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板块再受资金追捧,深度调整10个月后投资逻辑有哪些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473次阅读
没有评论

汽车板块再受资金追捧,深度调整10个月后投资逻辑有哪些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特邀头豹研究院新能源组行业分析师文上,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分享了汽车行业此次受到市场关注的原因,国内乘用车市场前6个月持续保持正增长的动力,汽车市场接下来是否还会出现“价格战”, 新势力汽车品牌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乘用车的出海发展前景,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变化对乘用车出口的影响,6月社融数据分析,禁止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买入A股的影响,山东航空退市的原因,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对百事可乐的影响,周大福业绩解读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7.10-07.14)

上周,A股三大股指中,沪指周涨1.29%,深成指周涨1.76%,创业板指周涨2.53%。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入342.46亿元,比再上周放量318.47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28.82亿元,比再上周缩量113.05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酿酒行业、电池、通信服务行业;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能源、零售业,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株冶集团、宏源药业、湖南裕能、铂力特与苏文电能;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腾讯控股、美团、中国海洋石油、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

上周港股的两大指数表现都不错,恒生指数上周周涨5.71%,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周涨8.39%。

上周美股三大股指都是上涨的,道指上涨2.29%,标普500指数上涨2.42%,纳指上涨3.32%。

上周,A股共有8只新股上市,其中1只出现了破发,上市当日涨幅最大的是7月12日上市的赛维时代,涨幅115.11%;港股在上周有4只新股上市,其中包括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以及“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上市当日涨幅最大的是巨星传奇,涨幅23.76%。

7月11日,申万汽车行业指数大涨超3%,位居各行业涨幅榜首位。此外,无人驾驶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带动相关个股明显上涨。汽车行业此次受到市场关注的原因为何?相较于之前,汽车行业此次被关注的原因有哪些新的变化?

头豹研究院新能源组行业分析师文上指出,此次汽车行业受到市场关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因素与政策因素的叠加。

第一,市场因素是供需两端同时在发力。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向好。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均超1300万辆,并且呈现为正增长,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车型布局也在加速。另外,技术领域的革新以及原料成本的降低,产业链的竞争力也在提升。此外,目前头部主机厂和零部件厂商的成本管控也让新能源汽车更具有性价比,因此渗透率有望持续增长。加之6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势头,这也是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复苏的。

第二,政策原因。近期,自动驾驶方面连续出台相关政策,6月工信部宣布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7月,北京市自动驾驶办公室宣布将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商业化试点,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发展。总体来看,中国政府对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大力扶持,给了整个行业强劲的助推作用。同时,头部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与零部件厂商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以及研发也在增加,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再叠加政策驱动,以及下半年即将进入汽车消费旺季,所以汽车板块有望持续向好。

谈及此次对于汽车行业的关注是否有新的变化,文上认为,此次对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的关注度更高了,这次的变化主要是和智能化、自动驾驶领域有关的。相关个股及整车公司均表现强劲,智能驾驶强供给也刺激了整个行业的迭代升级。

7月10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约为952.4万辆,同比增长2.7%。据悉,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持续环比增长, 这已是本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逐月环比增长走势。使得国内乘用车市场前 6 个月持续 保持正增长的动力都有哪些?

文上表示,首先最直观的动力还是来源于经济复苏和政策原因。尤其是消费方面的税收政策,比如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指出,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总体来看,汽车消费为主的多项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工信部等五部门启动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商务部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各地政府发布新一轮购车补贴政策,都促进了汽车市场的发展。

其次,发展结构的转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差异的不断缩小,市场增量规模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市场转移,这些区域的汽车销量拉动了中国乘用车的发展规模。最新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35.1%,较去年同期27.3%的渗透率提升了7.8个百分点,并且这个趋势是在不断走高的。

另外就是需求端方面,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较高。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乘用车不断创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功能、娱乐设备等科技的普及和应用,都提升了汽车的驾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7 月 6 日,在上半年车市冲量大战结束之后,包括一汽、东风、上汽、比亚迪、蔚来、 理想、小鹏、特斯拉等在内的 16 家车企一起签署了行业公约。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不以 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这一点,但过了两天,这条规定就被删除了。没有了相关条例的制约,您认为接下来市场还会出现“价格战”吗?

