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叔拯救TVB?

609次阅读
没有评论

黎叔拯救TVB?

文 | 真故实验室,作者 | 石雨菡,编辑 | 马路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最是令人惋惜。现在,创造了无数经典“英雄”、“美人”形象的TVB 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从内容产品上看,TVB 和观众的情感链接仍旧停留在多年前的荧幕形象,如今的影响力仅限于“回忆杀”和梁非凡式的表情包。

从资本市场看,TVB 的价值也大不如前,港股上市母公司“电视广播”市值仅剩20多亿。反倒不如曾经的模仿者、部分内地电视台过得滋润。湖南电视台的“芒果超媒”当下市值超过600亿,对比一下,TVB 也就相当于内地一个县电视台规模。

2015年,黎瑞刚携华人文化间接控股了TVB的母公司,之后几年,他一直按兵不动。直至近两年,香港传统电视产业的遮羞布被扯下,TVB 才下决心进行一列调整。从裁员到发展电商、北上淘金,动作之频繁,一如马斯克入主后的推特。

北上

5月31日,TVB淘宝直播间星光熠熠,汤洛雯、高海宁等四位港姐妆造华丽,粤语、普通话切换自如。没有急促的123上链接,讲品节奏全程舒缓轻快,更多的时间,像是港姐们的安利聊天。

这是TVB入淘后的第九场直播,香港小姐专场。9个小时,179个商品,近1000万人次观看。当晚GMV创下TVB 2023年3月7日入淘以来最高记录,超过一亿人民币。按照行业常见的提成比例计算,这场直播至少为TVB带来一千万的利润。借此利好,TVB 上市母公司“电视广播”在接下来两个交易日涨幅超50%。

黎叔拯救TVB?图 | TVB直播

钟楚红、张曼玉、李嘉欣、袁咏仪,自1973年香港小姐选举在TVB稳定举办以来,“港姐出身”一度与坦荡星途挂钩。港姐们不仅贡献了一大批经典港剧,明艳大方的“港式”妆造、穿搭也在内地时尚圈掀起阵阵复古风。

如今,新生代港姐作品未火,转而投入直播带货的风潮中。带货成绩虽愈发抢眼,却难言TVB造星神话依旧。

除了在直播带货上与李佳琦、罗永浩等人同台竞技,近几年TVB艺人打包北上合拍剧集、参加综艺的动作频频。回忆杀成了TVB在内地狂刷存在感的利器。

《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二季里陈小春、张智霖等“大湾区的哥哥们”抱团破浪,观众直呼看到友谊最好的样子;《无限超越班》复刻TVB艺员培训方式,最后却成了内娱演员的试炼场,再度掀起“过去的港星有多敬业”讨论热潮;而在音乐综艺《声生不息·港乐季》中,李玟、杨千嬅、李克勤等香港老牌歌手与内地歌手合作致敬经典,炎明熹等香港新生代歌手得以在内地崭露头角。

TVB在内地的热度不断,却也道出了TVB日渐衰落的现实。

与传统媒体一样,TVB进入千禧年后不可避免地走进了衰落期。大众最切身的体会是,《大时代》《神雕侠侣》《上海滩》等经典港剧不会再被复刻;TVB再也捧不出“TVB五虎将”“TVB四大花旦”这样的划时代巨星;而再提到港乐,仍是一群年过半百的歌手牢牢霸占着几代人的记忆。

黎叔拯救TVB?图 | 《大时代》剧照

顶着全球最大的华语商业节目制作商之一的光环,时至今日,TVB 电视广播业务仍占香港所有频道观众份额的77%,艺人总数维持在500名以上。这些数据看起来还不错,但仅局限于香港一城,放眼全国,也就是二线MCN公司的水平。至于拥有数万唱跳小姐姐的无忧传媒等顶级MCN,无论从现有艺人影响力,还是营收规模,TVB 都难以望其项背。

TVB到底错过的是什么呢?答案或许是,从2010到2020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

十年里,内地地方卫视打通电视、OTT、互联网电视等广告收入全渠道,长视频平台的出现成了市场的鲶鱼,倒逼所有影视内容向精品化靠拢。拥抱互联网使得内地传媒市场一再被激活,也出现了像芒果超媒这样融网络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流媒体平台。

如今芒果超媒600多亿的市值,接近TVB母公司的30倍。互联网增长的十年,TVB都错过了。看似安稳度日的TVB,内部渐渐老化,营收和盈利情况也每况愈下。截至2022年,TVB已经连续亏损五年。

颓势一再,TVB终于意识到“香港实在太小了”,画地为牢只会拖垮过去打下的江山。打包北上,借内地优势资源发力,是TVB 可以抓住的最具性价比的一根稻草。

典型的例子是,《声生不息·港乐季》由TVB和湖南卫视合作推出,但TVB只负责提供艺人、版权等资源,湖南卫视则是投资方兼制作方。同时,该节目在香港播出后,所有收入归TVB所有。重返TVB的曾志伟直言:拿了个不要钱的节目回来。

