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市场冲出职校生“黑马”

719次阅读
没有评论

求职市场冲出职校生“黑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惊蛰研究所,作者 | 小满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90%以上就业率,企业排队到学校抢人……当高校毕业生们还在为就业头疼的时候,职校生却成为人才市场的一匹黑马,迎来企业的疯抢。

去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职就业率(含升学)持续保持在96%以上,高职在91%以上,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新增一线从业人员中有70%以上为职校生。

当“为了吃饭选专业”的观点引发网络热议时,职校生似乎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职业发展。而被外界忽略的不止有就业率,还有职校生选择的另一条人生之路。

人才短缺,职校生成了香饽饽

中考是学历教育的第一道分水岭。作为9年义务教育的考核环节,中考之后的职教分流,让一部分人进入普通高中延续教育考试的升学路径,另一部分没能考过普高分数线的人则进入职业教育赛道,去往中等职业学校或技工学校。而在高考后,又有一部分人因为分数低于本科线而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由此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组成职业教育生态。

略有不同的是,在高考毕业生还在为如何填报志愿、选择专业发愁时,同样刚满18岁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已经完成了顶岗实习,与高职毕业生以及高校毕业生一起面临求职的人生新阶段。

在用人市场上,中职和职高毕业生一起组成了传统认知中的“职校生”,但也背负了一些来自于社会的负面印象。以分数为统一标准的升学体系中,在中考阶段无法升入普通高中,以及高考失利的毕业生,通常会被看成是“被升学制度筛掉的人”,一些家长甚至还会用类似“考不上高中(大学)就没有工作”的说法,教育子女要重视考学。但如今在人才市场上,职校生却成了香饽饽。

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有41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包含汽车生产线操作工、车工、焊工等。另外还有23个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而据人社部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还将面临3000万人才缺口。

湖北某高等职业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阿美告诉惊蛰研究所,她所在的智能制造学院设有8个专业,涉及机械制造、冶金和工业机器人等方向,其中机电一体化是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就业率达到90%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制造业企业对人才资源的巨大需求。

据惊蛰研究所了解,由于一线工人以及相关技术岗位的持续短缺,近年来不少企业和工厂纷纷选择与学校合作,推出“订单班”“冠名班”,职校生往往在入学一刻就已经被企业“盯上”。

在广东佛山,有当地企业从2018年开始与佛山市技师学院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培养学员熟练掌握未来岗位工作中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明确双方职责和任务,企业提供相应加工的典型零件图纸及技术要求,装备制造系安排大城工匠和全国技术能手全程参与岗前培训工作。而在湖北武汉,有的企业为了和高校精准对接,直接将工厂同步使用的设备搬到学校实验室,让学生直接练手,毕业即就业。

“不过,职校也分三六九等。之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学校会以毕业证为条件,把应届生送到工厂实训充当廉价劳动力,一天工作12小时外加两班倒,不完成实训无法拿到毕业证。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实训不会要求上夜班,转正的时候本人同意可以和企业签约,不同意可以直接走人。”

“黑马”的担忧

虽然企业对职校生求之若渴,但相当一部分学生们对进入工厂、工地和车间的岗位兴趣并不大。2021年,《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曾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数据显示,63.97%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一线基层岗位,仅32.8%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发现周围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

惊蛰研究所在往期文章《一线访谈丨当工厂不再年轻》中也提到,时下年轻人不愿进厂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个中原因既有企业内部的问题,也有社会层面的就业环境问题。

“年轻人不愿进厂的现象很早就出现了。”在国内某制造业500强企业有着20余年一线工作经验的国伟告诉惊蛰研究所。“在北上广送外卖、送快递一个月能赚一两万,谁还愿意跟我这样每天在高温厂里炼钢?”据国伟介绍,他所在的企业就与当地的职校建立了合作项目, 保障职校生从上课、实习到工作的精准人才培养,但留不住人成了企业最大的难题。

“最近20年,互联网公司创造了很多高薪工作,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力,而传统制造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不太能够满足年轻人对职业的预期,因此导致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职校生在毕业前通常需要进厂实训半年左右,期间企业会指派一名“师父”传授一线工作经验,帮助其快速掌握技术要领和操作技能。实训期间,企业也会发放一部分工资,但金额并不高。据国伟透露,“一般实训能拿到两千多,除了不上夜班,其余的工作内容和正式工没有区别,很多年轻人就会嫌钱太少。人家可能去KTV、奶茶店打工就能拿个4000左右,风吹不着雨打不着,还能吹空调。所以在这里完成实训拿到毕业证就离职的情况,也很常见。”