文上认为,价格战该打还是会打的,但会更加合理化,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是一个必然趋势,也符合价格优胜劣汰的市场发展规律。大家其实也都知道,在公约签署的当天,一汽大众就宣布为庆祝集团成立70周年,针对旗下的ID.家族系列车型推出限时优惠活动;随后上汽大众也宣布紧跟降价;第二天,特斯拉也在微博宣布升级Model3/Y的引荐奖励计划。所以即使签署公约,车企们也会变相进行促销。

因为从底层逻辑来说,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价格战是一种常见的竞争手段,也是必然性事件。而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车品牌的崛起,需要经历价格战的周期考验。从结果导向来看,价格战也会刺激消费,从而促进整体市场的增长,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心仪的车型,还能反向去推动车企对成本的控制和改革,做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

表面看来,价格战是特斯拉发起的,但形成国内市场价格战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是由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问题所导致的,只要这些结构性因素还存在,价格战的隐患就依然客观存在。

从短期的企业效益来看,价格战虽然会压缩盈利空间,但同时也可以换来一定的市场份额。长期来看,价格是准入门槛,在确保汽车品质的基础上,降价能够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普及,这也是符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大方向的。

但是,价格战也需要合理。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处理成本的优势与技术实力都是各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新能源汽车在打价格战的同时,不能忘了通过科技驱动去提升生产效率、生产方式,进而通过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去降低边际成本。因为降价是一种促销手段和鞭策激励,所以动用价格战是主机厂应对市场的短期利器,但从长期来看,构建核心竞争力才是最有效的能够分到市场蛋糕的方式。

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近日也陆续公布了6月“成绩单”,其中“蔚小理”中仅有理想汽车进入6月零售销量前10榜单,位列第5,如今新势力汽车品牌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文上表示,今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从6月新势力品牌销量排名来看,理想以销量13.9万台断层式成为市场第一,哪吒销量6.2万台排名第二,蔚来销量5.5万台排第三,零跑、极氪、小鹏都是以4万多台的销量分别位居第四、五、六名,其中小鹏的销量数据下滑较大,一些二线的造车新势力都在赶超它。目前最新的格局就是二线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打破了以“蔚小理”为首的新势力第一梯队的格局。随着哪吒、零跑、极氪等二线新势力成功破局,一个全新的造车新势力格局正在形成。

其实二线造车势力崛起的背后逻辑和最大优势在于性价比。因为一直以来,“蔚小理”的主战场都是高端电动汽车市场,而二线造车新势力比如哪吒、零跑等,都避开了“蔚小理”,主打中低端市场且优化了产品矩阵,并不断更新市场策略。

总体来看,目前造车新势力赛道开始进入混战期,竞争格局并不稳定,存在较大变数。加之传统车企与跨界车企都在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也会对造车新势力的生存带来较大冲击。

乘联会数据显示,1-6 月乘用车出口 168 万辆,同比增长 92%,继续保持强势良好增长的态势。如何看待我国乘用车的出海发展前景?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变化对乘用车的出口会产生哪些影响?

