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神经介入一哥起落,躺赢时代的消失静悄悄

5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东北神经介入一哥起落,躺赢时代的消失静悄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氨基观察

在医疗器械领域,辽宁垠艺无疑是最幸运的。

虽然没能踩中支架的黄金时代,却在支架集采后率先完成转身,拿下“中国冠脉药物球囊第一证”。

“第一证”,成功开启了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2019年公司营收不过2.52亿元,2021年收入规模攀升至6.17亿元。

傲人的成长性,也让辽宁垠艺希望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目标是创业板。

但辽宁垠艺又是不幸的。内卷时代,冠脉药物球囊领域的冲击,来的比任何时候都要快。不到5年时间,拿证选手已超过10家,集采悄然而至。

2019年,公司洗脱球囊单价达到8732元/条,2022年二季度下降至1887元/条,降幅近80%。

与价格一同下降的,还有市场的预期。经过2轮IPO问询后,辽宁垠艺最终在深交所对于其前景的质疑声中,终止了上市之旅。

经历这一番,这位东北神经介入一哥也终于清醒了,在内卷时代,躺赢的故事早已不复存在。

原本设想的故事

在高价值医疗耗材领域,所有企业都无比怀念冠脉支架黄金时代的故事。

2005年,乐普医疗、微创医疗等先驱们的药物支架正式获批,开启冠脉支架的本土时代。极具探索精神的中国企业,开始一点点撼动巨人强生的地位。

最终,在2008年卫生部开展的全国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强生被一击致命。那次集采,支架进入万元时代,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医疗成功抓住机会,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

后续,虽然入局者在增多,但在没有“医保”这一超级买方参与议价的情况下,头部企业基于先发和渠道优势,依然展现了极为诱人的高增长趋势。

在2019年,乐普医疗支架收入高到17.91亿元,且增速依然达到26.71%。

虽然2020年11月,集采让冠脉支架从万元时代进入百元时代。但万元支架的时代一走就是12年,依然让这些尽享红利的企业们,积攒了足够丰厚的资本,去布局更多领域,拥有更大野心。

微创医疗是典型,从冠脉支架起家,到后续的电生理、微创机器人等。微创医疗把版图扩充到了高值耗材赛道的方方面面,创始人常兆华甚至自诩公司有“万亿市值基因”。

原本,这可能也是辽宁垠艺的故事。

成功转身第一人

在冠脉支架的黄金时代,辽宁垠艺也是先驱者之一。

2007年,公司的紫杉醇药物支架获批,是继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吉威医疗之后的第四者。

虽然在冠脉支架领域,辽宁垠艺的表现并不如微创、乐普强势,但在后集采时代,它却是成功转身第一人。

在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治疗方案里,集采的传统支架不是唯一选择。从产品性质来看,“介入无植入”产品,便是很好的替代品。

所谓“介入无植入”产品,包括药物涂层球囊和切割球囊等,治疗方式与支架类似,只不过后者需要将支架植入体内,前者不需要。

由于不需要在体内植入东西,所以在相同场景下,“介入无植入”效果或许等同,但副作用会更少,患者的远期获益更大。当然,治疗费用也会更高。

在集采之后,支架的无利可图,也让不在集采目录内的“介入无植入”产品开始火爆。

而辽宁垠艺,恰好是中国药物涂层球囊第一人。

早在2017年,辽宁垠艺的紫杉醇药物球囊已经获批。与此同时,公司的球囊还拥有适应症优势,用于原发分叉病变,而大部分竞争对手球囊则是用于支架内再狭窄。

东北神经介入一哥起落,躺赢时代的消失静悄悄

在临床实践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发病率占冠心病变的比例为15%-20%。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发生支架内再狭窄需要进行再次手术的比例为1%-2%。这也意味着,“原发分叉病变”适应症的潜在患者群体远远大于后者。

既有先发优势,又有适应症优势,辽宁垠艺很快朝着梦想进发。如上文所说,公司收入规模大幅增长,核心推手正是球囊。2021年,公司球囊收入5.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比重高达93%。

东北神经介入一哥起落,躺赢时代的消失静悄悄

东北神经介入一哥起落,躺赢时代的消失静悄悄

只是,躺赢的时代太短了。

踩下急刹车背后

2023年3月,辽宁垠艺主动撤回了创业板上市申请,接近1年的资本市场之旅落下句号。对于辽宁垠艺的决定,有人惊愕,有人叹息,但也有人表示理解。

毕竟,时代不一样了。

2021年9月6日,医保局发文,直面行业内关于产品供应不足、药物球囊使用增长过快等问题的质疑。

对于冠脉药物涂层球囊使用量激增的问题,医保局并没有否认其临床价值,“部分医院高价药物球囊使用增长过快,有临床发展的合理增长。”

不过,医保局也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因素。医保局委婉表示:

考虑到2万元左右的高价,不排除其他“非正常因素”导致。关于这一问题,医保局也给出了解决办法——集采。

很快,省级集采快速拉开,冠脉药物涂层球囊的价格,也已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如下图所示,辽宁垠艺的球囊价格从近9000元降低至不足2000元。

东北神经介入一哥起落,躺赢时代的消失静悄悄

虽然销量上去了,但这并不能弥补价格的损失。2022年上半年,辽宁垠艺销量已接近2021年全年,收入却不到2021年的一半。

东北神经介入一哥起落,躺赢时代的消失静悄悄

而除了冠脉药物涂层球囊,辽宁垠艺暂时没有其它极为明确的第三增长引擎。能否在创业板上市,成长性十分关键。也难怪,辽宁垠艺会在关键当口踩下急刹车。

总结

作为中国第一款冠脉药物球囊,辽宁垠艺将其命名为轻舟。

在上市后,当有记者提问“轻舟”品牌的由来时,董事长董何彦与员工们一起背诵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时的辽宁垠艺和它的轻舟意气风发。虽然这次上市遇阻,并不代表它的“轻舟”梦消失,但无疑给它提了个醒,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要想一直如“轻舟”般前行穿梭,需要做更多布局和考量。

毕竟,万重山之外,还有万重山要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