你的‘’吗?”“”指的是皇帝的诏令;“”是皇子的命令。李渊这句话,显然是在指责李世民的僭越和不敬。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叛乱,太子中允王珪、洗马魏征瞧准时机,向李建成提出建议:“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殿下不过以年长而居太子之位,并无大的军功以镇服四海。如今刘黑闼召集亡命,众不满万,粮草匮乏,若以大军征讨,必如摧枯拉朽。殿下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前往讨伐,以取功名。此次行动还可结交山东豪杰,稳固殿下的地位。”李建成接受了王珪和魏征的建议,向李渊表示愿意亲自带兵讨伐刘黑闼。李渊允许了李建成的请求,并下令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并受李建成的指挥。武德六年(623年)正月,刘黑闼为李建成攻灭。

随着时间的推进,李建成、李元吉与李世民的争斗也愈演愈烈。李元吉曾劝李建成应当果断铲除李世民,并表示:“我愿为大哥亲手杀掉他!”李世民曾来到李元吉家中,李元吉暗中埋伏刺客,打算刺杀李世民,但被李建成阻止了。李元吉对此颇为不满,气愤地说:“我做这些都是为了大哥你着想,对我自己能有什么好处呢?”

玄武门:兄弟阋墙的悲歌·上篇(李元吉(出自电视剧《贞观之治》))

如果这件事属实的话,李建成岂不是错失了良机?史书给出的说法是因为李建成“性颇仁厚”,所以劝阻李元吉行凶。或许事起仓促,李建成怕有后顾之忧吧。他似乎在寻求一种更完美的处理方式来解决掉李世民。为此,他擅自招募民间骁勇之士,组成长林兵,置于东宫旗下。还秘密派遣右虞侯率可达志往燕王李艺(原名罗艺)处,招募三百幽州突骑,安置于东宫听候调遣。(不过,招募幽州突骑这件事被人告发,李渊严厉斥责了李建成,并把可达志流放到巂州)

武德七年(624年)六月,李渊来到仁智宫避暑,命李建成留守,李世民、李元吉随行。临行前,李建成对李元吉说:“安危之计,决在今岁!”看来,李建成将有所动作了!

杨文干之乱

当时有个叫做杨文干的人,任庆州都督。此人曾是李建成的宿卫,与李建成关系密切。他曾受李建成的密令,在民间私自招募勇士送往长安,以备非常。武德七年,李渊前往仁智宫,留李建成守卫都城。李建成见时机成熟,决定大干一票。

从杨文干与李建成的关系来看,他们应该常有联络。既然杨文干可以替李建成招募私兵,那么他对李建成即将要做的事情应当早有准备。

李渊一行前往仁智宫后,李建成立即派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运送一批铠甲给杨文干。二人行至豳州,越想越害怕:太子私自运送铠甲给杨文干,这是要干嘛?莫非要谋反不成!二人惶遽,立马向上头告发太子与杨文干谋乱。恰逢此时,宁州有个叫杜凤举的人也告发了太子和杨文干的事情。

李渊大怒,立马下令召李建成来仁智宫。李建成闻知此事,恐惧不已,不敢去仁智宫见李渊。太子舍人徐师谟劝李建成干脆举兵反了;詹事主簿赵弘智则劝他前往谢罪。最后,李建成决定去仁智宫面见李渊。

见到李渊后,李建成反应激烈,史书记载他“叩头谢罪,奋身自掷,几至于绝”。李渊则是怒气难消,他下令将李建成关押起来,并派遣司农卿宇文颖前往传召杨文干。宇文颖来到庆州,把当下实情告知杨文干,杨文干随即举兵谋反。

李渊得知此讯,一面遣将讨伐,一面和李世民商议此事。李世民表示:“杨文干不过是一个竖子,此时或许已被消灭了吧;如若不然,可再派遣一员将领前去讨伐。”可李渊却说:“事情并不如你所说的那么乐观。杨文干的叛乱牵连到太子,恐怕会有很多人响应之,我打算让你亲自跑一趟!事成归来,我便立你为太子!我终不能像隋文帝那样诛杀自己的孩子……到时候,我会封建成为蜀王。蜀地兵卒脆弱,日后他若忠于你,你就保全他;若是不忠于你,你去讨伐他也不是难事。”

李渊许诺李世民,平定杨文干之乱后,便将太子之位传于他。李世民奉命出军。李元吉和诸嫔妃竭力为李建成求情,李渊怒气渐消,让李建成继续回京师留守。李渊将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不睦的责任归罪于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天策兵曹参军杜淹,并将以上诸人流放巂州。

这年七月,李世民率军进入庆州,杨文干一党随即溃败。之后,杨文干被部下杀死,传首京师;宇文颖也被抓获,处以死刑。

杨文干之乱就这样被平定了。纵观此次叛乱,可谓疑点重重。李建成的动机、杜凤举的来历、宇文颖的立场,都有着难以解释的地方。李渊对东宫和秦王府的责罚也是耐人寻味。

而李渊对李世民的承诺则并未兑现。是的,太子依旧是李建成。而他与李世民之间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