文上认为,目前中国的汽车出口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但是期间可能会有一定波折。主要原因包括两个:首先,欧洲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如果欧盟通过关税、政策等各种“反倾销”手段对中国汽车进行限制,那么中国汽车未来出口将缺失一大部分市场。不过目前欧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考虑是否对中国汽车出口进行限制;第二个原因是当欧洲传统老牌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赶上来之后,中国汽车出口可能也会受到一定挤压。

目前来看,外部环境是比较复杂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消费需求依然不足,出口运行仍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所以目前乘用车出海的走势可能随时都有变数,以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不包括合资品牌出海的情况下,预计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出海的市场规模是可以突破600亿美元的,乐观估计,2025/2026年可以突破1000亿美元。

谈及人民币汇率近期的变化对乘用车的出口的影响,文上称,最近人民币汇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对美元汇率最高达到7.2多,虽然近期海外通胀下行,人民币汇率压力有所缓解,但依然保持在7以上。

对于国内乘用车出海来说,现在是窗口期,因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从数据上可以看到,2023年整体汽车出海是属于爆发式增长的,这其实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国家大战略促成的。汇率波动虽然有市场化的成分,但从它最大的推动因素来看,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国家的战略决策。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除了汽车出海大幅度增长外,电池、光伏行业的出口也在增长。

所以,从汽车产业的发展来看,目前其实是汽车出口的最佳机遇期。并且预计今年人民币汇率是会保持稳定的。中国汽车产业在成本、技术、产品力等方面,特别是产业链成熟带来的低廉成本,在全球都比较有竞争力。一旦市场打开,加上汇率波动带来的额外利润,汽车出海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6月社融数据分析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介绍,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22万亿元,比上月多2.6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亿元。

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高于万得一致预期的2.38万亿,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仍同比多增2296亿元,环比大幅多增1.69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28万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多增687亿元、1.42万亿元。其中,企业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增加7449亿元、1.59万亿元,分别同比多增543亿元、1436亿元。6月住户部门贷款新增9639亿元,同比多增1157亿元,其中短贷、中长贷分别同比多增632亿元和463亿元。

具体来看,6月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超预期,除了地产市场吸纳资金之外,虽然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是弱复苏态势,但是政策保持了连续性。7月10日,监管部门将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有适用期限的,将适用期限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另外,在上半年末银行存在冲量诉求、以及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信贷数据或有前置,按揭贷可能存在提前放款的情况,因此推高了6月数据。

6月社会融资同比少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6月政府债券增加5388亿元,同比少增约1.08万亿,由于去年专项债有6月底发完、8月底用完的进度安排,去年6月社融的政府债券项目增加1.62万亿形成高基数,对今年形成同比压力。6月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92亿元,同比多减1758亿元,一方面票据到期量较大,一方面是由于贷款的挤出效应。

直接融资也均略有改善,6月股票融资增加701亿元,同比多增约112亿元。6月企业债券增加2360亿元,同比多增约16亿元,当前信用债收益率维持低位,企业对信用债融资的需求有所提升,数据较5月环比改善明显。

随后,车铭德对M1和M2数据进行了分析:

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1%,二者剪刀差较上月扩大,位于历史高位。

这反映出居民消费积极性不高,居民端资金更多流向储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9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8万亿元。6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71万亿,同比少增约1.12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67万亿,同比多增约199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06万亿,同比少增约8709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05万亿,同比多减约6129亿元。结构上看,仍是住户存款部门同比增加存款。

今年上半年,CPI同比和环比都呈现下行走势,一方面与猪肉价格下降和能源价格下降有关,一方面也反映出居民消费情绪不高。

汽车板块再受资金追捧,深度调整10个月后投资逻辑有哪些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疫情后人们的风险偏好较低,要想让居民大胆消费,就需要形成财富效应,股市是增加居民财富的重要方式之一。

6月末M1增速较前值大幅下行1.6个百分点至3.1%,M1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活期存款,一是去年基数较高,二是企业生产端活跃度不是很高。PMI连续三个月在荣枯线以下,6月,受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落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PPI环比、同比均下降。从环比看,PPI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下降5.4%,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需求端不旺盛,成本端主要影响PPI。

