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产品感

59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如何培养产品感?本篇文章从三个方面为对此进行详细介绍,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完整的产品理解思路,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分析的吧~

如何培养产品感

从事互联网的同学,在面试或者工作中,时常可以听到,这个同学非常有产品sense的评价,那么什么算产品感?

如何培养产品感,今天从三个视角来思考培养的方向:

一、价值能力

有个俗语,说在汽车诞生之前,所有的用户都希望得到一匹更快的马。这背后就说出来了做什么的本质其实满足的是需求方最底层的价值驱动力,也同时可以满足产品整体规划的价值。

假设你是搜索产品的负责人,我们设计一款站内的搜索功能,你会用什么样的产品设计来打动站内的用户?更绚丽的搜索结果页?还是最有效的搜索结果?我们对标的业务形态是哪些产品?通过搜索力图拿到的最佳效果是什么?

假设你是抖音本地生活的信用评分同学,当下本地的核心是要素拉新促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拆解信用评分的动作,让产出的方案更符合平台价值?

需要思考的是,促活与拉新服务的最根本目标是什么?本地GMV,直接拆解为订单量与单价。订单量由用户基数跟用户消费频次决定。那么用户基数、消费频次决定因素怎么拆解到信用评分?如何跟我们的底层价值产生关联呢?

本质探讨的仍然是转化漏斗:

  • 首先,什么决定用户是否有意愿来平台下单消费?商家商品命中目标用户,产生点击率进入详情(在短视频平台,场景路径会非常多,主要的来源:推荐、达人、好友)。
  • 其次,什么决定用户在浏览页面可以尽快下单?从用户的视角认可商家与商家提供的服务或商品。延续上述对齐的主要来源,哪些元素可以为用户提供“合适、匹配”的预期呢?——可信的信息多,可信度非常高。
  • 最后来到了问题的核心——可信度如何提供?本质上是数据信息来源可信,数据信息是指来自用户、达人、商家的数据,如何让这些来源的数据信息可靠?线上活动是否有薅羊毛的用户数据混入消费池?商家有没有刷单?达人有没有基于利益的驱动而做太过正向的探店评估?

以上链路便是从公司价值拆解到信用评级的思路。

二、逻辑能力

根据以上的拆解思维,我们基本上可以确认价值点驱动的需求动作的方向。接下来讨论的逻辑能力就是如何让价值更有效的发挥北极星的作用,让我们尽快落地。

日常情况下,产品策略分为两类:

  • 围绕目标做自驱,持续建设线上规则并迭代召回能力。
  • 通过审计监控线上活动,发现疑似可能的漏洞,做好预警与防范机制。

围绕第二种举个实际的例子,最近抖音发布了「职人账号」,通过跟店铺信息绑定,邀请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发布职业内容和店铺宣传,进一步帮助商家获取更多线上经营流量。

从信用评级的视角来看,业务侧推进这项功能,有哪些风险维度应该纳入考量?

  • 内容侧:新建联的关系形式对于发布本地推广的短视频、直播新发有没有冲击?从带货、引流的视角内容标准跟达人、大盘用户能否对齐?
  • 用户侧:被关联的「职人」历史违规记录是否应该作为拦截门槛?设置「职人」场景的目的是让店内每个员工都可以被驱动起来帮助门店扩展人气,不过也有可能混入其它类型的用户群体?这部分是否纳入管控范畴?
  • 商家侧:作为「职人」的角色本身发布内容有失公正的情况商家内容治理是否考虑出具相应的规则?如何防止商家与「职人」并肩合作发布虚构的宣传?

以上的三个方面都是提问,既然是问题肯定得有相应的标准,再度回归到价值,结合平台现有管控目标,已经在列的是可以立即监控。尚未在列的至少需要预期能控制的风险跟收益结合一起评估。

三、沟通能力

最后来到项目推进跟人讲故事的阶段——沟通环节。

正常来说,推进一件事情找人配合是互联网工作的特点。一些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都是讲求把事情做漂亮为前提。

  • 好的沟通能力内核在于对需求本质的思考与定位,有没有抓住核心痛点、即群体利益的共同点。通过这个需求能给合作方带来的实际利益(背后就是需求深层次的价值)。
  • 优秀的产品方案能让合作方从专业度的视角产生信任感。具体包括产品方案的设计从客观读者的阅读角度能非常清晰、明了且有重点。
  • 明确的沟通预期。实际落地产品方案的时候需要去调动一批人,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做一件事情,但是每个人关注的不会完全相同。保障沟通主线不变的同时,要能够站在他人的视角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才能高效解决困惑,推进大家对预期的认同。

本文由 @蓝莲花z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