内地带TVB上分,肯定不是仅靠一份责任感,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交叉。而这个承担桥梁的角色、能够左右腾挪的关键人物,便是黎瑞刚和其背后的华人文化。

关键先生

在TVB淘宝直播间GMV破亿的那天,TVB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华人文化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黎瑞刚获选连任董事。新闻照片里,这位TVB 幕后总舵手笑容灿烂,这是他作为TVB非执行董事的第八年。2020年TVB加速北上自救,也正是他的手笔。

黎瑞刚向来低调。在入主TVB之前,从平台到产业,黎瑞刚背后的华人文化已经在内地把文娱生活领域投了个遍,是内地罕见的传媒巨鳄。不过,此前黎瑞刚却很少在公共场合对华人文化进行细致的介绍或面向市场发声,直到近两年,面对TVB的转型和改革,黎瑞刚才多次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有人说TVB遇上黎瑞刚,是一艘文娱航母与摇摇欲坠的文娱泰坦尼克号的相遇。拯救意味十足。

黎瑞刚被称作是“中国版默多克”,但这样的标签并不为黎瑞刚所接受,他曾直言“中国的环境不会出现默多克”。因此更恰如其分的是,应该在这一头衔前面加一句“更适合中国人体质”。

曾经在体制内风生水起的黎瑞刚,一面在传媒领域开疆拓土,一面又透露着精妙的分寸感。

1994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黎瑞刚进入上海文广,从普通记者做起并一路稳升。2002年,年仅33岁的黎瑞刚坐上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一职,成了掌管中国重要媒体集团的最年轻的官员。

探索制播分离革新制作模式,降本增效;与电信联手打造IPTV、入局互联网电视,打通三网渠道;主导上海大小文广整合,转企改制。九年的时间里,黎瑞刚不仅带领上海文广发展出更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实现近10倍收入增长,更是在时尚、财经、东方卫视三个业务板块,构建出了区别于央视和湖南广电、属于上海文广的独特调性。

领导赏识黎瑞刚对传媒行业的灵敏嗅觉和前瞻性,他在上海文广曾一度身兼四职。黎瑞刚对于对体制和市场的边界感逐渐拿捏,持续影响着他日后在内容产业的投资和运营。

这一时期的黎瑞刚在官员和企业家的身份夹层中生存。“要想清楚,你到底是做业务还是做官。”身边的人不止一次这样提醒他。体制内工作,显然让黎瑞刚自限手脚。

2015年,黎瑞刚彻底离开上海文广,专心投入由其在2009年便主导创立的华人文化投资基金。这个决定黎瑞刚提前准备了两三年。“在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我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比较少。

华人文化投资基金是国内首个专注文化与传媒行业投融资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初始状态便带有很强的国资属性。而发展到目前,该基金已经有三期美元基金和两期人民币基金。管理资金规模近300亿。

华人文化还包含另一个机构,即华人文化集团公司,为运营型公司。相当于黎瑞刚左手投资、右手运营,投资机制相当完备。

最初的华人文化的投资集中于文化传媒领域。如买下默多克手中星空传媒53%的股权;捧出了《中国好声音》和其背后的灿星制作,黎瑞刚也由此被称为“中国好声音之父”。与美国梦工厂成立中国合资公司“东方梦工厂”,其制作的《功夫熊猫3》是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中美合拍电影

随着黎瑞刚全面投入市场,华人文化的投资版图一再扩张,并尤其重视投资产业链的完备性。在影视领域,从上游的内容制作(灿星、正午阳光),中游的宣发、艺人经济(丝芭传媒)到下游的院线(UME影院)都能看到华人文化的影子。

黎叔拯救TVB?

除此之外,华人文化还涉猎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完美日记、B站、财新、饿了么、乐高乐园、猿题库等企业背后均出现华人文化的身影,其甚至还入股了美国最大的经纪公司CAA和曼城球队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

过往的每一笔投资,黎瑞刚似乎都精准切中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传媒文化行业,风险性极大,一般人根本把握不住。

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陈弦曾如此评价黎瑞刚:“在这个行业里,他是极少的同时具备以下各种专长的人。第一是产业能力,懂业务,懂产品,有资源;第二是管理能力,能带领团队打仗;第三是对政策环境的理解,媒体文化毕竟是个监管密集型的行业;第四,在国际上有没有自己的圈子和资源,专业能力和行业地位是否在国际上被认可。”

这样的评价或许是客观的。来到TVB之前,TVB创始人邵逸夫的妻子方逸华已经与黎瑞刚相熟,黎瑞刚常出入她的办公室。据媒体报道,方逸华被黎瑞刚的勤奋和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打动,同时,TVB高层等也对其非常认同。TVB 似乎迎来了属于它的THE ONE。

2015年,华人文化收购了TVB上市公司控股股东young lion的最大股权,从而间接成为TVB最大的单一股东。据各方消息,当时黎瑞刚是受到当时TVB董事局主席陈国强的邀请。