汽车板块再受资金追捧,深度调整10个月后投资逻辑有哪些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汽车板块再受资金追捧,深度调整10个月后投资逻辑有哪些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汽车板块再受资金追捧,深度调整10个月后投资逻辑有哪些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谈及M2与社融的剪刀差,车铭德指出,中国6月末M2同比增长11.3%,6月社会融资同比增长9%,剪刀差2.3个百分点;5月末中国M2同比增11.6%,5月末社会融资同比增长9.5%,剪刀差2.1个百分点。

6月M2和社融剪刀差扩大,上周7天逆回购利率高于DR007加权均价,货币滞留银行体系,货币政策刺激实体经济存在障碍。

汽车板块再受资金追捧,深度调整10个月后投资逻辑有哪些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M2增速明显高于GDP实际增速+CPI增速,反映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持续刺激。当前国内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状态,需要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态势,在美联储加息减缓、人民币汇率企稳之后,下半年还存在降准的空间。

禁止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买入A股有哪些影响?

根据《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的要求,今年7月24日起,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存量投资者不得再通过沪深股通主动买入A股,所持A股可继续卖出,无持股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权限由香港经纪商及时注销。

车铭德介绍,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买入A股指的是内地投资者通过在港券商、银行开户,然后通过沪深股通北向交易买入A股。据证监会此前介绍,此类交易总体规模不大,交易金额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1%左右。这类投资者数量约有170万名,但大部分无实际交易,近三年有北向交易的内地投资者约有3.9万名。

车铭德指出,虽然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及北向交易权限的占比不大,但仍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风险防控,内地严格限制场外配资行为,场内两融交易杠杆最高不超过1倍,香港可配资杠杆较高(可达5倍)且资金成本低于内地,风险敞口较大;

二是由于对北向资金交易的监管涉及两地证监会的交流,监管难度更大,因此部分内地投资者通过陆股通与境内账户配合炒作A股,有操纵市场之嫌;

三是持续发展的话,如果市场上相关资金规模持续扩大,会影响资本市场合理的定价机制。

最后,车铭德表示,我国资本账户会稳步进行开放,一方面保证货币政策和汇率稳定,另一方面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和海外投资,但前提是经济的坚实增长和对交易风险的提前消纳,因为资本账户具备杠杆功能,所以会更加谨慎,持续开放过程中会持续规范“抢跑、乱跑”等不合规行为。

山东航空为何退市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介绍,7月10日,山航B退(200152.SZ)正式从深交所摘牌退市,宣告二十三年的上市历程走到尽头,山航也成为业内首家被强制退市的航空公司。

山东航空过去在互联网就有很高的热度,因为山航飞得快,很多恶劣天气也照常起飞。很多网友调侃,对山航来说“准点到达就算延误”,“山航的机师是战斗机的备用机师”。

吴吞指出,山航近三年亏损超110亿元,这是其退市的主要原因。疫情三年,民航业遭受了巨大冲击,国内民航业累计亏损3000亿元,超过10家航司资不抵债。很多中小民航公司都面临经营困境,现金流不足。其中很多企业通过寻求政府、大股东、外部资金的增资度过了难关,比如长龙航空获得浙江省财政厅和杭州市萧山区财政局旗下公司的增资,青岛航空被青岛国资收购,红土航空获得了湖南国资的支持,西藏航空也即将变成地方国资控股等等。此外,B股市场的定位是帮助国内上市公司向境外融资,但是因为近些年很多国内企业都选择赴港上市或者去美股发行ADR,所以B股的融资能力很弱,流动性很低。山航B没法像A股上市公司一样通过发新股去融资,只能靠借贷来度过难关。2021年6月,山航向国开行山东分行申请了不超过26亿元的航空公司应急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借贷对山航的帮助显然是不如权益性融资的,B股上市公司的身份对山航来说其实十分“鸡肋”。

2022年上半年,国航宣布筹划收购山航集团和山航股份,今年3月下旬,国航以3300万元将山航集团和山航股份收入囊中,并对山航股份发起全面要约收购,全面要约收购面相全体股东,以终止山航上市地位为目的,并且在其退市之后才能进行注资输血。