“其实转正之后,因为工作时间变长了,整体收入也还可以。”国伟补充到,“一线技术工人往往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算上加班费,一个月也能拿到6000元左右。可能没有去大型电子厂赚得多,但是想攒点钱也没什么问题。唯一算是限制的,恐怕就是职业发展比较局限。”

据阿美介绍,职校生的职业发展路径比较清晰,但也面临很低的晋升天花板。“结束实训转正进厂之后,一般有两条发展路线:要么是走技术路线,从普通工人一步步晋升到技术工程师;要么是走管理路线,从一线生产转到项目调度和生产管理等管理岗位。到技术工程师和总经理级别,年收入也能有10万、20万。”

“但是能不能晋升不完全看个人的能力。传统实体企业的部门、岗位都是相对固定的。很多人在一个岗位待上十几年,上面的老领导不退休,下面的人没有晋升机会。有晋升机会的时候,也会再考察资历和其他能力。”国伟说。

职校生也有自己的“长衫”

不久前,“孔乙己的长衫”引发了社会对“学历困境”的探讨,职校生在求职时会相对更现实一点,但也不免披上了自己的“长衫”。

最近,微博上发起的一项“当代年轻人就业在关注什么”的问卷数据显示:近万名受访应届毕业生中,61.6%的人就业时会考虑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只有38.4%选择完全不考虑。“现在渴望并且相信一夜暴富的年轻太多了。”国伟表示,“一开始是互联网的造富神话,什么马云创业成功以后,坐前台的也能当上副总裁。现在是直播带货、当网红,感觉人家动动嘴皮子轻轻松松地就发财致富,不知道其实赚钱的人也只是少数。年轻人都着了魔,你说谁还会认真找工作、学技术?”

在某高级职业学校担任专业课老师的柳鑫向惊蛰研究所介绍到,虽然职校不再教授过多的基础学科知识,但职业技术的学习同样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比如现在很多工厂都需要的数控车床工人,从初级工到高级工最少要4、5年,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在3年内拿到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难度不亚于学习高中的课本知识并通过考试。所以之前也有专家说,有一些技术学得越早越好,像是到高职阶段再去学习一些技术,反而不如中职生水平高。”

此外,仅仅是掌握了单一工种的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而多工种技术的学习不但需要更长的学习年限,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工作技巧积累经验,这也是为什么职校生在毕业的时候,必须要经过半年甚至是一年的岗位实训的原因。国伟表示,“实训不是试用,而是找师父传授经验,很多东西学校里面学不到,只能手把手地教,这也是传统制造业传承至今的一大特色。”

对于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阿美认为,“现在大部分工作都是为生活提供保障,通过生活实现理想的少,毕竟先解决温饱才能解决一切。”她还提到,以前在工人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时候,人们觉得当工人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随着产业多样化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收入水平的高低产生了新的“阶级”,因此大家都把读书看作是跨越阶级的重要手段,于是造成了学历贬值。

求职市场冲出职校生“黑马”

如果从回归生活的角度来看,成为一名技术工人或许并不意味着生活没有盼头。“我们工厂的新人一开始可能只有4000多元,但是干几年升到技术工人,一个月也能有五、六千元,一个月租房吃饭花个两三千,平均房价7000元左右,干个4、5年首付就攒出来了。平淡的生活可能不如大城市精彩,但也是很多普通人能够接受的生活方式。”国伟说到。

从毕业生的求职难题,到企业招人、留人的人力资源挑战,当前就业市场反映的不只是单纯的供需关系。正如工人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在近30年里所发生的变化,经济结构的改变对岗位和人才同时产生影响,也影响人们对于职业发展方向的规划。而中国作为正处于转型中的制造业大国,未来很大概率会迎来职业工人的“升级”时刻。对于非职校生而言,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以及学历贬值的大趋势下,更早进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或许也比一直待在象牙塔等待机会,更符合现在的环境。

不论学历,每一个面临职业选择的人都应该认清现实。以生活的角度来考量,“吃饱饭”是生活的前提,因而脱下“长衫”找到一份工作,并不代表就要放弃理想“裸奔”,接受他人异样的眼光。相反,在有限的时间里积累经验、阅历,让生活变得充实且有意义,才是生活的本质。

*文中阿美、国伟、柳鑫,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