巨轮的相遇

在华人文化入局后的五六年里,黎瑞刚在TVB的存在感似乎并不强。

除了推动TVB与内地长视频平台制作合拍剧,补充上线OTT串流平台myTV SUPER(面向香港)、TVB Anywhere(面向海外)以及埋堆堆(面对内地)外,华人文化很少参与TVB的具体运营。

黎瑞刚按兵不动的原因,与香港地区对华人文化的敏感警惕不无关系。尽管华人文化并未过度参与到TVB 的经营,但忧虑仍然此起彼伏。

“我们一向遵纪守法,也不想一进来就横冲直撞,搞得鸡飞狗跳。”对于TVB,黎瑞刚始终保持刻意疏离。

2019年开始,受疫情影响以及香港社会风波,TVB的主要变现方式广告收入遭遇重创,营收急剧下滑并连年亏损。在香港由乱到治局势逐渐稳定后,2021年为节点,蛰伏多年的黎瑞刚终于出手。

对于TVB 的症结,黎瑞刚总结为“内部管理山头林立、诸侯割据,缺乏创新、全面老化”。尤其是老化问题,许多细节令黎瑞刚颇感震惊。

去年他曾向媒体回忆,自TVB办公室大楼在2003年迁至将军澳后便从未装修过。拥有超过500名艺人,而TVB的数码话筒却只有两个。甚至“TVB内部的制作管理和艺人管理方式还保留着‘三联单’的操作——一张单据,底下垫着两张蓝色油印纸,开个单据,蓝印复写,一张给制作部,一张给艺员部,一张给人力资源部,各自回去登记”。

“这都什么年代了?”

TVB长期以来的躺平心态和守成心理,以及自娱自乐的发展模式,致使这艘行驶了五十多年的巨轮,由内到外都亟需一场彻底的翻新。

在内容这一核心资产上,过去,宫廷、武侠、律政、警匪等题材都是TVB的拿手好戏,由此诞生的经典剧集仍口口相传。而随着内地节目在这十几年来推陈出新,TVB的剧集却日渐悬浮、落入窠臼,也导致了年轻受众的流失。

2018年在爱奇艺上线的《延禧攻略》某些剧情却曾被认为抄袭TVB于2004年播出的《金枝欲孽》。然而该剧在香港播出时,却创下近40%的收视记录。多年爆款断档,TVB剧集的影响力早已被内地迎头赶上。

内容的式微背后是制作团队的僵化。员工“老龄”、艺员青黄不接、派系斗争严重,都是套在TVB上的枷锁。自去年以来,TVB便开始人员瘦身。今年3月,新晋TVB行政主席,亦是华人文化COO的许涛在发给员工的内部信中称,公司将在未来适当时候优化管理、精简人员,预计会裁减5%的员工(近200人)。而在此前三年,TVB 已经汰换掉57%的高管,管理层平均年龄年轻了6岁。

事实上,TVB在香港早已不是一家独大。2016年,香港Viu TV 接替“死去”的亚视和香港电视获取了牌照,并推出流媒体平台Viu,以“实况娱乐”的口号吸引大批年轻人的关注。近期在内地引发“香港审美降级”争议的香港顶流姜涛及其组合Mirror,便是从Viu TV的选秀节目中走出去的。

制播分离、网生内容、主攻东南亚市场,轻量运营的Viu TV走出了与TVB截然不同的路径。尽管体量不大,在TVB经营困难的情况下,Viu TV以高薪挖角了不少TVB的艺人。甚至有艺人公开称“现在在TVB工作会被人耻笑”。

2020至2021年,深谙两地娱乐生态的曾志伟重返TVB,与王祖蓝一起带领早些年北上TVB的艺人回巢。曾志伟负责内容,王祖蓝则负责创意。黎瑞刚评价曾志伟“不负众望”“无私无畏”。

在海外方面,除了通过海外app TVB Anywhere输送TVB内容外,TVB借由华人文化甚至打入好莱坞腹地。如2019年的爆款美剧《致命女人》,便是由TVB和美国制片商Imagine成立的合资公司开发的。而华人文化正是Imagine的股东之一。

近两年,TVB 开始积极北上。从入淘直播、与优酷签署价值7亿的合拍剧,到B站、央视引进TVB纪录片。种种动作背后,除了TVB 自身摆正姿态外,少不了黎瑞刚的牵线搭桥。

从投资的角度看,主营业务受阻的TVB 算不上一个好的投资标的,但这并没有影响这家经营半个多世纪的企业错综复杂的资本博弈。2017年,一家名为“传奇影业”的香港公司,声称要收购TVB 30%已发行股份,引发一场资本狙击战后最终不了了之。

对此,黎瑞刚曾公开表示:“第一,我们不会走,第二,我们有充足的信心,也有足够的资金,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挡住任何恶意行为。”

在这一点上,黎瑞刚似乎比马斯克更有耐心。

参考资料:

  • 1、“内容之王”黎瑞刚的投资术 ,棱镜。
  • 2、香港TVB转型:一场“生死搏斗”,南方周末。
  • 3、黎瑞刚深度再谈TVB:不进则退,无功则过,不改则死,娱乐资本论。
  • 4、黎瑞刚 内容之王,人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