但是这次全面要约收购失败了,因为只有持股超过75%才能终止上市,国航发起全面要约收购前持有山航控股62.8%的股权,但只收购到了0.0041%的上市流通股份收购。也可以理解为,散户不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是由于山航B当时的股价在5港元以上,而国航的全面要约价格仅为2.62港元。

可以看出,这个价格是缺乏诚意的。而国航之所以会给出这个要约价格,也是因为全面要约收购是被动触发的,一次性收购超过30%的股份就会触发。所以国航可能根本就没打算通过全面要约收购来让山航终止上市,毕竟根据退市条例,在不久后的现在,山航也将被强制退市。

百事可乐发布最新业绩,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对百事可乐有何影响?

吴吞表示,百事可乐的业绩超预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提价,同时销量下滑不大。本质上是客户对百事可乐的粘性超过了市场预期。

2021年11月,可口可乐宣布提价,随后没多久百事可乐也跟随提价,但主要是在北美市场。北美饮料部门是该公司最大的业务,百事公司北美饮料部门的净收入在第二季度增长了10%,销量仅下滑了4%。

关于阿斯巴甜,根据有关报道,假设没有从其他食物来源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无糖软饮料,一个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9-14罐以上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

吴吞认为,这两则消息,恰恰证明了百事可乐是个好公司,因为其产品有成瘾性/客户粘性,公司也有提价权。

汽车板块再受资金追捧,深度调整10个月后投资逻辑有哪些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周大福业绩解读

吴吞介绍,周大福的中国内地市场增长25.2%,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其他市场增长64%;中国内地同店销售增长8.5%,中国香港及澳门同店增长64.2%。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周大福在香港、澳门及其他市场增长的很好,零售值增长64%,同店增长64.2%,为什么香港、澳门的周大福增长这么快?尤其是一季度的时候更快,零售值增长71.2%,同店增长96.5%。吴吞指出,是因为疫情结束,通关口岸开放后,内地消费者购买的更多了。

香港的周大福比内地的更便宜。香港周大福和内地周大福每克金价差在60元左右,除了金价之外,香港周大福的手工费也比内地便宜一些。

周大福的内地市场零售值同比增长25%,但是同店增长只有8.5%。这说明周大福在内地市场的增量是依靠开新店,而不是依靠同店销售增长。今年一季度,周大福在内地净开店248家,2023财年在内地净开店1574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开的店中,绝大多数都是加盟店。吴吞指出,周大福这种加速开店,并且主要采用加盟模式的策略是很值得认同的。因为金饰不同于其他产品,产品同质化很高,品牌、设计溢价有限。想要通过提高溢价来提高毛利率是很难的,与其这样不如提高销量。如何提高销量?一方面是增加同店销售,和当地其他金店“拼刺刀”,另外更直接的就是多开店,覆盖更多的区域。并且金店的线下门店是很稳定的,不用担心来自电商的压力,因为线上买需要担心成色、掉包等问题。同时,采用加盟模式一方面是加速覆盖,另一方面也是让自身的资产模式轻一点。

长期来看,吴吞比较看好,尤其是宏观环境更加不确定性的当下,很多奢侈品消费者会转向高端金饰。吴吞指出,其实很多金店都设计了一些有设计感的饰品,比如周生生、潮宏基有很多IP联名的转运珠,但是在大件里面,周大福一直很能打。比如这几年很火的古法金镯,最早也是周大福传承系列中推出的。吴吞认为,虽然现在很多人结婚不买钻戒,但是三金五金一定会买,因为这既是消费,也是投资,也是保险。 

 

  • 本期钛媒体 X 中信出版集团延伸阅读推荐:

汽车板块再受资金追捧,深度调整10个月后投资逻辑有哪些新变化?|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消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平台运营部编辑雨朦)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